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教育沒什麼大道理,最好的教育最樸實

教育沒什麼大道理,最好的教育最樸實

教育沒什麼大道理,最好的教育最樸實 點擊播放 GIF/2046K



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的許多觀點引發了教育界的關注,比如高考改革、教師工資等。

但您可能不知道,作為一個副廳長,張志勇對家庭教育也頗有一番見解,而且他也曾專門撰文談到父母對自己的教育以及自己對孩子的教育。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張志勇講述父母的四句話是如何影響自己的一生的,以及他在生活中和兒子發生的那些小故事吧!


張志勇談自己受到的家教:時時踐行母親那些樸素的做人道理

教育沒什麼大道理,最好的教育最樸實


張志勇曾說:「對母親最好的紀念,就是莫忘母親的德行,時時不忘踐行當年母親抓住耳朵,告訴我的那些樸素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人窮志不短——最持久的精神動力

教育沒什麼大道理,最好的教育最樸實


父親在外工作,母親在家勞作,一年到頭很忙碌卻依舊食不果腹。因此張志勇小時候最深的兒時記憶,便是「窮」。


「那時候,村裡平時吃的喝的,基本上純純的『地瓜宴』,那時的地瓜,不像現在地瓜,又干又面,吃的時間長了,人的胃都會發燒,吐酸水。有一年春節,眼看要過年了,可家裡還沒有錢買幾斤白麵包吃餃子。沒有辦法,老父親不得不硬著頭皮,到大隊會計家借了20斤麥子。」張志勇回憶道。


雖然俗話都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但是張志勇的母親依舊教育他:「人窮志不能短,要活出個人樣來。」父親給家裡的孩子們取名為「志勇剛強」,無不透露著老人最樸素的心愿:要讓孩子們做有志氣的人。


「人窮志不短,這是母親留給我的激勵我人生奮鬥的最持久的精神動力。」


不能讓人在背後戳脊梁骨——最樸實的做人準則

教育沒什麼大道理,最好的教育最樸實



在村裡,遊手好閒、好吃懶做、不熱愛勞動的人是最被大家看不起的。每當遇到這種人,村子裡的人都會去指指點點,當做不學好的典範。要是被人這樣戳了脊梁骨,這人在村裡也就抬不起頭了。


「我的母親,常常對我們弟兄幾個講,做人不能讓人戳脊梁骨。」張志勇的母親關注的品德教育其實很簡單,但這卻也是最樸實的做人準則。

幹活不能耍奸磨滑——最寶貴的工作法寶

教育沒什麼大道理,最好的教育最樸實



在村裡參加生產隊的集體勞動時,有幹活實在的人,同時也有耍奸磨滑的人。張志勇的母親在平時勞動中最看不起的就是這種耍奸磨滑的人。她說:「這種人看似很精,但誰傻啊,糊弄人家一時,還能糊弄人家一輩子啊,長了誰看不出來,時間長了,人家誰還願意與這些人搭夥呢!」


「我的母親,無論做人做事,還是下地勞動,都十分要強。那時候,無論參加集體勞動,還是種自己的地,她從來不惜體力,是出了名的幹活實在人。」張志勇這樣評價他的母親。


「幹活不能耍奸磨滑,這是母親留給我的最可寶貴的工作法寶。」


相互幫襯不忘感恩——最可貴的人性啟蒙

教育沒什麼大道理,最好的教育最樸實



「誰誰在咱家困難的時候幫助過咱,你們長大了,千萬不要忘了人家。」每到年節過年的時候,張志勇的母親總會給家裡人數嘮。


「從我記事開始,我跟著母親學幹活,拾柴火,成了我小時候勞動的主要內容。每到夏天,趕上一連半個月的連陰天、下雨天的時候,就會沒有乾柴火燒。相互借柴火燒,是鄰裡間的常事。每到這時,我母親就會念叨,誰誰人家幫助過咱,你去看看人家還有沒有柴火,要是沒有了,你趕快送些去。」張志勇回憶說。


「互相幫助,不忘感恩,這是母親從小留給我的最可寶貴的人性的啟蒙。」


看吧,讓張志勇記憶最深刻的家庭教育,恰恰是父母在平淡生活中告訴他的最簡單最樸實的道理。近年來張志勇也談到不少家庭教育觀念,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他給為人父母的朋友說了不少忠告。


張志勇關於家庭教育的幾點建議

教育沒什麼大道理,最好的教育最樸實



天下父母,沒有不愛孩子的。但天下父母,要真正做到懂孩子、會愛孩子,會教育孩子,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真正愛孩子是尊重孩子,要知道自己孩子的長和短。要知道教育是有規律的,也是有方法和科學的。


教育有時也需要道歉


張志勇發現,家長們愛孩子很容易,但是愛孩子也要以尊重孩子為前提。尊重孩子,就需要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在父子、母子交往中,要放棄自己教育的「制高權」、「優越權」,在生活、學習和教育中把孩子當做具有平等地位的「夥伴」。


當家長因為管教孩子而產生衝動情緒或者做一些後悔的事後,往往都「拉不下臉」去和孩子說一聲抱歉,但是有時候,我們欠缺的恰巧可能就是這些。


有一年國慶假期晚上11點多,張志勇看到兒子還在看電影,有點不高興了:「這麼晚了怎麼還不睡覺,關掉!快睡覺去!」他用強硬的態度說完後就回房間了,兒子很給面子的把電腦關掉睡覺去了。


回房後,張志勇躺在床上開始反思:「我剛才的態度是不是不太好?是不是應該讓孩子看完?……我真的想起來給孩子道個歉,哎,天已這麼晚了,明天在說吧!」


第二天早晨七點多,兒子還沒起床,張志勇走到兒子床邊,正式道了歉:「我昨天晚上的態度不好。我並不是一般地反對你看電影,我知道,你現在高中學習很緊張、很累、很辛苦,需要調節,需要張馳有道,但我又怕你剛買了MP3,光下載電影看,控制不住自己。畢竟,你還是個孩子,控制能力還弱。只要你能比較好地控制自己,必要時看看電影,也完全可以。」兒子說:「老爸,沒有什麼,我知道你的意思。」


中午,當張志勇從他的工作室出來吃飯時,妻子說,兒子一動也沒動,還坐在自己的寫字檯上學習。


見此情此景,一絲微笑輕輕地略過張志勇的面頰——教育真的需要理解與寬容。


你讓孩子感覺到學習、生活的意義了嗎?

教育沒什麼大道理,最好的教育最樸實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上甜」,張志勇認為在我們的教育中,充斥著類似於「頭懸樑、錐刺骨」等「苦學」、「硬學」、「蠻學」的思維。在現在的教育體系里,無論是學校學習還是家庭學習,都是在強制下學習的。學生們要麼在為家長而學,要麼在為老師而學,要麼在為將來的工作而學,都不是真正為自己內心的成長與發展需求來學。


其實,學習動力、學習意願低下,這和孩子對當下的學習與生活意義的麻木有關。教育如果不喚醒孩子內在的學習意願,必然是效率低下的。所以必須讓孩子感覺、體驗、認知到當下的學習與生活是有意義的。


張志勇的兒子上高一後,學習相較於之前變得緊張了很多。兒子每次周末回來,吃完中午飯就睡覺,有時一睡就是一下午,似乎要把一周缺的覺都補過來。張志勇理解孩子,知道孩子睡眠不足,因此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很少去指責孩子的。但會經常溫和地提醒孩子:還有作業嗎?


一段時間之後孩子自覺地改變了。除了積極的休息之外,常常主動安排自己的學習。不僅如此,他的學習內容也變了,不是做老師布置的作業,而是主動預習功課了。原來,孩子在學校里就把教師布置的作業作完了。後來有一次,班主任跟孩子的母親說:張耒現在會預習了。」張志勇十分高興。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孩子的成長!


對孩子來說,愛是溝通和陪伴!

教育沒什麼大道理,最好的教育最樸實



張志勇認為,並不是每個家長天生就是一個好的教育家,教育孩子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要更多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在教育中把孩子作為具有平等地位的夥伴,和孩子建立心貼心的交流。


有一天晚上張志勇的兒子突然說:「爸爸,明天早晨六點就叫我,我們起來一塊鍛煉去。」


「怎麼想起鍛煉來了?」張志勇吃了一驚。


兒子:「最近,我們同學晚上學習前都到操場上跑步,覺得跑跑步,學習效率特別高。」


於是第二天,父子倆起床後一起去鍛煉,邊跑步邊聊天,互相陪伴,張志勇覺得這樣很是幸福。


一次周末,因為中午飯吃得晚,所以等到兒子晚上去上學的時候沒能吃上晚飯,張志勇只能買了肯德基給兒子帶去。兒子去學校後,張志勇為此很內疚。於是在一個周末,他專門買好食材給孩子好好做了一天飯。兒子津津有味地吃著父親親手炸的香椿芋,突然開玩笑地表揚張志勇說:「爸爸,你做了一天的飯,不成服務員了嗎?」


「兒子知道我很忙,這半認真半開玩笑的話,道出了兒子對父親的理解。我們當父母的,還要求兒女們什麼呢,他們能理解父母的愛就夠了!從這裡,我體會到了什麼是父子之愛。」談起這件事情,張志勇在博客里寫道。他說,愛孩子需要的是行動,並不需要言語。


教孩子不能帶著功利的眼鏡

教育沒什麼大道理,最好的教育最樸實



張志勇認為,在很多家長心裡,覺得孩子在做作業、上對升學有用的培訓班,就是好的教育,而不做卷子、不去上輔導班、參加社會活動、搞社會實踐就是不務正業、虛度光陰。在這樣的教育認知下,當學校要開設社會實踐課程時,便會遭到家長的反對。認為與考學無關的,你折騰它幹啥!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學習興趣、理想、獨立自主性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由此,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們「智性」(學習智慧)喪失,「德性」(人生境界)缺失,「自控性」(自主管理能力)流失。


「一個國家教育質量的好壞,與社會教育理念有極大的關係。」張志勇舉例說,以色列是公認的創新國度,他們的家庭教育中,一是從小就給孩子講故事,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二是在孩子上學後,很少關注孩子考了多少分、排第幾名,而是更關注孩子今天發現了什麼問題,有沒有向老師提問。


比高低?不如比優勢!

教育沒什麼大道理,最好的教育最樸實



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張志勇覺得,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未來都充滿了無限美好的期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大才,能夠出人頭地、做人上人。在這種教育心態的影響下,家長們對自己的孩子充斥著一種「學習成績在班裡要做第一,否則就是不努力、不上進、沒出息」的觀念。這往往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施加了很大的壓力。


如何改變這種教育生態?張志勇說:「天下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相比自然有長處,當然也會有短處。因此對孩子未來的期盼,需要有一種『理性思維』,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進行盲目的比較,更不能進行盲目的攀比。」


不與別人的孩子比高低,只與別人的孩子比優勢,就是讓自己的孩子明白,天下的孩子都是公平的,你有所長,我有所長;你有所短,我有所短;美其所長,容其所短。知道自己的長處,弘揚自己的長處,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會越來越自信;明白自己的短處,知道人無完人,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會越來越理性。


轉自[中國教育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參考|大眾網《張志勇談北大學生弒母案 立德樹人應成為教育根本》


人民網《張志勇代表:沒有效率的勤奮扼殺孩子的發展》


中國教育報《張志勇:做到這四點:你對孩子才是真愛》


張志勇博客《兒子的成長》《家庭教育到底在孩子的成長中佔多大比重》《教育需要理解和寬容》《「三年無改於母之道」》


來源:明倫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中國家庭10種「不健康」,防患於未然
行走人生,行走在這些細節里
郭德綱50個損人金句,不只是「呵呵」
愚人:有真趣味,有高品格,有大智慧
10則古代愚人笑話:愚得出奇,笑過沉思

TAG:儒風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放棄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無所作為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放棄教育!
最貴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嗎?
體育永遠是最基礎、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不講理|教學
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最重要的教育是什麼?
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拉鋸的今天,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什麼是真正的教育?
楊絳:怎樣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
啟蒙教育很重要,怎樣教育是關鍵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的言傳身教
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放棄」
最好的教育其實就在身邊
「嚴厲教育」是當下最危險的教育!
你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嗎?-審美教育是快樂和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