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才子袁枚為何一生只寫了一首詞?

大才子袁枚為何一生只寫了一首詞?

大才子袁枚為何一生只寫了一首詞?



1798年12月7日,清代詩人袁枚逝世

著作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 ,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餘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倡導「性靈說」。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主張直抒胸臆,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歷作為創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作追求,這樣才能將先天條件和後天努力相結合,創作出佳品,認為「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髮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徵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後天也」。主張文學應該進化,應有時代特色,反對宗唐宗宋。他譏諷神韻派是「貧賤驕人」,格調派是「木偶演戲」,肌理派是「開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兒搬家」。他也反對沈德潛的「溫柔敦厚」說,認為「孔子論詩可信者,『興觀群怨』也;不可信者,『溫柔敦厚』也」。主張駢文和散文並重,認為駢文與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與奇一樣不可偏廢,二者同源而異流,它們的關係是雙峰並峙,兩水分流。詩歌清新雋永,流轉自如。寫景詩飄逸玲瓏。


袁枚的文學思想有發展的觀點,對封建正統文學觀點及形式主義思潮有衝擊作用。另外,他強調駢文作為美文學的存在價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的詩多敘寫身邊瑣事,多風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會內容,有些詩趨向艷俗,不免淺薄甚至浮滑。


大才子袁枚為何一生只寫了一首詞?

大才子袁枚為何一生只寫了一首詞?



袁枚是清代詩人、散文家。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袁枚字子才,人如其字,袁枚是位不折不扣的大才子,他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袁枚為文自成一家,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袁枚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袁枚年輕時即為一名飽學之士。在他十九歲的時候,浙江督學帥蘭皋考他典故,問他:「國馬」、「公馬」何解?袁枚說:「出自《國語》注自韋昭。至作何解,枚實不知。」這時的袁枚確實不知,態度是十分謙虛老實的。帥蘭皋誇獎袁枚說:「你很年輕,但能夠知道『國馬』、『公馬』這兩個典故的出處也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你解說呢?」接著帥又問他:「『國馬』、『公馬』之外,還有『父馬』,你知道嗎?」袁枚說:「出自《史記·平準書》。」帥說:「你能用另一個典故對上它嗎?」袁枚說:「可對『母牛』,出自《易經·說卦傳》。」帥蘭皋大喜,把袁枚大大誇獎了一番。


袁枚憑著自己的才學,在二十三歲時中舉,人翰林,旋改庶吉士。袁枚著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散文,尺牘等30餘種。袁枚的筆記小說《子不語》,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齊名。袁枚還是一位美食家,寫有著名的《隨園食單》,是清朝一部系統地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該書出版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名滿天下的大才子,大詩人,大文豪,一生中卻只寫了一首詞。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袁枚討厭填詞。填詞要依譜入韻,規矩頗多,這使在創作上一貫倡導「性靈說」的他覺得寫詞很受束縛。而袁枚平日與朋友交往,吟詩贈答,對於詩的格律也不太遵守,往往有所突破。他認為:只要能表達意思,形式並不重要。


但是,袁枚三十三歲的時候,有一件事卻使他有了寫詞的衝動,寫下了一生唯一的一首詞。


這一年是1748年,袁枚在南京江寧縣當縣令,他在南京購置了「隨園」,頗有點絕意仕宦的念頭。這時,他的好朋友李宗典從外地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我的官府上有一位姓王的女子,長得不錯。你如喜歡,我可以贈給你作妾。」袁枚見此,立即雇船到了揚州,在揚州觀音庵中,他見到了姓王的母女二人。只見此女子長得風韻標緻,面色紅中透艷,舉止落落大方,任憑袁枚怎麼看她,她都毫不害羞。


袁枚見過,心中很想娶她,但就有點嫌此女膚色不太白,因而當時沒下決心。於是,他就繼續乘船到了蘇州。到蘇州後,一直在心裡盤算此事,最後還是決定再去娶她。便派人再回揚州去看看。差人回來報告說:「這位女子已經被江東一個小官吏娶走了。」袁枚聽後,大悔不迭,連叫:「後悔,後悔,失之交臂!」於是提筆寫了一首《滿江紅》,表示他的惆悵之情:

我負卿卿,撐船去、曉風殘雪。曾記得,庵門初啟,嬋娟方出。玉手自翻紅翠袖。粉香聽摸風前頰。問妲娥何事不嬌羞?情難說。


既已別,還相憶。重訪舊,杳無跡。說廬陽小吏公然折得。珠落掌中偏不取,花看人采方知惜。笑平生雙眼太孤高,嗟何益!


這首詞言辭真切,直抒胸臆,表達了他痛失美女的悔恨之情。袁枚一生中風流韻事頗多,他招收女弟子,出入酒席、歌場,直言不諱地說自己「尋花問柳」,說自己不過是「《國風》之好色耳」。在六十歲時還在蘇州召集一百個青樓女子,讓她們唱百年歌,為舊相識、女校書任氏題扇頭詩,稱為「雅會」。在老年之時,還同縣衙役一起到管押處看被管押的二個青樓女子,為此俞樾譏笑他:「可笑鮁鸞囚鳳處,先生也為看花來。」生活作風的不嚴謹,使袁枚在當時頗受士大夫們的非議,但他對之毫不在乎,依然是一派名士風流。


袁枚二十六歲那年,尚在在翰林院工作,曾有一件事深深地觸動了他。當時翰林院人物,大多恃才傲物。袁枚當然也免不了這一惡習。一天,有位客人定要見袁枚,執意不肯說出姓名。袁枚叫守門人堅決將他拒絕了。第二天,那位客人又來,守門人再三問訊,他才從袖中拿出一捲紙說:「事情都寫在上面,請交給你的主人,三日後我來取。」袁枚一看,不覺惶然,原來上面寫了一百二十個比較冷僻的典故。

他苦思了很久,才想出二十個,與詞林館的諸學士湊在一起才解決了五十個。又去翻檢《圖書集成》,仍然剩下二十個無論如何也解決不了。三天後,那位客人再來,接過卷子,不覺冷笑,諷刺說:「詞林館這麼多的顯官、人才,學問也只不過如此。」於是取過紙筆,很快地補上了剩餘的二十個。


袁枚大為吃驚。這件事對袁枚的教訓十分深刻,他從此真正認識到知識無止境,於是發憤讀書,終於成為有清一代屈指可數的大文豪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開眼界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與求闕齋:做人忌滿,萬事求缺
學紀曉嵐做人,學和珅做事!
宋徽宗狂草《千字文》,真開眼了!
司馬當: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人民的名義》劇中十大主要人物原型揭秘

TAG:讀史開眼界 |

您可能感興趣

祝枝山竟與石榴姐有一腿?四大才子之首為何不是他?
毛主席晚年為何因一首宋詞大哭一刻鐘?
為何女性出家一生只能一次
為何這個王朝的皇后一個姓?她們都是一家人?
孩子為何「一碰」就過敏?
毛主席為何一再說「幹部子弟是中 國的一大災 難」?
千古一帝乾隆的生母身份為何一再遭質疑?
十二生肖為何老鼠排第一?為何沒有貓和鴨?
孔子到底長什麼樣?為何不同時代孔子畫像都不一樣?
別問我女生為何要這麼拼,看看這些裙子你就懂了
為何說睡眠是養生第一大補?
為何古代人生孩子總要燒一盆熱水?這樣真的有用嗎
你用了一輩子筷子,可能都不知道它為何叫筷子
張勳復辟大清,為何罵了小恭親王還打了他一巴掌?
袁世凱的兩個兒子為何會手足相殘?臨死前袁世凱竟說了這樣一句話
他被日寇一兩骨頭一兩金懸賞,這究竟是為何?
劉備一生十易其主,為何還被稱為大英雄
一代賢王奕訢為何一輩子逃不出嫂子慈禧的手掌心
地上一毛錢不撿,網上一毛錢為何要搶?
古代大門前的石獅子為何左右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