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感情,從來不是一個人維繫,而是兩個人共同的來珍惜。

感情,從來不是一個人維繫,而是兩個人共同的來珍惜。

這個世界,誰離開誰都能活,只有誰比誰更不舍。

感情,不是說得有多好,而是做得有多少。

感情,從來不是一個人維繫,而是兩個人共同的來珍惜。

再執著的情,也經不起無視;再火熱的心,也受不了冷漠。

別等人走了,才幡然悔悟;別等心傷了,才急於彌補。

人心,都是漸漸走遠的;感情,都是慢慢變淡的。

朋友不是嘴上說,而是心裡有;感情不是一人惜,而是兩人守。

生命中,其實真正在乎我們的人並不多。得意時,有很多人圍著你轉;失意後,又有誰不曾走遠。

患難的時候,才能品味人情冷暖;需要的時候,才能看透感情真假。

陪你不離不棄的人,千萬不要辜負;待你可有可無的情,不值得去付出。

若不被在乎,要學會轉身;若不被愛惜,要懂得放棄。

往往太在乎一個人,就會失去自我;常常太迫切一份情,就會丟掉尊嚴。

其實,忙與累都是借口,不愛才是真正的理由。

「閨女,別嫁得太遠了。」

詩人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是爸爸的小情人,而我卻覺得女兒是一顆星星。從她出生那一刻,父母的天空就被點亮了。他們風裡雨里守望著這顆星星,許著心愿,念著期盼。

然而有一天,星星卻被風吹走了。

國慶節回家。

四點鐘的農村齊齊籠罩在寂靜的薄霧中。這天我被咚咚的鼓點聲吵醒:大伯家姐姐出嫁了。

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去了大伯家。幾位近親在院子里忙前忙後,姐姐正在化妝,我溜達著到處看。

一個聲音響起:「阿毛來啦?」

我一驚,大伯竟還躺在沙發睡覺:「天吶,外面都要忙死了,大伯你怎麼還不起床?」

大伯翻了個身背過我:「沒啥忙的,我有點兒困。」

我心裡怪怪的,出去問伯母大伯是不是不是喝醉了。

伯母支支吾吾:「沒喝醉,他……他看著你姐出嫁,心裡……難受。

難受?在我印象中結婚是一件喜事呀,滿堂的喜字紅得都耀眼,人人臉上全都洋溢著笑容。自己的孩子成家立業了,大伯竟然難受!

農村結婚有個習俗,臨上婚車,母親要端著碗親手喂女兒幾筷子麵條。伯母穿著紅裙子,手顫巍巍地拿著筷子,攝影師喊她慢一點拍照留念。結果伯母的眼淚嘩啦啦流下來,姐姐眼圈也紅了。

眾人勸著新娘:別哭,別哭,又不是不回來,別花了妝。

我忽然記起來,最初他們反對這門親事,原因很簡單,就這麼一個寶貝女兒,偏找了個外省的對象。而姐姐極力維護這份愛情,說雖然嫁得遠,但保證每月寄兩千塊錢來。

我原以為只是養老的問題。可伯母眼淚出來的那一刻,我恍然大悟:自己含辛茹苦拉扯大的閨女,以後卻難相見,新郎那邊當真是滿堂彩,可這邊卻是人走茶涼。

心裡怎麼會舒服?

七點鐘婚車出發,秧歌隊跳了起來,鑼鼓隊響了起來。我們出去送,有人說路上小心,有人說早生貴子,有人說百年好合。

我在人群中回頭看伯母,她一個人在車隊的後面,眼角眉梢寫滿憂傷。我記起大話西遊里的台詞:「你看那個人,孤零零的,像條狗。」

或許天下母親的心胸都很小,自己心愛的人兒遠走了,滿腹委屈,卻也只能一步一步送著,祝福著。

婚車出了村莊,越走越遠。我回去,大伯還在家裡睡覺,任誰喊都不起床。一個五十多歲的人,女兒出嫁,他竟像個小孩子一樣任性卻又無助,又像一座山,轟然倒塌。

我問伯母,你們不去參加姐姐的婚禮嗎?

伯母有些生氣:「去什麼去!嫁那麼遠。」

她又說:「這些秧歌隊鑼鼓隊全是你大伯操辦的,他要把你姐風風光光嫁出去……」

秋風把門上的喜字吹得噼啪響,沒有星星的秋天,一年更比一年涼。

去年我們村有個老人去世,癌症。

去世前,他身上舒服點的時候就擦擦舊相片,念念往日時光。身上痛得要命的時候身邊只有老伴。

有一年遠嫁他鄉的閨女回來看他,帶來個智能手機,告訴他用qq開視頻就可以看到她和外孫了。閨女走得匆匆,沒來得及教他用手機,臨走把這事交給我。

我沒把這事兒放在心上。有一天他來到我家,有些懇求地問:「阿毛啊,我想看看我閨女。」

我忙給他演示打開qq播開視頻的步驟,他記得很好,可是自己觸摸屏幕時怎麼都沒有反應。

我很納悶兒,拿起老人的手看,卻發現五個手指肚上全是裂紋和厚繭,一道道,竟粗得像蚯蚓一樣。鼻子一酸沒忍住,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老人像做錯了什麼事似的,連連問我。怎麼啦怎麼啦,是不是閨女不接?

我告訴他沒事,就是手指太糙,屏幕識別不到。

那天他在我家坐了一下午,絮絮叨叨了好多事,萬事不離其宗,閨女。

他說閨女走得太遠了,又有了孩子,沒時間回來,得了絕症也挺好,閨女電話都多了,還說今年回家一起過年。

我不知道安慰些什麼,只能木訥地聽著,聽著一個老人說得了絕症真好。

後來癌細胞蔓延到全身,常常痛得神志不清。我隨爸爸去看他,以前老人體諒閨女忙,從來不提有多想她。這一神志不清,對著我喊他閨女的名字,對著我爸爸也喊她的名字。

他老伴在電話里大哭,讓閨女立馬買車票抓緊回來,終於成全了老人最後的心愿。臨死前,閨女和外孫和女婿在他身邊。

記得席慕蓉的詩里有這麼幾句話:他們說,你已老去,堅硬如岩,並且極為冷酷。卻沒人知道,我仍是你最深處最柔軟的那個角落,帶淚、並且不可碰觸。

對啊,你是他內心最深處的柔軟。他怕你忙,不常打電話,他怕你愧疚,從不談思念,他怕你惦記,假裝堅強。而你卻再也不願不像小時候,把他當作山,日日依靠在他身邊。

時間都去哪兒了,轉瞬我已長大。

每回家媽媽總念叨:別急著找男朋友,就算真有喜歡的了,也得是離咱家近的。偶爾出去逛商場,路過傢具類的店,我媽總會開玩笑,阿毛啊,如果你以後找個要走高速的對象,我和你爸可不給你送嫁妝。

我哈哈大笑,這年頭交通這麼發達,走個高速都不行的話,那我嫁給隔壁村的好了!

我媽一臉正經,這樣最好。

我說,我走了不是還有弟弟嗎?再說了,我這麼孝順,肯定會好好養老的。

我媽沒再答話。假期結束的那一天她送我去車站。

在路上她說,阿毛,我和你爸不是指望你養老,只是你還太小,不明白結婚後的磕磕碰碰,嫁遠了萬一受欺負,出了門連個去處都沒有啊。

我坐在車後面抱著她,眼淚簌簌而落。我是有多麼狹隘,一直以為家長阻止遠嫁只是為了養老,卻忘了父母的愛到底有多寬厚。

他們只是擔心你受委屈,他們只是想你在婆家受委屈的時候,有一個可以放心依靠的人,他們只是想給你一個最牢靠的家,最溫暖的床,和最無條件的愛。

他們只是想在年老的時候能常常看到你,想看你笑,想摸摸你頭,想再疼疼你,像你小時候那樣。

你可能不是合格的小棉襖,不是合格的小情人,但你是他們的星星,是他們大半生的信仰。

世事紛擾,人心善變。

姑娘,別做斷了線的風箏,鄉音未變,卻沒有惦念。

姑娘,當你到了該找對象的年紀,你爸爸媽媽,也許總會在心裡祈禱。

「閨女,別嫁得太遠了。」

女人婚姻好不好,就看這五條?

很早以前看過一句話,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因當時年紀輕,我還無法領會句中的深意。

如今,當我走到30歲的路口,我突然恍悟,其實,女人幸福的要素是相似的。真正的幸福,在於對平淡生活的熱愛。

那麼什麼樣的女人才是幸福的?我想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疼你的老公

俗話說:嫁人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如果嫁一個好老公,那就阿彌陀佛了。

在我心中:好老公首先是有責任和包容心的。他總是會把你放在第一位。結婚幾年來,老公對我始終包容和呵護著我,將疼我的責任放在自己的心中。每當我任性和賭氣的時候,老公總會第一時間向我道歉,哄我開心。

有一個疼你的老公,是女人所有幸福的原點。

可愛的孩子

有人說:一個女人會遇見生命中最愛的那個男人,與他有個愛情的結晶,是女人的幸福;再者,所謂是世間最偉大的愛,莫過於母愛,是本能,所以女人要生孩子。的確,一個孩子在女人生命中的意義和地位是無以取代的。

現在,成為媽媽的我,更能體會和感受「媽媽的意義」——無限付出、甘願付出,無求無索!

我想,這也許是天底下所有媽媽們共同的特質。感謝你,我的孩子,是你給媽媽帶來了快樂,是你給了媽媽一輩子幸福的承諾。

和睦的家庭

中國有句古話:家和萬事興。和睦的家庭對於女人獲取幸福感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樣是衡量女人幸福的一個標準。

有一個疼愛你的父母和公婆,也許是目前很多已婚女性所期待的家庭模式。一個幸福的女人,當然是生活在一派祥和、溫馨的家庭氛圍里的。

當代社會,女人也需要像男人那樣在外面打拚,所以,就更需要一個避風的港灣。如果家裡,整天吵吵鬧鬧、婆媳不和、父母不親,那麼,我想,這樣的女人是沒有幸福感可言的。

喜歡的職業

當然,除了老公、孩子和家庭外,女人幸福也是需要在工作中尋求自我價值和社會認同的。

現在的社會,女人都講究只有經濟上的獨立,才能人格和生活上獨立。所以,女人是需要有一份職業來充實和完善自我的。

雖然我們是平凡的女人,不說是多麼偉大的事業吧,但一個女人若有了一份自己喜愛的工作,就會從內心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獲得來自工作上的快樂和幸福感。

自我的空間

幸福的女人最應懂得獲取生活的樂趣: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聽一曲喜歡的音樂、再約上三五個閨蜜去逛逛街、喝喝下午茶、聊聊天,或者去旅遊,也許這就是女人幸福生活的所在吧!

而如果女人整天圍繞老公、孩子、工作轉,而絲毫沒有自己的社交和娛樂空間,那麼她還有什麼幸福可言呢?所以,失去了自我的女人是可悲的。

每個女人都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有自己的朋友圈,這樣足夠讓女人在疲憊之餘享受身心靈的愉悅和滿足。

在杭州靈隱寺中有這樣一副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這副對聯語言樸素直白,卻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明末清初的碩學鴻儒李密庵寫有一首《半半歌》:「看破浮塵過半,半字受用無邊。半中歲月盡悠閑,半里乾坤寬展……」全詩出現了40多個「半」字,句句在理,如同「半稱心」一般,奉勸世人活得從容、大度、豁達。

林語堂十分欣賞李密庵用生花妙筆在其《半半歌》里所描繪出的那種知足常樂、隨遇而安、自然舒適的生活態度,認為這是「中國人所發現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曾國藩可謂深諳此道。他常誦的格言是「盛世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為文不求傳」,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並將自己的書房取名為「求闕齋」,意在持滿戒溢,知足自省。

他在平定太平天國、位及人臣、功勛顯赫時,毅然自裁湘軍,功成身退。既保全了自己,又消除了朝廷的顧慮,最終為自己謀得了握有實權的兩江總督一職。在55歲時,他上疏請求解除一切職務,註銷爵位,提前退休,在宦海沉浮、毀譽參半中成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現實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萬事如意,其實,這只不過是人們的美好祝福,而凡事只求「半稱心」的人,往往容易求得幸福和快樂。如果事事都求完美,都要求稱心如意,那只能使自己陷入痛苦與無奈之中。

凡事只求半稱心,因為上蒼不會讓所有的幸福和快樂都集中到一個人身上。

楊絳說:「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獲得了金錢未必能擁有快樂;擁有快樂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擁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願以償。」這段話恰恰是對「半稱心」的概括和總結,富含人生哲理。

「半」字之道,寓意深邃。細細品琢,耐人尋味。酒半酣美,花半吐媚。半即適度,適度為美。智者悟之,益增其慧;愚者效顰,更添其味。

凡事只求「半稱心」,尤其是已到遲暮之年的老年人,更應該把瑣事看淡,眼界放遠,心平氣和地追求「半稱心」的生活。因為追求「半稱心」的生活,不是無奈和消極,而是一種豁達和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感情,從來不是一個人維繫,而是兩個人共同的來珍惜
感情,從來不是靠一個人去維繫
愛,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
感情,從來不是一個人苦苦的去維繫
婚姻,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喜歡一個人,從來都不是因為顏值
在物是人非的景色里,你從來都不是一個人
愛情,從來不是一個人說了算
夜聽|感情,從來不是靠一個人去維繫
放棄一個人,從來都不是一瞬間的事情
出軌,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錯
愛一個人,從來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
能讓一個人成長的,從來不是愛,而是不被愛
一個聰明的人,從來不會和人糾纏!
所有這些誘人的身材,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
「存在感」會毀掉一個人,愛情從來不是如此
一言丨愛,從來都是一個人肆意索取,另一個人無私奉獻!
婚姻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單打獨鬥,而是兩個人的修行
女人要的從來都不是『懂事』,而是和你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