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人寫《明史》,從順治一直到乾隆才定稿,其目的顯而易見

清朝人寫《明史》,從順治一直到乾隆才定稿,其目的顯而易見


摘要:在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歷史中,每到朝代更替之時,新建立的朝代都要為前朝編寫官方的史書,《明史》就是清朝建立之後,為明朝編寫的紀傳體史書,也是二十四史的最後一部。



清朝人寫《明史》,從順治一直到乾隆才定稿,其目的顯而易見


清順治二年(1645),剛剛入關佔領北京城的第二年,清朝統治者就急急忙忙的下旨編寫《明史》。從當時的全國形式來看,開館修史的條件根本達不到,南明政權、李自成殘部、張獻忠等勢力還牢牢把持著南方半壁江山,在這樣戰火紛飛、政局未定的情況之下,順治皇帝著急下令編寫《明史》,主要是出於兩點目的:



清朝人寫《明史》,從順治一直到乾隆才定稿,其目的顯而易見



第一、通過編寫《明史》,向全國人民宣告明朝已經滅亡,清朝取而代之是名正言順的。修《明史》便是不再承認弘光的南明政權存在以此來製造輿論上的優勢。

第二、通過纂修《明史》,可以籠絡在北京的明朝遺臣,給他們一種心理上的寄託,做出一種善待漢族官員的姿態。


《明史》的編寫時間之長,在二十四史中非常少見。如果從順治二年(1645)算起,到乾隆四年(1739)正式定稿,前後耗時將近94年。明朝歷史一共才276年,為何一部《明史》的編寫,卻要耗時將近百年?



清朝人寫《明史》,從順治一直到乾隆才定稿,其目的顯而易見



順治、康熙初年編寫《明史》完全是處於政治需要,基本上沒有取得任何成果。直到康熙十八年(1680),「三藩之亂」基本被平定之後,清廷才有力量集中人力物力正式動手修纂《明史》。在康熙末年、雍正初年,史官曾經兩次向皇帝呈獻《明史》稿件,但都被退回要求重新修改。

乾隆皇帝登基之後,在看過明史稿之後,下令大學士張廷玉組織人員,進行第三次大規模的修改。四年後,最終版的《明史》才通過乾隆皇帝的御批開始發行。因為這次修書總裁為張廷玉,所以現在看到的《明史》都標註為張廷玉等撰寫,張廷玉也成了唯一在清朝中配享太廟的漢人。



清朝人寫《明史》,從順治一直到乾隆才定稿,其目的顯而易見



《明史》雖有一些曲筆隱諱之處,但仍得到後世史家廣泛的好評。


趙翼:近代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廿二史札記》

白壽彝:《明史》是一部史料價值較高的正史。《明史》修纂日久,又有前諸史修纂之經驗,成為二十四史中較好的一部,尤其是隋、唐以後諸史中,更為突出。——《中國通史》


余秋雨:《明史》後來成為整個二十四史中寫得較好的一部,這是我們直到今天還要承認的事實。——《山居筆記 · 一個王朝的背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講官 的精彩文章:

山東一處400年的古墓群,因為修築大壩,100多座墳一夜被毀
重慶農民一腳踢出個金龜,專家獎勵他350元,讓他回家娶媳婦
陝西農民一鍬挖出楊貴妃寶藏,引發轟動,成國家首批禁止出境文物
安徽一座王爺墓中,發現罕見女性用品,考古專家如此回復
小皇帝大婚之前,為了更好傳宗接代,都要和太監去一個秘密宮殿

TAG:國史講官 |

您可能感興趣

李密寫《陳情表》,除表達孝順,其實還有個真實的目的我們忽略了
明知自取其辱卻還要挑釁,阿三這背後目的明眼人一看就出來了
我們溝通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合作解,還是證明題?
明朝實行海禁,但朱棣卻讓鄭和七下西洋,真正目的原來是這個
張韶涵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清純,一旁的包包證明了她的炫富目的
染髮的目的就是為了顯白 這些明星都做到了!
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告訴你有怪癖就可以當導演,雖然它看起來的確是
文在寅明知此路不通,為何與嘗試 竟是這一真實目的
強撩鹿晗還不夠,馬蓉又來表白張傑,背後目的只有一個!
經典語錄:在暗淡的光芒背後,定將是更奪目的星光
臨帖是手段,創作是目的!《石門頌》的好,只有懂的人才知道!
有時我們是由於志向不明,沒有明確的目的而碌碌無為
因這件事,暴露了文在寅的目的不是想當總統!
任何戰爭都是為了達到既定目的而進行的,讓我們來看看
真實的香妃並非有異香,乾隆寵她是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們都被《還珠格格》騙了!
清朝太監李蓮英經常出現在妓院,竟然有這種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漫無目的遊走街邊,在看到報紙那一刻,笑容凝固了
常守清靜,最終就能達到我們修道的目的與道合一!
清朝滅亡後,此人在海外,仍高高掛舉清朝龍旗,他有什麼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