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側衛」家族中的三翼面怪才:蘇-30SM成超級暢銷戰機

「側衛」家族中的三翼面怪才:蘇-30SM成超級暢銷戰機



「側衛」家族中的三翼面怪才:蘇-30SM成超級暢銷戰機



「側衛」家族中的三翼面怪才


蘇-30MKI是俄羅斯第二代蘇-27「側衛」戰鬥機家族中最暢銷的型號,截至2017年2月,蘇-30MKI及其派生型已經生產出了龐大的數量,雄踞二代「側衛」產量榜首。


其中印度空軍的蘇-30MKI為230架,馬來西亞蘇-30MKM 18架,阿爾及利亞蘇-30MKI(A)52架,俄羅斯蘇-30SM 81架,哈薩克蘇-30SM 6架,總數量381架,


「側衛」家族中的三翼面怪才:蘇-30SM成超級暢銷戰機



所謂第二代側衛,是指在蘇-27基礎上對結構和航電上都進行了重大改進的型號,有俄羅斯的蘇-30MKI系列和蘇-35S,中國的殲-11D和殲-16,本文就說說其中的三翼面怪才蘇-30MKI。



「側衛」家族中的三翼面怪才:蘇-30SM成超級暢銷戰機



MKI的由來


要聊MKI首先要先從蘇-30講起,當年伊爾庫茨克製造的蘇-27UB「側衛-C」雙座型保留了蘇-27單座型的所有火控系統,所以蘇霍伊設計局決定以該機為基礎研製一種遠程截擊機,並能擔任空中指揮機。一架蘇-27UB被改裝成原型機,后座座艙增加了一個供武器系統官使用的戰術態勢顯示器,機鼻增加了一個空中加油探頭,可通過空中加油進一步提高巡航力。這架飛機一開始被命名為蘇-27PU,後改為蘇-30。



「側衛」家族中的三翼面怪才:蘇-30SM成超級暢銷戰機



1987年,試飛員尼古拉·薩多夫尼科夫、伊戈爾·維琴塞夫和維克托·普加喬夫駕駛這架蘇-30原型機完成了幾次遠程飛行。其中距離最遠的一次發生在1987年6月23日,蘇-30從莫斯科飛到了共青城然後再返回,總飛行時間15小時31分鐘,飛行了13404公里,共進行4次空中加油。伊爾庫茨克在幾架原型機後於1994-1996年製造了至少6架蘇-30預生產型,其中5架(50-54號)交付了薩瓦斯列伊卡基地的測試評估中隊。此時的蘇-30實際上就是增加了空中加油設備和后座武器官的蘇-27UB。


「側衛」家族中的三翼面怪才:蘇-30SM成超級暢銷戰機



伊爾庫茨克工廠在1986-1994年參加了印度斯坦飛機公司納西克工廠按許可證生產米格-27ML戰鬥轟炸機的項目,當時的總經理阿列克謝·費多羅夫與印度同行們建立起了良好的關係,所以當印度空軍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考慮購買一種雙座多用途戰鬥機時,伊爾庫茨克生產的蘇-30自然就成為雙方談判的核心。


在1993年6月於布爾歇機場舉行的巴黎航展上,俄羅斯人展示了一架掛了Kh-29、Kh-31和Kh-59M空地導彈和KAB-500制導炸彈模型的蘇-30MK出口型,開始廣為宣傳該機。


1995年7月,印度議會批准購買第一批蘇-30MK。16個月後的1996年11月30日,印度在伊爾庫茨克簽署了研製和交付40架蘇-30MKI(第一批)的合同,編號中的「I」代表印度。這對俄羅斯人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同時也讓伊爾庫茨克面臨巨大的研發挑戰,印度的蘇-30MKI將採用全新的火控系統,其中有大量來自國際供應商的航電設備,此外還有推力矢量發動機。當時蘇-30MKI甚至不存在原型機。



「側衛」家族中的三翼面怪才:蘇-30SM成超級暢銷戰機



所以合同規定交付印度的頭8架飛機將是蘇-30K過渡型號,實際上就是普通蘇-30,不具備對地能力,將在後來升級到MKI標準。8架蘇-30K在1997年4-5月間交付,剩餘32架蘇-30MKI計劃在1998年至2000期間交付。由於蘇-30MKI在研製上遭遇拖延,所以印度在1998年12月18日又增購了10架蘇-30K。


這18架蘇-30K的戰術編號是SB001-018,裝備洛赫格翁機場的第24「獵鷹」中隊,取代了米格-21比斯。


最後這18架蘇-30K沒被升級成蘇-30MKI。2007年4月印度與俄羅斯簽訂了一項合同,以一對一的方式把所有18架蘇-30K換成新的蘇-30MKI。2011年7月,這批蘇-30K抵達白俄羅斯巴拉諾維奇的第558飛機修理廠翻新,等待新的客戶。2013年10月,安哥拉購買了其中的12架。

艱苦的研發


要想完整講述蘇-30MKI的故事就必須先回到蘇聯時代。1983年12月29日,蘇聯政府批准研製蘇-27M(T-10M,M代表現代化),正是該機奠定了蘇-30MKI使用的所有關鍵技術。


提赫米洛夫儀器製造研究院的設計團隊在塔梅爾蘭·貝克爾巴耶夫領導下為蘇-27M研製出N011雷達,配備了開縫天線。之後研究院又在蘇-27M 712號上測試了具有相控陣天線的N011M雷達。



「側衛」家族中的三翼面怪才:蘇-30SM成超級暢銷戰機



N011M能同時引導4-6枚導彈對目標進行攻擊(蘇-27的N001雷達只能同時引導兩枚導彈),並能探測和攻擊地面目標。同過在尾椎內安裝N012雷達,蘇-27M還具有了後視搜索能力。由於N012雷達工作在分米波段,所以只有警告能力,無法引導導彈。


由於N011和N011M雷達比N001更重,所以安裝在蘇-27M上後,飛機的重心將前移,這將降低敏捷性。解決方案有兩個,一是重新設計機身,二是在前機身增加一個小型升力面,顯然後者更加簡單。前機身的鴨翼能夠使壓力中心前移,恢復飛機的靜不穩定性(蘇-27為中立穩定,蘇-27M為負5~6%)。


T-10-24的試飛顯示鴨翼還具有其他好處。鴨翼翼尖產生的兩條強力渦流能都吹除機翼上表面襟副翼附近厚厚的附面層,可以改善在高攻角下的橫向穩定性,防止在激烈機動中出現升力損失,並消除在此包線區域的抖振,不再擾亂飛行員的操縱和武器瞄準。在低空飛行中遭遇強湍流時,鴨翼還能幫助消除飛行顛簸。


由於有這麼多的好處,所以蘇-27M、蘇-27K(蘇-33)、蘇-27IB(蘇-34「後衛」)和蘇-30MKI多種「側衛」改型都裝上了鴨翼。在蘇-30MKI上,全動鴨翼能對稱偏轉,角度從+7度到-70度。


蘇-27M項目獲得的蘇聯政府的高度重視,這點從可以從多達12架的原型機看出來。由於20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經濟危機,蘇-27M並沒有投產。共青城在製造了12架原型機後又在1995年製造了3架生產型飛機——86、87和88號。2003年,這3架生產型蘇-27M和703、712號原型機都交付給庫賓卡的「俄羅斯勇士」特技飛行表演隊,塗上了絢麗的表演隊塗裝。但「勇士」從未使用該機進行過飛行表演。


「側衛」家族中的三翼面怪才:蘇-30SM成超級暢銷戰機



雖然蘇-27M沒有投產,但該機的許多設計特點都被後來的印度蘇-30MKI繼承。1997年7月1日,維亞切斯拉夫·阿韋里亞諾夫駕駛改裝了鴨翼和推力矢量發動機的蘇-30MK-1驗證機進行了首飛,不過該機沒有安裝新型航電。1999年6月12日,這架飛機墜毀在巴黎航展上。


萬國航電


印度要求在蘇-30MKI上採用萬國航電,這讓俄羅斯研製單位頗為撓頭。


蘇-30MKI航電的核心是RLSU-30MKI「豹」(Bars)無源相控陣雷達系統。該雷達的設計基於提赫米洛夫儀器製造研究院的N011M,由印度斯坦飛機公司海得拉巴分部製造的RC1和RC2計算機控制。N011M原型雷達在1991年製造完畢,在1996年裝在了蘇-27M 712號上開始試飛。相控陣天線能在毫秒級時間單位里把波束從一個目標切換到另一個目標,從而實現真正的多目標交戰。無源相控陣雷達的主要缺點是掃描角度較小,機鼻每側只有45度,這對於高機動性戰鬥機而言是不夠的。所以「豹」的相控陣天線被安裝在一個可向左右各偏轉25的液壓支架上。


由於其電子掃描方式,天線陣列的機械掃描可能比傳統機械掃描雷達的動態性更差。所以雷達一般工作在電掃模式下,僅在必要時才使用機械掃描。整個天線陣列重110千克。


蘇-30MKI的其他火控感測器包括俄制OLS-30(35Sh-01)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烏克蘭製造的「蘇拉-K」頭盔瞄準具、以色列埃洛普公司的SU967平顯和拉斐爾公司的「利特寧」瞄準和導航吊艙。


蘇-30MKI的自衛套件包括印度製造的IFF 1410A敵我識別裝置、「塔朗」Mk2雷達告警接收機、以色列埃爾塔公司的EL/L-8222干擾吊艙和7個14發50毫米UV-30MKI箔條和熱焰彈發射器。


蘇-30MKI加強了機身結構,最大載彈量增加到8噸,機身和機翼的12個掛點能夠掛載各種空空導彈,如多達8枚半主動雷達制導的R-27R或R-27ER導彈,以及兩枚紅外製導的R-27T或R-27ET;或者多達10枚的主動雷達制導的RVV-AE;或者6枚R-73。俄羅斯的蘇-30SM則能掛載更先進的R-77-1。

該機的空地彈藥則包括兩枚Kh-59M或Kh-59ME(需要搭配APK-9瞄準吊艙);或多達6枚Kh-31A反艦或Kh-31P反輻射導彈;或多達6枚Kh-29空地導彈(激光制導版本需要配套一個瞄準吊艙);或最多三枚1.5噸炸彈,或6枚500千克制導炸彈;或最多32枚250千克自由落體炸彈;或S-8、S-13和S-25火箭。和所有「側衛」一樣,蘇-30MKI內置一門30毫米GSh-301機炮,備彈150發。


巧妙的矢量噴管


蘇-30MKI的AL-31FP發動機具有一個設計巧妙的矢量噴管,噴管可以上下偏轉15度。為了實現有限的三維矢量控制,兩台發動機的噴管水平軸線都向外旋轉了32度(右側噴管向右,左側噴管向左旋轉),所以兩個噴管呈V形偏轉運動,實現了一定程度的三維控制。兩個噴管對稱偏轉可提供俯仰控制,差動偏轉可提供滾轉和偏航控制。



「側衛」家族中的三翼面怪才:蘇-30SM成超級暢銷戰機



商業成功


由於蘇-30MKI需要把新的氣動布局和推力矢量發動機整合進全新的飛控系統,而且航電也使用了萬國組件,所以研發曠日持久,整整拖延了四年。直到2000年11月26日,首架具有全套裝備的蘇-30MKI 05號才在伊爾庫茨克首飛。2002年6月22日,一架安-124裝載著首批兩架蘇-30MKI從伊爾庫茨克飛到印度。2002年9月27日,印度空軍在洛赫格翁空軍基地為首批10架蘇-30MKI舉辦了入役儀式。


印度在2000年12月28日起與俄羅斯簽署了一系列後續合同,獲得了在印生產140架蘇-30MKI和相應數量AL-31FP發動機的授權。印度空軍最後訂購了272架蘇-30MKI。最近一份涵蓋40架飛機的合同已在2016年初啟動。到2017年初,印度空軍已接收了233架蘇-30MKI,前50架是伊爾庫茨克製造的,後183架由印度斯坦飛機公司在其納西克工廠組裝。


蘇-30MKI的先進特性吸引了其他客戶。馬來西亞購買了18架量身定製的蘇-30MKM,於2007年至2009年交付。蘇-30MKM具有經過細微修改的「豹-M」雷達,並用法國航電取代了蘇-30MKI上的以色列產品,其中包括泰利茲「達摩克利斯」瞄準和導航吊艙、泰利茲CTH3022平顯和敵我識別系統。蘇-30MKM的自衛系統由俄制L-150-30雷達告警接收機,南非薩博Avitronics公司的MAW-300紫外導彈預警系統和LWS-310激光照射預警系統組成。蘇-30MKM掛載俄制SAP-518自衛干擾吊艙和SAP-14護航干擾吊艙,而不是蘇-30MKI的以色列干擾吊艙。


阿爾及利亞購買的蘇-30MKI(A)保留了蘇-30MKI的大部分系統,只是用俄制L-150-20「粉彩」雷達告警接收機取代了印度製造的「塔朗」Mk2,此外也沒有裝備干擾吊艙。

這個北非國家在2007年至2012年期間共接收了44架蘇-30MKI(A),並在2015年4月再次訂購了14架,頭8架已經在2016年12月交付。



「側衛」家族中的三翼面怪才:蘇-30SM成超級暢銷戰機



蘇-30SM


在蘇-30MKI最終成熟後,俄羅斯國防部也在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間訂購了蘇-30SM,先後下達了6份合同共計116架蘇-30SM,其中俄羅斯空軍分得88架,俄羅斯海軍航空兵分得28架。


俄羅斯的蘇-30SM在配置上接近印度的蘇-30MKI,其RLSU-30MK-R「豹-R」(N011M-R)雷達經過了細微改進,增加了額外的操作模式,但仍保留了印度製造的計算機。蘇-30SM安裝了俄制敵我識別裝置和L-150「粉彩」雷達告警接收機。蘇-30SM上其他外國設備還有法國薩基姆公司的Sigma 95NAA慣導系統、泰利茲SMD-55和SMD-66多功能顯示器、CTH 3022平顯,、TLS 2020和NC 12戰術導航接收機,「蘇拉-K」頭盔瞄準具則由烏克蘭兵工廠提供。



「側衛」家族中的三翼面怪才:蘇-30SM成超級暢銷戰機



西方國家在俄烏交惡後開始制裁俄羅斯,於是俄羅斯開始致力於蘇-30SM的國產化。使用BINS-SP-2慣導系統(已安裝在蘇-35上)、MFI-66顯示器、IKSh-1KI-1平顯、VIM-95和VND-94塔康接收機、NSTs-T-03頭盔瞄準具取代了上述進口設備。2016年初,俄羅斯開始推銷蘇-30SM的出口型蘇-30SME,該機全部使用俄制設備。


蘇-30SM將與蘇-35S一道逐步取代俄羅斯空軍裝備的蘇-27,在未來與PAK-FA組成新的高低搭配陣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美國副總統視察核航母鼓舞軍心 稱可隨時揮劍擊退任何攻擊
美國海軍的絕對主力 駕駛F-18F「犀牛」的體驗
伊拉克戰場出現中國造「神器」對付無人自殺機非常好使
穿越大隅海峽:中國艦隊距日本衛星發射中心僅50公里

TAG:空軍之翼 |

您可能感興趣

沈飛新型四代機曝光,竟然是神秘的三翼面F-22
世界上最大的轟炸機,機翼面積370平方米,性能直接碾壓B-2
中國殲20光榮交付服役,量產多翼面設計震撼美日!
印度嘲笑中國蘇-30沒有三翼面,真的落後一大截嗎?
印度蘇30的三翼面有什麼用處?中國戰機性能落後的短板所在?
殲-20機翼面積相對較大,機翼整體油箱戰時被擊中怎麼辦?
印度嘲笑中國蘇-30沒有三翼面,真是落後的象徵嗎?
中國為何引進缺少三翼面的蘇30?中國背後有什麼難言之隱?
增大翼面可隱形?這還是飛豹戰鬥機嗎
第四,機翼、尾翼面積要增大,以改善起降性能第五,做防腐蝕處理。這些條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