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看得出來元、明時期瓷器底部的區別嗎?

看得出來元、明時期瓷器底部的區別嗎?

明代洪武瓷器底足中心乳釘狀突起,是元代器足的遺風。這種器足處理,在當時處於主流地位,成為明顯的時代標誌。同時也興起各種型制的圏足,種類繁多,常見的有圓洞形厚底足、高足、里壁斜削外傾斜式圈足等。

看得出來元、明時期瓷器底部的區別嗎?

瓷器底款示意圖

圖1.尖圈足、圖2.外削協齊平窄足、圖3.平其淺足、圖4.尖足、圖5.裹牆底有槽足、圖6.外牆內斂裹斜道足、圖7.渦形突乳釘足、圖8.外牆內斂裹圓角足、圖9.裹外斜削足、圖10.齊平足、圖11尖圓足底

另外,民窖靑花碗一類,則底面無釉,圏足深高,有的挖足過肩,殘留有削痕及同心圓跳刀痕。元、明兩代瓷器的砂底,露胎處均可見星點狀或大片的火石紅斑。其形成原因有兩種:一為胎土本身含有鐵質,經窯火燒結轉為氧化鐵而呈現紅色;另一為工匠著意塗刷而成。這種自然與人為而成的火石紅斑,自元代始多見,經明代延續到淸代中,乾隆以後才完全消失。通常是火石紅斑越濃重,表明器物製作年代越早;但景德鎮製瓷業幾經鑽研,近年已初步掌握了使砂底露胎處呈現火石紅斑的技術。

洪武正處於元、明交替之際,是一個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瓷器,截止目前已有相當數量的傳世品與地下發掘物可供研究。

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與小編互動,只有經歷多次的失敗教訓,才能夠領悟到古玩的深度和難度。訂閱時代收藏網公眾號《sdsc2004》學習古董鑒定方法、分享古玩收藏經驗、古玩買賣、藝術品定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澤 的精彩文章:

高仿古玉的陰細線已達七分像、還能鑒定嗎?
春秋古玉為何被會收藏界垂青
春秋早期玉器上的雙陰線與一面撤刀法
香道、茶道源於日本?
明代瓷器上常見的紋飾、你認識幾個?

TAG:收藏澤 |

您可能感興趣

史上有名的蘭陵王時期,有出過哪些相關的瓷器嗎?
世界上最貴的瓷器是怎麼做出來的?
南北朝時期的老窯瓷器,讓陶瓷器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從收藏角度,如何評價明清時期瓷器價值?
未來幾年:哪些瓷器會被市場看好
清三代瓷器,從來只升不跌!你真的買對了嗎?
到底什麼樣的瓷器值得收藏之品相
明清瓷器的鑒定要點,看完這篇就夠了!
白釉瓷器:從南北朝到現在明清時期都有哪些特點和時代特徵?
雍正時期的瓷器什麼樣子,特別不一樣
明代宣德時期的五彩瓷器
元明清瓷器跨時代的區別有哪些 您對這些盤子有何獨特的見解
你手中的瓷器,真的值得收藏嗎?
明清時期的青花鬥彩瓷器
清代順治時期的青花瓷器都有什麼特點?
熱情似火,原來瓷器中的釉里紅原來是這樣來的……
鑒賞|雍正時期的瓷器
印出來的瓷器
清代順治、康熙時期瓷器鑒賞要點,值得珍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