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十二道,囊括中國文化精華!
來源:微信公眾號「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目前品質最高的國學微信公號,貼近生活和時代的原創國學好文章,每天首發推送,歡迎關注。
【一】孔子——為人之道
孔子在為人上最大的主張,是做人要做君子。「君子」一詞在《論語》中出現了一百多次。
君子有四大修養:
自省——「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遇到問題先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只知責備別人。
克己——「克己復禮為仁」,剋制自己的慾望和不正確的言行,自覺遵守操守和規矩。
慎獨——「君子慎其獨也」,在別人看不到的時候和地方,也能保持表裡如一的操守、品格和儀態。
寬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凡事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二】老子——處事之道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是《道德經》最後一句。老子一向的主張是:退、守、弱、柔。保全了自己,於是立足不敗之地。
「上善若水」,人皆取上,水獨居下,而能奔流向前,終至成海。將自己放低,才能與世無爭,於是廣收厚積。
「不爭」在《道德經》里出現頻繁,偶爾也作「不諍」,或許代表老子對人們最表淺的要求,即語言上的不爭執、不爭辯。管好自己的嘴是基本修養,在說話尤其容易的當下,學會閉嘴是門學問。
【三】莊子——養性之道
養性貴在平易恬淡。《莊子》說:「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人一旦被私心掌控,就會失去正常人的心態,變得貪得無厭,就必然會傷身害命。
一個人如果能夠保持平易恬淡的心態,減少私慾,那麼邪氣就不能侵入,就不會形勞精虧導致積累成疾。只有心地坦蕩,氣定神閑,以平常心態對待人生,知足常樂,才能益壽延年。
【四】孟子——君臣之道
孟子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君怎樣待臣,臣就回報君什麼,一切上下級關係莫不如此,至今也仍然適用。
最好的上下級關係,是「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五】荀子——學習之道
學習最重要的是端正學習態度。正如荀子所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要想達到勝利的彼岸,貴在持之以恆。鐵杵能磨成針,靠的是堅韌不拔的意志;顆顆小水滴能穿透剛硬的石塊,憑的是百折不撓的精神。
《荀子》開篇就說:「學不可以已。」讀書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應當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水滴石穿。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現實中,不少人有長期堅持、積少成多,最後取得豐碩收穫的讀書經歷。我們現代人學習荀子,就應該樹立正確的終生學習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不斷總結經驗,學以致用。
【六】孫子——韜略之道
孫子兵法的4大核心思想:
孫子兵法不是教我們如何以弱勝強,而是如何以強勝弱。「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所以要只打絕對有把握的仗,絕不能去賭小概率事件。幹事業也應該這樣,只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做自己能幹好的事情,慢慢等自己實力強大了,再提高難度。否則就是賭,長久看必是一敗塗地。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凡事要先計算好代價,不能光只想著贏,要會算總賬,值不值得打?所謂殺敵一百、自損八十,贏了你能拿到多大利益? 輸了,可能就是國破家亡,傾家蕩產。職場、商場如戰場,也應該這樣。
「多算勝,少算不勝。 」先計算好自己,可以100%戰勝對手了,才發動戰爭。平時就只顧修鍊自己就行,而不是老惦記著如何幹掉敵人。李嘉誠在收購別人企業的時候,都是在別人財務狀況不好的時候,平時只管強大自己。
「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勝敗乃兵家常事,看人為也看天意。孫子兵法首先不是教你如何打勝仗,而是首先教你如何認輸。認輸才是贏的根本,能真正接受失敗的人,才具備強大的心性,才能百折不撓,才會笑到最後。
【七】管子——管理之道
管理要以人為本。管仲說:「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理者只有如此才能得人心,以滿足人們的需要,獲得他們的親近和支持,管理活動才能有顯著成效。
管理要知人善任。「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管仲主張在人才的管理中要用人所長,容其所短。無論選人、用人、考評人,都不能以一時之得失來給人作出定論,要想做成大事業就必須學會容忍人犯錯誤,並深深地理解人,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八】韓非子——統馭之道
韓非子「御臣七術」中,最重要的是觀、罰、賞、聽四術。
觀——對屬下聽其言而觀其行,就能了解真實;不偏聽偏信,就不會受屬下蒙蔽。
罰——領導者不可過於仁慈,屬下犯了錯誤一定要嚴罰,以樹立自己的權威,確保制度得到執行,以威嚴避免以下犯上。
賞——對業績、能力突出的屬下也要重賞,否則這些人難以忠誠,為我所用,持久竭盡效力。
聽——全面聽取意見,愚人和聰明人就會分清楚;督責屬下行動,庸人和能人就不會搞混。
【九】鬼谷子——權謀之道
鬼谷子說:「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知,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
一個人必須要有自知之明,不低估自己,更不能高估自己,知道自己的智慧幾何,能力大小。懂得揣測衡量雙方的五個因素:長、短、遠、近、知。
長:就是長處、優點,比別人強的地方。
短:就是短處、缺點,不如別人的地方。
遠:就是與人的關係是否到位,是否親密。
遠:就是與人的關係是否陌生,是否疏遠。
知:就是對雙方的情況是否有充分了解,所謂知彼知己。
通過衡量如上五個方面,再去決定自己是進、是退,是縱、是橫。
現實職場博弈中,失敗者是怎麼失敗的?其實很簡單,對雙方勢力的評估不足,有時候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別人。或者一味冒進,不懂後退,最終以失敗告終。
【十】大學——修身之道
《大學》云:「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拆解開來,就是八個次第、八重境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第一重境界:格物。探究事物的道理以糾正人的行為,如果格物不透徹,後面的成長成就都是浮雲。
第二重境界:致知。即獲取知識,包含兩個方面,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格物就是學習方法,再加上不斷進取的態度,才能致知。
第三重境界:誠意。一言一行要出自精誠,不欺人,也不自欺。
第四重境界:正心。端正心思,摒除邪念。簡言之就是不斷自省,擇善去惡。如果沒有正心,能力越強危害越大,不僅害人也會毀己。
第五重境界: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心胸眼光。
第六重境界:齊家。管好一個家庭。從這步起開始做事,落實知行合一,入世修行。
第七重境界:治國。不一定非得是治理一個國家,而是「達則兼濟天下」,做更大的事,處理更複雜的關係,利益更多的人。
第八重境界:平天下。也不一定就是成就霸業,而是一種人生境界,在某一領域能對更多的人做出貢獻,改善他們的生活,為天下福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十一】易經——天人之道
《周易》云:「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天地人「三才之道」,是我們祖先的一個重大發現:人可以向天、地學習,人道可以與天道、地道會通,通過法天正己、尊時守位、知常明變,以開物成務,建功立業,改變命運。
這個法則天地所得到的智慧,就是「仁義」。依仁做人,憑義行事,才能以德改命。
【十二】禪宗——死生之道
禪宗要的,就是八個字:「明心見性,了脫生死。」更明白點說:生,要活得自在;死,要死得洒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出生不可抗拒,人死亡不可追回,只須事事隨緣。執著於慾望追逐的人,則不能平心處世,往往生時造業,死時惶恐。
放下萬緣,追求自身真正的精神財富,體悟自性是佛的義諦,而不去追求外在的浮華,才是人生的解脫之道,眾生的成就之行。
來源:微信公眾號「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目前品質最高的國學微信公號,貼近生活和時代的原創國學好文章,每天首發推送,歡迎關注。


※最傷父母的四種話——人最大的教養,是善待父母
※《呂氏春秋》《淮南子》最精華45句,「道家雙璧」的絕頂智慧
※四川瀘縣初中生死亡事件背後,中國教育的九大絕症!
※中國七大高僧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驚醒人心最深的執迷
※莊子獨創的6大辭彙、9大成語,大道玄機,人間真諦!
TAG:京博國學 |
※這小國棄美國靠攏中國,射程280公里囊括馬六甲的大殺器要嗎?
※隋煬帝時期的中國,疆域最南囊括越南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版圖囊括中亞,首都比今天紐約還發達
※河北行政區劃的變遷,曾囊括天津,締造中國最大飛地
※中國選手「囊括南京馬拉松前三名!打call!
※一個小小的台東縣,竟然囊括了全世界最文藝的風景!
※一場小眾又有深度的317國道朝聖之旅,還囊括了與拉薩同等量級的川西小縣城!
※原來四大文明古國還有這樣的標準,難怪瑪雅文明沒有囊括其中
※英超開賽在即,中國球迷票選的冠軍和金靴都被這一俱樂部囊括
※新綜藝《中餐廳》擬邀嘉賓囊括半個娛樂圈,網友:買版權了嗎?
※活久見!電競動漫《全職高手》成爆款 陣容囊括國內頂級聲優
※哲科囊括意甲歐聯雙金靴:盼與穆里尼奧合作,最強9號是伊布
※一間囊括了全世界嗅覺史的微型香水博物館
※風水學:龍脈有「三奇三落五勢」,風水堪輿全部囊括在此
※十分鐘搞定電子簽的傳奇國度,囊括歐亞大陸兩種風情,而且消費還不算貴!
※魔都殿堂級日料地圖,一手囊括!
※據說他的水彩,幾乎囊括了美國每一個繪畫獎項!
※中國文房四寶幾乎被此省囊括,並且地區分布很不均
※40個字 囊括曾國藩一生用人的智慧 看看你是李鴻章還是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