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注意」春季出汗多,小心氣虛陰虛

「注意」春季出汗多,小心氣虛陰虛

「注意」春季出汗多,小心氣虛陰虛

「注意」春季出汗多,小心氣虛陰虛

春季出汗多,小心氣虛陰虛

受訪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 陳瑞芳 文/羊城晚報記者 宋導 通訊員 張秋霞

冬去春來,氣溫明明不是很高,有的人沒運動卻汗出不止,動則加重,有的人睡一覺滿身是汗,醒後自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陳瑞芳表示,健康人在運動或遇高溫時,人體為適應外界環境會以多排汗來調節體溫,這時的汗多是正常的生理作用。但在正常人不流汗的氣候環境下出現大量排汗,則為病理性出汗。

汗病多和氣虛陰虛有關

中醫認為,以全身或局部非正常出汗為主症的汗病是一種病態,多因陰陽失調、腠理不固、營衛失和而致。其中,白天沒有運動或靜坐出汗,出汗後感覺不舒服的稱為自汗,多是因為肺衛不固或營衛不和或大病初癒後體質虛弱導致。而晚上一睡覺就出汗,到醒來又停止的為盜汗,以虛症多見,是由於陰虛火旺、陰血虧損所致。

自汗、盜汗的病程持續時間過久,常易發生精氣耗傷的癥狀,病人會有容易疲勞、臉色晃白、乏力、不思飲食、睡眠多夢等陰陽失調等癥狀。現代醫學也證實,常出虛汗者易致脫水、體內電解質平衡紊亂、微量元素喪失,身體抵抗力也下降,從而容易感冒;嚴重的出現肌肉抽搐,時常感覺心慌氣短,大腦記憶力下降。

兒童多汗不可大意

小兒汗症的發生,多由體虛或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所致。其主要病因為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調理不當,或外感發熱大量服用抗生素後導致。陳瑞芳教授認為,小兒臟腑嬌嫩,元氣未充,肌膚毛孔開合調節功能未全,所以病後容易出汗,汗出後又容易受涼。對於小兒多汗,家長應抓緊時間帶孩子就醫,以免反覆感冒,體質更虛。

汗症病人的飲食調理

有汗症的病人日常應注意調養,尤其是春季,氣候乍寒乍暖,更應注意對陰陽平衡的調節。自汗的病人多有汗出惡風、少氣乏力、懶言、容易感冒等癥狀,可以補氣的食療方子為主,用五指毛桃30克煲雞,或北芪15克、雞肉150克煮湯,或党參30克燉排骨,對氣虛體弱導致的汗症有很好的療效;也可用浮小麥加大棗煮水,在平時當茶喝,有很好的補氣止汗作用。盜汗的病人常伴有潮熱、失眠或腰膝酸軟的現象,可服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來治療。飲食上以養陰為主,可用熟地30克和適量龜肉煲湯,杞子15克和兔肉30克燉湯,或花旗參煲雞肉或瘦肉。平時則可以用糯稻根煮水喝。如果出汗過多,可以適當使用一些爽身粉、斂汗劑來止汗,但是如果病症嚴重,應及早就醫查明原因。

「注意」春季出汗多,小心氣虛陰虛

覺得不錯,請點贊↓↓↓

「注意」春季出汗多,小心氣虛陰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 的精彩文章:

TAG: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 |

您可能感興趣

夏季出汗多就是「虛」嗎?
夏季出汗也有注意事項 小心這些情況
不動也出汗,多半是『氣虛
出汗多有危險!半夜出汗多是腎陰虛
炎熱夏季易出汗,流汗多究竟是「排毒」還是「體虛」?
肝陽上亢頭汗,手心出汗小心是血虛
出汗多,是「腎虛」嗎?
夏季出汗要注意,小心是中風前兆
夏季出汗也要警惕 小心這些情況
出汗多容易誘發腋臭 夏季如何防腋臭
泡腳出汗多半是氣虛 男人氣虛應該多吃這些
氣虛出汗按什麼穴位
老中醫告訴你夏季出汗多是陰虛還是陽虛?
夜裡出汗多,是「體虛」?
夏季出汗要注意 小心是疾病警告
炎熱的夏季易出汗 這些情況要注意
夏季容易大量出汗,要注意哪些問題
出汗異常要注意,這些出汗情況你要小心
可能你是血虛,手心出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