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艾灸常識大全,很多人都不全知道!

中醫艾灸常識大全,很多人都不全知道!

中醫艾灸常識大全,很多人都不全知道!

  • 6、月經不調怎麼艾灸?

答:歸來、血海、三陰交、足三里、命門、關元、中極和陰陵泉,每次選3-4個穴位,分組輪流施灸。

中醫艾灸常識大全,很多人都不全知道!

  • 7、失眠怎麼調理?

答:導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是:

1、思慮過度、心血虧損;

2、房勞過度,傷及腎臟,以致陰虛火旺,心腎不相交;

3、還有情志抑鬱,肝火上擾,神志不寧;

4、飲食不節,導致脾胃不和。

艾灸治療失眠:神門、心俞、腎俞、百會、足三里、太溪;肝氣鬱結加陽陵泉、太沖;肝腎陰虛加三陰交;水飲痰濁加豐隆、中脘;腎陽虛加命門、關元、氣海;肝脾不和加肝俞、脾俞;心脾兩虛加脾俞、三陰交。

  • 8、眼袋很大灸哪裡?

答:中醫認為「上眼皮為脾所主,下眼皮為胃所主」,所以眼袋和胃氣虛有直接關係,灸胃俞、中脘、梁門、足三里、四白、關元。

  • 9、高血壓10多年了,應該怎麼灸?

答:大椎、肝俞、腎俞、三陰交、太溪、太沖、湧泉、風池和合谷。

中醫艾灸常識大全,很多人都不全知道!

  • 10、過敏性鼻炎什麼穴位?

答:風池、肺俞、印堂、迎香、合谷、足三里。

中醫艾灸常識大全,很多人都不全知道!

中醫艾灸常識大全,很多人都不全知道!

  • 16、抑鬱症是怎麼回事?

答:西醫把抑鬱症歸為神經科疾病,但中醫認為抑鬱症的根本在脾胃不和,因為肝主怒,心主喜,脾胃主思慮、肺主憂愁、腎主驚恐,而抑鬱症正是思慮過重的一種表現,脾胃又主生血和運化,所以得抑鬱症的人一般都精神萎靡、氣血雙虛、面色枯黃,欲治抑鬱症,先調理脾胃。

  • 17、眼睛經常血紅血紅的,很乾澀,灸哪裡?

答:肝俞、陽白、合谷、光明、太溪

  • 18、肺氣虛,喉嚨經常有痰是怎麼回事?怎麼灸?

答:百痰生於脾腎,而藏於肺,治痰,治肺為治其表,治脾腎才是之根本。灸肺俞、脾俞、腎俞、命門、中脘、關元、足三里、太溪,曲池和三陰交。

  • 19、我想減肥,不知道灸法管用不?

答:肥胖和脾胃不和有直接關係,灸胃俞、天樞、中脘、關元、梁丘、足三里就可以。

  • 20、介紹一下水腫的病因,該怎麼艾灸?

答:水腫分陽水和陰水兩種,陽水是指發病迅速,起初面部微腫,繼而遍及全身,皮膚光亮,胸中煩悶;陰水是指水腫漸起,開始足面微腫,繼而頭、面、腹部也腫,小便不利,大便糖稀,喜暖畏寒,時消時腫;陽水發病快,從面部開始;陰水發病慢一些,從足面開始,遍布全身。

灸水道、水分、氣海、三焦俞、膀胱俞、足三里、三陰交,陽水加肺俞、合谷;陰水再加脾俞、胃俞。

中醫艾灸常識大全,很多人都不全知道!

  • 26、小孩晚上睡覺盜汗,能灸嗎?

答:灸大椎、身柱、合谷、足三里

  • 27、我有子宮腺肌症,每個月都要疼的死去活來好多天,灸哪裡?

答:命門、次髎、長強、關元、中極、曲骨、歸來、氣沖、三陰交

中醫艾灸常識大全,很多人都不全知道!

  • 28、小孩強身保健灸哪些穴位好?

答:小孩保健灸的要穴是身柱穴,身柱含有全身支柱之意,作用是通陽理氣、祛風退熱、清心寧志、降逆止咳,對小孩有強身保健的作用。

  • 29、我知道任都二脈是人體備用倉庫,疏通任都二脈灸哪些穴位效果最明顯?

答:作為保健灸,灸背部大椎、肺俞、心俞、肝俞、胃俞、腎俞,正面灸膻中、中脘、神闕、關元、氣海,就可疏通任都二脈。

  • 30、湧泉穴的作用是什麼?

答:湧泉穴是老年保健灸的一個要穴,主要的功能是:寧神開竅、補腎益精、舒調肝氣

中醫艾灸常識大全,很多人都不全知道!

  • 36、不孕不育症主要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怎麼艾灸?

答:1、腎陽虧虛:婚後不孕,月經後期或閉經,經量少色淡,腰脊酸軟,形寒肢冷,小腹冷脹,頭暈耳鳴。

施灸:腎腧氣海關元命門陰交曲骨太溪照海。

2、肝鬱虧虛:婚後不孕,經行先後不定期,經血紫紅有塊,量少,面色萎黃,胸肋乳房脹痛,情志不暢。

施灸穴位:關元氣戶子宮太沖肝腧中極足三里三陰交。血虛身熱加血海;頭暈心悸加百會,神門。

3、淤滯胞宮:經期錯後,經行澀滯不暢,小腹隱痛,經血夾有紫塊。

施灸:中極,豐隆氣海血海

  • 37、愛打嗝是什麼原因?能灸嗎?

答:打嗝多由飲食不節,食滯停飲;氣鬱不暢,胃失和降;久病氣衰,脾胃虛寒,導致胃氣上逆;或者暴怒氣逆,胃膈氣逆不宣導致。治療的方法是:和胃舒膈,理氣降逆。

灸膈俞、膻中、內關、足三里、太沖,然後輕柔聽宮穴。

  • 38、上脘、中脘、下脘的各自功用是什麼?

答:上脘、中脘、下脘三穴同屬任脈且位置相近,處於中焦胃脘部,都能治療胃脘部病變,但是功能卻同中有異:

上脘:偏於抑沖降逆,主要治療中焦胃失和降所致的上逆嘔呃諸症,尚可寬胸利膈,治療上焦氣機不利等症;

中脘:重在和胃理氣,在健脾和胃、益氣消積的同時,主要調理肝膽脾胃氣機不利諸症;

下脘:偏於消導通降,能將胃所受諸邪通過下傳腸腑消散,給邪以出路,所以長於治療胃腸氣機不通諸症。

簡單說就是如果胃脘部不適,有嘔吐、呃逆等癥狀的用上脘;有脹滿、積滯等癥狀的用下脘;而脾胃不和或者肝脾不和所導致的上腹疼痛、泄瀉、便秘等癥狀用中脘。臨床可以辯證選取單穴,也可三穴同用。

中醫艾灸常識大全,很多人都不全知道!

  • 43、能不能一邊泡腳一邊艾灸?

答:不能,這是極其錯誤的行為。身體得病的內因是臟腑功能出現紊亂,外因是風寒濕諸邪侵襲,一邊艾灸一邊泡腳,等於是人為地打開皮膚腠理,引邪氣侵入體內,暫時效果可能明顯,長期會引起跟多問題。艾灸和泡腳並不衝突,但是一定要分開來做。

  • 44、艾灸起水泡怎麼處理?

答:灸後皮膚出現水泡,注意不要擠破,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過大,可用消毒針刺破,放出液體,消一下毒,買一點紅霉素眼藥膏抹上,用紗布包敷,盡量不要碰水。古人說「灸瘡必發,祛病如把抓」,就是說艾灸發灸瘡起水泡,祛病效果才快,這種水泡是無菌的,是艾灸的正常反應。

  • 45、慢性闌尾炎灸哪幾個穴位比較好?

答:闌尾炎中醫叫腸癰,灸天樞、曲池、合谷和足部的闌尾穴。

  • 46、艾灸了兩個星期,最近口腔長了個潰瘍,這屬於上火嗎?

答:是的,是胃火上炎。40%多的口腔潰瘍患者有消化道疾病,灸中脘、地倉、天樞、關元、曲池、梁丘、足三里。

  • 47、為什麼有人艾灸後睡覺,有人又特精神?

答:人體陰陽和諧才有睡眠,艾灸完以後機體會自我調節,不同的機體狀態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原來陽氣偏虛的灸補陽氣後會有睏倦感;原來陰氣偏虛的灸補陽氣後會更加精神。但是長期堅持艾灸後陰陽會歸於平衡,所謂陰中求陽、陽中求陰,這樣就不太容易出現睏倦或者倍兒精神了。

  • 48、春天我的眼皮常常跳動的很厲害,是怎麼回事?

答:眼皮由脾胃所主,春天主肝木,肝木克脾土,肝氣虛,疏泄不暢,會被脾土反克,脾土不受克制,才會發生眼皮跳動,主要是肝氣虛的表現,也有可能是肝脾兩虛,應該從足太陰脾經和足厥陰肝經入手艾灸。穴位是:肝俞、脾俞、腎俞、期門、中脘、關元、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太溪、太沖。可以分成兩組,隔日輪流施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教育網 的精彩文章:

五種常見的脈象,讓你秒懂中醫「把脈」原理!
中醫教你從頭到尾學診脈——數脈
中醫教你從頭到尾學診脈——滑脈
醫師註冊將迎重大變化!實行區域註冊制、放開異地多點執業
一分鐘學懂代脈:一脈斷死生!

TAG:醫學教育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世家的長壽養生秘方,很多人都不知道。
老中醫:大姨媽期間這些東西餓死也別吃,傷害很大,很多人不知道!
中醫養生知識:男人也會貧血 最常見有這六大癥狀
這味中藥為什麼所有中醫最喜歡,不僅常見還功能強大!
中醫基本常識,不看你虧大了!
中醫說這種顏色的食物最養肝!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中醫里 肝臟的4大功能,你知道多少?
老中醫驗證:指甲上有這種東西,可能是肺臟感染跡象,可惜很多人完全不知道
中醫養生知識:兩穴位養顏又長壽 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很多人都沒見過的「樹根」,很多中醫都搶著進貨
中醫俗語,晚上吃了它,賽吃砒霜,不可不知的健康常識
老中醫只用一味中藥就治好了多年的眼袋,這方法必須讓更多人知道
中醫針灸雖好,但不是人人都可以
老中醫說:常吃這三種水果,強大腎功能,身體也越來越強壯,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冬吃一物賽人蔘!名中醫給家人的調理方中都有它!知道的人早都吃上了!
老中醫說:女人卵巢好不好,看這幾個地方就知道,非常准
絕大多數人都不懂的中醫行內話
幾塊錢一斤的大蒜,被老中醫成為「活靈芝」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
老中醫:包「粽子」的野草還有抗癌奇效,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