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面對大軍逼近,孫權選擇奮起反抗,為什麼劉禪選擇投降呢?

面對大軍逼近,孫權選擇奮起反抗,為什麼劉禪選擇投降呢?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諸侯爭霸,總有一方面弱勢的時候,當大軍逼近的時候,很多人面臨著選擇,有的選擇投降,有的人選擇堅決抵抗,當然這些人的決定並不是個人所能決定的,往往是因為一個集體的決議導致。比如面對大軍逼近,孫權選擇奮起反抗,為什麼劉禪選擇投降呢?其中的原因就是這個。



面對大軍逼近,孫權選擇奮起反抗,為什麼劉禪選擇投降呢?


大家都知道,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孫權向下詢問計策,沒有想到孫權倚重的謀臣張張昭和秦松一面倒的支持投降曹操,讓孫權很為難,讓孫權不敢吭氣,只能尿遁,會議之上只有魯肅沒有說話,也跟著孫權私下商議去了。



面對大軍逼近,孫權選擇奮起反抗,為什麼劉禪選擇投降呢?



《三國志》記載:「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而肅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何言?"」


面對大軍逼近,孫權選擇奮起反抗,為什麼劉禪選擇投降呢?



魯肅商量出什麼呢?當然,先是反駁哪些投降的人,說他們可以投降,還能當官,如果孫權投降了,還能安全歸來嗎?同時勸孫權召回周瑜。周瑜一回來,立馬就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先是指出:曹軍遠途跋涉,疲憊不堪;天氣寒冷,馬沒有草吃;北方人慣習陸戰不擅水戰,水土不服;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孫權感嘆道:「曹操想要廢漢自立很久了,只是忌諱二袁、呂布、劉表和我罷了。現在只留下我,我和曹操勢不兩立,你所說的話甚合我意,這是天把你賜給我了!」孫權最終下定決心,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敢說投降的人,就像這個桌子一樣!」



面對大軍逼近,孫權選擇奮起反抗,為什麼劉禪選擇投降呢?


《三國志》記載:「權嘆息曰:"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權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


面對大軍壓境,一開始張昭等士族派要投降,孫權魯肅在公開場合連個屁都不敢放,後來周瑜這個實力派來了,力挺孫權,孫權終於腰板直了,敢拔劍砍桌角了。誰再提投降殺無赦。我們總認為,孫權一個人的意志決定了東吳聯劉抗曹,他要是早能拿劍砍桌角,張昭等人早就閉嘴了。其實這是個大誤區啊!君主想幹什麼,是需要手下的實力派力挺的。



面對大軍逼近,孫權選擇奮起反抗,為什麼劉禪選擇投降呢?



同樣是大軍壓境,劉禪為什麼輕易投降呢? 其實劉禪並沒有立馬投降,而是跟孫權一樣召開了群臣的商討大會,得到的方案有4條可行性方案:1. 投降東吳;2. 退守南中;3. 投降鄧艾;4. 堅決抵抗。我們發現,當時大臣之中有一位叫譙周,非常反對投降東吳和退守南中,而力舉投降鄧艾,連堅決抵抗都提都沒有提,由此可見,諸葛瞻一死,朝堂之上幾乎沒有了抗戰派,似乎只有劉禪的兒子劉諶。


面對大軍逼近,孫權選擇奮起反抗,為什麼劉禪選擇投降呢?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注》記載: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米四十餘萬斛,金銀各二千斤,錦綺采絹各二十萬匹,餘物稱此。


按照這個記載,當時劉禪還有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啊,完全可以跟鄧艾耗著,兵臨城下的鄧艾,絕對沒有太多人馬的,但是很明顯,這所謂的十萬二千,估計只有少量是絕對效忠劉禪的,大部分是譙周等蜀地大族的。這幫大族如果不想抵抗,劉禪就無法依靠這些士兵抵抗。劉禪如果非要抵抗,他派出去的將領們會不會學習吳懿、李嚴、費觀、費詩當年那樣投降劉備呢? 這個時候的機會毫無疑問的讓劉禪沒有選擇而言,退守南中,繼續割據,也被譙周說死,只能投降了。


面對大軍逼近,孫權選擇奮起反抗,為什麼劉禪選擇投降呢?



同樣是面對大軍逼近,孫權是幸運的,有魯肅、周瑜這樣堅決主戰的實力派,站在自己身後,劉禪是悲催的,主戰派代表諸葛瞻、張遵、黃崇等,全部在綿竹殉國,姜維被困在劍閣,成都已經被譙周為首的投降派佔領了。這種背景下,劉禪除了順應「民意」投降鄧艾,就沒有其他出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此人一計破曹軍幾十萬,功蓋諸葛亮,死後其名字成為一個地名
此人數次擊敗諸葛亮,權壓司馬懿,卻被電視劇演繹成為草包將軍
曹操後人祭祀的十大外姓名將,一位擊敗關羽,一位威震江東
三國臭名昭著的坑爹大將,一位全家誅殺殆盡,一位葬送江山社稷
三國名將的後人現狀,一個在西亞建國,一個出了個國家總理

TAG:圖說三國 |

您可能感興趣

薩達姆被抓時,為何沒有反抗,而選擇投降?令人震撼
嚴顏投降劉備是個偽命題,老將軍最終選擇了自殺?
面對兩位超級猛將,曹操為何選擇殺呂布,而選擇招降關羽?
努力大於選擇…嗎?
諸葛亮為什麼不投靠強大的曹操?卻選擇弱小的劉備,原來如此
選擇大於努力 嗎?
陸毅:如果演反派,我選高玉良!觀眾:如果有選擇,選擇拒絕!
王猛是漢人,但他為何不選擇輔佐東晉,而是選擇了氐族的前秦呢?
韓信為何要選擇受「胯下之辱」,投奔項羽後為何又改投劉邦?
諸葛亮要救世安民,為什麼不投奔強大的曹操,卻選擇弱小的劉備?
手機焦慮症慢慢走近你的生活,我們該如何選擇?是拒絕還是接受?
除掉同門之後,孫臏為何選擇自殺?
對越自衛反擊戰,為什麼選擇許世友挂帥?
劉禪手握十萬雄兵,為什麼選擇放棄不抵抗?
楚國滅秦,為何在接近勝利的時候選擇了放棄?
元末梟雄陳友諒起義之初為何要選擇投奔徐壽輝?真實原因太震撼
選擇,堅持,珍惜!
「劉上帝」也選擇強烈對應 觸碰劉在石底線的究竟是?
被背叛之後,你會選擇原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