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不收門票也能活 寺院以道自養已有千年

不收門票也能活 寺院以道自養已有千年

不收門票也能活 寺院以道自養已有千年


不收門票也能活 寺院以道自養已有千年


不收門票也能活

不收門票也能活 寺院以道自養已有千年


寺院以道自養已有千年


文 / 明賢法師


假如你想修行,去寺院拜師求剃度,結果進寺門時卻被該寺工作人員攔下買門票,你還能繼續進入寺院,請求在此出家嗎?


長期以來,宗教法人資格的缺乏是寺院商業化、信仰被承包的重大原因。如果進行問責,《宗教事務條例》及相關法規在保護宗教廟產法人合法權益條款上的模糊不明,給「宗教搭台、經濟唱戲」這一詭異政策的大行其道提供了溫床軟土。


當前,隨著國宗局缺席國務院旅遊部際聯席會議,局地宗教管理部門已然不再是挾佛斂財、門票經濟的積極推動力。可作為最大受害者的各大寺院,尤其是許多具有國際影響的大叢林,其門口的售票處依舊每日開張、明碼標價。

宗教局都撤離了,難道寺院還在收取門票?真的如此缺乏遠見?

不收門票也能活 寺院以道自養已有千年



一紙門票讓佛弟子寒心


在佛教界,許多捉襟見肘、生存維艱的小寺院常免費開放,而收取門票的多是門庭若市、財大氣粗的名寺、大寺。據網友不完全盤點,各大城市的著名寺院往往在門票榜榜上有名:

北京:中國佛學院所在的法源寺(¥5),佛牙舍利所在的靈光寺(¥10),潭柘寺(潭柘寺景區¥55),戒台寺(戒台寺景區¥45)


上海:玉佛寺(¥20),靜安寺(¥30),龍華寺(¥10)


天津:大悲禪院(¥5)


江蘇:南京雞鳴寺(¥5)、棲霞寺(棲霞山景區¥20);蘇州西園寺(¥25)、寒山寺(¥20);揚州大明寺(¥45);鎮江金山寺(金山景區¥60)

浙江:杭州靈隱寺(飛來峰景區¥45+寺院門票¥30)、凈慈寺(¥10)、徑山寺(¥5);天台國清寺(¥5)


福建:鼓山湧泉寺(¥40)、福州西禪寺(¥20)


陝西:西安大慈恩寺(¥50)、扶風法門寺(¥90-120)


黑龍江:哈爾濱極樂寺(¥10)


山西:太原崇善寺(¥2);大同華嚴寺(¥80)


江西:雲居山真如寺(雲居山景區¥30)


山東:青島湛山寺(¥8)


河南:洛陽白馬寺(¥35);嵩山少林寺(嵩山少林景區¥100)


湖北:武漢歸元寺(¥10)


廣東:廣州光孝寺(¥10)、六榕寺(¥5);韶關南華寺(¥20)、雲門寺(¥5)


重慶:羅漢寺(¥10)、雙桂堂(¥10)


雲南:昆明圓通寺(¥5)、筇竹寺(¥6);雞足山(¥60);大理崇聖寺(¥120)


這些寺院多地處經濟發達的直轄市、省會城市和遊人如織的旅遊景區,可謂當今大陸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窗口」,最前沿的「形象單位」。但一直以來,這些「窗口」留給大眾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門票很貴」、「拜佛拜不起」!


一邊是有識之士為抵制「挾佛斂財」搖旗吶喊,一邊卻是古剎名寺心安理得繼續收著大眾門票錢。總體來看,寺院收門票、信仰被承包是「宗教搭台、經濟唱戲」政策下前無古人的怪現象,佛教界是最大的形象受害者。但長期收取以及門票收入的去向不明,委實留下了太多可供質疑的把柄。多數寺院的門票錢,作為財政外收益,流入了旅遊、公司單位和地方實權主管者的腰包,但也有少數寺院在被商業捆綁的過程中參與門票分成。


俗話說:堡壘往往從內部攻破。局地官商的一紙合同,如果寺院堅持不簽,也許會有很大阻力,而寺院的「配合」則正中「挾佛斂財」者下懷——後者既可以獲得利益,又有了規避風險和罵名的擋箭牌,而真正傷害的是佛教的利益和佛弟子的信仰。一旦寺院自身沾染了污點,立馬變身成為挾佛斂財者的墊腳石和蹭腳布,再談維護權益,再談信仰純潔,還能拿什麼取信於人?怎麼可能理直氣壯?


《楞嚴經》云:「賊人假我衣服,禆販如來,造種種業。」販賣如來,不僅囂張於教外,也許禆附於教內,裡應外合,天衣無縫。「宗教搭台、經濟唱戲」的註腳早漸從「借佛斂財」、「挾佛斂財」擴充至「恃佛斂財」。


宗教政策恢復,各地寺院重興。當十方佛弟子眼巴巴期待能再次回到信仰家園,期待三寶所在的皈依處能展開熱情的懷抱歡迎自己歸家時,師父們竟然也擋在山門口,冷麵如鐵地勒令佛子歸家必須買票。留下買路財,才能由此過——這讓中國近兩億的佛弟子的信心寒涼至何種程度?


當前經濟發達,佛弟子或許並不在乎這一百多塊錢,然而,佛弟子最在意的地方,法師們真的不懂嗎?佛弟子購師父售的門票,意味著師父不再是宗教師的師父,而只是商人了。這種令教外失望、教內寒心的身份轉變,如何能不讓近兩億中國佛教徒傷心絕望?作為人天師表的師父們,這種絕望你能選擇無視嗎?即便精明些的商人也會知道「生意要靠常往常來」,當信眾不再踴躍護持寺院時,法師們就可以這樣無視「信仰生態漸漸離散」的現實嗎?


更何況,這些寺院的住持都是受持比丘凈戒的僧人,絕大多數人的身份更是中國佛教協會、各省市佛教協會的副會長及會長。身居中國大陸佛教的要職,怎能忽視「信眾留下買路錢、夠了門票才能歸家禮佛」的非佛教姿態?所得錢款據說要用於「維修寺院或造像等」,可這種「以壟斷資源強迫信眾掏錢」的手段,正是佛臉刮金的劣行。已然毀佛尊榮,兩害相權,還有幾分維護常住、建設叢林的功德?


佛教協會是統理當代大陸佛教健康發展的核心機構。雖然只是民間團體,卻是國家唯一承認的合法佛教團體,肩負傳承中國佛教文化的使命,承載著黨和國家所賦予的重大期許。若如今,其成員允許甚至帶頭參與「門票經濟」。護法未見得力,毀譽已見實行。如此團隊,何以形成展示佛教正面形象的統領力量?如此領導,要帶領大陸漢傳佛教去往何方?如此有傷甚至顛覆佛教正面形象的作為,協會各層級機構打算何時開始反思?

不收門票也能活 寺院以道自養已有千年



僧人折腰五斗,違背佛戒精神


或許有寺院和法師為此喊冤:門票的收取實屬受到官商鉗制而不得已而為之,參與門票分成也是為常住做實際考慮。


是否真的委屈?是否真的毫無退路?可做兩點分析。


首先,寺院收取門票當然是被迫之舉,但「被迫」不是主動放棄維護權益的理由。面對此種困境,有心之士自當認明三個方向:


第一、長期與官商「拉鋸」的寺院,應有勇氣單方面宣布免門票,以昭示立場;


第二、受鉗制而較被動的寺院,也應盡一切可能做出努力,使其落實;


第三、自主性較強、經濟獨立的寺院則應主動成為撤銷門票的表率,以維護佛門形象。


如有勇氣,無論何種處境,收門票的寺院至少應該拿出「取消門票」、「讓佛弟子免費回家」的表態和勇氣。即便不成功,也至少表明了意願。可如果連絲毫的爭取都未曾付出,那麼「收門票」就不再是被動的無奈,而成了主動的助紂為孽!


更何況,上述諸大寺院多數經濟獨立甚至「財大氣粗」,取消門票並不見得會影響寺院的生存和運轉。若是身處繁華省會或都市,寺院更有空間上的獨立優勢,並不一定存在被景區包圍、受管委會裹挾鉗制的難處。這樣的寺院,為何遲遲不肯放棄門票?


原因或許是——寺院和僧團已經為五斗米折了腰!如果是這樣,「為常住實際考慮」就成了對常住的損毀。因為這顯然違背了佛教的戒律精神。


據《四分律》比丘戒本,受持過比丘戒的僧侶不得私自積蓄金錢。作為正在受持此種戒律的僧眾們,難道真的完全無視戒律的存在嗎?不過,因為大乘《梵網經》菩薩戒的倡導,修行人必須以資生事業來利樂群生、教化信眾,所以執持和積蓄金錢,漸漸地變得合法了。


但《梵網經》戒律始終有一個大原則,即執持金錢必須要為度化眾生髮揮作用,而且金錢的來源必須是凈財,決不允許「門票打劫」。否則,那將是既違背比丘行,又違背菩薩道的雙重貪婪作為。


當然,如果收取門票不是為個人,而是為常住,那也要看常住基本的經濟能力。在如此富足時代的大都市中,一個僧團真的會困難到必須要收門票才能維持生活嗎?


再者,如果取消門票的做法不能獲得同寺僧眾的多數贊成,作為一寺之主,依兩種戒律精神的條款要求,真的不能說服僧團嗎?都在受持和奉行這兩種戒法的僧人,對於寺院不能向外展示「謀蓄錢財形象」的要求,自當最能心領神會。那麼令人不解的是,到底還有什麼讓這些大法師、佛協會長們放不下門票?


既非被動到毫無退路的空間,又違背了佛陀「不得禆販如來」及雙重戒律精神。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死死把住門票不撒手,那麼,寺院恐怕就只是在為放棄原則、逾越底線而尋找借口。

不收門票也能活 寺院以道自養已有千年



門票成門檻,佛教信仰生態嚴重受損


上述分析並非誇大其詞,以滬杭幾座寺院為例便可知一二。


旅遊是杭州城市經濟的支柱產業。杭州旅遊一直以開放的姿態走在前列,西子湖畔的多數景點已經向遊人免費開放。但為數不多的收費點中,寺院竟佔了大多數,甚至連本地人都要購買「寺院年票」才能獲得日常去寺院的門票優惠。西湖都不收門票了,寺院的售票處卻一天也沒有停業過!


古剎靈隱可謂杭州寺院的標誌,但鐵打不動的兩重門票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外地遊客因為慕名而來尚願掏腰包到此一游,但很多本地民眾往往選擇其他票價較低的寺院作為日常禮佛的去處。甚至還流傳著「本地人不去靈隱,外地人才去靈隱」的極端民意。如此下去,寺院出了收取外地人的票錢,還哪有機會度當地的眾生?這樣一來,只怕弘法空間無存,佛教信仰生態已然摧毀殆盡。


始建於東晉的靈隱寺千年來造福著這片「人間天堂」,可這份深厚的歷史積澱卻被區區75元的「買路錢」所毀壞。憑藉著千年盛名和佛祖的福慧庇佑,靈隱山門長年興盛,寺院理應珍惜善緣,善護形象。可是小小門票卻把寺院推向靠「掏外地人腰包,傷本地人感情」來立足的庸俗之道,這讓祖師大德顏面何在,讓漢傳佛教尊嚴何存?


化度一方是寺院天然的義務和職責,但門票成為橫加在寺院和大眾之間的重重阻隔。它障礙佛弟子親近三寶獲得智慧,斬斷大眾與佛法的關聯,更切斷了寺院與地方的善緣,嚴重破壞佛教信仰的生態環境。寺院一旦俗化成經商牟利的景點,哪裡堪當寺院的聖名?


在上海,當地著名的三大寺(玉佛寺、龍華寺、靜安寺)早就實現了經濟自養,實力雄厚。如此富足,如此有社會影響力,如果收門票真是受到旅遊部門的強迫,這些寺院完全有能力、有底氣單方面宣布取消門票,


難道,真如世人所譏議的那樣: 一面「拿他人金錢,做自家慈善」,一面卻遲遲不肯放手門票,雙重「偷心指引」,一片「名利雙收」。這恐怕不是兩不誤,而是兩錯誤。勿忘世上苦人多,事實上很多時候,世上苦人首先嫌恨斂財者的機心,然後嘲笑和尚施的紅包……至於若問為什麼,答:不要忘了身份,你是干這個的嗎?比丘,是乞士,乞食自活,以養慧命,度化生死眾生。施主眼見師父變作了施主,誰不詫異?以世俗經營和過分世間慈善來「順應時代需要」,將世間名利作為立足根本,還要標榜為社會做貢獻,這顯然背離了僧團布施佛法的主業,而不務「引領眾生出離娑婆」的正業。


寺院應以道自養,警惕佛陀「獅子身中蟲」的遺訓


利用門票創收、捆綁寺院經商是官商共同挾佛斂財的產物。但若寺院僥倖之下也為此殺雞取卵的短視行為推波助瀾,甚至已經依賴上門票經濟,從而敗壞三寶形象,那難道不是佛說的「甘為獅子身中蟲」的佛法敗相、末法潮流!


寺院門票是顛倒一時的非常現象,寺院對大眾免費開放必將成為眼下文明進步的趨勢。近年來各方對取消門票的反覆呼籲,去年年初湖南29所寺廟主動取消門票,以及近期內假日辦撤銷、國宗局撤出旅遊事務的調控,都逐漸說明寺院收取門票的臨時現象,終將成為歷史。


寺院唯應以道自養,才能保佛門清凈莊嚴;唯有以法施眾,才能護眾生法身慧命。佛教界在「挾佛斂財」的惡潮下已經被動萬分,這一次更應及時反思,克服對門票經濟的僥倖、偷心和依賴,主動宣布取消門票,使寺院建設的重點回歸弘法利生的核心,使清凈的三寶門庭真正回歸到大眾的面前!


長按指紋


一鍵關注

不收門票也能活 寺院以道自養已有千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彌陀要解》 名以召德
「菩薩」到底是什麼意思?
《彌陀要解》發願及取捨
《瑜伽師地論》五停心觀(8)四、界差別觀(2)
如何是如法的皈依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誰說寺院自養只能收門票!您怎麼看?
幾年來自養的多肉,已經美的不像話了!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自養金魚後,我家二哈喝水再也不用狗盆了
人站如松,不老年華,源自養生茶
18歲就跟了他,生了兩個孩子他一分錢沒賺,我獨自養家累到想死
她懷孕遭丈夫出軌,獨自養女,卻給無數人帶來歡笑
故事:老太獨自養兒,為兒娶妻,病重無人照顧,竟差點被活活餓死
她獨自養大3個孩子,靠的卻是出賣身體
又節約了一筆錢,釣魚人如何實現蚯蚓的自繁自養
男子因妻兒生病,賣自養2隻鸚鵡被判5年!別讓法律冷卻了人心!
再苦再難,也要親自養大自己的孩子
圍炕聽瞎話 要兒自養
光照對動物生殖機能的影響有多大,你知道嗎?自繁自養必備
她曾演一角色無人不知,離婚2次獨自養兒子,47歲還有馬甲線身材
200多斤的她嫁給當紅小生,卻遭孕期劈腿,獨自養女,身患癌症,她是大眾眼裡的開心果,卻是自己命中的苦情人!
老頭臨終自述:「當我卧病在床,才徹底看清了我親自養的女兒!」
牛媽媽為了不讓小牛也被帶走,把小牛藏起來獨自養育
女租客擅自養81隻寵物,房東上門查看後幾乎要抓狂
她演一角色無人不知,離婚2次獨自養兒子,47歲還有馬甲線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