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斯坦福大學新生管理處主任:不要讓「清單式」教育毀了你的孩子!

斯坦福大學新生管理處主任:不要讓「清單式」教育毀了你的孩子!

編譯/張晶春 來源:春兒美國育兒記


視頻來源:TED


主講人:Julie Lythcott-Haims

斯坦福大學新生管理處主任,曾經與數千名進入斯坦福的新生們交談。她發現這些考入了斯坦福的「別人家」的「成功」孩子,很多都並不快樂,甚至遭遇了嚴重的心理危機。她也目睹了從斯坦福畢業的學生,很多並沒有獲得事業與人生的幸福。這引發了她的思考,她將這些思考寫成了一本在美國引起巨大反響的暢銷書——《How to Raise an Adult: Break Free of the Overparenting Trap and Prepare Your Kid for Success》


第一次聽到她在TED上所作的演講,就引發了我的強烈共鳴。我希望更多的中國家長能夠聽到這個演講,能夠和我一樣,因此提醒自己面對孩子時,保持「無條件愛孩子」的初心,同時意識到讓孩子儘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的重要性。因此,我一遍遍的傾聽這個演講,整理了下面的演講稿文字版。Enjoy!




斯坦福大學新生管理處主任:不要讓「清單式」教育毀了你的孩子!



演講全文:


我從沒想過要做一個育兒專家。事實上,我對育兒不感興趣。但是當下有一種育兒方式正在大行其道。這種育兒方式在把孩子搞得一團糟的同時,也在阻礙孩子們發展出成熟的自我。我們花了大量時間擔心身為父母,我們沒有足夠參與進自己孩子的養育過程。這當然說得通。但如果過於極端,變成了過度養育,就會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


比如,有些父母會認為,離開了我們隨時的保護與糾正,孩子們就無法成功。於是這些父母關注有關自己孩子的每件小事,掌控相關的每一個細節,以便引導他們進入好大學,找到好工作。當我們用這樣的方式養育孩子,我用的是「我們」,因為我在養育自己的兩個十來歲的孩子時,也有這種傾向性——讓孩子們過一種清單式的生活。清單式的生活就是:我們確保他們安全、健康、吃好穿好,然後我們要確保他們進入好學校,並且是好學校的好班級;並且是要在好學校、好班級中取得好成績;並且不止是好成績,還要拿高分;並且不止要好成績和高分,還要獲得榮譽、獎項,要參加運動、活動、還要有領導力。我們告訴孩子:「不要只是加入社團,還要創建社團,因為好大學需要這樣的學生。還要參加社區活動服務哦,你要讓大學感受到,你關心別人。」這些都是期望中的完美。

我們期望我們的孩子能做到完美, 而我們自己卻從沒做到過。我們是孩子的大管家、私人助理加秘書。對於孩子——我們珍愛的孩子,我們花了很多心思去監督、哄騙、暗示、幫助、嘮叨、討價還價。當然,身為父母的我們會和每個老師、校長、教練、推薦人溝通,確保他們不會在申請頂尖大學這件事上搞砸,或者是錯過了某些機會之門,甚至毀了自己的未來。即使我們知道有些大學的錄取率低到了萬分之一,錄取的希望極為渺茫。


那麼,在清單式的生活中長大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呢?首先,他們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整個下午都沒有空閑。因為做父母的我們認為一分鐘都不應該浪費。就好像每一個作業、測試、活動,都對於我們為他們規劃好的未來至關重要。我們不讓孩子們幫忙打掃房間,我們甚至不讓他們獲得充足的睡眠。只有一個要求:完成清單上的任務。


我們口頭上希望他們開心, 但當他們放學回家, 我們通常第一時間詢問的卻是作業和成績。孩子們在我們的臉上看到的,是我們的認可——我們的愛是來自成績單上的A。日復一日,當我們和他們走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像威斯敏斯特寵物展上的訓狗員一樣表揚他們,好哄著小狗們跳得再高一點,再遠一點。等上了高中,他們不會問:「我該對哪門課程,哪個活動感興趣?」。他們只會去問輔導員:「我要怎麼做,才能進入好大學?」然後,當他們拿到成績單。如果考了幾個B,甚至是可怕的C,他們會狂躁地給朋友們發簡訊:「有誰考了這個成績,但是進了好大學嗎?」而我們的孩子,無論高中畢業的時候取得了怎樣的成績,都已經被壓得喘不過氣來。這些孩子們心理脆弱,精疲力竭,他們比實際年齡更老成。他們渴望大人能夠告訴自己:「你們已經做得夠多的了,你們在童年的時候能取得這樣的表現已經足夠好了。」而現實是,孩子們卻在家長們對於高分的沮喪和焦慮中慢慢枯萎。其中的某個孩子可能會想:「我這樣度過的一生究竟值得與否?」而我們做父母的,卻非常確信我們這樣做是值得的。我們做父母的好像在告訴孩子,如果進不了哪幾所屈指可數的、錄取率極低的學校,或者找不到好工作,他們就沒有未來。而真相是,我們可能只是害怕不能向朋友炫耀自己的孩子考進了一所好的大學,或者僅僅是不能在自己的車尾橫杠上,貼上孩子被錄取的著名大學名字的貼紙。


如果你有勇氣真的面對自己,面對自己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你會發現,我們使得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全部來自於成績和分數。更嚴重的是,我們在他們成長的意識中,傳遞了這樣一個信號,就像電影《傀儡人生》一樣—— 「嘿,孩子,沒有我你什麼都幹不成!」我們的過度幫助, 過度保護,過度指導和過度關懷, 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機會, 而自我能效是人類心智的重要準則, 遠比通過父母和他人的讚美建立起的自尊更重要。自我能效無法來自於父母代為完成的事,而只能來自於一個人看到自己的行動產生了成果的過程。


簡而言之,如果我們的孩子要建立自我能效,而且他們必須建立自我效能。我們的孩子就需要更多的為自己的人生去思考,去制定規劃,去做決定、嘗試、行動、期待、應對、試驗、犯錯,從而找到、實現他們自己的人生夢想,體驗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去過我們為他們所設定的一生。我要說的是,我們應該更少關注具體哪些名牌大學應該申請或進入, 而更多關注孩子們的習慣、心態、技能、身心健康。因為有了這些,無論他們在哪兒,都能獲得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我不是想說每個孩子都已經很努力、很積極,都完全不需要父母的關注和指導。我們做父母的是不是只要退開來,任由他們發展就好了?當然不是,這不是我想說的!我想說的是,當我們把成績、分數、榮譽和獎勵看作他們童年和少年時代的唯一奮鬥目標,當我們去代替孩子們追求理想中的大學,追求頂尖的職業生涯。這種對於成功的定義過於狹義了!即使我們可以通過這種過度幫助,使得孩子們短期內達成一些目標——比如幫他們做作業從而得到了好成績。在我們的幫助下,他們可能是會有一個好看些的童年簡歷。但是,這些幫助卻會讓他們在長期的自我認知上付出巨大的代價。


我要說的是,我們應該少一點痴迷於孩子的成績和分數, 而將重點放在打造一個能幫助他們為成功奠基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比如,愛; 比如,做家務。沒錯,我剛才說的是:做家務。但是說真的,我這麼說是有理由的。史上歷時最長的人類研究被稱作哈佛格蘭特研究。這項研究的重要發現是:專業上的成功,也就是我們期望我們的孩子所達成的成功,取決於小時候所做的家務,而且越早開始做越好。這種要挽起袖子大幹一場的心態;這種意識到:「可能這項家務事我並不想做,但總要有人去做,而那個人,就是我。」這種心態代表著:「我會儘力去改善整件事情。」而正是這種心態,才能讓一個人在工作中獲得先機。事實上,我們這些做父母的,都清楚這個簡單的道理。相反,在清單式的過度育兒方式中,我們不讓孩子們做家務。於是,當他們長大進入職場,也坐等一個人出現,列出個單子來讓他們去完成任務。但是,這個清單並不存在。更糟糕的是,他們缺乏主動性意識,不能挽起袖子去幹活。不能坐在辦公室里四顧,並且心想:「我要怎樣才能給同事提供些幫助。」沒有能力去思考:「我要如何提前一步,預見到老闆的需求?」


哈佛格蘭特研究的另一項重大發現是,人生的幸福, 來自於愛。不是對工作的愛, 是對人的愛——我們的配偶,我們的夥伴,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家庭。 所以我們要教孩子如何去愛, 要愛別人,他們要先學會愛自己, 想要他們愛自己,我們就要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


所以,放下對於成績和分數的痴迷吧!當我們親愛的孩子放學回家,或者我們下班回家,我們要關掉手機,把電子設備放在一邊,遠離手機一陣子,看著他們的眼睛,讓他們看到我們眼中洋溢著的真實的喜悅——就像我們第一次看到我們初生幾個小時的孩子。然後我們應該說:「今天你過得怎麼樣?有什麼高興事兒嗎?」可能你的孩子會像我的女兒一樣,簡單地回答:「午飯。」也許此時我真正關心的是數學考試的分數。但此時我還是應該表現出對於午飯的關心,我應該繼續發問:「今天的午飯為什麼很棒?」孩子們需要知道,他們作為人,他們本身對我們很重要, 而不是他們的學習成績。

你可能會想:「先是愛,然後是家務。好吧好吧,這聽上去不錯,但是得了吧,好大學在乎的依然是好成績、分數、獲得的獎項和榮譽。」我會告訴你:某種程度上,確實如此——那些最著名的大學確實需要這些。但好消息是,與大學排名的排行榜無關,我們的人生是否能夠成功與幸福,並不一定非要進入少數幾所知名的大學。快樂又成功的人們可能畢業於公立大學,來自於無人知曉的學院,來自於社區大學,來自於家附近的學校,還有些人甚至退過學。證據就來自我正在做演講的這個房間,來自於我們居住的社區,這是事實。如果我們願意睜眼看看,願意去看看那些沒那麼有名的大學,暫時放下我們自身的虛榮與偏見,我們才能接受並擁抱這個事實,並且意識到,如果我們的孩子考不上頂尖大學,並不是世界末日。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不在嚴格的清單約束下長大,等到有一天,他們考進了大學,不管是什麼大學,這都是他們自己的決定,來源於他們自己想要在那裡有作為的內心渴望。


我必須向你們坦白:我剛才提到了我的兩個十幾歲的孩子,Sawyer 和 Avery ,有一度,我發現我對待自己的兩個孩子,就像對待盆栽一樣。我想要小心的把他們修修剪剪, 塑造成完美的人, 完美到可以把他們送進最受歡迎的大學。 但是,直到我在工作中接觸了幾千個別人家的孩子,我才意識到,我意識到我的兩個孩子, 他們不是盆栽, 他們是野花, 是某種未知品種的野花。


作為父母,我們的工作是提供成長的環境, 通過作家務和無條件的愛,讓他們變得強大, 愛他們,他們才會愛別人,才會接受愛。 上大學、選專業、找工作, 我們做父母的,都應該由他們自己做決定。 我的工作不是把他們變成我想要的樣子, 而是支持他們做輝煌的,自己。


推薦一位在日本生活的美女微信


需要代購日本產品的


可加她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甚麼是:整體先於部分-EP13
民主的奇蹟:美國憲法制定的127天
甚麼是:邏輯作為方法-EP12

TAG:哲學園 |

您可能感興趣

佛教管理學:最好的管理 就是自己管好自己!
如何教小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教寶貝這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你學會了嗎?
一線教師在學生管理中的矛盾心理:「很想管」卻又「不敢管」
管理不好自己體重的咪蒙 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嗎?
你會管理和經營自己的「健康」嗎?
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負面情緒,父母要怎麼去管理?
思思父母學堂 微課:《培養高情商的孩子-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情緒管理法》
為什麼女性管理者沒有男性管理者幸福?
管理大師明茨伯格:你要的創新,需要這樣管理
星雲大師: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
冠心病怕血管堵?專家教你怎麼管理自己的膽固醇?
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培养孩子的情商?
浪騰培訓管理系統教育的初衷並不是對孩子一再的包容
如何教孩子管理負面情緒?
看完這6本繪本,孩子的性教育、情緒管理、情商教育、生命教育,你就會明白應該怎麼做了
當王子這麼難,居然還要我管理好自己的表情?挪威王子:我偏不!
誰說嬰童門店會員不好管理?
乾隆皇帝教你如何管理:管理不能松,必須狠抓一個「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