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監系列:這個藏族太監是小一號的鄭和

太監系列:這個藏族太監是小一號的鄭和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太監系列:這個藏族太監是小一號的鄭和



——史料摘譯——


原文:

當成祖時,銳意通四夷,奉使多用中貴。西洋則和、景弘,西域則李達,迤北則海童,而西番則率使侯顯。顯有才辨,強力敢任,五使絕域,勞績與鄭和亞。——《明史·宦者列傳》


譯文:


明成祖朱棣當政的時候,在與四方蠻夷的溝通方面勇於進取,奉命出使的多數任用宦官中的貴人。西洋方面是鄭和、王景弘,西域方向是李達,往北方是海童,而西番則都是派侯顯出使。侯顯才智機辯,強壯有力,敢於擔當,五次出使極其遙遠的地方,功勞和成績僅次於鄭和。


1


提起鄭和,大家都耳熟能詳,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但是,和他同時期,還有好幾個太監,有的前往蒙古,有的從新疆往西,有的從西藏往西,個個都是陸地版的鄭和。


皇帝明白,對於周邊的蠻夷,該打的時候要打,該安撫該溝通的就要安撫溝通,武力和外交都是顯示大明國威的手段。


這些派向四面八方的外交人員中,每一路都有太監的存在。


今天要說的就是其中一路,五次出使,其中三次入藏,到達了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明史》稱「勞績與鄭和亞」。


這個人就是太監侯顯。


2

溝通的時候,必須要互相聽得懂對方說的啥。不然,你說一句表揚的話,人家以為你罵他媽,就會打起來。明朝的時候,西藏人的普通話還沒那麼普及,所以,那時候入藏,一定要會說藏語。


侯顯會說藏語,因為他本來就是甘南的藏族人,後人考證出他的藏族名字是洪保希繞。


侯顯在很多方面和鄭和相似,鄭和是回族,侯顯是藏族,都是少數民族。侯顯當太監的經過和鄭和也一樣,都是小戰俘出身,轉職做的太監。


和鄭和一樣,侯顯的家鄉也是元朝軍隊最後負隅頑抗的幾個據點之一。一場大戰之後,侯顯成了戰俘,後來被送進皇宮成了太監。


也許是覺得戰俘出身不那麼光彩,侯顯家鄉的縣誌說,侯顯是覺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然後離家出走,後來進宮當了太監。但事實上,明朝開國那陣子,很少有從民間招聘太監的,一般都是戰俘或者進貢的奴隸來干這服侍人的活計。


戰俘就戰俘,其實沒啥丟臉的。


3


公元1403年,朱棣從侄子手裡搶來皇帝的第一年,當鄭和還在熱火朝天造船準備下西洋的時候,侯顯已經開始了第一次入藏的旅程。


侯顯的使命是邀請一位活佛去南京,原因是朱棣聽說這個活佛會變魔術,想看看。當然,這只是檯面上的說法。


皇帝真實的想法有兩點,一是為了周邊外交,二是希望用宗教的力量來為自己得來並不光彩的皇位正名。

順便解釋一下,藏傳佛教的教派眾多,主要有格魯派(黃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寧瑪派(紅教)等。


侯顯要去請的這位就是噶舉派的活佛,《明史》上說這位活佛叫哈立麻,也有資料說叫得銀協巴。



太監系列:這個藏族太監是小一號的鄭和



相比鄭和下西洋的風險,侯顯這一路的困難一點也不少,那個時候沒有進藏的火車,連公路也沒有,更多的是類似茶馬古道一樣的山間小路。


4


這是一趟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旅程,侯顯花了兩年多的時候,才找到哈立麻,發出了皇帝的邀請。


從哈立麻的角度來說,得到政府的認可,對自己的教派也是大有好處的,欣然應允。


回去的路比較順利,一行人經青海、陝西、河南、安徽,乘船入長江,只花了半年多的時候就到了南京。


為了迎接哈立麻,朱棣事先對靈谷寺進行了裝修,靈谷寺的文獻中是這樣記載的:「規模氣象,軒豁雄麗;望之翚飛,積之山立」。

哈立麻到了南京之後,先在靈谷寺為朱元璋和馬皇后作超度法事十四天,後來又在皇宮中設壇為朱棣灌頂講經。


朱棣對哈立麻表現了異乎尋常的尊重,封他為「萬行具足十方最勝圓覺妙智慈善普應佑國演教如來大寶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簡稱「大寶法王」。幾個徒弟也都得到了「大國師」的封號,其他金銀財寶、貴重的法器啥的也都給了不少。



太監系列:這個藏族太監是小一號的鄭和



哈立麻後來又去了五台山,前後在內地停留了一年多時間,然後才踏上回藏的路途。


5


哈立麻回去了,侯顯幹啥呢?這裡有兩種說法。


說法一是侯顯作為船隊的第三把手,跟著鄭和下西洋去了,在鄭和第二和第三次下西洋中,佔據了一個艙位。


說法二是侯顯陪著哈立麻回西藏去了。


究竟哪種說法正確,目前還沒有找到更有力的證據。

6


藏傳佛教存在不少教派。元朝時期,中央政府對藏傳佛教的態度是:支持一派,壓制其他教派。明王朝則採取各教派一視同仁、不偏不倚的態度,通過努力,加強中央政府和西藏的聯繫。


那麼,封賞了噶舉派,格魯派也不能忘記。朱棣給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寫了一封邀請信,但被婉言拒絕。


於是,侯顯在1413年再次受命進藏,親自邀請宗喀巴。



太監系列:這個藏族太監是小一號的鄭和



侯顯好不容易找到宗喀巴,並用自己的誠意感動了不肯見面的宗喀巴卻,侯顯把朱棣的的詔書和禮物轉交給他,正式邀請宗喀巴去中原弘揚佛教。


但是,宗喀巴的身體狀況已經不適合遠行,侯顯實在不甘心白跑一趟,請求宗喀巴派徒弟去到內地,得到了宗喀巴的同意。


侯顯和宗喀巴的徒弟釋迦也失踏上歸途,後來釋迦也失被封為「大慈法王」。


之前,薩迦派的昆澤思巴被封為「大乘法王」。

順便說一下,西藏這邊,宗喀巴另一個弟子根頓珠巴後來被追認為第一世達賴喇嘛。


7


雖說不能肯定侯顯是不是參與了鄭和下西洋,但是他先後兩次單獨率領船隊出訪榜葛刺(今孟加拉國)和沼納朴兒(今印度北部)是有史記載的。


侯顯的船隊到了今天的孟加拉國、印度、不丹、錫金等國,最遠到達了波斯灣。


侯顯的船隊主要是開展外交活動,宣揚中國的國威,受到了所到之地的歡迎。


其中,第二次的出航是為了當和事佬。當時沼納朴兒和榜葛刺打起來了,榜葛刺人希望大明朝廷可以來調解,結果,效果杠杠的,侯顯一到,沒費啥功夫,兩個國家就握手言和了。



太監系列:這個藏族太監是小一號的鄭和



8


史書上並沒有對侯顯多次遠行克服的困難、受到的危險做詳細的描述。

只有一次,也是侯顯最後一次進藏的時候,那個時候,皇帝已經是朱棣的孫子朱瞻基了。當時,在工布地區,侯顯的隊伍遭遇土匪,一場廝殺下來,侯顯的隊伍獲得了勝利,但自身損失也不小,僅立功及陣亡官兵就有450餘人。


可以肯定的是,侯顯的隊伍陣容規模是相當大的。


除了五次比較大的出訪之外,事實上,侯顯還兩度前往尼泊爾,多次前往青海新疆。


侯顯的大部分人生,都在旅途中度過,也因此,《明史》給了侯顯「勞績與鄭和亞」的高度評價。


9


光陰似箭,侯顯一天天的老去,他向皇帝表示希望可以在家鄉建一座寺廟,葉落歸根。



太監系列:這個藏族太監是小一號的鄭和



皇帝同意了侯顯的請求,還派了兩位欽差,幫著侯顯建造寺廟,這座寺廟就是今天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的侯家寺。


侯顯的晚年是在侯家寺度過的,最後也是在侯家寺圓寂的。今天的侯家寺里還存有侯顯靈塔。

10


侯顯的名氣沒有鄭和大,他的傳記是附在鄭和傳後面的,但侯顯的貢獻一點也不差。


還有鄭和的副手王景弘,更是被完全淹沒在鄭和的光環里。


侯顯在歷史上多少還留下了一些記載,而西域方向的李達,往北方的海童,幾乎沒有在史料中存有事迹的記載。


有些事情,沒有記載,並不代表沒有做過。



太監系列:這個藏族太監是小一號的鄭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太監系列:一場由皇帝和五個太監在廁所發動的政變
子見南子是孔子的生活作風問題嗎?(八卦史記64)
太監系列:史上唯一當上皇帝的太監
太監系列:把皇帝帶進了溝里的太監
紅頭文件的鼻祖 無中生有的網紅(宰相系列)

TAG:大嘴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唯一的有稱號的太監皇帝
清朝珍藏照片:這才是真正的太監宮女,圖4是慈禧身邊的太監!
唐朝的太監有多厲害?整個王朝三分之二的皇帝是太監的傀儡
中國歷史上最奇葩的兩個王朝,一個是太監王朝,一個是和尚王朝!
鄭和是明朝最有作為的一位太監?這位太監的功勞絕不亞於鄭和!
末代溥儀的太監孫耀庭,能混到大太監這個位置,全靠給娘娘值守時鞋子里藏的寶貝
史上太監的四個唯一
中國唯一一個太監皇帝,算是太監中的「男神」,年紀輕輕就有
這個村子的人都姓「徐」,卻為姓黃的太監,建了座祠堂
你們這是正經國漫嗎?太監、和尚一個比一個妖艷
中國唯一一個太監皇帝,算是太監中的「男神」,年紀輕輕就有老婆
鄙視宦官的康熙大帝,為何唯獨與這三個太監關係密切?
古代最大膽的四個太監,第二名掌控秦朝命運,第一名讓太后懷孕
這個不是太監的太監,進宮與太后廝混生下兒子,還想搶皇帝的位置
在十三個皇帝陵墓中,躺著一座太監陵墓,這是怎麼回事?
這個「太監」有多牛?和太后生下兩個孩子,還自稱是皇帝的假父
古代太監是怎麼養老的?這個地方是太監墳場,更是養老的天堂莊園
袁世凱稱帝第一天做了這兩件事,太監、宮女齊喝彩,省了很多褲子
這個皇帝太荒唐:管太監叫爹,在花園裸奔,最大心愿是擺個小攤
司禮監和掌印太監這兩個職位有怎樣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