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真義】信仰與恐怖
佛心慧語
微信號:XinXueCiHang
皈依正信三寶,遠離附佛外道,
聽聞正法,親近善士,依教奉行,持戒精進。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開
經
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三皈依
皈依佛,兩足尊。
皈依法,離欲尊。
皈依僧,眾中尊。
皈依佛,不墮地獄。
皈依法,不墮惡鬼。
皈依僧,不墮旁生。
皈依佛竟,終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竟,終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竟,終不皈依外道徒眾。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
過去的佛教,出家人在弘法時,往往以自己的尺度、自己的修行方法,來要求在家信徒要吃素、要出家、要修道。
或是告訴人不可以貪財,因為黃金是毒蛇;不要生兒女,因為兒女是冤家對頭。這樣的說法,導致有些人不敢信仰佛教,因為他的家庭很和樂,夫妻很恩愛,兒女很孝順,可是佛教卻告訴他們:夫妻不是冤家不對頭、兒女是討債鬼、黃金是毒蛇……。
佛教如果一再用出世的思想、用苦行的生活來要求大眾,那麼許多企業家、生意人就不敢信仰佛教;因為他們賴以為生的現代化各種產品、設備,精緻飲食、漂亮的衣服就沒人光顧了。我想在家人信仰的人間佛教,應該是一個幸福的宗教,是一個快樂的佛教;現世種種的福祿,只要取之有道,並不是罪惡。
佛化事業化
善用凈財弘法
佛教對錢財的看法是「非善非惡」,佛教並不完全否定錢財,主要是看我們如何運用,學道也不一定要貧窮才是有道心。大乘佛教主張個人可以清茶淡飯,所謂「三衣一鉢」、「衣單二斤半」,但是寺院團體不能不要財富。若說黃金是毒蛇,黃金也可以是弘法修道的資糧,也是一切佛化事業的基礎;如辦教育、慈善、文化事業等,都需要金錢才能推動。佛經所謂「凈財」、「善財」、「聖財」,只要能善用金錢來弘法利生,其功德比表面裝窮更大、更有意義、更有智慧。
再有,在家信眾男婚女嫁,有家庭、有夫妻關係,是佛陀所許可,可是曲解佛教義理的行者,總是灌輸在家信眾「夫妻是冤家」。甚至夫妻到佛門來掛單,就有人會把先生帶到東邊去,把太太引導到西邊去。佛門對於恩愛夫妻,應該鼓勵他們有情人相聚,為什麼還要硬把人家拆散呢?
其實,人間佛教並不排斥感情,但主張以慈悲來運作感情、以理智來凈化感情、以禮法來規範感情、以般若來化導感情。人間佛教鼓勵夫妻之間要相親相愛,愛情不是今天送黃金、明天送首飾,就能維持長久;物質能贏得一時的歡喜,得不到永久的感情。夫妻的感情要靠相互體貼,輕聲細語的關心,有時多看對方一眼,有時相互一個微笑,比榮華富貴更能維繫感情。
倡導人倫
親友互為道友
還有,兒童是國家未來的棟樑,佛經也有「四小不可輕」的例子,為什麼我們還要將兒女說成是「討債鬼」呢?如果父母好好教養兒女,從小灌輸他正確的觀念,以真理的法水滋潤菩提幼苗,將來他們茁壯長大,就能庇蔭許多人,所以兒女不是「討債鬼」,而是父母修行的對象、修行的同伴。
所以我一再積極倡導人倫道德,鼓勵建設和樂凈化的家庭關係。因此,如果讓在家信眾把黃金看成是毒蛇、把夫妻視為冤家、把兒女看作討債鬼,這只會讓更多人不敢親近佛教。
佛教是快樂、幸福的宗教,信仰可以帶給我們光明、善美,遠離恐怖。因此佛教徒要有「人間性格」,自己可以清貧淡泊,有出世的思想,但也要有入世弘化的「權巧方便」,如果一貫用恐嚇的手段,必然會阻礙佛教的發展空間。
迴向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平台自營微店


※信什麼
※智慧如何取得?點我就知
※迷人修福不修道 功德不在修福中求
※濟群法師:現代人普遍活得很累 無非是這個原因
※懺雲法師:四念處觀法
TAG:佛心慧語平台 |
※【佛法真義】真西遊記
※【佛法真義】知客
※【佛法真義】佛教與政治
※【佛法真義】美麗
※【佛法真義】共修
※【佛法真義】佛教與環保
※佛法真義系列
※【佛法真義】輕聲慢語
※【佛法真義】供養
※【佛法真義】革新佛教
※【佛法真義】本尊與分身
※佛法真義系列 禪和子
※【佛法真義】金剛不壞
※【佛法真義】新傳教方法
※佛陀-忍辱的真義
※【佛法真義】出家無家
※迴向的真義
※佛法中,布施的真義是舍掉你的惡業習氣
※【佛法真義】童男童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