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談宜興紫砂名品「曼生壺」

談宜興紫砂名品「曼生壺」


我國已故著名畫家唐雲先生不僅精於繪畫,而且也是馳名中外的文物鑒賞大家,生前是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的成員。他尤其鍾愛宜興紫砂壺,藏有紫砂壺中的名品「曼生壺」多達十餘把,其數量之多,藏品之精,堪稱獨步天下。


其實,「曼生壺」的存世量不一定很少,原因有二:一是其製作年代並不久遠,約為清朝乾壟嘉慶時期;二是當初製作的數量很多,不下數千把件。但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卻是極少。筆者近日翻遍京城各大拍賣行近幾年的拍賣圖錄,未見一把「曼生壺」,亦甚覺蹊蹺。大概是藏家們都以為寶物,不肯讓手的原故吧。



談宜興紫砂名品「曼生壺」


所謂「曼生壺」其始作甬者乃清朝著名文人陳鴻壽(1768-1822),號曼生,浙江錢塘人,生活在乾壟嘉慶年間。他同黃易、趙之琛等並稱「西泠八大家」,其文學、書畫、篆刻樣樣精通,才氣過人。他曾在宜興任過三年的縣宰,看過陶工們的勞動場面,甚覺有趣,由此喜愛紫砂器。那時候宜興制壺高手以楊彭年、楊寶年、楊鳳年三兄妹最為出名,於是陳鴻壽手繪十八壺式,與楊家三兄妹合作,創作出名聞一時的「曼生壺」。


香港有位收藏紫砂壺的名家,其有一件「曼生壺」藏品上刻有「茗壺第一千三百七十九頻迦識」的銘文,此壺現藏香港具文物館。《陽羨砂壺圖考》上著錄一件「曼生壺」,壺腹上刻「曼公督造茗壺第四千六百十四」等文字,現藏上海博物館。從這些實物上分析,參加「曼生壺」製作的陶工,絕非僅僅為楊家三兄妹。1977年在上海金山縣松隱公社王玷墓出土了一件「曼生壺」,壺腹陰刻「單吳生作羊豆用享」金文八字,楷書陰文「曼生」款,蓋內鈐陽文篆書陶工名款「萬泉」,是為證。


「曼生壺」的製作水平高超,造型精美古樸,百看不厭,其銘文更是典雅,語言優美,耐人尋味。唐雲先生藏的幾把「曼生壺」銘文分別是:「笠陽日曷,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無說」;「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飲庶幾,永以為好」;「煮白石,泛綠雲,一瓢細酌邀桐君」;「不肥而堅,是以永年」等等。南京博物院藏曼生扁壺,銘文為「止流水以心怡」。這些銘文似微言含深義,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

「曼生壺」之所以如此享有盛名,不僅是因為它出自名人之手,詩書畫印合璧,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韻,更在於它將諸種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紫砂壺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令後人嘆為觀止。


陳鴻壽當初手繪茗壺十八式,如今已難以考證其祥。現存實物「三元式膽壺」據信是清代名工邵友蘭仿曼生十八壺式之一,最大的特點是壺內設盛茶葉的膽,設計頗為科學。由此推想,「曼生壺」的設計在當時並不保守。


圖文轉載:大河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茶悟道 的精彩文章:

這7個漢字看似簡單,99%人都寫錯了
忘(深度好文)
紫砂文化 被日本冷遇的紫砂
蘇東坡與紫砂壺的故事
段泥紫砂壺的鑒別方法

TAG:品茶悟道 |

您可能感興趣

宜興真品紫砂壺推薦:湯鳴皋刻繪黃麗萍製作合斗紫砂壺
紫砂壺品壺的技巧
宜興歷代名家紫砂竹節壺賞析
許愛華紫砂作品
〖謝中天品茶壺〗——紫砂趣聞二
宜興紫砂壺的優點
宜興紫砂花盆藏品展開幕
詳解宜興紫砂原礦紫泥
大師 大談宜興紫砂壺
精品展示:蔣蓉 十二生肖紫砂套壺
小馬談紫砂——紫砂壺的款識
小馬談紫砂——有生命的紫砂泥
宜興紫砂泥知識普及紫砂礦料的加工
紫砂壺成熟與興盛
宜興秦權造型紫砂壺欣賞
鳴彩藝術:清代名家精品紫砂壺
鮑雯君攜大英博物館參展紫砂作品驚艷廣天薈珍閣
紫砂壺——壺裡乾坤
鳴彩藝術:紫砂精品,八仙描金紫砂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