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在毛澤東的眼裡蔣介石遠比不上西楚霸王項羽?

為何在毛澤東的眼裡蔣介石遠比不上西楚霸王項羽?


毛澤東寫道:「蔣介石最近時期是住在北平,在兩個星期內,由他經手送掉了范漢傑、鄭洞國、廖耀湘三支大軍。他的任務已經完畢,他在北平已經無事可做,昨日業已溜回南京。蔣介石不是項羽,並無『無面目見江東父老』那種羞恥心理。他還想活下去,還想弄一點花樣去刺激一下已經離散的軍心和人心。虧他挖空心思,想出了偷襲石家莊這樣一條妙計。」在毛澤東眼裡,蔣介石遠比不上項羽,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面前,卻毫無羞恥之心。



為何在毛澤東的眼裡蔣介石遠比不上西楚霸王項羽?


毛澤東與蔣介石合影 資料圖


點評項羽


毛澤東在會議講話中,與人交談時,或者寫文章時,常常點評項羽。有時是單獨點評,有時是將項羽與劉邦比較著點評。


沽名釣譽

1936年12月,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列舉以弱勝強的戰例時首先舉出的就是楚漢成皋之戰。他在這篇文章中指出:「懼怕一時的不良的政治影響,就要以長期的不良影響做代價。」這自然而然地使人想起鴻門宴上項羽本可以殺掉劉邦,卻顧及一時不良的政治影響而放跑了劉邦。楚漢在滎陽、成皋周圍對峙時,項羽幾次有機會徹底打敗劉邦,但都沽名釣譽,顧眼前而不思長遠,錯失良機。


第一次是劉邦兵敗彭城退至滎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項王數侵奪漢甬道,漢王食乏,恐,請和,割滎陽以西為漢。」這時項羽先是猶豫不決,後又中劉邦的離間計、偽裝計,「漢王之出滎陽,南走宛、葉,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復入保成皋」。


第二次是「漢之四年,項王進兵圍成皋」,漢王出逃,楚占成皋,本應乘勝追擊,卻掉頭向東打彭越去了。結果,「漢王則引兵渡河,復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


自此開始了楚漢戰略相持階段。到後來,劉邦抓住楚軍在汜水半渡的時機,大破楚軍,盡得楚軍貨賂,轉入了漢強楚弱的戰略進攻,進而在垓下一舉殲滅楚軍。


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在中共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即七千人大會)上的講話中,闡述了發揚民主、敢於聽取不同意見、集中集體智慧的重要性,並由此點評了項羽。

毛澤東指出:「只要是大事,就得集體討論,認真地聽取不同的意見,認真地對於複雜的情況和不同的意見加以分析。要想到事情的幾種可能性,估計情況的幾個方面,好的和壞的,順利的和困難的,可能辦到的和不可能辦到的。儘可能地慎重一些,周到一些。如果不是這樣,就是一個人稱霸。這樣的第一書記,應當叫作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長』。從前有個項羽,叫作西楚霸王,他就不愛聽別人的不同意見。他那裡有個范增,給他出過些主意,可是項羽不聽范增的話。」「我們現在有些第一書記,連封建時代的劉邦都不如,倒有點像項羽。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後要垮台的。不是有一齣戲叫《霸王別姬》嗎?這些同志如果總是不改,難免有一天要『別姬』就是了。」


毛澤東所說的范增是項羽的謀士,足智多謀,被項羽尊稱為「亞父」。但是,鴻門宴上范增要項羽殺劉邦,「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劉邦逃脫後,范增憤怒道:「唉!豎子不足與謀。」就是這位范增在漢王「請和」「項王欲聽之」時說:「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在劉邦用陳平計離間項羽與范增時,項羽居然中計削去范增之權。《史記》載:「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毛澤東所說的「別姬」,是指項羽兵敗垓下,與虞姬的訣別。《史記》載:「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三個失誤


毛澤東非常重視以項羽失敗的教訓教育各級領導幹部。1963年1月3日,他批示將《史記》中的《項羽本紀》「送各同志閱」。後來,他又在談話中說項羽有三個失誤:第一個是不聽范增的話,放跑了劉邦。第二個是楚漢訂立了鴻溝協定,項羽認真了,而劉邦卻不以為然,不久就違反協定向東進攻楚。第三個是項羽建都徐州,位置沒有選好。

毛澤東所說的項羽第一個失誤,前面已經提到了。


毛澤東所說的項羽第二個失誤,發生在漢由弱變強的轉折關頭,當時劉邦的家人被扣押在項羽手裡。《史記》載:「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漢遣陸賈說項王,請太公,項王弗聽。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許之,即歸漢王父母妻子。」「項王已約,乃引兵解而東歸。」但劉邦那裡,張良、陳平說:「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下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會合韓信、彭越追擊楚軍,至垓下圍而殲之。


毛澤東所說的項羽第三個失誤,發生在楚軍入關中的時候。《史記》載:「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此後,「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項羽失敗也與他殺降有關。秦將章邯投降項羽後,項羽擔心章邯軍兵多,其心不服,「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劉邦先入關時已接受秦王子嬰投降。項羽後入關,卻「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毛澤東讀史曾批註「殺降不祥」。毛澤東對人民軍隊規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其中有一條是「不虐待俘虜」。

英雄氣節


項羽是個悲劇性的人物,但他在推翻暴秦中是有貢獻的。項羽身上也有不少優點,尤其是他的英雄氣節為後人所讚歎。宋代李清照曾寫過一首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李清照之前,晚唐詩人杜牧曾寫過一首《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毛澤東熟知這些詩,並提出學習項羽的英雄氣節,但不自殺,要干到底。1939年4月8日,他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的演講中說:「楚霸王項羽在中國是一個有名的英雄,他在沒有辦法的時候自殺,這比汪精衛、張國燾好得多。但項羽尚有一個缺點,從前有一個人在他自殺的地方做了一首詩,問他你為什麼要自殺,可以到江東去再召八千兵來打天下。我們不學汪精衛、張國燾,要學項羽的英雄氣節,但不自殺,要干到底。」


在號召「不可沽名學霸王」之前,1948年10月31日毛澤東為新華社寫《評蔣傅軍夢想偷襲石家莊》的述評時,也想到了項羽。毛澤東寫道:「蔣介石最近時期是住在北平,在兩個星期內,由他經手送掉了范漢傑、鄭洞國、廖耀湘三支大軍。他的任務已經完畢,他在北平已經無事可做,昨日業已溜回南京。蔣介石不是項羽,並無『無面目見江東父老』那種羞恥心理。他還想活下去,還想弄一點花樣去刺激一下已經離散的軍心和人心。虧他挖空心思,想出了偷襲石家莊這樣一條妙計。」在毛澤東眼裡,蔣介石遠比不上項羽,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面前,卻毫無羞恥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中蔣介石問賀龍:為何不當軍長去參加南昌起義
晚年張學良稱如果誰活著「九一八」就不會發生?
七元帥參加南昌起義 為何總指揮是尚未入黨的元帥
為保證毛澤東安全 年及半百的羅瑞卿還堅持學會何事
九一八後張學良還有機會翻盤 不聽蔣介石命令自毀長城

TAG:談文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毛澤東比蔣介石高明在哪?
蔣介石軍事才能比毛澤東差在哪裡?
毛澤東與蔣介石的書法對比!
蔣介石敗退台灣最恨誰?不是毛澤東也非斯大林
不比軍事比文化,毛澤東、蔣介石誰更勝一籌?
毛澤東和袁世凱怎樣評價孫中山?蔣介石不入流
毛澤東和蔣介石書法比較
可笑:蔣介石在敗退台灣前夕還不忘通緝毛澤東、朱德
毛澤東為何保護蔣介石的祖墳
這位「丑書」大家,被毛澤東、蔣介石稱讚不已!
晚年蔣介石秘邀毛澤東訪問台灣,毛澤東為啥不去?
毛澤東說他比林彪都厲害,連蔣介石都怕他
蔣介石的大哥大馮玉祥為何這麼反對他,蔣介石落井下石不給活路
蔣介石對廬山戀戀不忘 毛澤東大方地說:把廬山給他養老
蔣介石長孫蔣孝文小時候在江西玩蜻蜓的照片:長得可真俊啊!
毛澤東為何建議出版蔣介石文集:讓人知道蔣王八蛋
蔣介石去過毛澤東的窯洞?還發現一東西?那本書,有何特別之處?
李宗仁、白崇禧對蔣介石做了何事?讓蔣介石耿耿於懷了一輩子
蔣介石至死不明白的真相:毛澤東長征為何從不中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