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陶淵明為何愛彈無弦琴?

陶淵明為何愛彈無弦琴?


陶淵明為何愛彈無弦琴?








陶淵明是歷史的一位非常有代表性的「隱士」,隱士一般而言,也可算是游士的一種,通常多為飽學之士,雖身居於社會的上層,內心卻追求精神的自由,所以出現了「大隱隱於市」「歸居田園」的隱逸之士。魏晉時期可以說是中國隱士文化最為盛行的時期,這一時期產生了很多像竹林七賢(嵇康、阮籍…)、陶淵明等各種類型的隱士。隱士文化在魏晉時期的興起,既與這一時期的政治環境有關,也與當時他們自身的遭遇和性格有關。琴在當時就成為古時文人隱士的一種精神寄託,很多琴曲都離不開自然和山水,比如《漁樵問答》、《水仙操》等。

陶淵明為何愛彈無弦琴?



一生最愛琴,彈的卻是無弦琴。


早在陶淵明所處的時代,已有一種說法,說他的詩「篇篇有酒」。這當然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極言陶淵明人詩如一,人既好酒,詩也多寫酒而已。套用這說法,說陶淵明的詩文篇篇有琴,當也不為太過。陶淵明在詩文中自述,他是「少學琴書」,學琴學得很早,學得忘情,「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從此與琴不棄不離,讀書、彈琴、飲酒,三位一體,構成陶淵明生命獨特的存在方式。為能一心一意「卧起弄琴書」,竟不惜絕交息游,不惜辭官歸隱,困窮終生。陋室之中,只要「有琴有書」,有「清琴橫床,濁酒半壺」,能夠邊讀邊彈邊飲,在陶淵明的感覺里,「斯晨斯夕」便是「黃唐莫逮」,這個清晨,這個黃昏,就是生命里最美好的時光,即便世俗無比艷羨的古帝黃帝、唐堯之時,也無法比擬。

這樣投入,這樣執著,若按常理,陶淵明所用之琴,定然名貴無比了。卻又不然。據南朝和唐初幾部史書,以及時人有關記述,陶淵明用的只是一架沒有任何裝飾,很簡陋的「素琴」,而且「弦徽不具」,沒有弦,沒有指示音階的標識,說白了就是一個略具琴型的木板或木箱。


對這樣一個木板木箱,陶淵明卻珍愛有加,視為寶琴,琴不離身,身不離琴,凡飲酒,必「撫弄以寄其意」,彈著彈著,就完全沉醉在酒香琴韻中了。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陶淵明為何愛彈無弦琴?



陶淵明喜好以琴來陶冶性情,以酒來怡養心神,但飲酒沒有限量。他家琴桌上長年擺著一張琴,琴上沒有弦,也沒有作為音階標記的徽位,是張無弦琴。他常約三五好友一起聽琴吟詩,在友人前彈奏無弦琴。


一日,太陽落山,夜幕降臨,群星閃爍,陶淵明與朋友在庭院梧桐樹下對坐,此時他興緻甚佳,撫摸著伴隨他多年的質地優良的無弦琴,對朋友說:「今夜風清月朗,我為你彈奏一曲。」說完用雙手有節奏地按拍琴板,邊彈邊說:「你聽這《幽蘭》雖沒有聲響,卻如庭園的花草一樣芬芳。這《流水》還沒有彈奏,卻似屋後的小溪潺潺流過。」

陶淵明為何愛彈無弦琴?



朋友大惑不解,見他彈琴好似裝模作樣而已,沒有一點琴音,就說;「先生彈琴堪稱人間妙手,為何不撥弦彈奏一曲,以娛耳目?」

然而,陶淵明笑道:


「我曾有詩云: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他認為人只要心境平和就樂曲暢快,本性寧靜就音聲俱備。和是從內心發出,靜並非從外傳來。如果從琴曲中尋求平和,那麼,就會琴曲自彈而平和喪失。如從琴音中去獲得寧靜,就會沉溺於琴音之中,使沉靜消失。因此,虛按著無弦琴而志意自得,去掉了弦線卻大道弘揚。難道一定要有引誘玄鵠都來跳舞,驚動赤龍躍出深潭的琴音嗎?像這樣用手指虛按著,心境和逸,接著而對和風舒頸長嘯,豈不是獲得天然意趣,得意忘形。」


從陶淵明和朋友這一番對話中,當你「識得琴中趣」時,又「何勞弦上聲」呢?陶淵明是在追求一種意趣。既然是追求一種意趣,就不去計較琴上是有弦還是無弦,這是符合陶淵明得其意忘其形的處世之道的,他不去想琴究竟發聲不發聲,表達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曾提出過「大音希聲」(即至樂無聲)的音樂觀,否定人為的音樂。他認為天下最美的音樂是自然之聲,這也是音樂的最高境界。陶淵明就是這種「大音希聲」音樂觀的身體力行者,他崇尚追求意趣而忽略外形。

陶淵明為何愛彈無弦琴?



我們現代人生活節奏很快、工作繁忙,很難像古人那樣真正的隱於山林寄情于山水,那麼其實更加需要我們自身對於「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就算在一個不夠安靜完美的環境中,如何投入的彈琴呢?老師課上常要求的彈琴前的靜坐還是很有必要的,先讓自己入了那個「境」再去彈琴。


我們無法做到古人的隱,不論是隱於市,還是真正的隱於山林,可以有最美妙的環境來彈琴,還有則是心境。所以,我們要儘可能的給自己創造一個最佳的心境和環境。什麼時候我們練琴的時候,外面的汽車聲,鳥鳴聲一切嘈雜的聲音都能夠與你無關自我屏蔽,心中只有琴聲的時候一定會是一個不一樣的境界吧!


藝術欣賞

陶淵明為何愛彈無弦琴?


陶淵明為何愛彈無弦琴?



郭關簡介:一九七六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裝置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東渡》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幽幽葯香,淡淡詩情
呦呦鹿鳴
郭關斫琴閑談
古琴
煙波浩渺,小橋人家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秋夜淡淡望故鄉,琴弦琴聲琴憶長
深度聆聽:七弦琴對話一弦琴
《魔弦傳說》片名科普:久保與二弦琴是什麼關係
久保和二弦琴其實就是一個日本寶蓮燈的故事——《魔弦傳說》
史上最難定格動畫!網傳《久保與二弦琴》確認引進
《久保與二弦琴》確定引進內地 定名《魔弦傳說》
把心調得像七弦琴一樣
又來一部!《久保與二弦琴》確認引進或春節上映
奧斯卡最佳長片動畫參賽作品《久保與二弦琴》大陸確定引進!
叫好不叫座!定格動畫《久保與二弦琴》再獲國際大獎
三弦琴手工製作過程詳解
傳統絲弦琴學與古典文學的「和美」之境
隱士寄託—會得無弦琴上意,水流雲在已多時
叫好不叫座的定格動畫《久保與二弦琴》再獲國際大獎
引進|史上最難定格動畫《久保與二弦琴》發布中文版賀歲預告
最近很火的《久保與二弦琴》,在日本外衣下藏著一顆美式心臟
我國首次口弦文化藝術展走進武漢 200餘套口弦琴亮相省博
耗時17年,五度重寫,《一弦琴》的故事到底有多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