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學堂丨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一人體養生的終極(四)

道醫學堂丨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一人體養生的終極(四)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一人體養生的終極(四)

編輯/中國道醫研究院







四、調神



1

調神基本功能與理論



1

對「神」的闡述:



(1)字型理解



從「神」的字型結構上解釋,神即是「演示、引申」之意。



(2)民俗的「神」



民俗的神,實則是將百思不得其解的好事,歸功於神靈的幫助和庇佑。比如,一窮苦人家,家中一人突患急症,正愁無錢醫治,出門砍柴之時,助人為善,而對方恰是郎中,施藥於他,家人因此得以康復,而此郎中並非當地之人,再無相見。這時,人們聯想是否是天降神靈?其實這樣的事情大家生活中都會遇到,有的時候只是一種巧合和他人的施善行為,但人們認為冥冥之中好像有「神」相助一樣,這就是民俗稱之的「神」。



(3)道家的「神」



道家的神是指宇宙自然現象,確切地說是自然規律。道家的「神」指大宇宙的「神」。所謂「神」,不僅是人體生命的內核,更主要是天體與自然生命的內核。所謂大宇宙的「神」,就是萬物有靈論。古先民在不能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時候,如「月

缺月圓」、「潮汐湖落」、「大澇大旱」等現象,他們認為都由神靈操控這一切,現在我們知道其實都是一些自然現象,有些可以用科學來闡釋。


(4)道教的「神」



道教的「神」是偶像神,而這個「神」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的存在。這些「神」中,如:老子一一東方聖人、關公——義薄雲天、孫思邈——大醫精誠等等,他們都是為中華民族作過貢獻或是受到人民愛戴和敬仰的人物,百姓將他們供奉起來,視為「神」。



(5)術理演示的「神」


術理演示出來的神,是指樞機,是「中五」,是「炁」,它來源於古先民的生產實踐,通過河洛術理得以演示。它是看不見的「磁、波、場、電、氣」,以及「金、木、水、火、土」,過往我們不能解釋人體抑鬱症、狂躁症出現的病因,稱之為「癔

病」,認為是「鬼神」作怪,今天我們知道,這看不見的「鬼神」實則是一種虛物質的存在,即是那個「炁」。「炁」應用於人體養生延壽之中即為「神」,可以通過對炁的調節實現人體機能的自行和諧和人體潛在能力的激發實現,這個「神」具有牽一髮

而動全身的作用,是眾妙之門,也是萬法之根。



(6)道醫的「神」



道醫看待神靈現象,從來不是簡單地從人體的角度看問題,而是首先從天地角度,即從社會和自然的角度來思考生命現象的根本成因。《苟子·天倫》說:「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兒見其功,夫是之謂神。」《淮南子·泰族訓》

又說:「其生物也,莫見其所養而物長;其殺物也,莫見其所裘而物亡,此之謂神明。」這裡所謂的「神明」,即張伯端所說的「元神」,實際上就是目前科學家遠未了解的宇宙界的自然運動變化的規律,它是「妙萬物而為言」的。


《陰符經》和《天機經》等著名經典的「五賊」之說,即是指天地神靈。認為,人立於天地之間,最首要的職責,乃是應該學會把握天地自然之「五賊」,如此便是把握了在人世間建功立業的法寶《陰符經》:「天有五賊,見之者昌。」《天機經》解釋「昌」云:「夫聖人法地奉天,立德行道,居天地道德之間,建莫大之功者,未有不因五賊而成也,」「五賊者,其一喊命,其二賊物,其三賊時,其四賊功,其五賊神。皇帝王霸權變之道也。。是以聖人觀其機而應之,度其時而用也。」



道醫認為,人體之內也有「一點靈光」,只是「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先天元神「自為氣質之性所蔽之後,如雲遮月」:《中和集》:「精神魂魄意曰五氣。」唐代張萬福《傳授三洞經戒法策略說》:「二氣流降,化生五行,元和降精,凝魂生身,元父玄

母,神散五靈。」宋代張伯端《悟真篇》認為人體神分兩種:「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也。欲神者,氣質之性也。元神者,先天之性也。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白為氣質之性所蔽之後,如雲

遮月,氣質之性雖定,先天之性則無有。然元性微,而質性彰,如人君之不明,而小人用事以蠹國也。」《周易闡真》把人體「五靈」稱為「五賊」,認為:「五賊者,喜怒哀樂愁也。遊魂主生,其性善,感則生喜。鬼魂主死,其性惡,感則生怒。識神至靈,其性貪,感則生樂。濁精至淫,其性痴,感則生哀。妄意至動,其性亂,感則生欲。」五賊寓於五物之中,是後天五行的靈魂。



五靈分居五臟,生存狀態極不安分,時刻處於妄動狀態,故曰「五賊」。任五賊妄動,濫用或不善用五臟之神,必然「身滅命亡」。《金丹大成》:「問五氣朝元?答:五臟真氣,上期於天元也。」《無上秘要》卷四十六《洞神戒品》:「五者混暗則身滅命亡,五者凈明則體全年永。年永在於持戒,能持此五戒,可以長生。」



人為萬物之靈,得神最全,故凡人體的生長衰老壽夭以及氣血精髓的充養,喜怒哀樂的調控,對外界環境的適應等諸多生理活動,無不賴「神」所主宰。人有似一部最精密的「自動機器」,具有自我凋節、自我修補、自我適應、自我控制四大功能,但這四大功能只有在精神完美不受損害的情況下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因此,養生首先要全神。所謂「全神」,就是努力使自己的精神完美無缺,要運用各種修心養性、澄心息慮的方法,使自己的心態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寧靜的境地。這裡所說的「澄心息慮」,並不是說人不要思維。作為社會的人,不可能沒有思維,問題在於「思」一定要「純」,能純則「全」。精神純真專一,潛心學術研究,為人民為社會做有益工作,心安神怡,樂而不疲,雖殫精竭慮,對身體沒有什麼大礙。相反,心術不正,勾心鬥角,嗜欲無窮,聲色勞神,往往導致食不甘味,夜無酣寐,神氣受傷,影響了自我調節功能,所以難以達到人應享的年壽。中國歷代有修養的名家,大都長壽,就是明證。因此,要做到「全神」,就必須具有一種高尚的思想境界,摒除邪惡和貪慾之心,不慕求浮榮,不損人利己,破除私心雜念,要有忠恕仁厚,純一無偽的精神。只有在心神極其安寧,碧海無波的情況下,「神」的功能才能得到高度發揮,從而使人體氣血和暢,五臟安寧,精神內守,真氣從之。總之,「全神」是得享遐齡的關鍵,也是道醫養生的核心思想。


(7)中醫的「神」



中醫的神,指「情志」。《道德經》說:「穀神不死。」河上公註:「神為五臟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臧神,腎藏精,脾藏志。五臟盡傷,則五神去矣。」從《黃帝內經》開始,中醫以藏象學說立本,情志理論漸漸成熟,所謂「神」通常指心神,

也泛指五臟所藏之「魂」、「神」、「魄、」「意」、「志」,大宇宙的「神」不再有人提及。《素問·六節藏象論》:「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素問·宣明五氣篇》:「五藏所臧: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素問·靈蘭秘典論》將五神出於五髒的學說闡述到極至:「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宮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宋代,張伯端《悟真篇》正本清源,稱五臟之神為「欲神」,是人「形而後」而生出的「氣質之性」,並非《道德經》所謂的「元神」。可是,「元性微,而質性彰,如人君之不明,而小人用事以蠹國也」。


2

「精、氣、神」——大葯自有




北宋時期張伯端撰《悟真篇》,其中有「人人自有長生藥,自是愚迷枉擺拋」,張伯端認為,人體自身就存在著化解頑疾,長生不老的藥物,只是人們不識得它,白白的浪費掉了。



(1)調神能夠實現「精、氣、神」三通



《玉皇心印妙經》全稱《高上玉皇心印妙經》,簡稱《心印妙經》,是道教內丹煉養、早晚必誦的主要經典。託言為無上玄穹主金闕大道君所述。全文二百字,四言,共五十句。在道教經書中與《黃帝陰符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俱為清修派道醫所重視。終南八祖說《心印妙經》解云:「人生天地,萬物之靈,惟心印道,惟道印心。」抱真子《心印妙經·序》云:心者,宇宙之謂,與萬靈之府,虛無之谷,神明之宗,以心而內攝精氣神,外矚斗日月,其靈明變化在其中矣。經中「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杏杏冥冥,存無守有,傾刻而成,迴風混合,百日功靈」。「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氣,氣合其真」,「神依形生,精依氣盈,不凋不殘,松柏青青」,「三品一理,妙不可聽」等二百字,將藥物法度,修鍊工夫,火候密旨,三品妙用,三性歸一,得丹出神之奧,和盤托出,並無隱義。



(2)《高上玉皇心印妙經》



全文: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頃頃刻而成,迴風混合,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一紀飛升,智者易悟,昧者難行。



履踐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綿綿不絕,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氣,氣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氣盈,不凋不殘,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聽,其聚則有,其散則零。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誦持萬遍,妙理自明。



《玉皇經》說:「上藥三品,神與氣精。」道醫的「上藥」以神為本,重視人的精神因素對生命健康的巨大作用,致力於人體自身免疫抗體的激發,為道醫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抱朴予內篇卷十》指出:「道之為源本,儒之為末流。」「夫道者,其為也,善自修以成務;其居也,善取人所不爭;其治也,善絕禍於未起;其施也,善濟物而不德;其動也,善觀民以用心;其靜也,善居慎而無悶。此所以為百家之君長,仁義之祖宗也。」



(3)《抱朴子》對人體「精、氣、神」的闡述



《抱朴子內篇卷六》指出,精神魂魄無所不在,當然也包括人體:「山川草木,井灶洿池,猶皆有精氣,人身之中,亦有魂魄。況天地為物之至大者,於理當有精神。」《抱朴子內篇卷八》指出,精炁為人體內之「大葯」,其他外來之物均屬多餘:

「欲求神仙,唯當得其至要,至要者在於寶精行炁,服一大葯便足,亦不用多也。」《抱朴子內篇卷十一》明確指出「身安命延」是道醫的使命,「除病」實乃下醫所為:「上藥令人身安命延……中藥養性,下藥除病。」



《抱朴子內篇卷九》指出,大葯之理雖然甚明,但是「俗人不能識」:「俗人小能識其太初之本,而修其流淫之末,人能淡默恬愉,不染不移,養其心而無欲,頤其神以粹素,掃滌誘慕,收之以正,除難求之思,遣害真之累,薄喜怒之邪,滅愛惡之端,則不請福而福來,不禳禍而禍去矣。何者?命在其中,不繫於外,道存乎此,無俟於彼也。患乎凡夫不能守真,無杜遏之檢括,愛嗜好之搖奪,馳騁流遁,有迷無反,情感物而外起,智接事而旁溢,誘於可欲,而天理滅矣,惑乎見聞,而純一遷矣。心受制於奢玩,情濁亂于波盪,於是有傾越之災,有不振之禍,而徒烹宰肥腯,沃酹醪醩,掩金伐革,謳歌踴躍,拜伏稽顙,守請虛坐,求乞福願,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



(二)調神的基本分類及人體各部的應用



老子云「竅兮冥兮,其中自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神),並間接闡述了這個其中的信(神)對道的作用。道醫認為「信」道產生神奇,繼而推斷出,事物及人類個體的神奇功能同樣也足這個「信」起到的作用,由此取名叫「神」。而這個「神」同樣是萬物的基質,它既是單一物質又是同精氣符合而成產生的新物質,同樣具體先天「元神」和後天「精神」之屬性,而且互生互化,相互關聯。有時依託形體而展現,有時又以個體形式顯其功能,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虛物質,現代認為是場、是態、是電核,進而強名曰「神」。



1

調神的幾大分類



(1)穩神



穩神是在松、靜、自然的狀態下進行的,通常需要一個相對適宜的環境。穩神前,先要穩身,即停止一切外在活動,慢慢讓自己安靜下來,通過深吸慢呼的調整使心緒逐漸平穩,慢慢集中注意力。



(2)守神



老子的養生方法除了「天門開闔」、綿綿若存的調深呼吸等服氣方法外,著重是「凝神入氣穴」的神守法。凝神守一,斷絕外欲,即耳無所聞、目無所視、心無所思……進入「物我兩忘」修身養性的境界中,這對凈化心靈,強身健體是大有裨益的。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五章中說:「心使氣日強。」首先提出了神氣關係說,為神守法提供了理論依據。這個「心」包括了人的意識,也包含了神經系統的反射功能。主要有三種守神方法。



①守督觀竅法



這個竅就是指人的九竅之一的後陰上得尾閭穴,也是督脈二十八個穴位中的最後一個穴位。我把經絡系統的督脈稱之謂綱,而尾閭穴則是綱的繩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督脈是脊髓緊緊結合在一起,而脊髓又與腦於相連接,所以守督法對調節神經系統、改善全身的機能具有很好的作用。



②守腹法



老子的「虛其心,實其腹」、「專氣至柔,能嬰兒乎?」說的就是以關元穴為中心的小腹處,也就是現代人說的意守「下丹田」。神守小腹對於培育精氣、改善消化系統機能和下肢功能是有很大好處。



③守中法



老子在《道德經》第五章指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這「中」在何處?有的說在臍,也有說在中脘穴。根據《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說:「沖氣以為和」,沖氣可以理解為中脘之氣,後來唐代孫思邈也把臍上三寸的中脘穴說成丹田。中脘穴是

手太陽、手少陽經、足陽明經、任脈之會穴,練功實踐證明,神守中脘穴具有清醒頭腦、改善五臟機能的作用。



(3)和神



①形神合一



老子在《道德經》中主張「清靜無為」「少私寡慾」,要求達到「致虛極,守靜篤」的境地。莊子稟承老子之說,強調「虛靜恬淡,抱神以靜」。《黃帝內經》受道家思想影響,提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等主張。諸葛亮「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常成為人們的座右銘。道醫認為,形與神是生命的基本要素。「形」指形體,包括臟腑組織器官等;「神」指生命機能,包括心理機能和生理機能。形神問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命題,形與神的關係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時物質與運動的關係,在醫學中是機休與功能、肉體與精神的關係,中醫學的發展使這一哲學命題得以充實和完善。道醫學認為,人的生命是肉體(形)與精神(神)的統一體,精神活動是在全部生命機能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更為高級的機能活動,心身問題的本質就是形神合一。



人的生命(神)本於父母兩精(形)的結合,形神俱備乃成為人。人是形神相偕的統一體,神不能脫離形體而單獨存在,形沒有神的依附就徒存軀殼而已。明醫家張介賓對形神關係作了精闢的概括:「形者神之體,神者形之用;無神則形不可活,

無形則神無以生。」形神和諧是健康的象徵,形神失調是疾病的標誌,形神分離意味著死亡。形神合一的觀點是中醫學重要的生命觀,也是心身理論的本質所在。心身醫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就是對現代醫學根深蒂固的心身分離觀念和單純生物醫學模式的一種挑戰,它促使人們用整體的醫學觀點,去認識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質。



《黃帝內經》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張介賓詮釋得很清楚:「心為一身之君主,稟虛靈而涵造化,具一理以應萬機,臟腑百骸,惟所命,聰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張介賓還說,「形者神之體,神者形之用」,「無神則形不可活,無形則神無以生」。心身關係的本質是"形神合一」,而心身關係即是心理與生理的關係。故心理健康必以生理健康為基礎,心理問題也可以影響生理的健康。所以要維護心理健康,一要強調軀體無病痛,二要注意心與身(即形與神)的協調和諧,如此「形與神俱,而盡終天年」。道醫所說的「心」,與現代解剖學中心的概念迥異,它既包括中醫學中常常提到的主宰血脈運行的「血脈之心」,還代表著道醫重點研究的主宰精神活動的「神明之心」(包括腦的功能)。心在整個人體心身活動中好像「君主」那樣起到統率作用,所謂「神明」,是進行心理活動和統率全身生理機能的特殊能力。「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可見,道醫心身觀的主要特點是由心總統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即形和神)功能。



②精氣神合一



生命以神、氣、形為三元。形為有形的生命運動方式,是生命活動的載體,「形者生之舍也」;氣為無形的生命運動方式,是生命活動的根本,「氣者生之充也」;神為靈慧的生命運動方式,是生命活動的主辜,「神者生之制也」。《淮南子·本經訓》

中載:「神明藏於無形。」神之大,以其隱形藏景小,超然無累,恍惚不測,精微難見,總萬變以經緯,妙一機而轉移,超形氣之外而其跡不露,盡變化之極而其功莫窺。攝生與診治之道,以神為至極。《莊子·知北游》中載:「人之生,氣之聚也。聚

則為生,散則為死。故曰通天下一氣耳。」氣上通於神,而下承於形,升降出入,開合聚散,動靜消息,生生化化,是神形之樞,是生命之本。攝生與診治之道亦基於氣。



陰附之氣與經絡藏象等都是以描述神氣運動方式為主的概念。陰陽不是內部結構的對立,不是樸素的和自發的,不是原始哲學,也不是說理工具。陰陽是兩類相反的運動方式的相互作用及其狀態和表現。其作用關係是同氣相求,異氣相害;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同象相類,異象相別。陰陽是存在,是自然與生命過程中的普遍存在(三元、四象、五行、六氣、八卦、九宮等亦如是)。但為什麼西方人始終未能發現陰陽,乃是因為陰陽存在於相互關係、相互作用的領域裡,是運動方式的概念,是作用關係的概念,是綜合分類的概念,而並非具體的物質。西方人總是企圖在具體的物質領域中去追求自然和生命的本原。正如其已深入物質結構的超微觀世界,也未能發現經絡藏象的存在一樣,乃是因為其遠離了體現過程、方式與相互作用的神氣運動,在改造物質世界,奪取物質財富的勃勃雄心中,竟然迷失了自己。



經絡不是「氣血運行的通道」,經絡也沒有具體的物質結構和形態。在實驗室里和顯微鏡下尋找經絡物質基礎的努力是我們長期以來推動的一塊西西弗斯巨石。經絡是神氣的遊行出入,俞穴是神氣的轉輸交會。《靈樞·九針十二原》開宗明義言:「節

之交,三百六十五會……所言節者,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所謂的經脈循行路線和俞穴的具體位置,是生命活動的概率現象,也就是神氣遊行出入、轉輸交會的概率現象。生命能量、信息的發生、動力、傳遞、反饋、演變都可表現為經絡俞穴現象。但以傳遞為主要表現。其傳遞的時空形式為點點激發、點點成線、線線歸竅、總竅在心(為神藏、氣藏之歸屬),而並非依賴血液等具體的物質和具體的流通渠道。



藏為隱,象為顯,藏與象皆有神、氣、形之別。五臟不是五種組織器官,而是五類最基本的生命運動方式。把五臟按照取象比類的方法進行五行歸屬,是在「人與自然柑應」的思想指導下,分類把握五類生命運動方式的相互作用規律。《黃帝內經》中就有神藏、氣藏、形藏之稱。中醫重神氣而輕形器,所以對五類神氣的認識最得造化之天機。如果必須用現代語言作出翻譯,才能使人們理解的話,那麼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氣之五髒的分類歸屬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反饋、協調方式可歸屬於肝,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導、動力方式可歸屬於心,一切生命活動的演變、運化方式可歸屬於脾,一切生命活動的傳遞、轉輸方式可歸屬於肺,一切生命活動的發生、控制方式可歸屬於腎。神髒的五行分類歸屬亦與此相通,生命信息的控發運變等盡在其中。西醫九大組織系統縱觀人體結構,中醫神氣五臟歸類橫觀生命過程。二者兩狀交叉,相反相成,和諧互補,分合會通。



掌握生命狀態中、和、通及以靜御動的原理,就會在與自然相合的同時,實現人自己神、氣、形的協調統一。經絡臟腑、營衛氣血則隨之和諧合一。養形當須益氣,益氣必先保精,保精貴在凝神。老了主張守中實內,意在不偏不倚,無太過,無不及,藏而不泄,守而勿耗。也就是通過上述原理和方法,達到凝神、保精、益氣、養形的目的。診治的目的與方法亦無外於此。而且以神診與神治為上。



③天人合一



《老子》第五十二章:「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疑身殃,是謂襲常。」能觀察微妙的自然和生命過程才稱作精明,像嬰兒守著時親一樣純真柔弱才稱作剛強。運用自己生命之神的靈光,重與自然之道的精明相合,才不會給身體帶來災難,這就是所謂遵循了常道。



《黃帝內經》繼承了《道德經》「人與自然相應」的神學思想並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載:「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談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種以適應自然、清靜淡泊、保養真氣、內守心神為基礎的追求生命自我和諧的根本性的攝生教育,改變了人類現代衛生工作的方向。《素問·寶命全形論》中載:「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就是說,人與宇宙不僅發生於共同的自然本原,而且遵循著共同的時空法則。人與自然統一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國人宏觀把握世界的高度智慧,構成了中華醫道獨特的思維模式,反射出中華民族文化的奇異光輝,表現出先人認識能力的卓絕與過程理論的雄渾。「天人合一」就是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與協調統一。人與自然之所以和合為一動靜相隨,其根本原因就在人與自然共處於不斷的全息運動之中。



自然的變化必然伴隨人的變化,自然變化的時空節律必然也是生命變化的時空節律。如司馬遷所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綱紀。」四時陰陽的節律性變化於是成為中醫四時攝生、四頻率診、四時病證、四時治

法及四時藥物採集的原理。其他時空節律可依之類推。正因為如此,中華醫道才根據上述自然原理,引入描述自然過程的概念範疇體系,並與攝生及診治的實踐相結合,使之成為自己的理論基礎:《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述「蒼天之氣,清靜剛忐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就是順應自然,生氣通天的過程。虛無清靜,志意內守,運氣調神,內外合一,服食天氣,通達神明等,已全面揭示了調攝生命活動狀態,實現神、氣、形合一的醫道的精髓。



《靈樞·本神》:「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盈縮之期,不盡在天;養怡之福,可以永年。」《黃帝內經》順應自然變化的節律以調和陰陽氣血,通導經絡臟腑,並配合調理飲食、起居、運動、呼吸、意識,以及行氣、導引、按摩、針灸、藥物等方法,把精、氣、神作為人之三寶,確立了順應自然、調和陰陽、益氣養形、積精全神的攝生之道,以及辨病求因、審機論治、圓通活法、神用無方的診治原則。這一思想與西方立足實體病因、病理的防治理論和措施完全不同,也與後世中醫標本兼治完全不同。



「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統領了中華民族文化和道學體系達數千年之久,因而也成為醫道的生命原理與指導思想。



(4)練神



練神貴在神持之以恆,呼吸精氣、吐故納新。唯有精氣神飽滿,方能氣定神閑。



《周易》中載:「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物生為化,物極為變。開合屬兩極,所以稱作變。變化無窮則通,通則順,順則久。無處不通,無時不通。但通的實現有賴於中和。人與自然相通,運動於開合、聚散、出人、升降的往來不窮之中。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合相通,實現了其神、氣、形的合一通達,才能夠從根本上消滅疾病,促進生命過程的自我發展。



生命活動狀念在於中。相傳當年廣成子對黃帝講了攝生之道後,又特彆強調說:「多知為敗,貴在守一。」而老子對道的理解卻更加精闢,他說:「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神氣形相合守於一,清靜無為則守於中。而孔子以不偏不倚為中。如能「和而不流,中立不倚」,則可「唯精唯一,允執厥中」。所以說:「道之於中庸而止矣。」中一之道,通天徹地。極左而右,極右而左;極上而下,極下而上;極陰必陽,極陽必陰。離一失中,則不和不通;天地不通,則遺害無窮。在那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代,孫子以剛論兵,老子以柔論道,孔了力倡中庸,共鑄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之鼎。而剛柔相濟、抱一守中卻是中華醫道三位一體的理論淵源。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有「七損八益」,即為扶陰抑陽的中和之道。七為陽,八為陰;體屬陰,用屬陽。陰宜常培育,陽不可太過。陰陽作用的最佳狀態,表現於陰陽交會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範式。著名的古希臘黃金分割律就是這一自然數理的反映。同時也正是畢達哥拉斯學派原始的審美意識的再現。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動態的合一中和與靜態的等量平衡無異於天壤之別。



生命活動狀態在於和。自然與生命共處於全息、開放、非線性、非平衡的和諧有序狀態。得其和為正,失其和為邪。失和則為病,得和則無病。「養生莫若知本」,「治病必求於本」。其本即在於生命過程的和諧。中國人從來就非常重視「和神導氣之道」,始終不逾地追求那神、氣、形的合一與和諧。從而小儀「去世離俗,積精全神」,且能「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當西方思想界在肉體和靈魂之間挑起了,人為的戰爭,印度神話中由於強迫拆散「神我」和「自性」而產生了世界大分裂時,古代的中國卻在形氣相感、神形合一的意境中,領悟到那人天通應、道炁同生的統一與和諧。



中和諧調不二,才能相反相生。和能生神,和能生氣,和能生形。生命的和諧狀態就是健康,生命的失和狀態就是疾病。陰陽和調是攝生的重要原則,調和陽陰是治病的根本大法。自生、自化、自和、自穩、自調、自控、自愈是生命的本能。醫道的目標就是要促進其自穩定、自凋節、自控制、自組織與自和諧。和是自然以及生命過程的運變機樞,也是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傳統精神。



(5)用神



以意領氣,氣沖病灶,可意念將氣行至周身。生命活動狀態在於同,順宇宙大化流行之性而通,應陰陽四時五行之序而通。由於生氣通天,所以專一精神、服食天氣而通達於神明。由於內外相通,所以運身開竅、通竅行氣而調理神機。《靈樞·九針十二原》謂:「機之動,不離其空。空中之機,清靜而微。」竅的開合是生命活動的重要機制,生命物質、能量、信息的傳遞、五臟與九竅、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通達皆不離於此。



運身開竅必賴於意靜而專。形動而圓則氣通,意靜而專則精通,靜意入微者神通。以意運形,以形運氣,意到氣到,氣到力到。診治之道亦如是。生命過程作為自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穢。生命的全面自由發展是不可控過程,只有意念、呼吸、形體活動是可控過程。但後者對前者卻產生著巨大的影響。這一機制,既是重要的病因,又是醫道的原理。所以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自身調理和協助病人調理。如從清靜到入定以調意,從吐納到胎息以調息,從按蹻到導引以調形,從砭石到針灸,從湯液到方葯以調人等。此猶如現代系統科學中所謂以顯態系統調節隱態系統,并力圖實現從動態量子化彎曲空聞向靜態能閉合空間的回歸,亦即古人所謂「從後天返先天」。老子說:「摶氣致柔,能嬰兒乎?」


2

神的應用




(1)神在人體內的應用



「神」,道醫認為即人類思想中的常意識、潛意識及元意識的統稱。先天具有的稱「元神」,而後天以生物場態依附於形體的叫心神。只有心神與精氣結為一體,方能逐步把「元神」的潛能發揮出來,使得人體有其特異功能,道醫認為人體經過有程序地修鍊五六年,可以達到形神之間的分離,如有l5年的有程序的修鍊完全可以把人體潛能都激發出來。但在修鍊中必須真知內在的程序及方法,加以修鍊的同伴看護,方保不出偏差,否則事與願違。這些在近代科學中也曾深度挖掘整理。道教在《性命圭旨》等書都有陳述其修鍊程序及方法。在《續仙轉》中云:張果老幾次形神相離的故事也說明至此。



(2)神在人體外的應用



道教理論「神依形生,精依氣盈」,道醫認為「神」以人體場的形勢而存在,隨著人體的健康狀況而變化,同時又與體內五臟六腑相互作用,顯現神奇的功能,是對智慧靈感潛能的開發。道教的內丹家為其展開一代代的探索,發現其與精氣結為一體的功能,道教在元明時期提倡離形修鍊,就是讓形體安息一處,自身神志從形體出走到他處,而日把修鍊的過程及出現的功能留於文字書中。《玉皇心印妙經》雲「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水不焚」。道醫認為人體之生物場態受到「精、氣、神」的作用時可以出現功能效應,其身體及精神虛弱非正常時,也會出現難以理解的病態表現。道醫為此在長期的探索中從中找出合理的答案,並且實施在臨床治療之中。



3

調神——人體潛能調動的基礎




傳統醫學認為:

心主神明,認為形是神之宅、神是形之主。道醫更是突出強調「形神合一」對於健康的重要作用,本章將從潛能調動來闡述調神的重要意義。



(1)「形神合一「的重要意義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求學需要一天一天地增加知識,悟道必須一天一天地減少舊學。道是無限的自然過程,氣是無限的運動方式,數是時間方式和作用關係的反映,象是運動方式和作用狀態的表現。人類對自然和生命的描述有過程、狀態、結構的不同。《黃帝內經》繼承了《道德經》「道」的思想,僅用「道」字就達269次,其中多數是以本原、過程、相互作用的含義出現。並反覆強調天道、地道、人道及醫道、診道、治道。「學」字只出現過4次,而且還是為了說明道與學的關係及區別。《黃帝內經》反覆比較神、氣、形的相互關係。如《靈樞·九針十二原》中所載:「粗守形,上守神。」中醫概念和理論主要是關於過程、方式、狀態的描述,西醫概念和理淪主要是關於結構、功能、形態的描述。



中西醫不同的概念範疇和理論體系根源於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華醫道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水乳交融,從而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世界觀。中國人以與自然相聯繫的方式追求生命的本原,以與社會相聯繫的方式探究心靈的奧妙,終於感悟到生命本身擁有調整一切失和的內在機制,從而具備了可以防治一切疾病的能力。中國人始終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生命活動過程,鍥而不捨地致力於開發那生命的根。



傳統醫學不僅是所謂「應用科學」,而更重要的是生命之道與自然之道,同時也是精神文化與社會藝術。《黃帝內經》及後世的經典著作為我們營造了夢幻般的詩情畫意的氛圍,為實現人類心理的協調與精神的和諧,提供了天人合一的文化背景一與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文化是人類社會的第一特性,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文化是社會交流傳承的信息體系,規範和引導著人們的生活行為,包括攝生和診治行為。思想、精神、歷史、信息是人類文化的靈魂,謠言、符號、音律、圖像為其主要表達方式。文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有多強大,就對醫道的影響有多強大。文化在攝生和診治活動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中華民族文化在中華醫道中佔據著主導地位。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醫道通於大道,亦通於人道。關於那醫道的社會原理及其應用,雖然常被人們用「自然科學」之劍來橫加斬殺,但是中華醫道自然、生命、社會大一統的原理,卻永遠是人類精神本質的光輝體現。



中華醫道以道、氣、數、序、類、態、勢、象的基本概念範疇體系所描述的自然過程及其各種運動方式之間普遍的相互關係,以陰陽、五行和藏象理論所反映的各種生命運動方式之間生克制化的相互作用,以經絡病機理論的類似反應概率的語言所展示的生命活動圖景,從根本上摒棄了機械論、還原論的世界觀,而獲得了動態的生命的深刻體驗。運用過程、方式、相互作用的原理,引入自然之數、陰陽五行序列以及相反和諧的思想,確立自然、生命、社會合一,以及神、氣、形合一的目標,對我們認識人的生命過程及其與自然、社會的關係,領悟中華醫道經天緯地、貫古通今的智慧,從而指導其攝生和診治的實踐活動,均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2)「精、氣、神合一」的闡述



中國人追求人與自然及社會的和諧,就是要實現生命過程與自然過程及社會過程的協調統一,從而進一步實現生命過程中神、氣、形的和諧合一。掇生在於調攝人的神、氣、形,以求保持人的生命過程的和諧發展。治道在於調整人的神、氣、形,以求糾正人的生命過程的失和狀態。所以道醫「治病救人」,實際上是「治人祛病」。通過激勵人的神氣調控能力,引發人的自在突變機樞,使其達到和諧有序的生命活動狀態,從而實現祛除邪氣、化解疾病的目的。氣得其和則為正氣,氣失其和則為邪氣。邪氣就是生命活動的失和狀態,正氣就是生命活動的和諧狀態。道醫治人所以能取得意想不到的、難以被西醫或所謂科學解釋的神奇效果,其根本原因即在於此。



(3)「天人合一」的大字宇宙全息觀



人們往往把不受意識支配的人生過程,特別是這種過程的必然性稱作「命運」。而病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卻也正是那不受意識所控制的過程。中華醫道在攝生和治人中所要激發和促進的就是這—非自控過程,而不以協助或替代意識所能干預的過程為主要目標。所以說道醫不是治病的醫學,而是治人的醫道。道醫治人而病自治。人為本,病為標。由此可見,所謂維護健康、治療疾病不僅是醫生的工作,更是每一個人自己的職責。每一種疾病都是自身生命運動失和的表現,每一種疾病都能夠通過自身的調整來治癒。每一個人都握有化解一切疾病、保持終身健康的武器。醫生的任務只是促進其失和的生命過程的自行和諧。大匠示人以規矩,而不能示人以巧。《素問·湯液醪醴論》中載:「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 免費結緣道教經典《道德真經》+道教音樂CD!




? 2

4種手診圖,堪比X光線,揭示你的身心健康




? 兒女五不怨,父母七不責!




? 春天了,火多嗎?教你幾個去火方




? 道醫學堂丨 人類養生文化,華夏智慧的顯現!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

w18901234567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由武當山道醫傳承基地、中國道醫研究院創辦,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開春拍拍背,健康享百歲」
今日穀雨 | 2017版穀雨養生全攻略
道醫學堂丨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一人體養生的終極(五)
大周天、小周天、通中脈、強脈輪,秘密全都在一個動作裡面,練好這個動作就行了
扁鵲六不治和古代醫家十不治!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子三生萬物的智慧
老子和鬼谷子的境界人生!
老子的「三寶」
老子、孔子的前世化生
老子的中醫養生之道:「吾有三寶,持而保之」
老子的7大養生之道
老子的生平和他的影響力
老子英雄兒軟蛋,拿破崙唯一的兒子,一生憋屈的羅馬王
老子智慧:抱朴守真 逍遙一生
6個成語,洞見老子一生的智慧精華
老子的六大智慧成語,一生受用不盡
老子:道與人生
千古絕對!上聯:老子、兒子、孫子,三子三代,下聯經典到爆!
老子:幸福生活的智慧
《道德經》一個沒有選擇的生命是神聖的,是順其自然的生命!老子微言第67集
老子的故事:論養生
孔子一生曾4次問禮於老子,發生在亳州的有幾次?
老子道德經的三寶,亦是太極拳的三寶
跟著老子和莊子學習人生智慧
老子的20個人生格言!救了多少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