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等級森然的清代官員服飾

等級森然的清代官員服飾

清代官員的服飾等級森然,標誌劃分嚴格,從其「穿著「上就能區分官員的」級別」。

清代官員服飾

先說「穿」。清代官制級別分為「九品」,為區別品級,分別用金線或彩絲綉成不同鳥獸形象的圖案,補綴在官服的前胸和後背上,作為官員品級的徽識,俗稱為「補服」。清廷規定:文官綉鳥,武官綉獸。文官一品綉鶴,二品綉錦雞,三品綉孔雀,四品綉雁,五品綉白鷳,六品綉鷺鷥,七品綉鴻漱,八品綉鵪鶉,九品綉練雀;武官一品綉麒麟,二品綉獅,三品綉豹,四品綉虎,五品綉熊,六、七品綉彪,八品綉犀牛,九品綉海馬。此外都御史、按察使等,均綉獬豸。

清代文官服飾

再說「戴」。清代官員的品級也可從朝冠上的「頂戴花翎」來區分。頂戴,俗稱「頂子」,是指清朝官員帽子上所嵌的寶石而言,並不是指的整個帽子。

花翎,也是朝冠或吉服的飾物,分為藍翎和花翎兩種,因其同頂子相聯,往往合稱為「頂戴花翎」。花翎起源於滿族先人的羽飾,後演化為欽定官階高低的標誌。,是指帶有「目暈」的孔雀花翎。據《清稗類鈔》載:「藍翎亦為大帽之飾,以鶡羽為之,其色藍,羽甚長,無眼」。初時,花翎是皇帝賜的插在帽子上的裝飾品,其作用類似於當今的獎章,一般是賞給有軍功的人或者對朝廷有特殊貢獻的人。

單眼頂戴花翎

到公元1661年,清廷才規定戴花翎表示官員的品級。規定親王、郡王、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許戴花翎,只有貝勒以下方許可戴。並且還規定,貝子戴三眼花翎,國公戴雙眼花翎,五品以下戴單眼花翎。另外,一、二、三、四等侍衛,以其品級最低為從五品,也可戴單眼花翎。六品以下官員一律戴藍翎。由此可見,花翎為貴,藍翎次之。單眼花翎是指一根帶「眼」孔雀翎,雙眼花翎是指二根帶「眼」孔雀翎。花翎除表示品級外,皇帝仍以花翎獎賞那些有功之臣,在電視據中常聽到「賞雙眼花翎」之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朝官員服飾介紹 清朝官員的服飾等級區分
清代皇宮裡的精美服飾
清代滿族宮廷服飾制度
清朝服飾之:清代滿族旗鞋
繪畫參考 清代服飾
唐代服飾佩飾之「承露囊」
中國歷史上各朝代服飾,主要為官服以及龍袍
明代的大帽真的屬於外族服飾?
清代平民服飾長袍馬褂流行風
各代仕女的髮型、服飾及畫法,實用!
清代官員服飾上的「衣冠禽獸」,到底象徵著什麼?
清朝民間服飾介紹 揭秘清代民間男女服飾特點
絢麗的仙女服裝——怒族服飾
白衣公卿無艷色 明代士人服飾
和服的治癒溫柔 大和撫子的代表性服飾
明朝服飾,明代漢服的特色
宋代建康府駐軍及其軍戎服飾
《清規玄妙》 中的 服飾威儀
羌族男人的服飾與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