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建學隨筆專欄

李建學隨筆專欄

李建學隨筆專欄



揚州

古往今來,寫揚州的詩文名篇太多了。後人再怎麼寫,都無法比及「十年一覺揚州夢」 、「二十四橋明月夜」之類的吟唱。 到揚州來,只能在詩詞曲賦里做一番尋覓,只能在二十四橋徘徊,只能把一些粗淺的感受存記。 上午從鎮江坐渡輪,「下」揚州,就是為了體驗「渡江」。三塊錢船票,江南江北都有公交,中午就到了瘦西湖。 清瘦的西湖,翠柳輕拂,桃花羞澀,畫舫徐來,水波不驚。窄窄的湖面,就是當年為隋煬帝大船從運河進入揚州挖掘的水道。 早春的瘦西湖弱不禁風,徜徉湖畔,滿腦子都是那些經典詩句。 南宋姜夔的《揚州慢·淮左名都》,是古典文學課上的考試內容。「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這幾句,最能表達落魄惆悵的情感。杜牧在《寄揚州韓綽判官》中的最後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廣為流傳,湖區的園丁都能背誦。 懷著一顆詩心,擠到二十四橋邊。青樓與玉人早已化作雲煙,不見琴瑟鼓樂,哪有纏纏綿綿?二十四橋風韻猶存,卻架不住熙熙攘攘的喧鬧。古典的浪漫成了笑談,到處都是玩自拍的時尚新人。坐在一叢金黃的連翹跟前,細細品味那些被冠以「寫揚州」的詩句。李白 《送孟浩然之廣陵》從千里之外的黃鶴樓寫到「煙花三月下揚州」,大氣磅礴。雖然點出了揚州最美的季節,卻沒有寫揚州。詩仙的心思在傷離別,揚州僅僅是詩意的遠方。徐凝的《憶揚州》中,「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倒是一種獨特的境界,似乎沒有第二個人如是說。曾在揚州為官十餘載的杜牧,一首《遣懷》,最能體現揚州的紙醉金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還有婦孺皆知的「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之豪情,寫盡了揚州的繁華。至於劉禹錫在揚州初見白居易贈詩中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不僅僅是千古絕句。這兩句詩,寫透了多少人的心境啊。不知不覺人到中年,詩文不值得一提,收入羞於啟齒,職業就更難為情了。身處大浪淘沙的人生洪流,不是「沉舟側畔千帆過」又是什麼?好在還有「病樹前頭萬木春」,聊以自慰。 在揚州,按圖索驥遊覽了著名的大明寺,看過歐陽修的平山堂,順便爬上免費的觀音山。從觀音山下來的台階道頭頂,一副橫匾「回頭是岸」令人止步。拍下來發給兄弟姊妹,特別是身陷發財美夢不知醒悟的人。 在揚州,坐上旅遊公交信步走。繞瘦西湖大半圈,撞到東關渡。渡口附近有一處教堂,原來是耶穌聖心堂。走進去,小坐片刻,讓自己平靜。這座天主教堂1875年初步竣工,1900年全部建成。歷經磨難,至今還在為信徒祈福。 東關渡一帶是繁華的旅遊文化區,找一家雅靜的淮陽餐館,點上老鵝、獅子頭和炒飯,算是對揚州的另一種體驗。東關古街很長,有三四公里。前後走過幾趟,從下午走到天黑,為的是欣賞東關渡的夜景,也被黃橋燒餅之類的小吃招惹。晚上順路回來,才發現這條老街與我們住的四望亭路是東西向的一條直線。運河古渡的夜景有點意思,想到真正的大運河去看看,因為下雨沒有成行。 古運河揚州段與2000多年前的古運河邗溝路線大體吻合,已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到了維揚之地,當然要拜訪「揚州八怪」。八怪紀念館就在「四望亭」不遠處的小巷子里,中學時讀過一冊前後都缺頁的《怪人鄭板橋》,對鄭燮的故事比較熟悉。知道他的竹畫和那首著名的《竹石》詩,對「難得糊塗」不太上心。其他的怪人,知之甚少。看過了,才知道八怪是以金農、鄭燮等八位為代表的十五人詩畫群體,應該是8+7的格局,紀念館就在金農曾經寄居的西方寺。 「揚州八怪」,怪在作品的思想性、藝術特點、表現形式和選材。當然,這些人物也怪,怪得超凡脫俗,怪得與眾不同。 敬仰過「揚州八怪」,細雨中漫無邊際的行走,走進了天寧寺。天寧寺沒多少香火,院子里有八怪塑像,大廳裡面是更為詳細的八怪書畫展。 從小巷子再次繞進東關街,想起鄭板橋那副著名的對聯:「隔靴搔癢贊何益,入木三分罵亦精。」現在的所謂批評,缺乏的就是這種坦誠。 臨離開前的下午,擠時間遊覽了號稱晚清第一園的何園。何園除了闊氣的豪宅園林,滿院的茶花燦爛開顏,屋頂青瓦之上的白玉蘭更是英氣逼人。出來打車直抵史可法紀念館,想不到就在天寧寺隔壁。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將,被尊為民族英雄。史公是崇禎元年的進士,步入仕途後曾在西安府任推官。清軍南下,史可法擁立南明王朝,收拾殘部頑強抵抗。1645年4月,愛新覺羅·多鐸的大軍兵困揚州,勸降史可法被嚴詞拒絕。清軍攻破揚州後,史公被俘身死。多鐸以不聽招降為由下令屠城,揚州血流成河十天之久,死亡八十多萬,史稱「揚州十日」。當時屍骨堆積如山,史可法遺體難以辨認。一年後其義子以袍笏招魂,將史公衣冠葬於揚州城外梅花嶺。 初中時在《兒童文學》上讀過一篇史可法揚州抗清的故事,很是佩服其忠勇。現在看來,也未必。以忠勇之心,憑血肉之軀,拚死扶持一個腐敗到行將就木的政權,是不是忠勇過了?特別是付出了「揚州十日」這樣的代價。當然,史可法精神不朽。緣於此,到揚州看看史公祠,也是一種收穫。 在揚州,於八怪紀念館買到一冊由館長劉方明主編的《揚州八怪》。薄薄的小書,圖文精美,有助於對「八怪」做簡單的再認識。離開前,於文昌閣附近的新華書店,選購到王鼎鈞先生的雜文集《活到老,真好》,不知道會有什麼啟發? 揚州是中國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人才輩出。傑出人物太多了,記不住。有幾位需要加深記憶,比如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唐代寫出《春江花月夜》的張若虛、宋代「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元朝曾任揚州總管三年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明代大畫家石濤、清代刊刻《全唐詩》的曹寅等,再就是現代文學大家汪曾祺。下次再到揚州來,一定要去汪老夫子的故鄉高郵一帶看看,感受一番《受戒》里的淳樸自然和夢幻氣息。 揚州的飛機場遠在東邊的泰州,距離市區的路程比西安的機場都長。好在城市候機廳很方便,算是對揚州的另一個好印象。2017年3月20日於揚州四望亭。


X

李建學隨筆專欄


渡輪過江。

李建學隨筆專欄


李建學隨筆專欄


李建學隨筆專欄



作者簡介:

李建學隨筆專欄


李建學,1968年11月生於甘肅天水,1995年開始發表作品,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文學院榮譽作家,中國石油作家協會理事;中短篇小說多次獲得省部級獎,《兩姊妹》獲第一屆「浩然文學獎」短篇小說優秀獎。已出版小說集《那些年的桃花》、《守誠家的》、《滿地一丈紅》、《石油上的人》4部,散文集《陪母親說話》1部;其中《那些年的桃花》獲第三屆「中華鐵人文學獎」提名獎,《滿地一丈紅》獲「第五屆甘肅黃河文學獎」中短篇小說優秀獎,《陪母親說話》獲「首屆蒲松林散文獎詩詞獎」散文集二等獎;現就職於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

李建學隨筆專欄



總 監 制∣白娘子

執行總編輯|許仙


策 劃|法海


編 輯∣青蛇聽雨秦麥


文學編輯∣青蛇聽雨


攝影編輯∣秦麥


推廣合作聯繫∣13809385831


18193811978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讀寫人家微信公眾號


哎吆嗨微信號:bfeng188


分享是一種美德、關注是一種智慧


讀寫人家,讀出精彩,寫出溫暖,每晚6點半,不見不散。


歡迎投稿,進行交流


或直接留言到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寫人家 的精彩文章:

天水皮影戲在這裡得到了挖掘和保護並得以傳承
戲骨難道以年齡論長短?霸屏搶佔眼球的到底是演技還是老與少?
幺幺鄉村民俗拍攝欣賞,即將消失的鄉村元素
秦安辣子面,清明時節排著隊兒去吃這碗充滿了鄉愁的辣子面
三月三五龍山上文化廟會流光溢彩,三岔鎮五龍山文化廟會活動寫實

TAG:讀寫人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李建學作家專欄:隔壁老王
李建學專欄:延安精神
李建學專欄:短篇小說到底多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