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針刺能治哪些急危重症?看《黃帝內經》怎麼說!

針刺能治哪些急危重症?看《黃帝內經》怎麼說!

針刺能治哪些急危重症?看《黃帝內經》怎麼說!



小編導讀

無論您的事業做得多麼驚天動地有成就,無論您的財富如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論您的朋友多麼形影不離多仗義,無論您的子女多孝順多暖心,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怎麼享受事業、享受財富、享受友情、享受親情?在一些疾病面前,尤其是急重病證面前,所有享受都變得若有如無!如何守住健康,趕走疑難病證?源自《黃帝內經》的針刺療法有良效,不妨來看看!


據統計,《黃帝內經》記載急重病證30多種,如中風(風痱)、厥證、脫證、卒頭痛、卒脅痛、卒心痛、卒腹痛、高熱、神昏不知人、喘促、癲狂、痙病、腹暴滿、暴吐、暴泄、霍亂、下血、癃閉、大便閉、膈證、癰疽、鼻衄、喉痹、暴喑、暴聾、心疝暴痛、水腫、徒?腹脹、癧風等。對所發生的急重病證都是以針灸治療為主。現簡述8種急重病證的針灸治療。


1


厥心痛

厥心痛與一般所指心下痛不同,是由於厥氣侵犯於心,而致心痛。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主血脈,精神之所舍,故心痛為急重病證。《黃帝內經》有多處記載,如《靈樞·厥病》曰:「厥心痛,與背相控,善瘛,如從後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先取京骨、崑崙,發狂不已,取然谷。厥心痛,腹脹胸滿,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厥心痛,痛如以錐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厥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間、太沖。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間,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肺心痛也,取之魚際、太淵。」從此5種心痛的癥狀分析,不能排除西醫學的不同類型的冠心病心絞痛,其治療方法,取本經或表裡經之滎穴、腧穴為主,以調節其經脈氣血,緩解疼痛。目前以針灸治療各種冠心病心絞痛都取得較好療效,實驗研究證明針灸治療能改善冠狀動脈血流量、心肌耗氧量,增強心肌收縮能力,對改善心功能是明顯的,因而是非藥物治療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2


諸卒痛


各種突然發作的疼痛病證,如頭痛、腹痛、脅痛、腰痛、肢節疼痛、牙痛等,《黃帝內經》主要以針灸止痛。如《靈樞·厥病》曰:「厥頭痛,貞貞頭重而痛,寫頭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陰,後取足少陰。」「貞貞」《針灸甲乙經》作「員員」,指頭眩暈。厥頭痛指厥氣上逆,多以熱邪上擾所致。以頭部腧穴治療,即督脈之上星、囟會、前頂、百會、後頂5穴,足太陽膀胱經之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兩側為10穴;還有足少陽膽經之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兩側為10穴,故為5行,每行5穴,共25穴。此25穴也是頭穴中常用之穴,不但可泄諸陽經上逆之熱邪,而且對各種頭部疾患均有很好的療效,是目前治療腦血管病的常用頭部腧穴,具有改善腦血液循環及血液流變學等功用。對各種頭痛循經取穴,或以五腧穴治療,均有較好療效。


其他如針刺治腰痛、腹痛等記載,其內容更為豐富,不贅述。

3


高熱證


《黃帝內經》對高熱證的針刺治療敘述尤為繁多,如《素問·熱論》《素問·刺熱》《靈樞·熱病》《靈樞·寒熱病》等,不論急性高熱或慢性發熱,都以針刺泄熱。其辨證多以五臟熱病、六經熱病為主,其取穴方法又以循經取穴為多。治熱病的腧穴也頗多,《素問·水熱穴論》提出治熱病59穴,《靈樞·熱病》也提出治熱病59穴,但兩者所取穴位不同,有以四肢穴為主,有以軀幹腧穴為主,各有特點。也有以督脈經穴泄熱者,如《素問·刺熱》曰:「熱病氣穴,三椎下間主胸中熱,四椎下間主膈中熱,五椎下間主肝熱,六椎下間主脾熱,七椎下間主腎熱。」督脈為諸陽之海,以督脈經穴泄五臟之熱,無論在理論上或臨床實踐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都值得深入探討。目前研究已證實,針刺有明顯退熱作用,可增強機體的免疫機能,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4


水腫證

水腫為脾、肺、腎功能失調,水液代謝障礙,水濕內停,既可為水腫,又可為腹水、鼓脹。如《素問·水熱穴論》曰:「水病下為胕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卧者,標本俱病,故肺為喘呼,腎為水腫,肺為逆不得卧,分為相輸俱受者,水氣之所留也。」即為腎失氣化,肺失肅降,肺腎不能相互輸應,而致水濕內停。其治療方法以針刺「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腎之街也,三陰之所交結於腳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腎脈之下行也,名曰太沖。凡五十七穴者,皆藏之陰絡,水之所客也」。這57穴包括了腎經、膀胱經、督脈、胃經諸穴,具有補陽滲濕、氣化行水等重要作用。目前對腎性水腫、心性水腫,針刺都有較好療效。即使對嚴重的腹水亦有一定療效,如《靈樞·四時氣》曰:「風膚脹為五十七痏。取皮膚之血者,盡取之。」此膚脹指腹水而言,也可選擇57穴,盡瀉其水。對腹水亦可採用放腹水的方法,如說「徒先取環谷下三寸,以鈹針針之,已刺而筩之,而內之,入而復之,以盡其,必堅。來(束)緩則煩悗,來(束)急則安靜,間日一刺之,盡乃止」。這是古代放腹水的療法,先以實心針刺後,再以筒形空心針放水,並緊束腹帶,以免出現心中煩悶不舒的感覺。


5


喘促證


喘促由肺氣不降,氣逆而喘,或由腎虛不納氣而致。針刺肺、腎經穴以降氣攝納而平喘。如《素問·臟氣法時論》曰:「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干,取其經,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血者。」由肺腎氣逆而致者,針刺手太陰肺經穴及足太陽之外、厥陰之內的足少陰腎經穴治療。馬蒔認為取手太陰肺經之經渠、足少陰腎經之復溜,降逆平喘,納氣歸原。《靈樞·五邪》也說:「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節五臟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由外邪襲肺而致寒熱、氣喘者,取手太陰肺經之雲門、中府穴,還可取背俞之肺俞穴,以俞募取穴法解表而瀉肺氣。

6


痙、癲、狂


《黃帝內經》對痙、癲、狂病的記載也甚多,皆以針刺治療。如《靈樞·寒熱病》曰:「暴攣癇眩,足不任身,取天柱。」《靈樞·熱病》曰:「熱病數驚,瘛瘲而狂,取之脈,以第四針。」又曰:「風痙身反折,先取足太陽及腘中及血絡出血,中有寒,取三里。」無論經氣厥逆或高熱驚厥或外感風邪致痙、瘛瘲等症,取足太陽膀胱經穴、手少陰心經穴泄心熱或補陽以柔筋,或補胃經生陽散寒,或刺絡出血等,用不同補瀉方法,以達到止痙的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中藥絕學:貝母一味,大有可為!
重磅:第四屆全國悅讀中醫活動報名開始啦~
【獨家】背影——最後的紀念:我眼中的顏德馨
心煩氣不順?快來看看屬於「鬱悶派」的調體大法
小兒發熱不用慌,推拿治療來幫忙!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外感不治,何以治急危重症
當4大內科急危重症集中在偏遠地區的患者身上後……
老人突然眼前發黑,當心眼科急危重症,搶救時間只有4小時
5G智能急危重症移動單元亮相,移動的手術搶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