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沉潛醫道,德藝雙馨——「國醫大師」顏德馨先生的治學之路

沉潛醫道,德藝雙馨——「國醫大師」顏德馨先生的治學之路

顏德馨教授為著名中醫理論家、中醫臨床家,同濟大學中醫藥研究所所長,於2009年獲「國醫大師」榮譽稱號。顏德馨教授立足於氣血學說,倡導「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等學術觀點,提出調氣活血為主的「衡法」治則,為醫林所矚目,在治療各科疑難雜病、老年病等方面均取得顯著療效。

一、幼承庭訓,刻苦學醫

顏德馨先生出生於新舊兼容的書香世家,為先賢顏子後裔,江蘇丹陽人。其父顏亦魯(1897-1989),號餐芝,是當地名醫,得孟河醫派真傳,行醫60餘載,沉潛於醫道。母親汪蘭珠系出名門,在嚴父慈母的關懷和教導下,顏德馨深受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熏陶。7歲開始讀書習字,從讀啟蒙經典開始,先後受教於精通儒學的周鯉庭老師和楊錫甫先生(江蘇省數學專家,曾任丹陽縣教育局長)。在長期目睹父親以精湛醫術救死扶傷之後,他對中醫的神奇療效深信不疑,做一名像父親一樣的中醫成為他的人生理想。

自12歲起,顏德馨即開始學習《黃帝內經》,在讀《內經》之初,著實無法領悟其中的涵義,他只是一味地讀下去。父親鼓勵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待熟讀《內經》之後,父親又囑其涉獵《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等中醫經典醫籍,但其中的理論奧旨仍感難以揣摩。於是顏德馨利用課餘時間協助父親襄理診務,學習如何接待病家,如何利用望、聞、問、切四診進行診病,通過實踐感悟醫理。顏德馨一邊抄方一邊聆聽父親教誨,診後還隨父親分門別類地整理藥方。父親啟發他要認真思索,體會用藥法度。少年時期的診務經歷、父親的脾胃學說以及臨床經驗對他最初入門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廣開學路,秀於醫林

顏德馨跟隨父親學醫數年,他的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知識已初步系統化。亦魯公意識到僅承庭訓,視野有限,鼓勵顏德馨去學校進一步學習,1936年,16歲的顏德馨以優異的成績被上海中國醫學院破格錄取,並插班就讀一年級下學期。

在上海中國醫學院,顏德馨開始系統接受中醫藥專業教育。同時積极參与各種醫藥研究社團,開展文體活動,還積極研究中藥植物,與同學一起建立了中藥葯圃,並編輯出版了「康寧醫刊」,油印出來的期刊定期在學校內部傳閱,很受同學們的喜歡。

一年多的校園學習生涯,書寫了顏德馨充實而快樂的學習歷程。正當中國醫學院一片欣欣向榮之際,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了「八一三」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不僅令中國人民陷人無盡的災難,也給中醫事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摧殘。上海中國醫學院新建院舍在受到嚴重毀壞之後,又被日軍佔領。但學院的主持者和廣大師生在十分艱難的條件下,儘力恢復授課。進入三年級,顏德馨每天安排半天到市內名醫診所進行臨床實習,此間他得以認識徐小圃、秦伯未、盛心如、單養和、費通甫、祝味菊等中醫大家,跟師學習大大拓展了他思維的廣度。抗戰期間,中國醫學院流離顛沛,數度搬遷。步入四年級,顏德馨進入全天實習階段,並開始為病人診脈處方。每看一病,每寫一方,都有帶教老師從旁指導,仔細點評,令他受益匪淺。

1939年,顏德馨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涉世之初的他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年青中醫,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時常不期而遇,但他一直默默努力,積極尋求突破口,挑戰頑疾重症。記得一次病房來了一位肺膿瘍患者,高燒持續不退,咳吐膿、黃、泡沫樣痰,情況十分危急,幾個治療方案下來,起效甚微,醫生們已經束手無策。「讓我試試吧」,危急關頭,顏德馨診脈辨證,以魚腥草藥方施治,接下來的三天三夜,他在樓梯口搭建起來的臨時病床邊陪護病人,沒有護士幫忙,他就親自熬藥,細心觀察患者的服藥反應。很快,中藥起了作用,40℃的高燒退了下來,各項癥狀均得到改善。就這樣,顏德馨以中醫方法先後治好了一批肺膿瘍、肺結核纖維化空洞的病人。他竭盡全力推廣中醫療法,在西醫為主導的醫院中,贏得了醫護人員的尊重。與此同時,顏德馨也開始對西醫初涉藩籬,1952年,他參加了上海市第一屆西醫進修班,這是他第一次對西方醫學進行系統的學習。他以兼收並蓄的學習態度,積累了大量的西醫知識。

三、慎思明辨,衡法成家

20世紀50年代後期,血液病發病率升高,西醫治療方法單一,療效不佳。顏德馨開始涉足於血液病的領域,探索中醫治療血液病的有效藥物。當時,為了積極尋找機會,盡量多觀察病例,他與多家醫院進行聯繫、交流,參與了大量血液病人的治療。為了尋求可靠的中醫療法,他深入鑽研清代著名醫家王清任的《醫林改錯》,並從血液病而深入到對中醫氣血理論的研討。他投入大量時間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和觀察,對565例疑難病患者進行「甲皺微循環」「血液流變學」等數據觀察,結果證實了這些病人都有血瘀陽性指征,經活血化瘀治療後,不僅癥狀改善,相應的實驗室指標也明顯好轉。

經過查閱文獻和長期臨床觀察,他認為白血病屬於中醫學的溫毒、虛勞等範疇,治療過程中必須對白血病細胞予以足夠的打擊,並首創白血病的中醫分型證治。他注意到「犀角治吐血、衄血、下血及傷寒蓄血發狂」,便應用於臨床,並興奮地發現犀角能使白細胞迅速降低,高燒下降,出血停止。經過長期科研和臨床觀察,顏德馨發現砷劑可以降低白細胞與紅細胞,對血小板無影響,結合化療協同治療各種急性白血病,並在國際上首先提出雄黃是抑制白血病的有效藥物。

顏老結合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領悟到氣血流行全身一切組織器官,是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氣血以流暢和平衡為貴。他以臨床治療白血病的實踐感悟和對氣血的認識為主,先後發表了「白血病的辨證論治」「白血病的綜合治療」「白血病發病機制試探」「白血病證治」等7篇論文,並提出了中醫對白血病診斷治療的總體思路,在業界引起了較大反響。20世紀80年代,他根據長期積累的臨床經驗發現各種疾病都與氣血密切相關,尤其是久病、怪病等疑難雜症。他通過回顧中醫典籍,梳理出一條清晰的認識方法,體會到「氣血不和,百病由生」的深刻含義,提出「氣為百病之長,血為百病之胎」「久病必有癖」為「怪病必有癖」的學術觀點,首創調氣活血的衡法治則。即通過治氣療血來疏通臟腑氣血,使血液疏通,一氣機升降有度,平衡陰陽,從而祛除各種致病因素。臨床上,顏老常這樣解釋:「所謂衡者,《禮記·曲禮下》謂『大夫衡視,猶言平』,《荀子·禮論》謂『衡誠懸矣』,系指秤桿。可見衡有平衡權衡之義,能較全面反映疏通氣血、平衡陰陽的作用。」他還說「病者,不平也,醫者,平其不平者也」。衡法就是以氣血為綱,調氣活血而臻平衡的祛病養生方法。

對於衡法的實際運用,顏老指出在臨床分為升降氣機法、降氣平逆法、補氣昇陽法等十餘種方法,通過數十年臨證實踐,漸漸加深了對氣血關係的認識,逐步摸索出若干調氣以治血的治療方法和有關用藥經驗,認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重視對氣機的調暢和調氣葯的應用;其次,重視氣的推動作用;再次,對絡病日深、血液凝堅的沉病痛疾,則非一般辛溫通絡之品所能獲效。之後他又將衡法理論進一步拓展到老年病領域,認為瘀血不除,濫補無益,疲血是人衰老和疾病的根源。採用「活血化癖」法延緩衰老,這與以往慣用補腎、健脾等方法抗衰老的理論截然不同。這種方法首創以泄代補,以排除導致衰老的因子入手,用黃芪、蒼朮、當歸、赤芍、紅花等中藥為主組成,消除體內疲積、糾正臟腑虛衰,以使氣血達到平衡。

對於血瘀證的診斷則以四診為主要手段,實驗室為輔助手段,並結合病史,全面地從癥狀、體征、病史、實驗室四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方能得到正確的診斷,此即「顏氏血疲證診斷法」。在治療上則將衡法融會其中,用於治療各種老年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療效非常顯著,令「衡法」成為老年人深感受益的「長壽新說」。

四、培養後學,不遺余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顏德馨先生為提高中醫隊伍的內涵素質,積極帶教進修生、研究生、學術繼承人。他不辭辛勞,登台講課,勤於查房,隨時講解,理論聯繫實際,循循善誘,他常以先哲墨子名言「志不堅,智不達」勉勵學生。對於如何學習中醫,顏老勉勵學生要多讀經典、早讀經典,尤其是《黃帝內經》。他指出:如果不懂中醫五行和藏象理論就不會真正理解治未病的內涵,而不懂「治未病」那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中醫。「治未病」不僅是「預防疾病」,更要將因果關係,五行的相生相剋等傳承的理論體現在治療的過程中。比如一個病人如果是表證,除了要對舌苔、脈象進行觀察鑒別,同時還要防止其傳變,要兼顧陽明腑證的特點等。若遇到熱性病就要非常注意他的大便情況,因為「肺與大腸相表裡」。故中醫治療疾病一定要體現五行、藏象理論以及內在聯繫。

顏老反對保守,沒有門戶之見,善於取歷代醫家之精華,兼收並蓄。他鼓勵學生要開放思路,廣泛閱讀。除了熟讀經典著作,還要系統研讀各家學說,包括醫論醫案、醫話葯話等。顏老深感通過長期的臨床應用,有很多經驗和體會,為了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學生,他經常舉辦各種講座,每次授課都要做充分的準備,深受學生們的歡迎。

隨著老中醫經驗的傳承工作日益受到重視,1990年12月國家人事部、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採取緊急措施做好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的決定」,顏德馨先生被確認為首屆全國名老中醫學專家,任指導老師。

1994年1月,首屆繼承學員3人結業,接任第二屆帶教任務,1997年1月,接第三屆帶教任務。他還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學術單位和中醫藥大學邀請,不辭辛苦,奔走各地,先後在廣東、上海、哈爾濱、香港等地舉辦講座。除傳道授業之外,他更關心中醫事業的發展,1998年,他與鄧鐵濤、任繼學、裘沛然等七位中醫泰斗聯名上書時任國家領導人朱銘基同志、李嵐清同志,就中醫發展與管理提出許多中肯的建議,得到國家領導人的大力支持,這就是中醫界著名的「八老上書」,對中醫的發展影響深遠。

2017年4月17號中午,國醫大師顏德馨先生駕仙鶴去,享年98歲,沉痛悼念。

長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道醫學堂丨醫道通仙
道醫學堂丨醫道通仙(三)
道醫學堂丨 醫道通仙(二)
杏林學堂論醫道,錢塘江邊啟傳承
劉方柏:醫道以人文為魂
羅子鳴:我中醫技術一直堅持「尊祖訓,行醫道」
訪談中國台灣學者賴一誠—醫道同源的「韻律」
醫療投資又添新品,醫道君揭秘「安寧療護中心」
《醫道》的宗旨
首創多元中醫養生理療:「醫道養生堂」掛牌上市
朱棣恨得要命的寡婦,毛主席:懂醫道,能打仗女英雄
醫道同源,醫道通仙道,道家養生的七個要義!
斑的來龍去脈-純醫道思路解決之道
修「仙道」必須通「醫道」
從醫道角度透視人生之禍福
道教醫道 還元總論!
安利一部不錯的道教記錄片——《葛洪醫道》
抗戰時期的武當道教(四)抗戰時的武當道醫道葯
醫道|二次元搭救三次元 手指開裂男童手術困難 醫護人員妙用動漫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