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不會說話,你是情商低
每一個文藝而理性的人
都置頂了「周沖的影像聲色」
「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學生!」老師聲色俱厲地怒斥道。
「你說你,要長相沒長相,要能力沒能力,以後可咋辦啊?」姐姐語重心長地對妹妹哀嘆道。
「你快閉嘴吧,都怪你,媽媽沒辦法去工作!」這是我在公車上親耳聽到一個媽媽憤然無理地打斷著小女孩的請求。
(這句話殺傷力超大,似乎在告訴女孩你的存在就是一個錯誤!)
「你這孩子,真無用!真無用!」這是我小時候爸爸經常對我說的最讓我傷心的話。
這些隨意脫口而出的話,不用一兵一卒,看不見刀光劍影,卻殺傷力極大,蹂躪著一顆顆柔軟的心,打擊著本該驕傲的自尊,澆滅著一個個本該蓬勃的生命。
從小到大,不會好好說話的人太多了。
大概每個人都聽到過類似這樣的語言暴力吧,或者乾脆就是在語言暴力中長大。
這樣的成長是不幸的。因為它必然指向一條路:
我們對暴力習以為常、熟視無睹。
甚至,連我們自己也在運用自如卻不自知。
如果語言暴力一直能以「
暴力
」的真實面目示人,或許也沒那麼可憎。
可憎的是,它們始終身披各種冠冕堂皇的外衣。
比如「忠言逆耳利於行」;
比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比如「我這人刀子嘴豆腐心」;
比如「我這人說話直,你別介意啊」;
比如「我這都是為了讓你進步,為你好」。
這些成了多少人口不擇言、任意妄言、隨意越界,甚至是發泄私憤的借口。
比如,你犯了一個小錯誤,明明春風化雨地就可以解決,可得到的卻是一頓劈頭蓋臉、狂風暴雨般的批評與指責,其中還附加贈送著各種人格攻擊,你被傷得七零八落、體無完膚,然後卻被告知: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都是為你好。
有沒有內傷到吐血?
你傷害了我,然後甩一句貌似無可辯駁的名言與託辭,就想讓我寬宏大量一笑而過,tmd憑什麼啊?
更有甚者,會在你表達不滿和反抗之後,鄙夷道:哎呦,這麼脆弱啊!這麼不抗挫折啊!——
有沒有覺得欺人太甚?
敢於表達不滿,難道不是一種強大而非脆弱嗎?挫折?並非我不能面對,
我只是想堅決抵制那些無謂的、充滿刁難和刻薄意味的所謂「挫折」。
有人說,不會好好說話的人太多了,這不就是我們一直以來都習慣了的語言方式嗎?太小題大做了吧。
不。
今天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就是因為,
我覺得語言的殺傷力,一直在被低估。
來看看語言暴力會帶來什麼樣的傷害吧:
自卑。
我曾經以為只有我自己才是最自卑的。可如今我越來越發現,自卑,簡直就是種流行常見病。
即使是那些世俗意義的強者也深藏自卑。
想想也是,在這方充滿粗糙暴力語言的土地之上,到處都是貶損,遍地都是打壓,每時每刻都存在攻擊,怎麼可能不盛產自卑者?
不會自如地表達情感。
每個人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語言體系。我們不能像西方人那樣自然地說出我愛你,因為
從來沒有人這樣對我們說過,
這樣的情感表達不存在我們的經驗範疇。
所以當愛來臨時,我們總是不能自如地表達。
甚
至,
我們明明想表達愛,可脫口而出的,卻是各種譏諷與傷害。
比如我們明明心裡喜歡一個人,可嘴上卻說:
你怎麼這麼沒心沒肺?
你為什麼不可以給我打電話?
你真是個人渣,我那麼愛你,你還對我這樣冷漠!
再比如一位媽媽看到孩子在跳舞,明明內心是歡喜的,嘴上說的卻是:
哎呀你還會跳舞呢。
還比如,當我們收到禮物,明明想表達感謝,可卻脫口而出:
送這幹嘛?多浪費!
你看,明明和風細雨春風滿地的事情,在我們殘疾的語言能力下,變成了一場場廝殺。
戾氣橫生。
今年年初,武昌砍頭殺人案震驚了無數人。
案件發生後,大家才知道,
語言就是一把子。刀子多了,人人負面情緒爆棚,焦慮煩躁,一觸即發,也成了一柄兇器。世界則成了戰場。
一不小心,就怒目相向,爭鬥不止。於是總有新聞報道慘案的發生,而起始原因不過就是類似「
你瞅我幹啥?我瞅你咋地?
」的言語挑釁。如果語言都是謙和的、知禮的、讓人如沐春風的,又何來的戾氣橫生呢?
充滿冷漠。
比如在公車上那位說
「
都怪你,媽媽沒有辦法去工作
」的媽媽,我看到她的眼神充滿著冷酷與厭惡——這哪裡是一個媽媽該有的眼神;
而那個女孩在被斥責之後,眼神幾乎和媽媽是一樣的,充滿著憤恨與冷漠——
這也不是一個孩子該有的眼神。
每個生命的最初一定都是蓬勃而熱情的。
可是再熱情的生命,如果一直當被冰冷的語言澆灌,也會被澆冷、澆滅吧。
無意識地將語言暴力施加給別人。
語言暴力無論被偽裝得多無懈可擊,本質還
是暴力,是傷害。傷害多了,自然會有憤怒。
太多時候,這種憤怒不被允許表達給傷害我們的人。
但憤怒並不會消失,它會被壓抑,甚至壓抑到了潛意識裡。
於是,當我強大了之後,當我遇到比我更弱小的人,我就會有意識,更多是無意識地向對方發泄,將曾經施加於我的污言穢語,全部施加在弱者身上,以此宣洩著自己的憤怒。
你可以觀察一下身邊那些總是言出不遜,惡語傷人的人,有誰在小時候被溫柔地對待過?
沒錯,
一切都有因果,一切都是輪迴。
而如果你看到這樣的因果,請告訴自己:斬斷輪迴,從我開始。唯有如此,孩子們才不會成為潛在的毒娃。
別再為你肆無忌憚地口不擇言尋找借口。
別再為自己的毒舌標榜直言不諱了。
「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的威力如此之大,可以讓人如沐春風,也可以讓人猶如跌入冰窖、寒心徹骨。
曾經有個朋友說,「
好好說話,不只是情商問題,還是心理問題和社會問題。
」深以為然。
但太多人以為這只是性格,是教養。其實不然。
它還是一種教育
。關係著你的家庭、你的後代。也是一種文化。
人人都以惡語相待,人人都互相攻擊,世界就成一個互害社會。我想,每一個在暴力下長大的中國人,都應該補修這堂課了。
孫曉潔,少兒期刊編輯,從事傳統媒體十餘年,現致力於當一名寫手,不自欺,不欺人,是對自己唯一的要求。


TAG:周沖的影像聲色 |
※你不是情商低,你是懶
※他不是情商低,只是不愛你
※他不是情商低,只是愛的不是你
※他不是情商低,他只是不愛你
※他不是情商低,只不過是不愛你
※高情商,不只是會說話
※他不是情商低,他只是不愛你。
※不是我情商低,而是你不值
※他不是情商低,只是沒那麼喜歡你
※問答:你不是情商低,你是懶
※你不是傻,你就是情商太低!
※你不是情商低,你就是自私
※他不是情商低,他只是,沒那麼愛你!
※你不是情商低,你是沒教養
※情商低不是你的錯,你不改就是你的罪
※你不是傻,你只是情商有待提高
※所謂高情商,不是會說話就夠了
※你不是不適合做銷售,而是你情商太低
※你看到的情商低 只是他不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