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李可:小青龍湯治急危重症舉要

李可:小青龍湯治急危重症舉要


點擊

上方

藍色字

中醫思維十

可快速關注






導讀


醫聖之小青龍湯是治喘神劑,是破解世界醫學難題中心、肺、腎的急危重症的法寶之一。重新認識《傷寒論》,努力實踐、探索、發掘《傷寒論》中每一方的奧秘,是傳承醫聖心法,復興中醫的奠基之舉。李可老願與青年一代共同完成這一歷史使命。



只要能夠達到有效劑量,經方完全可以治大病





我在1961年至1981年二十年間,為了搶救心衰、呼衰這些垂死病人,當時還沒有明確的換算根據,傷寒論的劑量從古到今醫學界也沒有一個大致的看法,所以那個時候我在救治垂危病人就用原方原量,這個最早是從我自己親身進行試驗,比方說四逆湯附子用量從一兩開始,然後慢慢增加到一兩半,其他乾薑炙甘草的用量也相應符合其比例,這個過程雖說出現了很多反應,但是能夠承受,所以

那個時候當我遇到危重病人的時候就直接用傷寒論的原方原量

(解放初期沿用一斤等於十六兩,一兩等於十錢的舊制,尚未改用克制),實際超過漢代用量的一半,當時為求穩妥,遵醫聖「中病即止,不必盡劑」的原則,採用每劑葯煮一次,分三次服,服一次若病退大半,則止後服,停葯糜粥自養,不效則疊加,隨症情變化,消息進退,這樣來用傷寒的方子確實有「一劑知,二劑已」的療效。



平均計算,我在60年代到80年代的藥量總的來講仍在漢代計量的範圍之內。

但已超過現代用量的10倍,如果依附子的用量來計算的話就超過現代用量的60倍。由於超過法定藥典的劑量,我在60年代治急危重症的處方,有兩次是經院長、公安局長雙簽才得以配藥。所以最初20年的探索,我為什麼能敢於把這個劑量提高到這樣一個程度,這個其中有一個故事。




就是我給一個心衰的垂死病人,就是從醫院發了病危通知後回到家裡準備後事,但是這個人的孩子是我的朋友,他請我去給這個老太太看病,當時就是給開四逆湯加山萸肉,一共用的是一兩半附子,那個一兩半就不是我們現在折算的15.625克,當時開的是三付葯,我跟他說你回去以後給你媽媽吃一吃,看看能不能救過來,救不過來也是沒有辦法,我們做最後努力,但是當天下午他又去找,說我母親情況很不錯,把那個葯吃完以後清醒了,而且能夠坐起來,要吃東西了。




誒,我說,不對啊,我給你開了三付葯,這麼快就有效果啦?我就和他一塊到他家裡,他媳婦就告訴我,說這個葯因為主要當時因為老太太快要不行了,所以一方面要準備老太太的後事,給她做衣服,一方面煎藥,手忙腳亂之間把三付葯一起煮了,所以說我用了這樣的劑量實際上是誤打誤撞,但是這樣誤打誤撞就恰恰符合了傷寒論最基礎的有效劑量,所以

這個自此以後我治過成千上萬心衰、腎衰、呼吸衰竭的危重急症病人,救活大概將近一萬人

,所以這個經方治病呢,能夠救生死於頃刻之間,神奇功效體會很明顯,這個一直到出土啊,這個古方劑量的千古醫案才徹底告破。




不過我想當時有一件事情讓我們非常震撼,就是在明代時珍老人著這個《本草綱目》的時候,他那個裡面有個序例關於古今劑量的有一句話,他說「古之一兩,今用一錢可也」,但是從李時珍開始一直到現在呢,大約是439年都是遵照時珍這句話來用藥,所以中醫為什麼不能治大的急症重症,

恐怕與劑量不能達到當時張仲景的基礎有效量有很大關係

,而且現在這個問題很難解決下來,1981年發現大司農銅權這件事情,全國當時的中醫界高層肯定這是件大事,大家都知道,但是沒有人這樣做,除了上海的柯雪帆教授,沒有人響應這件事,直到現在,我們全國各省級中醫藥的中醫臨床大夫仍受到種種限制,甚至因為劑量問題,或者因為用了傷寒論裡面的現代認為是毒藥的藥物,要追究法律責任。



所以現代束縛中醫手腳的「緊箍咒」太多。中醫復興要走經典之路,這個已經沒有疑問,現在刻不容緩的是要按古中醫自身發展的歷史事實與理論實踐,重編藥典,那麼目前,在藥典還沒有改編以前,先要給臨床中醫鬆綁,賦予臨床中醫按照四大經典用藥的權力。所以我講這個劑量問題,就是大家在臨床上比較拿不準的一個問題。

像這個的劑量,我從60年代開始到現在40多年臨證,這個只要能夠達到有效劑量,那麼所有的經方完全可以治大病。






小青龍湯組成





小青龍湯組成:




桂枝(去皮) 麻黃(去節) 芍藥 細辛 乾薑 甘草(炙) 各三兩(各45克)五味子半升(38克) 半夏(湯洗)半升(65克)(生薑65克)(見半夏注)。




用經方大劑治病,今人頗多疑慮。今一一破疑解惑,撥亂反正,以利臨證應用。




1計量換算




據1981年出土之「東漢大司農銅權」,

漢代一斤為十六兩,一兩為十錢,漢代一斤合現代250克,一兩合現代15.625克

,漢代一升,液體為現代200毫升(十升為一斗,十合<讀ge>為一升),不同的藥物(比如說花、葉、籽、實、礦物類葯)由於形狀大小,質地堅硬、疏鬆之不同,這個藥物具體劑量之區別最早是經上海柯雪帆教授及眾多研究傷寒論的多位專家分別稱量核實,所以這個劑量可為臨床應用依據,如五味子一升為76克,半夏一升為130克,這些具體換算的方法我曾經寫過一本書,就是我那個選輯在403頁有詳細的敘述,大家可以參考。




這是傷寒論成書時的國家通行計量標準。為方便應用,去掉小數點一下尾數,那麼漢代一兩等於現代15克,三兩等於45克,每一兩與原著相差0.5克強,所以以這個方法來計算經方的劑量就基本符合當年醫聖用藥原貌。




2麻黃




另外,需要解釋一個問題,就是麻黃。這個麻黃在傷寒論方中最大劑量是6兩(大青龍湯,合90克),那麼小青龍湯是三兩(45克),在湯劑煮服法中註明「先煮去上沫」,我們經常煮麻黃,如果量少的話,10克左右,根本沒有上沫出現,當你按照傷寒論的方法,在加水煮麻黃的時候,一共煮20分鐘,在開始1到2、3分鐘之間,出來很明顯的一層沫,把這個東西撇掉,

上沫中有暝眩物質,服之容易發生頭眩,面赤而嘔,我的經驗在用大劑麻黃的時候可加等量之蟬衣則可有效防止發生暝眩。




這個麻黃效用,不但可以開玄府(過去認為這個玄府是人周身的毛孔,其實人一身上無處沒有玄府,五臟六腑、臟腑經絡全部都有)而發暢汗,且可通利九竅,開鼻塞、明目聰耳,利小便。使用麻黃峻劑時,可採取「

得汗則止,不必盡劑」之法

,就是你用45克麻黃這劑葯分三回喝,如果服第一次,全身已經有了潤潤的汗,剩下的葯就可以不喝了,這樣來消息進退,如果他得不了汗,再加,再喝第二次、第三次,甚至一天內取1到2劑葯,不要認為45克麻黃很了不得,實際上有的病人,連服2劑卻1滴汗都出不了,這樣的情況是經常有的。




那麼小孩、婦乳、老弱之人怎麼辦呢,這個就是把湯藥煮好了以後,先服50毫升,喝了葯以後密切觀察,如果喝了葯以後得潤汗,就把第二次的葯減一些,25毫升就行了,如果得暢汗(全身毛孔皆有潤汗,玄府已開)則止後服。如果這個方法在3小時內仍無汗意,可加至每次100-150毫升的麻黃汁,然後就好像桂枝湯的服法,加飲熱稀粥一碗以滋胃助汗。但是有的病人,雖無汗卻小便特多,咳、腫皆消,這個就證明了肺氣已開,外邪下走空竅而出,亦為中病,可以不必要強發汗。所以醫聖仲景的發汗解表劑中,麻黃用到三兩,正是傷寒論方的基礎有效劑量,如果你低於此則無效。




廣東中醫藥大學藥學院陳長青是我的弟子,他曾經治一表氣閉塞的浮腫病人,每劑10克許,治了好長時間無效。他比較慎重,想著稍微加一些,遂加至15克,藥房在取葯的時候忙亂中誤取50克,及至發現錯誤,怕50克麻黃要是大汗亡陽怎麼辦,就和陳長青兩個人趕到病人家中時,結果等到他們去到病人家裡的時候,病人已經吃了葯以後全身暢汗,腫全消,安然入睡。這個看著是個笑話,也是一個誤打誤撞,

這個誤打誤撞其實上是暗合了醫聖的基礎有效劑量,

像他半個多月治不好的病,當他達到基礎有效量的時候,治的非常順利,非常快。病人家屬講服藥十多分鐘後出汗,小便也很利,很快浮腫就消了,這病就好了。




所以我講這個例子呢,就是說古代特別是漢代的一些古方,包括傷寒論和孫思邈的方子,都基本上是這個劑量,而這個劑量在臨證上確實有「一劑知,二劑已」的效果,就是一劑葯就明顯好轉,兩劑葯下去這個病基本上就解決了。這個疑惑不解除,大家臨床的用量上不去,達不到基礎有效量,就只能治一些小病,大病治不了。所以我重點在這點上跟大家講清楚,

所以中醫學界好幾百年認為的「醫聖不傳之秘,在於劑量」,又是一證。







3半夏




下面我解釋一下這個半夏,這個半夏在小青龍湯原方裡面有一個旁註,有兩個字是「湯洗」,湯在古代漢語裡面並不是我們喝的麵湯之類,而是沸水、開水,那麼湯洗就是用沸水來沖洗幾次,為什麼要衝洗呢,因為古代傷寒論裡面用的都是生半夏,如果是制半夏,它洗來幹嘛,沒必要。湯洗可以去掉其辛辣刺喉之弊,但是我發現湯洗的過程也洗掉半夏稠粘潤滑之液汁,這個比肥皂水還要滑。




過去認為「半夏辛溫燥烈」,錯了。內經明示「辛以潤之」,凡辛味葯皆有潤的功用,附子大辛大熱大毒,都能「致津液」,似乎匪夷所思,正是因為附子最能通行十二經脈表裡內外,陽能生陰,氣能升水之故。所以半夏能夠潤通大便,憑什麼呢,就是憑這個黏糊糊的液汁。當時我發現這個問題以後,我就把半夏的使用做了改進,

就是不湯洗,加等量鮮生薑同煮,制其辛辣,我試的結果就是沒有任何刺激咽喉或者辣舌頭的情況

,而且我一輩子用的生半夏沒有出過任何問題,包括小孩、孕婦妊娠惡阻不能進食的,用大半夏湯或者小半夏湯加回龍湯,按照經方劑量,一般一劑葯可以治療。




這個我們省中醫院有些青年大夫也試用這個方法,但是他們總是提心弔膽,但是經過自己嘗過,沒有任何不適。我這個方法既慎重,又經過自己試驗以後再用到病人身上,就比較放心了。我用生半夏到現在有四十八年時間,我的親身體驗,不但沒有害,而且有特殊療效。用治重症妊娠惡阻,小兒老人暴喘欲絕,百日咳,肺心病之兩衰危證,肺纖維化,食道癌之重度梗阻

(生半夏130克 鮮生薑75克 赭石細末120克生附子30克 紅參30克 乾薑75克 吳茱萸30克 大棗25枚加用開道散)

等數萬病例的試驗,皆能應手取效,未見一例有害。




我這裡講的生半夏有害不是現在對生半夏的認識,說這個是毒藥,用了後會如何長短等等。這個都是一些想當然的想法。所以我們要繼承醫聖的衣缽,這些方法如果攻不破,我們的臨床能力永遠提不高。




現代之制半夏,經清水浸泡,甘草、白礬、生薑片浸泡月余,反覆換水淘洗,製成之後已是純粹「藥渣」

,半夏功效,喪失殆盡,非但不能止咳、止嘔,濃重之礬味,反而令人作嘔。現代用二陳湯之所以無效,就是半夏不是當年仲景的半夏。




當代青年中醫,以傳承醫聖薪火為己任,故在理法方葯四大環節,要恢復醫聖法度。

要學會駕馭毒藥以救人性命的方法。從2002年開始,南寧劉力紅,廣東省中醫院,山西的一部分,浙江和山東的我的一些弟子們,都親自服藥,都要過這個關,即使你沒有病,也要喝四逆湯的味道,你喝了四逆湯哪一種劑量之後有什麼感覺,哪一種劑量反應強烈,這樣你在治療病人的時候,就會心中有數。所以這些重重險關,我們已一一闖過,大家就不要有什麼顧忌,你們只要勇於再實踐,細心體驗,中醫復興就有希望。







4細辛




細辛,是醫學界撓頭的藥物之一,與川烏、附子是一個等級。幾乎人人談虎色變,畏之如蛇蠍,有終身不敢一用者。

其實細辛,本是醫聖手中的秘密武器

,用於救危亡於頃刻的一員大將。為什麼大家要講細辛不過錢呢,這是因為宋代元祐年間有一個人叫陳承,他寫的《本草別說》中有「細辛若單用末

(這是無的放矢,從古代到今並無一人以單味細辛末治病,而傷寒論裡面細辛入散劑的極少)

,不可過錢匕,多即氣閉塞,不通者死」一句。陳的東西也是道聽途說,根據河北劉沛然老大夫的考證,他當時這句話是根據某獄中一囚暴死,似與服用有細辛的葯末有關,既未查證屬實,又未作藥物成分分析,想當然把道聽途說寫入書中,這個害人不淺。




後時珍老人編著《本草綱目》時,不辨真偽,不讀《神農本草經》的明文記載,以及《傷寒論》經典用藥的範例,原樣照抄引入《綱目》。於是「細辛不過錢」的謬說便流傳天下,使救命功臣細辛蒙羞、蒙冤439年。中醫界要為細辛平反昭雪,這個要追根溯源。




我們知道,《傷寒雜病論》是公認的四大經典之一,是中醫之魂,而醫聖用藥所遵從的是《神農本草經》。兩大經典,足以撥亂反正。我們看醫聖是怎麼樣用細辛的,《神農本草經》是怎麼樣記載的,在本經裡頭,細辛列為上品,什麼叫上品呢,上品就是可以久服,可以延年益壽,本經裡頭是這樣講的,

「氣味辛溫無毒,主咳逆上氣,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肌膚麻木不仁,最後壞死)

。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




那麼後世許多醫學家對本經進行考證和發揮,根據他們的臨床經驗,清代著名醫家張隱庵闡釋這段經文,指明醫聖的用藥法度依據全部來源於本經,並批駁陳承謬說,極有見地。敬錄如下:

「細辛氣味辛溫,一莖直上,其色赤黑,秉少陰泉下之水陰,而上交於太陽之葯也。少陰為水臟,太陽為水腑,水氣相連於皮毛,內合於肺,若循行失職(就是講少陰、太陽、肺這個經絡循行如果失常,為什麼會失常呢,可能是本氣之傷,也可能是外邪之侵),則咳逆上氣,而細辛能治之(麻附細、小青龍湯的病理、病機在這段話裡面就講得非常清楚了。)」

這是一個。




「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從顛絡腦,若循行失職,則病頭痛腦動,而細辛亦能治之(麻附細法的具體解說)。太陽之氣主皮毛,少陰之氣主骨髓,少陰之氣不合太陽則風濕相侵,痹於筋骨,則百節拘攣;痹於腠理,則為死肌,而細辛皆能治之。其所以能治之者,以氣勝之也。」(

新訂大烏頭湯之病理、病機直解,可治類風關、硬皮病、紅斑狼瘡等免疫缺陷病,附夏雨琴案

)「久服明目利九竅者,水精之氣,濡於空竅也。九竅利,則輕身而延年矣。」這個細辛的味道非常大,非常難喝,喝了以後經常發嘔,我必須把這個手舉起來讓這個氣下行,這個才能喝。所以我很怕喝葯,尤其是怕喝含有細辛的葯。




我在最近三年里兩次中風,都幾乎報廢了,如果不是用大量的細辛和黃芪,合孫真人的續命煮散,我就不會坐在這裡講話了,所以這些東西就是非常可靠,由於張隱庵是一個非常誠實的醫學家,他闡論細辛這個葯不是毒藥,它是本經的上品,你長期用細辛可以延年益壽,就因為我們歷史上有些人的胡謅就把功臣給埋沒了,使我們重要的藥典不能通過,和我們不敢用細辛有很大關係。

最後還有一段話,這是他對陳承的批判,他說:「宋元祐陳承,謂細辛單用末,不可過一錢,多則氣閉不通而死。




近人多以此語忌用(細辛),而不知辛香之葯,豈能閉氣?」(李註:小青龍湯內之細辛之所以能止咳、定喘,皆辛香宣肺啟閉開竅之功!)後世之所以不敢用細辛,就是受陳承的影響,不過張隱庵老先生給李時珍留了點面子,因為畢竟是這個李時珍綱目問世,才使陳承的觀點流行於世。「學者不善詳審而遵守之(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中醫信什麼,是信現代藥物化學成分嗎,我們用藥時信的是本經,治病時信的是傷寒論,除了這些以外,我們一概批,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態度,你就大惑不解了。)岐黃之門(傷寒論是第一道門坎),終身不能入矣!」




除了這個神農本草對細辛的論述以外,我們再看醫聖張仲景如何用細辛,一共16方。凡治外寒內飲、血虛寒凝致四肢厥逆時,重用細辛散寒化飲之功,用量為三兩,如小青龍湯、當歸四逆湯及其類方等8方。傷寒論每一方都考慮到人體本氣的強弱來用藥,若本氣先虛,少陰陽根不固,兼夾外犯或內生之實邪,就是表裡不固,太陽少陰不固,這種情況呢,則細辛之用二兩,並與附子同用,如麻黃附子細辛湯之治太少同病,還有大黃附子細辛湯用細辛與附子、大黃相配,治寒積便秘,脅下偏痛。細辛辛散之力極強,只用二兩,以免辛散太過。同類方共5方。其餘各方都是丸散,用量不等,但每次服用量極小,幾乎零點幾克。我講這個問題主要是通過我的經驗,給大家講講我們如何衝破這個難關,來傳承醫聖的術。




通過張隱庵的闡述可以看出,醫聖用細辛已入化境,《神農本草經》的藥理,在《傷寒論》中發揮到極至!《本草正義》全面總結了仲景用細辛之妙:

「細辛芳香最烈,故善開結氣,宣洩郁滯,而能上達巔頂,通利耳目,旁達百骸,無微不至,內之宣絡脈而疏通百節,外之行孔竅而直透肌膚。

所以這樣在我們總結細辛的功用和用量方面,毫無疑問,醫聖就是我們的典範。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只聽張仲景和《神農本草經》的教誨,而不是不看四氣五味,升降浮沉,臟腑歸經,只論藥物的化學成分,那我們就不是中醫了。所以中醫復興之路在古代而不在現代,中西結合、中醫現代化、科學化,已把中醫的靈魂化掉了,只剩一具軀殼,所留下的東西可用不可用,能不能用在兩可之間,這句話說了有些人不愛聽,實際情況就是這樣。如果我們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那中醫沒有救。我們只有徹底洗腦,告別錯誤,撥亂反正,回歸經典,原原本本繼承傳統,才是中醫再生之路。一味遷就西方,附庸所謂科學,那是我們中醫自我毀滅!




(細辛以遼細辛為佳,藥力雄厚,療效卓著,但副作用是易致人嘔吐,有人主張蜜炙一刻鐘,以減其辛烈之味,可行。凡用細辛劑,對老婦幼兒重症病人,可按照仲景基礎有效劑量,全方按比例迭減至最小量,然後逐日疊加至基礎有效量,以保證療效。適當變通以適應不同病人。)






小青龍湯主治





綜合歸納傷寒、金匱的論述,總共有5條,詳見下述各證:




一個呢就是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渴,或咳、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證的脈象一般是緊、弦。




第二條是

「病溢飲者(水氣不化,流於四肢肌膚,身疼重如帶五千錢,腫脹,謂之溢飲),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這個就是重證),小青龍湯亦主之(病之輕者)。」




第三條是

「咳逆依息不得卧(哮喘重症,張口抬肩擷肚,危困欲絕,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此方主之。」這個是在金匱裡面。




第四條是「

婦人吐涎沫(痰飲上泛),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病機在上,在外,當解表化水氣,下之則引邪深入),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這個也是金匱裡面。半夏瀉心湯和之,此證可直用大桂附理中合吳茱萸,直溫太陰本臟,更助釜底之火,以拔痰飲之根。)




第五條是

「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湯主治。」(按即小青龍湯加石膏二兩,此證由外寒閉塞過久,內已化熱,故加石膏解外清內,免成肺痿之禍。)




以上五條,第一條為傷寒太陽篇小青龍湯證之提綱,

以下四條為金匱治內傷雜病之變法。




我的理解是,小青龍湯主證就是「咳喘」二字,病在肺臟,日久由肺入腎。其病機為「本氣先虛,外寒內飲」,治療大法為「發汗利水」,表裡雙解。這小青龍湯估計大家都常用,不過用法對不對,需要大家反思一下。




太陽經是病的來路,亦是病的去路

。胸中為太陽經出入之路,又為肺經安居之所,肺為水之上源,皮毛為肺之外竅,又是太陽經之循引通道。中醫有條治法就是「諸證當先解表」,開太陽,宣肺竅,汗出則外寒由里出表,小便自利,水飲自消,諸症自愈。但臨床治病,卻沒有像我們講的這麼輕捷便當。由於人體本氣已虛,外邪屢屢入侵,寒邪由表入里,由淺入深,正氣愈虛,邪陷愈深,層層藏匿於三陰之里,成為痼疾,所以這個病有的人一輩子都好不了。正是這樣的病機病理,所以

必須要用扶正托透的方法,扶正就是扶正氣,托透就是開表、把外邪從里托出去

,因為它是從太陽經進來,我們還讓它從太陽經走出去。如果不反覆托透,伏邪難以盡出。此其一。




其二是小青龍湯病機中內因之「水氣」

,水氣實際上就是痰飲之演化,痰飲是怎麼形成的,「脾為生痰之源」,必是人體本氣先虛,脾失健運,飲食不化精微,反成痰濁。於是遂浸漬於心胸肺胃間,「肺為貯痰之器」,咳喘之內飲,實緣於此。若無此內飲,則外受風寒,不過是一個麻黃湯證而已,不會成為內外交困的小青龍湯疑難大證。醫界有一句話「醫生不治喘,治喘丟了臉」。不但中醫,現代醫學對喘證也是束手無策。




說來確實是慚愧,這一世界難題,遠在一千九百多年前,醫聖張仲景已完全解決,他的武器就是小青龍湯。

所以小青龍湯是治喘神劑

,就是剛才我講的這個「浸漬於心胸肺胃間」,就是它的病位,這個病位跟現代的甲型流感一致,所以小青龍湯可以治療甲型流感初中末三期,這個觀點4月份在濟南會議上我就已經提出來了,這個觀點已經上報中醫藥管理局,根據就是廣東實踐的結果,就是塘廈中醫院收治的11例甲型流感,其中有7例已經用過達菲,入院以後很快改用中藥,另外4例是剛開始用中藥,4天解決問題,就是個小青龍湯加附子、炙冬花,用生半夏,所以這樣的話我們治療經驗不但是治一些小病,而且可以治一些大症。




這個甲型流感曾經在歷史上病死過四千萬人,是一個殺手。如果真正甲流在我國大流行,那就是一場劫難,所以小青龍湯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塘廈我弟子和陳長青他們幾個人都來了,讓他們把資料給大家每人一份參考一下,因為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這個甲流大流行已經不可避免,而且可能在秋後還有一波,這個倒是內經關於己丑年瘟疫流行的記載有預測,如果萬一真的來了,小青龍湯完全可以把他消滅。




這個小青龍湯的基本用法我就不再詳細講了,我講這個前半部分,主要是為了給大家破疑解惑,使大家用這個東西心中有數,這不但是我一個人走過的路,而且我後邊有很多青年一代都完全是從這條路上走過來的,所以大家應該充滿信心,勇於實戰,那麼將來我們中醫的復興就很有希望;同時我認為小青龍湯這個方子不但可以治一些小病,而且真的如果甲流要在全世界大流行,那麼我們這個東西就是對世界人的最大貢獻。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




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中醫思維十平台無關,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本文來源

中醫師承學堂

,由中醫思維+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由中醫思維+(zhongyisw)分享。




首屆「溫暖的中醫讀書會」




針對人群:

中醫讀書愛好者


參與方式:

通過購買讀書會會員資格加入首屆「溫暖的中醫」讀書會


費用:

299/人


讀書會周期:

動開始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


首屆會員特權:

每位會員贈送五本溫暖的中醫讀讀書會精選圖書




具體活動:


1、組建成立讀書群,為廣大中醫愛好者挑選最合適你們的書籍。讓大家從了解中醫開始,健康閱讀,以講帶讀,學講並行。



2、推出「閱讀推廣人」制度,由中醫傳承學院編委會引導組建「閱讀推廣人隊伍」,分為醫師自願者(具有醫師資格的專業人員)、行業志願者(各行各業非醫師的志願者)兩類,為廣大中醫圖書愛好者答疑解惑。



3、組建讀書社群,推出優秀書籍、優秀作者、優秀的網路教學分享計劃。定期邀請書籍作者、編輯、讀者、閱讀推廣人為廣大讀者分享自己的初衷、心得、感悟、學習方法等。




報名須知:

成為會員後加入讀書會專有微信群(請報名成功後添加讀書會秘書微信:

13552886976

)。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立即入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思維十 的精彩文章:

人民日報:70%以上的疾病都和心情有關,教你排解7種消極情緒
被遺失的古藥鋪文化
現在絕大多數人肝不好,根源其實都在此處
怎麼才能讓孩子少生病
用心讀書 ——走好中醫路的第一步

TAG:中醫思維十 |

您可能感興趣

外感不治,何以治急危重症
全國人大代表張榮珍:中醫也能治療急危重症 應加強研究應用
老人突然眼前發黑,當心眼科急危重症,搶救時間只有4小時
5G智能急危重症移動單元亮相,移動的手術搶救室
當4大內科急危重症集中在偏遠地區的患者身上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