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與鳥獸魚蟲親密對話——洛倫茨、印刻作用與動物行為學

與鳥獸魚蟲親密對話——洛倫茨、印刻作用與動物行為學

與鳥獸魚蟲親密對話——洛倫茨、印刻作用與動物行為學



洛倫茲與他所研究的灰雁在散步。洛倫茲生於1903年11月7日,年輕時在一次摩托車事故中傷了下頜。為了蓋住留下的一些傷疤,他蓄上了很有特色的大鬍子。


作者 尹傳紅(《科技文摘報》總編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


責編 許小編 劉小編


寫在前面


因為有著與康拉德·洛倫茲類似的一段童年經歷和感悟,我是帶著很強烈的感情色彩來寫這篇文章的。在本文的「後記」中,我簡略回憶了我與小動物的過往,似乎還能找到一點殘存的「童心」哈。


上周二(4月18日)傍晚,由於我的疏忽大意,我養了一年光景的小狗圖圖,不幸出了車禍。我眼睜睜地看著他癱在我懷裡,咧著嘴,張著無神的眼睛,痛苦地掙扎,最後斷了氣。


我簡直不能相信這瞬間的陰陽相隔,蹲在地板上,一邊輕輕地摩挲著他柔弱的身子,一邊喃喃自語、深深自責:「都是我的錯,都是我的錯,真的對不住你,對不住你……」


此後一直難過了好幾天,現在回味依然十分難受。


此番「科學的歷程」邀約文章,我即想到此篇舊文。文章最初發表於4年前我在《科技日報》的專欄「別有人間」。


2017-4-27

與鳥獸魚蟲親密對話——洛倫茨、印刻作用與動物行為學


本文最初刊於《科技日報》2013年11月9日第4版,作者的「別有人間」專欄。


1909年的一天,在奧地利東部靠近阿爾騰堡的多瑙河濕地,一個名叫康拉德·洛倫茨的6歲男孩和他的玩伴格蕾絲,領著兩隻剛孵出不久的小鴨子嬉戲。他們驚訝地發現,小鴨子屁顛屁顛地一路跟著他們到處走,趕都趕不回頭,儼然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父母。


這件事給洛倫茨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生長的地方有溪水、樹林,還有許多令他著迷的小動物。他的父母非常理解他對動物的摯愛,而他家的一個心靈手巧、十分擅長飼養小動物的保姆,也給他提供了許多便利和幫助。

與鳥獸魚蟲親密對話——洛倫茨、印刻作用與動物行為學



據本文改編的故事版,配畫後刊於《少年科學畫報》。這是其中一幅。


9歲那年,洛倫茨用長襪和電線製成的漁網為自己養的魚撈到第一批水蚤,由此也發現了淡水池塘這個奇妙的世界,並立刻沉醉其中。此後不久,他從一本動物學著作中看到一幅始祖鳥的照片,第一次知道了進化的觀念。


一個人,只要他窺見了自然界固有的美麗,就再也無法忘懷。高中臨近畢業的時候,洛倫茨已經確信,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在於動物學和古生物學。然而,他的父親,先天性髖關節治療方法的發明者,一位著名的整形外科醫生,卻希望他學醫。


洛倫茨勉強地依從父親,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完成了其醫學應考課程。但因為心中仍有別的念想,他沒有進行醫學實踐,而是回到家鄉,在維也納大學的解剖系擔任講師,並於1933年獲得了動物學博士學位。


他的父親後來寫道:「康拉德……更喜歡鳥類學而非醫學實踐。對於他的選擇,我並未過於熱心,而且當我提到,了解蒼鷺是否像它們被認為的那樣愚蠢並無很大的價值時,卻深深激怒了我的兒子。」

與鳥獸魚蟲親密對話——洛倫茨、印刻作用與動物行為學



在洛倫茨的心中,始終存有童年時期所見識的那兩隻小鴨子。1935年,已跟比他年長3歲的格蕾絲結為伴侶的他,以一種科學的方式描述了一隻幼鵝在它孵出不久,如何固定地追隨它所遇到的第一個移動對象,而且總是在其後邊跟著。


根據對動物的觀察所見,洛倫茨漸漸地形成了一種理論框架。他研究了通過內在的遺傳因子控制本能的行為,認識到,他和格蕾絲當年被兩隻小鴨子「印刻」了,那隻幼鵝也是如此。但是,存在一扇狹窄的時間之窗——只有在此期間,這種印刻現象才會發生。


這就是說,印刻只在動物出生後某段時間內發生,剛孵出的雛鴨雛雞等禽類的印刻現象,只能在一天之內發生,超過 30 小時就不會產生印刻作用。同理,小狗出生後如在一個半月之內不與人接近,以後將難以跟人建立親密的關係。


而一旦發生印刻,它就會堅持下去,不能再學會跟隨另一個不同的養父母。洛倫茨驚嘆:「一個長達一生的行為,竟然是被年幼時的一次決定性經歷所固定的。」正是他創造了行為關鍵期的概念——環境不可逆地作用於行為發展的時間窗口,即可能產生印刻的有效期間。印刻現象說明,即便是後天習得的行為也有其生物學的基礎。對洛倫茨來說,印刻作用的重要性在於,它本身是一種本能。

與鳥獸魚蟲親密對話——洛倫茨、印刻作用與動物行為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洛倫茨被徵召到德國防衛軍,但他很快就成了蘇聯軍隊的俘虜。不過,由於在醫學方面的造詣,他反被俄國人敬重,被安排到醫院工作。在此期間,他仍堅持自己的科學研究工作。當他最後被遣返時,俄國人允許他將手稿和一隻被馴化了的八哥帶走。


實際上,在20 世紀 40 年代,洛倫茨等人創立了一門新的學科——動物習性學,明確界定和闡述了動物習性學的關鍵概念,提出了先天釋放機制和固定行為模式。其中,前者是動物穩定行為方式的根源,系指動物具有某些先天性的潛在反應能力。平時它被「儲存」著,一旦遇到適當的刺激情境,就會自動釋放出來。

與鳥獸魚蟲親密對話——洛倫茨、印刻作用與動物行為學



洛倫茨認為,遺傳和環境條件這兩者的的相互作用,決定了動物接受刺激作出反應的行為方式。即種種毋庸置疑的行為,可以被看成是遺傳編程以及環境促成的結果。這些複雜的、能夠遺傳的行為程序對於動物的繁殖意義重大。他的研究成果,特別是一項開創性工作——將動物身上的適應性行為概化到人類複雜的社會與心理模式,對遺傳學、進化心理學和社會生物學等的發展,帶來了重要啟示和重大影響。


1973年,因對動物在自然環境中之行為模式的研究,而在個體和社會行為的構成和激發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洛倫茨與卡爾·馮·費舍爾和尼古拉斯·廷伯根共同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的親密朋友與合作夥伴廷伯根稱他為「動物行為學之父」。

與鳥獸魚蟲親密對話——洛倫茨、印刻作用與動物行為學



洛倫茨一生關愛和親近動物,與鳥獸魚蟲親密對話。他根據自己的觀察與研究所得,撰寫了幾部獨具特色且廣有影響的科普讀物:《所羅門王的指環》、《灰雁的四季》、《狗的家世》、《攻擊與人性》和《文明人類的八大罪孽》。德國《明鏡》周刊曾評論他是「動物靈魂的愛因斯坦」,而更多的人則把他比作是「現代的法布爾」。


洛倫茨說他喜歡觀察動物的生活,「我寫的每一部科學作品都出於這份喜愛。只有直接的、沒有任何假設的觀察,才能向科學家展示全新的意外的發現。」《所羅門王的指環》結合作者觀察、研究及個人體驗,以富有詩意的語言,描述了鸚鵡、鬥魚、水鼩、寒鴉、野兔和狼等許多動物不同的本性、行為和趣聞。其最初的德文版名為《與鳥獸蟲魚的親密對話》。


書之開篇,洛倫茨引述了英國作家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一首小詩,表明其旨趣所在,詩云:「從來沒有哪個國王,能夠像所羅門這樣,他可以和蝴蝶說話,就像兩人閑聊家常。」此中所羅門王,即是《聖經》中提到的大衛之子、智慧之王,他「講論飛禽走獸,昆蟲水族」。《聖經》原意是說所羅門講到了動物,但卻被誤解演繹成所羅門能夠與動物對話,而他的魔力關鍵,則在於他手上所戴的戒指。

與鳥獸魚蟲親密對話——洛倫茨、印刻作用與動物行為學


《所羅門王的指環》,[奧]康拉德?洛倫茨著,劉志良譯,中信出版社;《灰雁的四季》,[奧]康拉德?洛倫茨著,姜麗譯,中信出版社;《狗的家世》,[奧]康拉德?洛倫茨著,張冰潔譯,中信出版社;《人性的退化》,[奧]康拉德?洛倫茨著,寇瑛譯,中信出版社;《文明人類的八大罪孽》,[奧]康拉德?洛倫茨著,徐筱春譯,中信出版社。


由於將科學知識與文學趣味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所羅門王的指環》問世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廣受讚譽,一再被重印,成了風靡世界的科學人文經典。它曾名列紐約圖書館推評的20世紀十部最佳自然科學著作之首,還曾入選中國科學家推介的「20世紀科普佳作」。1950年1月,洛倫茨在該書一個新的版本前言中寫道:「希望親愛的讀者能夠通過我的書,對動物朋友身上的無限美妙略有所知。」


對於「動物朋友身上的無限美妙」,《所羅門王的指環》一書中有許多精彩的描述,也不乏作者由此生髮的感悟與哲思:


有一次我沿著多瑙河散步時,聽到了一隻渡鴉響亮的叫聲,我也叫了一聲回應它。這時,處在高空的大鳥收起翅膀沖了下來,速度快得讓人窒息,我感到一股氣流向我湧來。突然它張開了翅膀減速,落在我肩膀上時,輕若鴻毛。這一刻我覺得它所做的一切壞事都得到了補償,我養的這隻渡鴉不知撕壞了多少書、多少次搗毀鴨窩。這種奇妙的感覺,並不會因為重複經歷而消失,哪怕天天都這樣,我仍然感覺這事很神奇。


我很少嘲笑動物,如果我嘲笑了動物,事後通常會發現,我嘲笑的啟示是我自己,是人類,因為那是動物在多少有些無情地、諷刺地扮演我們。……有經驗的觀察者不會嘲笑動物身上的怪異之處,經常讓我生氣的是,有些人在逛動物園或水族館時,看到動物超出尋常的身體形狀時會嘲笑它們,其實這是長期進化適應的結果。他們所嘲笑的,在我看來卻是十分神聖的:生命起源之謎、創造和造物主之謎。變色龍、河豚或食蟻獸的怪異模樣,在我心中引發的不是好笑,而是一種敬畏之情。


讓洛倫茨深感遺憾的是,今天,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只跟沒有生命的、人造的東西打交道,他們已經忘記該如何理解有生命的生物,如何跟它們相處,從而導致整個人類如此無情地摧殘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所以他認為,重新建立人和地球上其他生物的聯繫,是一個崇高而重要的任務。

與鳥獸魚蟲親密對話——洛倫茨、印刻作用與動物行為學



本文改寫版收入尹傳紅著《該死的粒子:理趣閱讀司南》,科學普及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

晚年的洛倫茨對人類行為和人類文化尤為關注,同時將所思所想轉移到了社會倫理方面。他意識到近代以降人類所做的事情,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文明的危害與威脅越來越大。其實,這些看法和憂慮在《所羅門王的指環》中已然露出端倪。該書最後一章(第十二章)名為「道德與武器」,它由動物行為引申提出了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


打鬥中的狼不會咬斷同伴的脖子,烏鴉也不會去啄同類的眼睛。所有的動物都通過進化獲得了自己的武器,進化的過程也塑造了它們的衝動與禁忌,以避免危及種族的生存。「如果這就是自然的精心安排,人的所作所為豈不令我悲哀?」(華茲華斯詩句)鑒於人類創造了身體以外的武器,卻毫無節制地使用,我們是否也該擁有充分的禁忌?人類會不會有一天因為自己的發明而毀滅呢?


在那些真正獲得巨大成就的生物學家中,只有少數幾個人不是為其研究對象的美所吸引而為之傾注一生心血的。可洛倫茨卻敢斷言,那些動物行為學家,絕對沒有一人不是這樣的。讓他深感遺憾的是,今天,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只跟沒有生命的、人造的東西打交道,他們已經忘記該如何理解有生命的生物,如何跟它們相處,從而導致整個人類如此無情地摧殘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所以他認為,重新建立人和地球上其他生物的聯繫,是一個崇高而重要的任務。


(原載《科技日報》2013年11月9日第4版)


後記


類似寫作關於畢加索的三篇文章,這次我也想就洛倫茨從不同角度寫三篇文章,但只完成了兩篇。都是在回柳州給母親過生日那短短几天時間裡弄好發出的。


這篇文章別有意味,我很早就起念寫了。因為,恰恰是在柳州度過的幸福的少兒時代,我切身體驗過近似的「印刻作用」。至今,我仍懷念我養過的那些小雞小鴨,還有金魚、蟬、八哥之類。


最記得,每天放學一回到家,小雞小鴨們就圍著我腳跟轉,它們最喜歡我撒的米粒和挖來的蚜蟲(蚯蚓)了。漸漸地養大後,我跟它們也有了很深的感情,不讓大人殺來食用。印象中,有一次大人避開我,把我養大的一隻鴨子殺了,我得悉後急得哭了,堅決不吃它的肉……


讀洛倫茨的書,我時常回味起自小與動物們相處的點點滴滴。一個月前在浙江開會,與作家霞子聊到她鍾愛的螞蟻(也是她重要作品的主角),我說我小時候接觸過許多螞蟻,但一想起它們就很愧疚,尤其是知道它們很聰明、很友愛、很團結之後。因為,那年頭我最喜歡用開水燙或點火燒螞蟻窩了,真夠殘忍的。雖然她說這事許多孩子都干過,我還是很過意不去。一兩年前我在威爾遜所著《螞蟻》一書扉頁寫過幾句話,表達過懺悔。


出差在外,不多寫了。

2013-11-15


於成都,花園城大酒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的歷程 的精彩文章:

基督教創世論與現代科學的興起
花拉子模與阿拉伯數學
《響古箐滇金絲猴紀事》引言
消毒,消誰的毒?
當代科技對社會倫理的衝擊

TAG:科學的歷程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你想把童趣的靈魂印刻在衣服上
中國史上的四大逆天文物——印刻古人無窮的智慧
原版印刻陳佩斯之子陳大愚,祖孫三代只為喜劇而生
那些年,印刻在聖西羅的德國身影
參觀《鴻雪留痕 金石情深——西泠印社藏李叔同印刻展》1
產品上印刻「美國國旗」是大忌!又一品牌因此栽跟頭
澳門國民教育,傳授在形式,印刻在心中
徒步之旅,把美景印刻進腦海里
「絲路遺風」黃土陶瓷印刻作品展將於5月17日在太原晉商博物館舉辦
被印刻在英雄身上的玩家你知道幾個?faker劫?德萊文森?
己亥豬年刻印刻什麼?來看看這本印譜吧!
時光精準的把自己印刻在它們的軀幹上,一輪一年華
35個紋身的想法,「鎖骨」感染力超強的紋身效果,不妨印刻一下
年輕女孩的紋身想法,左胸下印刻一句簡單的英文詞,讓人捉摸不定
為什麼只有一款飛行員表可以印刻「PILOT」?
越南古建築上印刻很多文字,當地人看不明白,中國人卻一看就懂
你用幾個十年來把自己重新印刻在我心裡
中國人喜歡到處撒錢,直接印刻到骨子裡!
可列印刻字膜轉燙過程中有個步驟十分重要
190306 光與影描繪你的精緻眉眼 一筆一划都印刻在我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