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我的乳房我做主!該不該斷奶我和寶寶說了算!

我的乳房我做主!該不該斷奶我和寶寶說了算!

這段時間,群里媽媽經常會討論關於母乳餵養和斷奶的問題,天氣一天天暖和起來了,想必很多媽媽也在糾結是不是要給寶貝斷奶,或者已經著手給寶寶斷奶了吧。

因為冬季天氣太冷,寶寶可能因為斷奶晚上睡眠不安,容易感冒生病;夏季氣溫高,容易引起寶寶煩躁不適,這個時候斷奶有可能會加重寶寶因斷奶引起的食欲不振或腸胃不適,發生嘔吐、腹瀉;所以,春季確實是給寶寶斷奶的好時機。

很多媽媽說,時機是沒錯,可是寶寶哪會管這些,吃不到奶的反應就跟天塌了一樣。看著寶寶撕心裂肺地哭著往自己懷裡拱,媽媽們簡直百爪撓心備受煎熬啊!

媽媽們的心情非常可以理解,每個媽媽都有過好多次想斷奶的念頭,可是每當這個想法出現的時候,腦子裡就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說:別斷!寶寶哭得那麼難過多心疼啊;一個說:要斷!每天背著奶,漲奶、擠奶多麻煩啊。

無論對媽媽還是寶寶來說,斷奶都是一件大事。數百個日夜親密無間的相擁相依,你聽得到我溫柔的心跳,我聽得到你甜甜的吞咽,四目相望時,一切外物都不存在了,我們就是彼此的全世界。那真是只有母乳媽媽和孩子之間才存在的最奇妙最美好的感情鏈接。所以有一天,這個鏈接被斷開的時候,不僅寶寶,連媽媽都少有很快適應的。

但是,或早或晚,奶都是要斷掉的。如果到了非斷不可的時候,該怎麼做才能讓這個分離的過程少一些哭鬧和揪心,變得緩和而順利一點呢?米小拉詢問了身邊很多朋友,也查閱了一些資料,總結了一些關鍵點,把握好這些,相信寶寶斷奶的過程就沒那麼虐心了。

你和寶寶,都做好

斷奶的準備了嗎?

有人說,1歲左右就要斷奶,因為母乳已經沒有什麼營養了,而且孩子這麼大了還賴著奶吃,對心理發育也不好,不能這麼慣著孩子,云云。

我想每個媽媽可能都聽過這樣的話吧,這些話出現的高峰期是孩子一歲左右,有的甚至孩子剛六個月就被熱心人督促斷奶了。關鍵是,我還聽到不少媽媽也認為1歲左右應該斷奶。

1歲給孩子斷奶對不對呢?沒什麼不對。

但其實,最佳的斷奶時機不是看具體的年齡點,而是看「寶寶吮吸需求是否消失」。通常寶寶吮吸需求消失的時間是在9個月到3歲半之間。也就是說,最佳的斷奶時期其實是一個時間段,而不是一個固定的時間。

所以,什麼時候斷奶,不用聽從別人的好心勸告,也不用完全遵照別人的經驗,因為每個孩子和媽媽的情況不一樣。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

最好的斷奶前提是,你和寶寶都感覺已經準備好了:她的吮吸需求不再那麼強烈,你也感覺哺乳的辛苦大過快樂,那你們雙方就可以在一種比較平和的氛圍中進行斷奶。

而如果媽媽的奶水仍然充足,媽媽和寶寶也都很享受哺乳的時光,這個時候強迫斷奶對雙方都是一種折磨不是嗎?別擔心延長哺乳「會造成寶寶過度依賴」,相反地,這樣還能給寶寶更多安全感,讓孩子日後實現更好地獨立。

斷奶就是要堅決

必須一刀切?

有些人特別有毅力,也特別有自控力,比如減肥:下決心減肥後就立馬把那些容易增肥的食品列入黑名單,真的可以做到一口也不吃,每天堅持一定量的鍛煉,只用了半年,小肚腩就變成了八塊腹肌。

如果把這種方式移植到斷奶上,成功率肯定也比較高。但是,在斷奶這件事情上,這並不是一個最佳的方式。

如果倉促斷奶,從之前的一天喂好幾遍,一下變成一口也不喂,沒有緩衝、沒有前奏,這對於年幼的、毫無準備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件殘酷的事,怎能不哭得昏天黑地。而且媽媽的乳房從供需平衡突然間失衡,漲奶的痛可是比生孩子的痛還高一級啊,媽媽也要經受很大折磨。這種斷奶方式,特別損害母子的親密感情,嚴重的話媽媽和寶寶都會患上分離焦慮症。

寶寶斷奶更好的方式應該是循序漸進,這個過程包括心理上的和生理上的。

從心理上:從打算斷奶開始,就要用講故事的方式跟孩子溝通這個事,比如「媽媽neinei里住著兩隻奶精靈,等寶寶長大後,奶精靈完成了使命,就會飛走啦,去給別的小寶寶送去食物。」淺顯易懂的語言和生動活潑的故事,可以積極暗示孩子,讓他(她)逐漸建立起這樣的意識:斷奶是一個很有成就感的長大的標誌。

從生理上:媽媽可以採取漸進式斷奶,比如一開始只給寶寶減少一次母乳,待寶寶較為習慣以後再減少一次,同時逐漸添加其他輔食。還可以在減少母乳次數的同時,減少每次哺乳的時間、增加哺乳間隔。另外,最好從白天開始減少哺乳,因為白天新鮮事物多,寶寶更容易被分散注意力。

有時候寶寶可能還會有一個反覆期,明明已經每天只吃1、2次母乳了,突然又纏著媽媽要吃更多的母乳。這都是正常的,媽媽也不必著急,繼續按以前的方式逐漸減少母乳就可以了。我們身邊很多事情都不是按著預期完全順利進行的,一波三折是常有的事,解決那些事情咱們都挺有耐心,何況是面對咱親生的孩子,你說是吧?

寶寶斷奶

媽媽一定要躲起來

斷奶時媽媽要不要與孩子隔離,這是爭議蠻多的一個點。

「媽媽不躲起來,寶寶看見媽媽就想吃奶。想吃卻不給吃,這多殘忍啊?!」

「可媽媽躲起來,寶寶本來就沒辦法吃到母乳,還不能見到媽媽,他會覺得媽媽不要他了,不是更殘忍嗎?」

那麼,到底該不該隔離斷奶呢?其實我的意見還是:根據媽媽和孩子的情況來定。

如果你和孩子已經做好了斷奶的準備,孩子也有了一定的安全感和獨立性,那麼嘗試隔離斷奶沒什麼大問題;如果孩子母乳依戀強烈、平時給予孩子的安全感又不足,那麼不要輕易嘗試這種方式。

這兩天問了很多朋友,其中一位朋友的方法覺得很不錯。總結起來,大概就是「適當隔離」的方法,即在寶寶斷奶期,媽媽不必消失不見,但是要由照顧孩子生活起居的頭號角色退居二線,由爸爸或其他家人主要負責照顧孩子。

比如寶寶平時該吃奶的時間到了,媽媽迴避一下,讓其他人給孩子餵奶粉或輔食,等寶寶吃飽喝足了,媽媽再出現,跟寶寶一起玩遊戲、講故事。慢慢地,寶寶會把媽媽跟更多有趣的事聯繫起來,而不是見到媽媽第一時間就想到喝奶。

斷奶的時候,比起孩子的難,媽媽們其實更難。

吃奶時間長一點,媽媽們擔心對孩子成長不利;斷奶期寶寶哭鬧,媽媽們懷疑自己是不是個好媽媽;而當寶寶有一天終於完成斷奶「大業」,每位媽媽心裡又會有無盡的失落吧。

merusbene說

就像紀伯倫的那首詩: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

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孩子藉由我們而來,一步步去往更廣闊的世界。再不舍,我們也一定會給予全部的祝福。

好在,孩子與媽媽之間的鏈接遠不止母乳,還有很多美好的時刻等著我們一起去經歷、去享受。

那麼,那些美妙的難忘的哺乳時光,媽媽們就存放進心裡保管著吧。相信那是一生里,最好的回憶之一,隨時想起、隨時微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我的牆,我做主!
我的腹肌我做主!
我的菜我做主
寶寶的病,爸媽做主,不懂不信不用中醫,寶寶的苦就來啦!
為寶寶起名問題爭執不休,寶媽覺得很委屈,我的孩子不能自己做主嗎?
我的朋友圈我做主,愛看不看!
寶寶一哭你就緊張兮兮,寶寶很快就會知道這個家由誰做主!
我的身體我做主,果真如此嗎?
我的幸福,我自己做主
我的身體我做主,你管的著嗎?
我的脖子我做主
我賺的錢,當然要我來做主
如何由寶寶做主,來控制母乳產量?手擠排奶是不是對乳腺更好?
看廁所的大媽說:「我的地盤我做主」(笑得我肚子疼)
薩摩說:我的地盤我做主,然後我的家就成了這副模樣!
我的心態,我做主
「我們家買的房子,婆婆你憑什麼當家做主!」
我家的薩摩在它的底盤上就是得它做主的!
我們要靠自己養老,我的老年,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