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年張學良稱如果誰活著「九一八」就不會發生?

晚年張學良稱如果誰活著「九一八」就不會發生?


「九一八」事變50周年之際,張學良在台北探視病中的齊士英,二人回憶起郭松齡,兩人都認為:「若是郭松齡反奉成功,中國歷史將改寫,可能就沒有民國二十年的『九一八』事變。」



晚年張學良稱如果誰活著「九一八」就不會發生?


郭松齡,比張學良長8歲。22歲考入奉天陸軍小學堂,畢業後被派到奉天中路巡防營朱慶瀾部任哨長,次年隨朱入蜀。在川期間,曾入四川陸軍講武堂學習。1911年升任管帶,旋即加入同盟會。同年回奉天。民國初年,考入北京陸軍大學,畢業時,朱慶瀾由黑龍江調任廣東省長,郭應邀赴廣州,被任為駐粵滇軍講武堂教官。曾面見孫中山,向孫中山提出:「軍人每為軍閥利用,造成特殊勢力,實為共和之障礙,故其自身亦須革命。」 (註:郭松齡簡歷見任松、武育文:《郭松齡》。)1918年,郭松齡返奉,先任督軍署參謀,東北講武堂重開,被聘為戰術教官。郭松齡是個有民主主義思想的愛國軍人,對張作霖不斷對關內用兵,不以為然。郭松齡認為:「欲謀東三省之根本改造,非先推倒惡軍閥不可,余擬回奉,投身奉天軍閥巢穴,謀取兵權,潛蓄勢力,以圖根本改造。」 (註:李堅白:《東北國民軍總司令郭松齡事略》,自刊稿,第4—5頁。)


在講武堂,郭松齡見張學良聰明進取,是棵好苗子,遂常向他宣傳「練精兵,御外侮」等愛國思想,並傳授數學、物理等炮兵所需要的知識。郭性格沉穩寡言,不事應酬,待人謙和,諳于軍事,常著士兵服裝在練兵場上身先士卒,深受張學良稱許。張學良雖然年輕,卻知人善任,視郭為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兩人迅速發展成亦師亦友的密切關係。


張作霖升任蒙疆經略使後,為征蒙所需,奉軍擴編為十個旅,張學良的衛隊旅改編為奉天陸軍混成第三旅,郭松齡因吉林剿匪有功,被提升為奉軍混成第八旅旅長。三、八兩旅組成聯合司令部,合署辦公。此後,兩人經常睡一鋪炕,在一間屋辦公,張學良放手讓郭松齡整訓部隊,凡行政管理、訓練、人事任免都由郭松齡負責。張學良常對人說:「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他自己只是注意調整郭與張作霖之間關係。共同指揮,共同作戰,直到郭松齡反奉。


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張作霖與段祺瑞控制了北京中央政府。這時的張作霖,除佔有東三省、熱河、綏遠、察哈爾外,又控制了山東、河北、江蘇、安徽,直至上海等長江中下游一帶,成為國內勢力最大的軍閥。張作霖為進一步武力統一中國,準備「大封諸侯」。張學良建議任郭為安徽督辦,張作霖已同意,郭得知後,提出要求說:「南方人心懷叵測,必須帶二師重兵,方可足資震懾!」楊宇霆反對說:「如果我去,則不帶一兵一卒,只憑政治手腕,不但蘇皖二省可保無虞,並在半年之內,可使長江中下游各省來服我東北。」張作霖擔心督辦帶重兵上任,必引起南方懷疑,恐激成速變,旋以段祺瑞政府名義任命楊宇霆、李景林、張宗昌和姜登選為江蘇、直隸、山東和安徽督辦。

1925年秋,受張作霖排擠的馮玉祥與孫傳芳聯合反奉。張作霖準備進攻馮玉祥國民軍,郭松齡因受楊宇霆排擠而失去安徽督辦一職,心懷不滿,不願去打馮玉祥。10月,郭去日本觀秋操,正趕上馮玉祥的部下韓復榘也在日本觀操,郭向韓表示,張作霖「若是打國民軍,我就打他」。郭松齡在奉系集團中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新派人物,他一方面反對軍閥內戰,主張改革政治,「精兵強卒,保衛桑梓,開發東北,不事內爭,抵禦外侮」。多次向張學良表示,不能再為少數人的利益,打仗爭地盤,這一主張深得張學良讚許。另一方面,郭松齡第二次返奉後,就有奪取奉軍、改造東北的雄心。他曾向劉鳴九表示要棄軍從政,競選參議員,然後競選總統,期望做一個善於治國的領袖,名垂千古。(註:劉鳴九:《張學良和他的副手郭松齡》。)「五卅」慘案後,李大釗曾派人到奉天,策動郭松齡反奉(註:劉鳴九:《張學良和他的副手郭松齡》。)。郭松齡回國後,即與馮玉祥、李景林聯絡,結成反奉聯盟。郭、馮還正式簽訂了密約。(註:據高興亞所著《國民革命史稿》所載,密約寫明:「甲(馮玉祥)乙(郭松齡)系同志結合,為達到左列革命目的,公訂條約如下:一、排除軍閥專橫,永遠消滅戰禍。二、實行民主政治,改善勞工生活與待遇。三、實行強迫普及教育。四、開發邊境,保存國土。馮玉祥簽字日期為,民國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郭松齡簽字時間為民國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見沈述:《郭松齡反奉始末》。)密約中議定馮玉祥據西北,直隸(今河北)歸李景林,郭松齡管東三省及內蒙古,馮、李共同支持郭反奉。



晚年張學良稱如果誰活著「九一八」就不會發生?



當張學良攜張作霖的命令和郭商議進攻國民軍計劃時,郭松齡憤然對張學良說:「東北的事情,都叫老楊(宇霆)這幫人搞壞了。安徽、江蘇的失敗,斷送了奉軍三個師的兵力,現在又要叫我們去賣命,給他們打地盤,這個炮頭我是不再充當了。」「上將軍腦筋太舊,受群小包圍,恐已無可挽救。」並提出「父讓子繼」,改革三省的主張。郭松齡反對軍閥混戰和主張革新東北,張學良是贊成的。但郭要「革」張作霖的「命」,張學良自然不能同意,勸郭回心轉意,無功而去。


郭在灤州給張學良寫了一封信,說「松齡自受知遇,以至今日,一身所有,皆公之賜。……凡所希之功名,皆為公而求,所望之事業,皆為公而立」,同時表明「已約束部下,分途前進,以清君側而驅群小,另造三省之新局面。成則公之事業,敗則齡之末局。」 (註:《郭松齡在灤州致張學良信》,《晨報》1925年11月28日。)郭松齡到昌黎又寫一封長信給張學良:「公(張學良)應對上將軍張作霖盡忠盡孝,但是,若徒以服從為孝,而長其驕盈侈大之心,是陷親於不義,委親於至危,實非聖人無違之義。」「至忠之界說,現今國體共和,主權在民,故吾輩之忠,應忠於國家人民,……決非忠於一人。」最後還說:「松齡願公為『新世界之偉人』,不願公為『舊時代之梟傑』,願公為『平民所謳歌』,不願公為『政客所崇拜』。」 (註:《郭松齡在昌黎致張學良信》,《京報》1925年11月30日。另見《郭松齡反奉》,《遼寧文史資料》1986年第16輯。)

郭松齡反奉和因反奉被殺,對張學良來說是他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六個月後的1926年6月1日,張學良在給饒漢祥的書信中,這樣評價郭松齡:弟與茂宸共事七年,誼同骨肉。其去年冬,舉事鹵莽,自取滅亡,半生汗血勞動,捐於一旦。此事前不能察覺預防,事敗不能援手,回憶前塵,悼痛曷極!……迭次致書茂宸,均為先生所親見,並無一語怨及茂宸。(註:《復饒漢祥函》,《滿洲報》1926年6月1日。饒漢祥(1883—1927),湖北省廣濟縣人。清末舉人。日本政法大學畢業。曾任黎元洪總統府副秘書長。民國時期「廣濟五傑」之一,其餘四人為居正、郭泰祺、劉文島、張導民。郭松齡反奉時,饒為秘書處處長,以郭名義發表的反奉電文和致張學良函多由饒親自起草。郭兵敗後,饒寓居天津。1926年春,奉軍攻佔京津地區,饒怕遭奉軍報復,所以致函張學良解釋。饒擅長文學,其駢體電文,在民初公牘中風行一時。著有《珀玕文集》8卷、《珀玕詩集》16卷、《珀玕詞集》1卷,另《黃陂文存》8卷,即其代黎元洪所擬文稿。)


對郭松齡反奉,張學良感到痛心,但認為郭松齡具有令人傾倒的人格魅力和進步思想。張學良對郭松齡的人格讚美和思想認同,形成了他與軍閥抗爭的批判精神。據何柱國等人的回憶,國民黨第二次北伐時,張學良曾產生了欲將張作霖創立的奉軍改為「北方革命軍」,與北伐軍合流的想法。儘管此事的真實度有待考證,不過,張學良的頭腦中確實接受了諸多來自於郭松齡的新思想。他曾說:「郭茂宸的確是一個難得的人才,若由我處理,應讓其出國深造,以後再為東北地方之用。」


直到西安事變時,張每遇到困難,常說:「如郭茂宸在,就不會這麼困難了!」


「九一八」事變50周年之際,張學良在台北探視病中的齊士英,二人回憶起郭松齡,兩人都認為:「若是郭松齡反奉成功,中國歷史將改寫,可能就沒有民國二十年的『九一八』事變。」 (註:金亞東:《郭松齡與東北軍官教育班》,遼寧省參事室、文史館編:《文史資料》1982年號,第76頁。另據台灣《聯合報》1981年9月28日載:「如果當時郭松齡在,日本就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


義大利詩人阿利蓋利·但丁把人生分為四個時期(青春、成年、老年和衰老),第一個時期也叫生命的增長期。「對第一個時期沒有人會有疑問,每個聰明人都同意,它持續到25歲;因為直到這時,我們的靈魂主要是給肉體以成長和美,這時人身上發生了許多大的變化,而理性的部分還沒有完全分離;理性雖然正在建立,但在這個時期之前有某些東西如果沒有成年人的指導是不能做的。」

詩人但丁的分法顯然說的是思想人生,這完全適用於對張學良思想人生的階段劃分。


25歲之前,張學良的思想奠基完成。這25年,在他思想人生的長劇中算作序幕。序幕里,真正作為人生主人的張學良還沒有出現,雖然在舞台之上,不斷地看到他穿梭的身影,但主角不是他,只有為他而來的人才會發現他,找到他。


人們注意的是他人生序幕的宏大背景:帝國主義時代被蹂躪下的中國。在這一宏大背景中最顯眼的部分,也是奠定了張學良思想人生根基的部分,是歐風美雨襲來時中華古老的文化氣流與之對抗、搏擊、廝打、交集時產生的火光和團團濃霧。在這期間,不知所措的張學良一直躲在父親張作霖的背後,看他如何迎著火光在濃霧中穿行。序幕即將落幕時,郭松齡出場了,此時他已經從他父親那裡學到了一些本領,他感興趣的只是他父親身上所沒有的那部分。當然,序幕中還有一些關鍵的人物,如他的母親和私塾老師,但最為關鍵的還是他父親和郭松齡。


任何人的人生都無法擺脫他所生活的時代,張學良更是如此,因為他一直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中心,他人生的底色就是此時染就的。

人的理性的建立都無法擺脫他所崇拜人物的影響,張學良更是如此,因為他的一切都是他父親給的,他在人生奮鬥的途中一直模仿著、崇拜著他的父親,直到晚年,在他口中也沒有說出比他父親更了不起的人物。


序幕不是正劇,奠基不是完成,但沒有序幕,正劇無法開始,沒有思想的奠基,人生之路就找不到起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中蔣介石問賀龍:為何不當軍長去參加南昌起義
七元帥參加南昌起義 為何總指揮是尚未入黨的元帥
為保證毛澤東安全 年及半百的羅瑞卿還堅持學會何事
九一八後張學良還有機會翻盤 不聽蔣介石命令自毀長城

TAG:談文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張學良回憶九一八時說,如果他沒死,日本就不敢發動九一八
晚年張學良曾說,如果這個人沒有死,日本人就不敢發動九一八!
張學良如果不殺楊宇霆,九一八還會發生嗎?
晚年張學良為啥說,如果郭松齡活著,日本就不敢打中國?
張學良晚年親述:九一八不抵抗的誤會我不計較
張學良,九一八時,你為什麼就是不抵抗?
張學良說若此人不死,日本絕不敢發動「九一八」
他成就了張學良前半生事業,他活著就不會有「九一八」
他成就了張學良前半生事業,他活著就不會有「九一八
多年以後張學良這樣評價「九一八」:早知道 我就拚命了
九一八事變發生的夜晚,張學良在看戲,他的麾下將領又在幹什麼
九一八事變是誰下令不抵抗?晚年的張學良親自道出原因
張學良晚年回憶:如果有這個將領在,就不會有抗日戰爭了!
張學良晚年生活是如何度過的,有一個人一直對他不離不棄!
張學良多年後承認自己判斷錯誤,「九一八」的當晚他在做什麼?
張學良晚年坦言,九一八時,是他下的不抵抗命令,怕打不過日本!
九一八事變時,如果張學良不放棄東北與日軍死磕,結局會是怎樣?
九一八那一夜發生了什麼:張學良回憶說沒看清形勢,到底怎麼回事?
此人曾和張學良情同手足,張晚年說,此人不死日本不敢發動九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