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外灘心影」與父女兩代畫家對傳統筆墨的「求同存異」

「外灘心影」與父女兩代畫家對傳統筆墨的「求同存異」

外灘12號 302×110cm


統是一個寶庫,不拒絕任何人


澎湃新聞:這次畫展主要以水墨為載體,畫了外灘和陸家嘴的新老建築,但在此之前也看到過毛冬華畫過彰顯明顯傳統功底的作品,而毛國倫是程十發的弟子,在這樣的家學淵源下,你們對傳統的理解是什麼?

毛國倫:我覺得「傳統」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規矩」,其中造型能力很重要,在「六法」中叫「應物象形」;其次是筆墨的表現能力,這兩者都帶有技術性,造型能力和筆墨技巧都包含在「古人之規矩」中。二是「智慧」,這在繪畫中更為重要,所謂智慧就是創造性,傳統也是有創造性的,要以個人的智慧開「時代之先河」,要別開生面,要在創作中加入自己的生活體驗,要有智慧和創造。而傳統又在「筆墨」中表現,「筆墨」中包含了藝術家的智慧和基本功。


傳統包括了技術性和創造性,但如果技術性的「規矩」沒有達到,創造就是「無根之木」。 中國畫的傳統是創造和包容,「創造」首先得有傳承;「包容」得有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強大。


毛冬華:我從小受父親的影響,也間接得到上海中國畫院傳統中國畫教育體系的浸潤,在父親傳授的同時,畫院老畫師的優秀作品也對我受益匪淺。我個人覺得傳統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寶庫,它不拒絕任何人,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為己所用」的內容。


我也很欣賞林風眠所說的,先要「作繭自縛」,放下自己主觀的想法,沉浸在描繪的對象之中。比如,臨摹就要臨到位。儘管我現在不畫工筆,但我在讀書期間臨摹的宋人團扇和唐代的工筆人物都是全心投入,如今我對自己作品的要求也是當時培養的。傳統留下的名作,幾乎每一幅都是一座高峰,甚至是窮盡一生都達不到的高度,即使達不到,但依舊要不斷地學,最後再回到林風眠所說的把一層層包裹自己的習慣、技法、章法「咬破」,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古人有他們的原創性和氣魄。那麼面對如今日新月異的世界,古人並沒有給出「章法」,當代繪畫應該如何表現?我想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其實我使用依舊是「傳統」。

「外灘心影」與父女兩代畫家對傳統筆墨的「求同存異」



多雲轉晴 200×195cm 2009


具體地說,我畫陸家嘴的玻璃幕牆,其中的線條是「鐵線描」和「高古遊絲描」的結合,我並不是簡單地畫一條線,我希望線中蘊藏著內容。包括我用拉直的「披麻皴」畫了「外灘14號」,借鑒了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畫法,當代建築和古代山水自然有所不同,儘管建築有形的,但方法就是「披麻皴」。短披麻、長披麻可以畫很多內容,「學以致用」很重要。再者說,父親很喜歡傳統,從古錢幣上的文字、漢代的俑到唐代的馬,其中古人對造型處理的手法,讓我感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生命體,也對我的繪畫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越看越有體會。

總之,我覺得傳統要先學透,再從中生髮出自己的作品。


澎湃新聞:瀏覽這次展覽的作品,其風格明顯和大眾對傳統中國畫的理解有出入,你們對這種表達方式有何種理解?


毛國倫:這次的作品本質還是講求筆墨的,只是在表現面目和傳統有所不同。


毛冬華:就像程十發先生說的,古人早就把建築的大梁、立柱都架好了,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古人構建好的空間中,補充一點元素。我小的時候學的是程十發、劉旦宅,然後再往上推學陳老蓮,學宋元。小時候學的內容對我影響至深,我現在所畫的看起來和程十發先生不同,但其實是一樣的,我只是把節奏變緩了,收斂了程十發畫面中的跌宕起伏,所以不要被畫面表象所迷惑。當然所有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表達形式是由積累生髮滋養而出的,曾經的各種嘗試都是重要的。

「外灘心影」與父女兩代畫家對傳統筆墨的「求同存異」


外白渡橋與上海大廈 100×70cm 2016


澎湃新聞:此次展覽的作品基本都是墨色的,為什麼要在創作中隱去色彩?


毛冬華:第一,我喜歡用生宣,喜歡爽快輕鬆的表達;第二,我覺得藝術要和生活拉開距離。生活有很多的色彩,我以藝術回應過濾之下黑白感覺的生活,而且我特別喜歡老照片,我覺得老照片雖然看起來有點模糊,但裡面包含了很多故事,這種感覺也是我所要追求的。我也希望熟悉的事物陌生化。

用筆墨表達上海文化


澎湃新聞:很多中國畫家都曾尋求過用中國畫筆墨表達現、當代建築,哪些對你們印象比較深刻?在畫當代建築時遇到哪些難點?又是如何解決的?


毛國倫:我印象中中國畫畫建築比較好的是李可染畫的教堂,他筆下的教堂有氣勢,能感受到建築物上升的氣勢。


毛冬華:上海是個現代化的都市,既有外灘的萬國建築,也有公房,更有超高層的現代建築,作為藝術家要都能表達,但不是單純為了畫建築,要在建築中融入藝術家的情感,並且對現實社會有一些思考,在我的創作中,玻璃幕牆系列對現實的思考比較明顯,實的線和虛的面,我以玻璃本身和其映射的現代建築對話,我覺得玻璃幕牆表現得比較清晰,也更容易被大眾理解。


外灘我覺得是一個新的課題,西洋建築似乎同中國畫中飄逸的人文品格格格不入,外灘我只畫了兩年,我也依舊在探索,我覺得這是中國畫表現題材的探索。

「外灘心影」與父女兩代畫家對傳統筆墨的「求同存異」



外灘6號 70×140cm 2016


我覺得當代建築的難點有兩個方面。一是如何用造型表現情緒並且讓觀眾感同身受。比如你看到一棟建築是悲傷的,如何用筆墨表現這種悲傷?建築的孤單或是張揚在每個人的眼中都是不同的,造型要根據心靈過濾。我的處理方法是反覆的打底稿,在處理了幾次之後,也許筆下的建築同真實的建築已經關係不大了,但卻接近我想要的造型。 在這次展覽中,我對造型比較滿意的是外灘6號、外灘18號、外灘15號,以及和平飯店南樓。

「外灘心影」與父女兩代畫家對傳統筆墨的「求同存異」



外灘和平飯店(南樓)137X68cm 2015


第二個難點是要突破自己,比如我一開始畫外灘以表現建築質地為主(外灘2號、外灘3號、外灘7號),但很快就有老師指出畫房子不應該是畫質地的,還是應該通過筆墨表現藝術家的情感。對此我參考了傅抱石、李可染的畫,傅抱石喜歡喝酒,他的畫面中仙氣很足;李可染特別嚴謹、紮實。


澎湃新聞:從上海新老建築到上海老物件,上海文化和生活,在你的作品中佔了很大的比重,你是如何理解自己所畫的上海建築和上海文化的?


毛冬華:上海文化在我的家族中「潤物細無聲」地流淌下來,我的外婆很小移民上海,通過自己的智慧培養了一家人,上海文化其實就是家庭文化的傳承,而老物件就是家族文化傳承的物化,看到它們我就會想到我的長輩們。我畫它們也得到了很多共鳴。

「外灘心影」與父女兩代畫家對傳統筆墨的「求同存異」



上海文化系列


澎湃新聞:上海是海派文化和繪畫的發源地,您是如何理解海派繪畫的,海派繪畫往後的面貌您的預測是什麼?


毛國倫:海派繪畫一般指上海開埠後的藝術作品,代表人物有虛谷、任伯年、吳昌碩等,到了近現代海派,畫家層出不窮,劉海粟、吳湖帆、賀天健、陸儼少、林風眠、謝稚柳、程十發、來楚生、唐雲都是海派的代表人物,他們之所以能取得很高的成就,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把握了傳統的精華,筆墨是靈魂。將來的海派發展也不能拋開傳統談創新,將來的海派在形式上也許會更多樣,但精神實質是在傳承傳統筆墨的基礎上,不然長久不了。


程十發先生曾經講過:元朝以前的繪畫筆力強大,而且筆墨有魅力。元朝以後好的畫家不多了,繪畫的造型能力和筆力都不如之前。解放之後表現形式和內容都豐富了,但不少同仁在傳統筆墨上弱了,表面上看起來是中國畫,但卻缺乏了中國畫的內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 的精彩文章:

關鍵戰雪藏桑切斯「自殘」,爭四的阿森納已不再可怕
葡萄牙15世紀海外探險背後的基督教夢想
中世紀風雲︱走出中世紀的歐洲貴族
陳寅恪曾推薦誰擔任中古史所所長?
李文:空氣污染塑化劑等「環境生殖毒素」會引起不孕

TAG:澎湃 |

您可能感興趣

父女間的欒樹對話
詭異漫畫《除靈父女》傳說中的除靈父女
鋼鐵俠與女兒親密合照曝光,我愛你三千遍,戲外延續父女情
張倫碩曬與兩個女兒甜蜜出遊照,三人親密無間宛如親生父女
明星父親和女兒嘴對嘴親親,這樣表達父女之情真的合適嗎?
《小美人魚》父親或由影帝哈維爾·巴登出演,父女膚色卻不同?
一對父女的溫馨幽默照片笑照片
父親對女兒影響非常大,這些關係為病態父女關係,容易毀掉女兒
鄧超低調為小女慶生,父女昵稱太狗血,畫面唯美得像動畫場景
這對父女的花鳥畫太美啦!
漫威電影:解析滅霸與卡魔拉之間複雜糾結的「父女情」
娛樂圈的五對干父女,前三對算「模範父女」,後兩對乾女兒懷孕!
尋夢父女溺亡在美國邊境,女兒最後一刻還摟著父親的脖子
娛樂圈五對干父女,前三對是「模範父女」,後兩位讓乾女兒懷孕了
包貝爾要做女兒一輩子的騎士,父女倆同框的畫面,很有綜藝感
咸素媛陳華把女兒捧在手心,父女對視場面非常溫馨
佟大為帶女兒逛書畫展,父女三人同行畫面超溫馨
鍾嘉欣一家四口現身機場,夫妻外貌像父女,男方溫柔體貼照顧妻兒
娛樂圈的五位干父女,前三對算「模範父女」,後兩對乾女兒懷孕!
哪怕跨越物種,動漫中也有慈父,異形與少女的父女之旅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