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人生三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人生三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人生三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點擊播放 GIF/2046K




人生三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人生三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見自己

古人云:人貴有自知之明。


見自己,就是要自知,要懂得自省。


大道至簡,最重要的是本心,認清自己需要安靜,需要回歸本心,於是「見自己」就成了一個人存在的基礎。


看不見自己的人,只能在生活的高山下負重而行。


見自己,就能夠接納自我。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弊病和長處。見自己,不因優點而驕傲,不因缺點而自卑,既不虛榮自滿、自我陶醉,也不認為自己無能無用而自我貶低。


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的稟賦,發揮出來了,就能「見自己」。


見自己之後,才能真正地做自己。做自己的人是不大在意世間的目光的,不會因為別人的目光而做人,先面對真實的自己,然後決定自己如何做為。

人生三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見天地


一個人如果只懂得見自己,便會陷入自我為中心的誤區當中,光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其他的東西,便會作繭自縛,最終難免會害了自己,


從見自己到見天地,是往上攀登,是要把自己的小我境界提到天地的大我境界中去。以地為軀幹,以天為魂魄,以山川河流為血脈,這便是所謂的頂天立地。


人生有困苦有輝煌,沉溺輝煌,難免止步不前,反倒後退;面對困苦,強加反抗,與世無益,反倒傷了自己。


見天地之後,知進退。進退不僅是個人的事,因為人活在天地之間,一進一退,必然要看清前路後路,看清自己的進,會不會撞到其他人的退;自己的退,是不是卻踩了其他人的路。


見天地之後,有格局。把自己看成水,不斷讓自己上漲,面對困苦,運用智慧,默默成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水漲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漫過了這份困苦。

人生三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見眾生


如果把生命的過程當作是一種修行的話,在見自己和見天地之後,再去見眾生就是一種慈悲的覺悟。

見眾生,就會對世人報之以體諒與悲憫,對世道人倫多一分看破與接納。


從見天地到見眾生是一個不斷向下走的過程,也是內斂鋒芒的一個階段。漸漸地懂得了卑微,慢慢地將自己的身段降低,甚至根植到泥土裡去。這個階段的人是謙和、淡然而又深邃的,他已經獲得了內心自由,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所謂的見了眾生,便是沒有了自我的感覺,學會了放下。以眾人心為我心,以眾人見為我見。兩者合二為一。正如老子曾說過的一句話:「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人生三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四大名著120句歇後語:看了就懂,懂了就樂
順境逆境都是心境,得意失意都是心意
女人,讀三遍林徽因,不如讀一次陸小曼

TAG:儒風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人生的三重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韓紅《緣來》: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希捷不惑之年的生存之道:見自己 見天地 見眾生
陽明道眼:見自己,才能見天地、見眾生
寫在武磊留洋之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我不是葯神》觀後感:見自己,見眾生
書法之道:筆墨之間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電視指南 | 專訪《奇遇人生》總導演趙琦:見世界,見眾生,見自己
去過100多個國家後,她領悟了旅途的三重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談空者,乃破眾生之有見;說有者,乃破眾生之空見
不見眾生過失
我苦,所以照見眾生的苦;我懼,所以不願眾生憂懼
地藏菩薩終日度眾生不見眾生相
虛雲老和尚:談空者,乃破眾生之有見;說有者,乃破眾生之空見
看完淚流滿面,我願生生世世不吃眾生肉!
末法眾生不皈依《地藏經》,能有幾人往生?
不要以為自己福報大,就看不見眾生的疾苦
不同眾生所見境,到底何者正確?
普通人為何看不見鬼道眾生
《金剛經》說「彼非眾生,非不眾生」,為何佛還要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