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篆刻學習:關於臨摹

篆刻學習:關於臨摹

學習篆刻跟學習書法一樣,臨摹幾乎算是重要的學習方法,或者甚至可以說是不二法門,於是臨摹重要,再多說好像基本就都是廢話,但是仍有問題需要多強調幾句,不嫌啰嗦的朋友可以拿來看看。

今天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1、學篆刻為什麼要臨摹?弄清這個問題似乎可以讓所有的學習者知道臨摹的目的,並因此更容易達成臨摹的目標,最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正確的臨摹方法。

一、為什麼臨摹

臨摹分兩種,一種是再現性訓練(就是對臨),對臨的重點是為了得到原印的形狀,也即古人已有現成的作品在那裡放著,臨摹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件作品再現出來,既然是再現,就越像越好;另一種更高階段的臨摹是表現性訓練(就是背臨),背臨的重點是為了得到原印的神采。不管對臨還背臨,臨摹的宗旨一般首先是培養觀察力(觀察的越細緻才能表現得越細緻)與心手相應(心裡想表達,手上能表達出來)的能力,其次是鍛煉臨印者對原作品技法各方面的領悟程度(比吉章法疏密,審美上的光潔)。

再現性訓練要求逼肖原印(儘可能地跟原印一樣),因此在整個再現原印的過程中,臨摹者要調動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包括細心觀察時的精神念力,即拿到一方原印後,花大功夫對其進行觀察,不放過原印上的一絲一毫的特徵(思考這些特徵是藝術性的,還是物理性的),當然也包括深刻理解原印的技法和審美特徵。理解原印呈現的印蛻效果的成因和審美取向。還要調動臨摹者掌握的所有操作手段(篆書書法書寫能力、技法法層面的字法、篆法、章法、刀法等,)不管臨摹的對象是秦漢印作品還是歷代名家的作品,這些作品對象一般情況下都包含上述完整的技法內容,也即臨摹者拿到一方作品,這方作品的字法、篆法、章法、刀法、潤飾法(早期作品還要注意歲月天然形成的破損等)、邊款法(早期作品可能無邊款)、鈐蓋法都要完整的進習學習,臨摹者需要做的事情是按照技法的標準程序完成完整再現,在整個再現的過程中,所有的技法基本內容,都會得到系統的訓練,對原作品的再現度越高,臨摹者接受到的各技法要素的訓練也就越全面,越具體。

臨摹可以分步進行,比如:抽出專門的時間段進行漢印專題的訓練,再抽出專門的時間進行圓朱文的訓練,或者進行某一家某一派的專門集中訓練(例如某段時間專門抽出時間來學浙派的切刀,某段時間專門用來學習微派的沖刀)等等。

二、臨摹的方法:

臨摹一定要掌握正確的臨摹方法,下面我們以臨摹漢印為例說明一下臨摹的方法。

1、首先是要有一些必要的基礎訓練。

學習刻印的最初階段,要先做一些簡單的線條練習,比如直線,比如曲線,必如刻迴文練習,這些練習的作用在於了解石性、刀性(不同的石料有不同的石性,不同的刀具也會產生不同的印面效果。),掌握用刀的方法,學會一些刀法的標準實施過程(比如沖刀的轉折,比如切刀的連貫,再比如刀刃與石面的夾角,入石的深淺等),掌握標準刀法中沖、切等各種刀法在印面的表現中起到的具體作用,什麼樣的效果需要使用什麼刀法等。這些練習簡單、枯燥、沒有趣味,最終出來的結果又往往不被稱為作品。因此,很多臨摹者就忽略了這一段的練習或者不願意進行這一練習,認為在實際臨印的過程中再進行這些基本的訓練也可以,而實際情況上,嚴格的基礎訓練,才有可能出來精準的臨摹作品,否則,真正開始印作臨摹印作之後,大部分臨摹者會發現,自己也理解了,想法也對頭了,但就刻不出來想要的效果,這不是想法的問題,而是手上功夫不到,造成這樣現象的原因就是基礎訓練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量的積累,還不足以達到心手相應的地步。

篆刻學習:關於臨摹

(印友們最開始的基本線條訓練)

2、緊接著可以刻一些簡單的文字。這些文字可以是漢印中的某個字,或者是標準篆書里某個字。這段練習就是把這些簡單的文字刻成形。可以先刻一些只有直線的單字,然後逐步加入帶有曲線的,帶有交叉筆畫的漢字。這個階段的練習還是控刀能力。

篆刻學習:關於臨摹

(朱文「印」字的單字練習)

篆刻學習:關於臨摹

(白文「印」字的單字練習)

3、等到臨摹者有了一定的控刀能力,再開始臨摹文字較少、筆畫簡單的漢印。比如直畫較多,而曲筆比較少的漢印:

篆刻學習:關於臨摹

(漢印「三封左尉」)

篆刻學習:關於臨摹

(印友的臨作)

4、當臨摹這些簡單的漢印有一定基礎之後,再臨摹較為複雜的漢印。

篆刻學習:關於臨摹

(漢印原印「晉率善氐佰長」)

篆刻學習:關於臨摹

(印友的臨作)

簡單的說,臨摹順序應當按照從古到今,從平易到險奇,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進行臨摹,而每臨一方作品臨摹者都要深切體會完成一件作品的基本程序,熟練掌握篆刻技法的各個要領。

5、進度。

我曾經給篆刻學習列過一個課程表,大致以1000方印的臨摹作為計量標準。秦漢印、名家流浙印、戰國古璽印所佔的臨摹比例大致可以分別為40%、30%、30%。,1000方印作臨下來,篆刻學習者當具備紮實的功底了。

6、上石問題。

當然了,臨摹還有一些具體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究竟是水印上石好,還是反寫上石好,究竟是「渡稿」好,還是真接反寫上石,歷來爭論比較大,大家各執一說:

三、關於上石:

第一種方法:反寫上石

有的篆刻人說,反寫上石(就是拿毛筆直接把印稿的內容直接反寫在石面上)最正宗,最靠譜,最高大上。甚至有的篆刻人認為,只有這樣才是「出手」好,其他的,如果你不是反寫上石,最終就會淪為下流「俗手」。

可是我們試想,讓開始臨摹的新手,拿起毛筆來,就把印稿內容反寫到石頭上,並且能夠跟原稿儘可能的接近,這顯然,太難為新手們了!

馬上就有朋友跟我說,不能反寫上石,是因為沒有把篆書練好,等篆書練好了,對毛筆控制精到了,就能畫出來精準的臨摹稿了,所以先去練上一到三年的篆書吧,於是篆刻學習先從書法學習開始的理論又開始了。

但實際情況是,從在宣紙上寫篆字,到把篆字反寫到石頭上,固然有一定的聯繫,而且是相輔相成的,但要一個新手拿起石頭臨漢印時,卻要把漢印上的內容精準地反寫在石面上,初學者會因此產生畏難情緒。就算他能在紙上精準地寫出來,也不見得能在石頭上精準地寫出來,最重要的還是反字,在寫反字的過程中,某些筆畫的張力方向又正好相反,最傳統 的說法是功夫不到就寫不好,功夫到了,就寫好了。這當然是實話,但是,對一個把篆刻當成最終學習方向的學習者,把十足的精力花在反寫上石這一塊,似乎有點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還有字法、篆法、章法、刀法等很多同樣重要的東西需要花功夫去學習和琢磨呢。(儘管我不反對反寫上石,我本人也是反寫上石的,但花很多精力去學習反寫上石,而忽略其他技法的學習,對於初學者,還是覺得太浪費時間了)

篆刻學習:關於臨摹

(對著鏡子里的印蛻反寫上石)

因此,反寫上石是需要一些條件並且需要區分場景的:

1、有書法功底。對篆書(包括大篆、小篆、繆篆)都有一定底子,拿起筆來,不管是凌空書寫也罷,還是在印床上、手下或腕下墊點東西寫到石頭上,這都可行,對於初期的新手,這種場景也很少出現,初學者篆書水平高的並不多見;

2、反寫上石最好用於創作,對於初期的臨摹並不好。因為既是臨摹,大都是要臨得跟原稿「似」,不管是形似還是神似(通常是先形似——即我們前面提到的再現性訓練,才談到神似——即我們前面提到的表現性訓練),而這種「似」,並不是操作者篆書水平高就一定能達成的,甚至會因為你有較高的篆書水平,而保留下一些固有的書寫習慣,恰好與原印不相同,因而影響臨摹效果;

3、把篆書的學習跟篆刻區別開來,當成兩種功課。書法用以提高用筆和領會書意,篆刻用以學習章法和刀法,學習在石頭上經營位置,兩者完全可以並行。

得出來的結論是:對於初學者,不要擔心自己不是反寫上石,就覺得低人一等,只要你臨得像,臨得好,是不是反寫上石,都是好的臨摹作品。(只是臨摹作品啊,並不是創作)

第二種方法:水印上石

這一條包括的內容比較多,大致用墨在紙上寫了稿子,然後用清水渡稿到石上的法子,也就是水印上石方法,這通常被認為是最正宗的上石方法。因為例如陳巨來等等大師都是這樣的法子上石的,這也是傳統方法。這種方法,很多篆刻家也認可,凡是傳統的,似乎就是好的,於是我們現在提到的複印稿洗甲水上石、風油精上石、印稿的複寫紙上石等就被很多人罵為「不學好,不走正途」,甚至因此就從此走上了一條沒落之路了。我認為這是不公道的。

1、為了保持興趣。注意僅僅是為了保持興趣,最初拿現成的複印印蛻上石,無可厚非,至少這樣可以使練習刀法的目的先行達到;

2、再進一步,從原印稿上用毛筆鉤描出來的印稿,再複印上石。這種方法的實質同樣是經過了書法和筆意以及刀法考量的思考的,只是工藝上與清水水印上石有所區別罷了,這也同樣無可厚非。在這一點上,因為同樣有書寫過程,清水水印上石並不比風油精、洗甲水、複寫紙更具有貴族血統,更高人一等(但從健康角度出發,清水上石更好些),說白了,不過是上石。比如《篆刻津梁》一書的作者鄒濤,他就提倡洗甲水印上石,而《元朱文印技法解析》的作者鞠稚儒就提倡複寫紙上石,這些人也都算是篆刻大家。去西天取經,過去需要師徒四人十萬八千里,現在,可能一個Email就解決了。新事物不見得是壞的事物。

3、不忽略篆書練習。其實問題的重點在於,不要因為有了新的上石方法,就忽略了篆書練習,忽略了原印蛻里筆意、刀法、章法的認真思考和仔細考量,這才是重點。

篆刻學習:關於臨摹

(重點是這方印稿,你思考過了)

篆刻學習:關於臨摹

(對不清楚的上石效果再補墨)

第三種方法:塗黑了印面直接刻

大部分新手對拿起刀就在塗黑的石頭上開刻的高手崇敬之至,敬仰之情如濤濤江水連綿不絕,當然,塗黑就直接刻,一定是經過長期練習才能達成的功夫,有這樣功夫的人,至少是高年級的學長,值得向他們學習。

但也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析:

1、因為塗黑印面直接刻的,這種刻法,是不是適合臨摹?我之所以打上問號,是因為在直接刻的過程中,考慮了某個筆畫的位置,很可能失去了字的粗細,考慮了粗細,又有可能失去某個偏旁的位置,考慮了某個偏旁的位置,又有可能失去了整個字的筆意,好不容易粗細什麼都解決了,又失去了原印的刀法、章法特徵……這是直接塗黑就刻的新手經常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於塗黑就刻的高手已不是問題,但對於新人,這些問題是必然的問題。

但也正因為塗黑直接刻的難度大,真正掌握了,似乎對於篆書的掌握,篆字的位置經營都有好處,但初學者很容易因此耗費更多的精力在位置經營上,忽略其他因素,因此,臨摹初學者似乎不適宜塗黑直接刻,而臨摹時塗黑直接刻有一定水平的高手,又需要注意整方印的氣息;

2、塗黑直接刻非常適合白文印創作,朱文印不建議塗黑直接刻,特別是元朱文。大致塗黑印面直接刻的白文印,刻印者對印面內容,選字選篆、沖刀切刀,聚散疏密大致是心中有數的,胸有成竹而畫竹,像打好了腹稿的文章作者,氣息貫通,一氣呵成,怎麼看怎麼舒服,這是勝在氣息。但直接刻也會因為是直接刻而失了工穩,因此,這也是個辨證的問題,要看創作者需要得到什麼結果;用塗黑直接刻的方法刻元朱文,那需要多精確的刀法啊,如果真做到了,我覺得是大神了,但這種大神,怕還沒有出現過。

篆刻學習:關於臨摹

(印友直接塗黑臨刻的「三封左尉」)

篆刻學習:關於臨摹

(印友直接塗黑刻的印蛻)

塗黑直接刻的方法,對於剛剛邁進篆刻大門的初學者並不合適,或者說,這種方法會讓初學者繞遠路,是事倍功半的。

綜上所述:臨摹的上石問題,以更清晰準確地把源印蛻上的內容精準地移到石面為最高原則,至於用什麼方法,新手完全可以自家考量一下,並沒有高下之分,不必覺得現代化的東西離經叛道,也不必覺得古老的東西笨拙守舊,怎麼上石都好,關鍵在於適合自己。當然,這個建立在,不管如何上石,初學者都認真思考這方印,想清楚它的字法、篆法、章法、刀法等各個細節。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拿了印稿,直接複印上石的,需要加大力度補篆寫印稿的功課。而篆的功夫,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還是加緊練篆書最靠譜。

總之,篆刻學習的臨摹是反覆實踐、時刻反省的過程。臨摹的整個過程是達到心手相應的過程。往簡單了說,其實就是想法、手上功夫的合而為一,反覆實踐是把自己心頭的想法落實到實際操作中去,時刻反省是經常修正自己的想法。很多人以臨摹印章的數量來衡量功力深淺,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從量變到質變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臨摹學習,掌握各技法要素需要一定臨摹數量的積累,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為了臨摹數量而忽視臨摹質量的臨摹表現。

解決了印稿上石的問題,其實剩下的才是大量的刀法練習,而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中,整個篆刻的技法會越來越嫻熟,對於臨摹者後期脫離原印,進行自我作品的創作起到打基礎的作用。

臨摹之外強調一點:「書印同參」十分必要!

最後單獨拿出來一段再強調一下:在篆刻臨摹的過程中,一定要輔助同時進行篆書書法的學習,業內的話叫「書印同參」說極端點的話,其實篆書的學習也應當歸到篆刻基本技法裡面去,不管是寫小篆,還是寫漢篆,亦或寫大篆,都有利於提高篆刻的字法體現。要想學好篆刻,把書法當成基本技法去掌握和學習,是重中之重。最終的篆刻創作,需要刻印者自己創作寫出印稿,從字典里查來的字,還是別人的寫法,不算嚴格意義的創作。

再由上一條延伸開去,還可以學學中國畫,繪畫是藝術大科目,其中的線條控制方法,其中的章法安排等元素,都對篆刻有很好的共通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隸書的「折」,才是她的精髓
突破十個草書筆畫,快速進入《書譜》
工筆畫筆法及線條的練習方法
草書-容易認錯寫錯的幾組字
《平復帖》為晉代陸機書法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篆刻學習:臨漢印,跟趙之謙學點啥?
篆刻學習:我該如何臨摹?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篆刻學習之漢印臨摹:「太醫丞印」與「夷道左尉」的作業輔導
篆刻技法:關於「做印」
零基礎學習印章篆刻,實用!
篆刻技巧實踐篇,零基礎跟我學篆刻
零基礎,怎樣學習篆刻印章
學篆刻之《篆刻藝術欣賞》
篆刻學習:該從吳讓之身上學點啥?
篆刻學習,我們該向齊白石學些什麼?
篆刻入門:基於「印中求印」的三種學習創作階段
學篆刻之《篆刻印文源流》
關於篆刻刀法,吳昌碩說
篆刻與繪畫關係之辯證:閑章不閑,畫龍點睛
學篆刻之《印章的習作與創作》
篆刻入門:摹印篆
篆刻入門:臨漢印臨個啥?
零基礎學習印章篆刻,為自己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