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藍斐參創熱門研究方向:在最好的時代耕耘「科研試驗田」

藍斐參創熱門研究方向:在最好的時代耕耘「科研試驗田」

藍斐參創熱門研究方向:在最好的時代耕耘「科研試驗田」



圖片說明:藍斐(左)與團隊的一名研究生在實驗室討論研究。李沁園攝

東方網4月16日消息:四年多前,藍斐辭去他參與開創的美國生物醫藥公司的研發職位、回國加盟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時,國內「表觀遺傳基因調控」的研究起步不久;而到今天,他參與開創的這一研究領域已成為全球的熱門研究方向。


作為蛋白去甲基化領域的主要開闢者之一,藍斐在美期間,主導並參與發現了已知的21類去甲基化酶中的16類,回國後他對基因活性「開關」以及表觀遺傳信號傳遞的研究成果更是為腫瘤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可以說,現在是中國科研最好的時代,沒有理由不做出原創性的科研成果了。」藍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從基礎到應用,再重回基礎研究

2012年底,藍斐從美國回來時,已經在一家生物製藥公司幹了四年新葯研發。公司的核心項目就是將他在哈佛大學讀博士期間的科研成果進行轉化――當時,藍斐作為主要成員,在導師施揚教授課題組參與了第一個去甲基化酶LSD1以及後續多類去甲基化酶的發現,開創了生物醫藥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染色體中的甲基化是重要的生命反應信號,一旦發生變異可導致腫瘤及其他多種疾病。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甲基化是一種穩定而不可逆的反應。而去甲基化酶活性的發現,則意味著這一過程可以人為調控,腫瘤的治療將有望從基因層面解決。


這也是科學界首次鑒定到去甲基化酶活性。當時藍斐所在的製藥公司將這一表觀遺傳學科研成果轉化為抑制腫瘤的藥物,其中兩項藥物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


「試驗田」給潛心研究提供製度保障


藍斐現在所在的生物醫學研究院(IBS),是復旦大學的交叉學科平台。這個研究院擁有7名院士、17名首席科學家(PI)、23名雙聘首席科學家,自成立之初就是學校的「試驗田」。

不同於其他學院,IBS實行平台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首席科學家負責制,人才引進、設備添置都由首席科學家說了算。研究院的教職制度與海外高校接軌,所有科研人員實行「三三考核制」――入職後不用每年評估,而是每三年彙報一次工作,第六年「大考」一次。這為科學家們潛心進行前沿性科學研究,出大成果、好成果提供了制度保障。在藍斐心中,回國有兩大目標:一是做出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發現基因調控系統是如何在不同的器官、不同的發育階段以及不同的環境下精細調節基因組的功能;二是轉化研發成果,在實驗室里孵化出一些有價值的項目,推進科研成果轉化,造福病患。


如今,他在復旦楓林校區的實驗室,有12名研究生和博士後,已經發表了SCI論文7篇。去年他的實驗室和施揚-石雨江國際聯合實驗室合作發現基因活性調控新機制的研究論文,發表在《CELL》雜誌上,他的科研進展為抗腫瘤藥物靶標的發現以及最終成藥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


記者手記


領跑需要自由狀態下的厚積薄發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IBS)引進的每位PI (首席科學家),都是經過研究院評估、所在學科認定並拿到任職「通行證」後,才開始其在IBS的「科學之旅」的。一旦進入IBS,那麼在學術上將會得到充分的自由和信任。

研究院在2005年引進了首位全職外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阿拉斯泰爾。但直到2013年1月,他才歷經漫長煎熬「產出」第一個重量級成果――首次在耐藥性病原菌中發現一種由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藥物調控的新型「核糖開關」。


從某種意義上說,為科研人員營造寬鬆的研究環境才能使得他們潛心研究,特別是助推年輕學者的成長。


藍斐在接受採訪時坦言,中國現在的科研發展勢頭很好,他在實驗室進行研究的自由度並不比哈佛的實驗室差,自己想做的研究都會得到支持。「美國的很多同行每年花費很多時間琢磨各種基金的申請計劃書怎麼寫,而國內的項目申請耗時相對更少,也更加符合科學研究規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網 的精彩文章:

日本「黑寡婦」連殺3名男子 最高法院核准其死刑判決
中國科學家團隊勇當全球「超表面」研究探路者
申城社區圖書漂流站:一張「漂流證」 一群「漂書人」
英稱中國將造世界最大太空飛機
科學家「華麗重寫記憶規則」:以前的說法不對!

TAG:東方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陳宜瑜:科研儀器設備研製是我國科技研究的動力
三項精彩研究描畫腫瘤研究方向
零期試驗研究新成果:合瑞陽光共創檢測方法新發現
楊振寧談中國基礎科學研究:選好發展方向,需要建立「傳統」
華東理工大學等成功研發細胞代謝研究原創技術
劉家和:試談研究史學的一些基本功
如何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 | 科學研究的方法(二)
漢簡草書的臨寫與創作研究
敦煌研究院首次將模擬與模擬試驗技術引入文化遺產保護領域
鄭工:區域研究與福建美術
當代西方論證結構研究的新進展
專訪姚檀棟、范蔚茗:為什麼青藏高原是科學研究的理想之地
王一成:在繪畫創作中兼顧新媒體和機械藝術的研究
兩隻梨的研究
地方學研究:成吉思汗對世界歷史的重大貢獻
胡麗麗研究員:為「最強光源」研製「最強心臟」
「極端光學創新研究團隊」在鈣鈦礦光伏材料的生長機理原位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張信剛談東方學、區域研究、絲路探索
曹操招募方士研究房中術 並用大量的宮女做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