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典學佛必看!佛教動畫《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佛典學佛必看!佛教動畫《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佛典學佛必看!佛教動畫《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釋迦牟尼是佛教創始人。本姓喬達摩,名悉達多。釋迦是其種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釋迦牟尼合起來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


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565年,卒於公元前486年,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2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逐創立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屍那迦城逝世。

他弟子很多,據傳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


釋迦牟尼的父親,是迦毗羅衛的國王,名首圖馱那,漢譯凈飯王。母親名摩訶摩耶,是與迦毗羅衛城隔河相對的天臂城善覺王的長女。根據當時的風俗,摩耶夫人回母家分娩,途經藍毗尼花園,即今尼泊爾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羅美德寺院處,生下了釋迦牟尼。


摩耶夫人在釋迦牟尼出生後的第七天去世。幼年時代的釋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闍波提養育的。他從小學習當時教養王族應具備的一切學問和技藝(即五明)。16歲(另有17歲、18歲之說)時,娶表妹耶輸陀羅為妃,生下兒子羅睺羅。


佛陀的貴族生活是優裕舒適的。《中阿含經》卷二十九記載他的回憶說,他擁有適合不同季節居住的三座宮殿(三時殿),有冬天禦寒的,夏天避暑的,雨季防潮的;衣著華貴,飲食豐盛;歌舞於庭,極盡享受之樂。他的父親凈飯王也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繼承王位,成為統一天下的「轉輪王」。但是,釋迦牟尼卻在29歲(一說19歲)時出家修行。究其原因,有社會的,也有個人的。佛陀所處的時代正是古印度各國之間互相討伐、并吞,階級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之際,他所屬的釋迦族,受到鄰國強權的威脅,朝不保夕。他已預感到難免覆滅的結局,因而認為世間「無常」。另外,他又目睹人自有生以後,接踵而來的老、病、死的情景,聯想到自己也擺脫不了同樣的命運,從而產生了人生難脫苦難的煩惱,而當時婆羅門教的思想和行事,又不能使他在精神上獲得解脫之道,終於捨棄王位,出家修行。


出家後,他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那裡有很多修行者,他們以種種苦行折磨肉體,以求得精神的解脫。釋迦牟尼不滿意這種做法,滯留一宿便離去。他的父親聽到他出家的消息,甚為悲傷,經派人勸說無效,便在親族中選派了阿若憍陳如、阿說示、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拘利等五人伴隨他。

釋迦牟尼南渡恆河,到摩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國王頻婆沙羅會見了他。爾後,他尋訪隱棲於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數論派信奉者阿羅邏·迦羅摩和郁羅迦·羅摩子,修習禪定。然而他們的教義,在釋迦看來,仍然不是真正的人生解脫之道。於是他又來到伽闍山苦行林,在尼連禪河邊靜坐思維,實行苦行。經過6年,仍沒有獲得所期望的結果。他決定拋棄絕食和苦行。來到菩提伽耶一棵畢缽羅樹下,結跏趺坐,靜思冥索,最後終於覺悟成道,時年35歲。


釋迦牟尼證悟以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觀念。為了使他的思想學說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他便開始了長達45年的傳教活動。佛陀在波羅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阿若憍陳如等五人,宣說四諦、十二因緣、三十七菩提分、五蘊、四禪和三明等教說,五人皈依了他,成為最初的佛弟子。這次說教,佛教稱為初轉法輪。與此同時,又度波羅奈斯長者之子耶舍及其親友出家。此外,化度了原先祀火的婆羅門迦葉三兄弟以及沙門「六師」之一的懷疑論者散惹夷(刪闍耶)的學生舍利弗和目犍連,此後在他的故鄉又說服了他的很多親屬如堂弟提婆達多、兒子羅睺羅皈依了佛教。


佛陀在傳教過程中建立了佛教的組織──僧伽(僧團)。一般認為,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次演教,阿若憍陳如等五人皈依佛教,便是佛教僧伽之始。這個僧團在傳教過程中逐漸擴大,開始只收男弟子(比丘),以後,他的姨母波闍波提入教後,才開始接納女弟子(比丘尼)。


佛陀在創立僧團的同時,還給在家的信徒以相應的地位。凡遵守不殺生等「五戒」的俗人,均可以成為佛弟子。他們在修行中同樣可以證得涅槃。相傳,耶舍的父母是最初的在家弟子──優婆塞和優婆夷。此後,在家信徒人數不斷增多,成為與僧團並行的擁護佛教的社會力量。


有關釋迦牟尼一生的事迹,在早期佛教經藏四阿含和小乘律藏中,尚無專門的記述。三藏的結集者,主要記錄釋迦牟尼的言辭。但是經藏和律藏在記錄言辭中,詳細地記述了每一段經教和制訂第一條戒律的原委。這些記述,雖屬片斷,但也包含了佛陀直接接觸的那些人對佛陀的思想和行事的回憶(其可靠性如何,已無法考證)。另外,在經、律中通過佛陀自己之口,記載了他自己早期生活的經歷。在早期經藏和律藏中,記載釋迦牟尼家世和出家經過的,有《長阿含經》中的《大本經》等;記載初轉法輪時情景的,有《雜阿含經》中的《轉法輪經》等;記載教化活動的有《摩訶僧祇律》、《四分律》、《五分律》等以及阿含經中的諸小經;記載釋迦牟尼晚年生活的有《長阿含經》中的《遊行經》(異譯《佛般泥洹經》、《大般涅槃經》、《般泥洹經》以及《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等。

後來,隨著佛教向印度次大陸發展,統一的佛教分成很多的派別,同時受到了印度教、耆那教的偶像崇拜以及希臘文化的影響,在部派佛教中出現了對教祖的崇拜,把佛陀描寫為神通廣大、威力無窮、大智大慧,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手長過膝、面頰如滿月、梵音深遠、胸表卐字等。這就出現了專門記載釋迦牟尼生世行業,被稱為「本生」、「本起」、「本行」的一類經典。如《修行本起經》(異譯《瑞應本起經》、《過去現在因果經》、《佛本行集經》)、《普曜經》等。它們的特點是把原先散見於經藏和律藏中的資料聯貫起來,使一事與他事前後銜接,綴成佛陀的傳記。但在內容上完全是渲染和神化佛陀,使佛陀成為一個理想化的崇仰對象。這些經典最長的也只主要記述了釋迦牟尼成道後最初幾年的活動。以後馬鳴寫了《佛所行贊》,他根據傳說和資料,描繪了佛陀一生的經歷,成為最早的一部完整佛傳。


中國僧人撰寫的釋迦牟尼傳記,有梁僧祐的《釋迦譜》五卷和唐道宣《釋迦氏譜》一卷。此外,在宋志磐的《佛祖統紀》中有編年體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本紀》。


有關釋迦牟尼生平的史料,除了佛教經典的記載以外,還有文物資料。近代,印度和其他國家的考古學家、佛學家根據法顯的《佛國記》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記》的記載以及印度保存的不完整史料,在佛陀的誕生、成道、初轉法輪、涅審處等陸續發掘出一些古建築的遺址和文物,並以此證明了佛陀是一個歷史性的人物

佛典學佛必看!佛教動畫《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點擊播放 GIF/193K


南無阿彌陀佛


五台山文殊道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台山文殊道場 的精彩文章:

吉凶誰定?其中的因果不見得人人能懂
農曆二月初八,釋迦牟尼佛出家日!祈願眾生離苦得樂,究竟圓滿,佛日增輝!
金子般的10句話,精闢!送給圈裡所有朋友
釋迦牟尼佛對女子面容形貌的開示

TAG:五台山文殊道場 |

您可能感興趣

學佛做佛莫求佛
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的,為什麼學佛的人開口就是「阿彌陀佛」?
學佛要防「山寨版」佛教徒
《學佛者的信念》:佛陀的功德有多大
信佛、求佛、拜佛 、念佛、學佛、行佛……你到哪一步了?
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學佛、行佛……你到哪一步了?
如何信佛、學佛、念佛、成佛?
佛教 學佛先從拜觀音菩薩開始
佛教故事:學佛與富貴
明學長老:信佛學佛 念佛成佛
聖嚴法師:佛教徒學佛目的
學佛必看!禮佛三拜的方法及涵義
學佛者與佛學者哪個才算真正的佛教徒
初學佛弟子必看拜佛儀軌
佛教故事 用心學佛
佛菩薩常在學佛人身邊?
佛陀教你學佛致富之經!
求佛保佑是學佛嗎?
修學佛法的次第佛教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