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弘一大師:立道十法寶

弘一大師:立道十法寶

弘一大師:立道十法寶



弘一大師


虛心


常人不解善惡,不畏因果,

決不承認自己有過,更何論改?


但古聖賢則不然。今舉數例:


孔子曰:「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又曰:「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蘧伯玉為當時之賢人,彼使人於孔子。


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


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


聖賢尚如此虛心,


我等可以貢高自滿乎!


慎獨

吾等凡有所作所為,起念動心,


佛菩薩乃至諸鬼神等,無不盡知盡見。


若時時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為。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又引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此數語為余所常常憶念不忘者也。


寬厚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


聖賢處事,惟寬惟厚。


古訓甚多,今不詳錄。

吃虧


古人云:


「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


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古時有賢人某臨終,子孫請遺訓,


賢人曰:「無他言,爾等只要學吃虧。」


寡言


此事最為緊要。


孔子云:「駟不及舌」,可畏哉!


古訓甚多,今不詳錄。

不說人過


古人云:


「時時檢點自己且不暇,豈有功夫檢點他人。」


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以上數語,余常不敢忘。


不文己過


子夏曰:


「小人之過也必文。」


我眾須知文過乃是最可恥之事。


不覆己過

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處,


即鬚髮大慚愧,生大恐懼。


發露陳謝,懺悔前愆。


萬不可顧惜體面,隱忍不言,自誑自欺。


聞謗不辯


古人云:「何以息謗?


曰:無辯。」


又云:「吃得小虧,則不至於吃大虧。」


餘三十年來屢次經驗,


深信此數語真實不虛。

不嗔


嗔習最不易除。


古賢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盡。」


但我等亦不可不儘力對治也。


《華嚴經》云:


「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


可不畏哉!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文章轉自網路,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善付囑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星雲大師講《心經》:「色」怎麼就「空」了呢
宗性法師:人生有些苦連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
佛法不靈嗎?為什麼自古以來人們信佛多而成佛少?
既然我們本來是佛 為什麼還在輪迴?
蓮池大師《西方凈土發願文》

TAG:騰訊佛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弘一大師:佛法十疑略釋
弘一大師:十法完善人格
弘一大師:如何恭敬三寶
弘一大師:十大改過之法
葉聖陶:弘一大師的書法
弘一法師——《華嚴集聯三百》
弘一法師:抄經十大利益
弘一法師:佛法十疑略釋
《弘一大師書法集》
弘一大師:學佛有這三個方便法門
弘一大師:藥師法門的殊勝
弘一大師:凈宗問辨
弘一大師:改過十訓
弘一法師:什麼是「三寶」?怎樣做才稱得上恭敬三寶?
南宋《五百羅漢圖》中的一名男子,太像弘一法師了!
弘一法師十句處世箴言,讓你大徹大悟!
弘一法師的禪畫
弘一大師的書法究竟好在哪?——新書《弘一法師書法集》
弘一法師與雪子
伍燈法師書弘一十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