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明知發脾氣不好,卻常常忍不住呢?
【原創】【首發】文:黎海濱(whlihaibin)
_
堵車堵得厲害,路口亮著紅燈,而時間很緊。你煩躁地等待著。綠燈終於亮起,可是前面的車子遲遲不起動。你生氣了,憤怒地按響了喇叭,嘴裡還蹦出一兩句國罵。
生活有那麼多不如意,所以,我們常常忍不住對周圍的人和事發脾氣。電腦總是死機;好好的門就是打不開;一轉身撞到了立櫃角……於是,你發脾氣,打電腦、踢門、捶立櫃。
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明知發脾氣不好,卻常常忍不住呢?
人到中年,我漸漸明白:現實世界中,最難的修鍊,不是一個人在深山裡修行,與世隔絕,孤獨難耐;也不是在禪坐中修行,慢慢領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進入某種較高的境界。最難的修鍊,是我們在滾滾紅塵里,與各種各樣的人相處,與各種各樣的關係糾纏。
很早很早,我就在修鍊「不生氣」,常常告誡自己:不要生氣,要淡定、冷靜。然而,我還是經常為小事、為小人而生氣——明知發脾氣不好,卻常常忍不住啊!
科學家說,「不生氣」與每個人的忍耐力密切相關。據長期調查,幼兒平均只能忍耐3秒鐘,少年平均只能忍耐5分鐘。隨著年齡增長,人的城府越來越深,忍耐力越來越強。青年人平均可忍耐1小時,中年可忍耐1天。老年人最厲害,平均可忍耐1個月。
能忍耐,方能做到不生氣。
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以行事穩健著稱。每天身處瞬息萬變的商戰之中,他幾乎沒有犯下過什麼致命的大錯。當他快要退休時,有人問他的成功秘訣是什麼,他笑笑說:「其實我沒有什麼特別的秘訣,我的生意之所以順利,是因為我一生修鍊不生氣,懂得忍耐、再忍耐,盡量控制情緒,從不在憤怒的時候作任何重要的決定。」
短短的一句話,卻給在場的人上了重要的一課。
心理學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在生氣時,他的智商和思考能力就會大大退化,就像一個只有幾歲的小孩子一樣不成熟。
不成熟的我們,還有一個缺點——在外唯唯諾諾,回到家裡,卻沖著身邊的親人大發脾氣、傾瀉怒火。作家亦舒對此深有體會,然後告誡自己,也告誡我們——「人們日常所犯的最大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把這個壞習慣反過來,天下太平。」
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明知發脾氣不好,卻常常忍不住呢?
有信徒問根松仁波且:「我明明知道發脾氣不好,可是還是常常會忍不住。上師能否傳我一個不生氣的方法?」
仁波且開示他說:「眾生都有煩惱。沒煩惱那就是聖人了。嘴上發脾氣可以,但心不能生氣。每次想發脾氣前,你先數30個數,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默念『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如果你還抑制不住生氣呢?這時你可問問自己:一年之後,這個生氣的理由是否還那麼重要?這樣一想,你會對許多事情得出正確的看法,氣惱頓消。」
……
親愛的朋友,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明知發脾氣不好,卻常常忍不住呢?而你,又是怎樣忍住脾氣、不生氣的呢?煩請你告訴我,開示我。不勝感謝!
(作者寄語:以文會友,同悟中年人生!)


※見不得孩子大哭?那是你不知道發脾氣也是有好處的
※你也曾情緒失控,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而又後悔嗎?
※很努力的想要做一個好媽媽,但為何總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
※小孩子經常發脾氣,真的是因為他不懂事嗎
※如果你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請讀一遍,效果持久!
※不要隨意發脾氣,誰都不欠你的
※寶寶愛發脾氣?是你不夠理解他,不要錯過教他說話的好機會
※如果你是這種感覺,那是胎兒在發脾氣呢!好可愛
※比發脾氣更可怕的是,忍住不發脾氣
※明明在安慰孩子卻大發脾氣,很可能是你說這樣的話了
※總是控制不住朝孩子發脾氣,真正的原因可能在這裡
※下班一回家,寶寶就對你發脾氣,你是不是也氣不打一處來?
※其實媽媽也不想動氣發脾氣,有沒有想過是她太累了?
※有時明明知道是錯的,還是身不由已發脾氣,該怎麼辦?
※如果你是對的,你沒必要發脾氣;如果你是錯的,你沒資格去發脾氣
※我就是這種不會發脾氣,把什麼都憋在心裡的人
※老婆把好好的包菜做成了這樣,但是我不敢發脾氣
※經常發脾氣的孕媽,生出的孩子更丑?別不信,這話可是有依據的
※對於一位佛教徒來說,如果我們常常愛發脾氣,這該怎麼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