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元明清瓷器跨時代的區別有哪些 您對這些盤子有何獨特的見解

元明清瓷器跨時代的區別有哪些 您對這些盤子有何獨特的見解

宋代造型多簡樸,以仿青銅器造型為主,並多小件,但在器物的邊角、口沿、底足很講究修飾。如汝、官、哥、定、鈞的器物都修整得很規範。

元代器物的修胎就不太講究,特別是器物的底足就很粗糙,大件器往往有翹棱、夾角、凹心、凸底等變型現象。

明代永樂的器型古樸秀美,特別是壓手杯、盤、碗等都製作得比較精細。 宣德器物的造型豐富,製作精緻、成化器型小巧輕盈、制工精良、使仿者望塵莫及。弘治、正德器型端莊秀逸。嘉靖、萬曆以後的器形,厚重古樸與輕盈華麗兼而有之,但製作比較粗糙。

清朝康、雍、乾三代是中國瓷器的高峰期。康熙的器物造型敦厚,拙而見秀。以仿明永樂、宣德、成化器物較多。 雍正器型以線條精美聞名於世。

宋元明清瓷器底足上的差別

宋代器物底足製作精細規整,有裹足支燒,通體施釉,也有不施釉的,只刷一層護胎釉水。官窯器露胎處呈現深灰或灰褐色,俗稱「鐵足」,支釘橫斷面為灰褐色。汝器支釘橫斷面為粉白色。

元代器物底足大多露胎而質粗,泛火石紅色。碗底部作雞心底內尖外圓,整個元代都有這種特徵。

明代永樂、宣德大盤為砂底,質地細膩光滑溫潤,呈現火石紅。永樂盤砂底一般色白而細,砂底上有小塊鐵色斑,細膩光滑,撫摸時有糯米粉之潤滑感。 宣德器底部為白胎色而有火石紅,有一層淺紅色的塗抹料,均無旋痕,帶旋痕的多為清仿產品。成化器物的底足,有較多的黃褐色或黑褐色斑點,俗稱「糊米底」。還有的底足像塗了豬油似的,俗稱「豬油白」,撫之有玉的感覺。明早期和晚期的盤、碗類底足常有塌底,粘砂,並有放射狀刮削跳刀痕,到明代末期更為嚴重。器足形狀有直圈足,內斂圈足,卧足,台階式圈足,外傾內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璧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淺圈足、刮削平足、平底實足、高圈足等

宋元明清瓷器瓷釉上的差別

新瓷則具有炯炯刺目的「火氣」。有些仿品經過處理後,也可以將其去掉,但用放大鏡仔細觀察,也能找出破綻和不自然的光澤。又如舊瓷常有的柳葉紋、牛毛紋、蟹爪紋、魚子紋、鱔血紋、冰裂紋等大小不同的片紋,這些雖成為宋官、哥、汝窯瓷器上的自然特徵,然而後世仿品也能仿製出這些特徵。尤其是景德鎮仿官哥的器物達到了亂真地步。因此需要進一步觀察釉中所含氣泡的大小疏密。如官、哥窯釉泡之密似攢珠,汝窯釉泡疏若晨星,以及宣德釉面有「棕眼」等。

在觀察釉質時對於釉層的厚薄程度及縮釉、淌流狀態也需要加以注意。如宋鈞窯瓷釉多如堆胎。定窯瓷釉多有淚痕。明清胎瓷釉竟薄如蟬翼或瑩似玉石。這些固然都是難能可貴的特徵。可是後世仿品也能大體近似,若不參照其它方面的特色,注意器里和口邊、底足等處則往往失於片面。如元代琢器表裡釉多不一致,而且常有窯裂、漏釉、縮釉、夾扁的缺陷。永樂白釉器的口、底、邊角與釉薄處多閃白和閃黃色,釉厚處則閃淺淡的豆青色,並且琢器的表裡釉多均勻一致。康熙郎窯紅釉有所謂「脫口垂足郎不流」,以及「米湯底」、「蘋果青底」等特徵。這些都是後世仿品難以達到的。

明永樂 青花瓜果紋折沿盤

估價:RMB 4,600,000-6,600,000 成交價:RMB 7,820,000

尺寸:直徑38cm 作品分類:陶瓷>明代青花瓷器 創作年代:明永樂

此盤折沿,淺弧腹,圈足,底部細沙底,露胎,微泛火石紅色。通體以進口蘇麻泥青料繪製紋飾,紋飾層次豐富,繁而不亂,盡顯明代初期青花瓷的粗曠氣質。

明代永樂年間,青花瓷紋飾較為傳統。古玩行業內論及紋飾常言:「五朵花者未若一束蓮,一束蓮未若葡萄,葡萄者未若二或三朵花,二三花者未若纏枝瓜紋,瓜紋及更殊者皆為雋品」。此盤心繪瓜果紋,枝葉翻卷,藤蔓纏繞,精獷中帶有萬般精細,象徵碩果累累、物阜民豐。此紋飾充分體現出一代君主為黎民百姓祈求五穀豐登、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望。口沿飾海水波浪紋一周。此器釉光瑩潤如玉,青花發色艷麗,自然暈散,釉面橘皮紋微微泛起。永樂青花紋飾明顯地較元代疏朗,描繪手法趨於自然、寫實。

與此盤紋飾相同者,北京故宮博物院與日本出光美術館各藏一件。另一件來自於海外私人收藏,購自香港蘇富比1984年11月19日秋拍葉義醫生專場拍品號177,當時成交價為902,000港幣。

此盤原為英國倫敦著名古董商布魯特父子(Bluett & Sons)的舊藏,布魯特父子是在歐洲收藏中國古董的先行者和引路人,眾多著名的歐洲古董收藏家都與他們的收藏密不可分,大維德爵士也曾一度從他那裡得到精美絕倫的中國古董瓷器,時至今日,布倫特父子的收藏印記仍在影響著歐洲乃至世界古董市場。另一段收藏經歷來自美國紐約著名的拉爾夫M.蔡特畫廊(Ralph M.Chait Galleries),蜚聲世界的拉爾夫·蔡特畫廊創立於上個世紀初,是有著106年悠久歷史的家族收藏企業,它的創始人拉爾夫·蔡特先生,是一位傳奇的中國古董鑒賞家,在他的帶領下,開創了美國收藏中國古董專業的先河,眾多收藏家、學者和研究機構都曾受益於他的收藏,前美國總統胡弗、前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英國大維德爵士、美國洛克菲勒家族等名流政要,都是曾是這裡的常客;費城美術館、弗利爾美術館、三藩亞洲美術博物館、諾頓博物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以及皮博迪博物館,都收藏有此畫廊過手的藏品。

明永樂 青花葡萄紋折沿盤

估價:RMB 5,000,000-8,000,000 成交價:RMB 7,820,000

尺寸:直徑37.5cm 作品分類:陶瓷>明代青花瓷器 創作年代:明永樂

此件盤撇口,折沿,弧腹,圈足,砂底。器身以青花繪製紋飾,胎質細膩潔白,釉汁瑩潤亮青,口沿繪一周海水浪濤紋,內外壁均飾十二朵纏枝花卉,勾畫婉轉流暢,盤心主題紋飾為折枝葡萄圖,所繪葡萄,藤蔓綿綿,碩果累累,布局疏朗而飽滿。

永樂時期青花紋飾既保留傳統圖案又有受外來文化影響。傳統紋飾最常見到的是纏枝、折枝形態的花卉、瑞果,有蓮花、牡丹、茶花、石榴、荔枝、枇杷等。這些紋飾經常出現在大盤、碗、梅瓶、執壺上。花果紋飾寫實傳神,充分借鑒國畫的筆墨意韻,得其法度,勾、勒、點、染諸法,運用皆宜。線條粗細並用,青料濃淡兼施,從而令畫面富具蒼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渾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氣勢。

清雍正 鬥彩芝仙賀壽圖盤一對

估價:HKD4,800,000-5,800,000 成交價:HKD 7,240,000

尺寸:直徑206cm 作品分類:陶瓷>清代鬥彩瓷器 創作年代:清雍正

雙圈六字楷書款

盤敞口,弧壁,圈足。通體鬥彩紋飾。盤心青花雙線內繪洞石對立,南天竺枝葉舒展,果實累累,水仙芬芳吐艷,花姿招展,靈芝倚石而生。外壁繪三組由洞石分別和靈芝、水仙、翠竹構成的圖案,與盤心互相呼應。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此器造型俊美,胎質細緻,釉色淡雅,畫筆清秀流暢,寓意喜慶吉祥,妙不可言,為雍正御制瓷器中之上品。此器繪水仙、南天竺、洞石,合成「天仙拱壽」寓意,必定是雍正皇帝喜愛的題材。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雍正行樂圖》冊頁中一頁「書齋寫經」圖,畫中雍正身穿漢服端坐案前,執筆抄經,門外秀石後有天竺、水仙,其場景與本盤上的紋飾非常相似。此冊頁中均用寫實場景,因此本盤上的紋飾應由宮廷畫師依照該圖樣設計,雍正御批後由御場工匠臨摹於盤上。

元 青花雲龍紋折沿盤

估價:RMB 4,500,000-6,500,000 成交價:RMB 5,520,000

尺寸:直徑30cm 作品分類:陶瓷>元代以前陶瓷 創作年代:元

大盤口部折沿,弧腹平底,盤內繪雲龍,昂首向前翻騰旋飛於天際。其張嘴怒視猶有宋代龍紋遺風,宋龍多三爪,本品亦相同。

身體扭動變化強烈,使得龍紋更具動感。內壁繪「纏枝蓮紋」,俯仰向背各具姿態,葫蘆狀葉片也是元代特徵。口沿間繪以忍冬紋,外壁畫有「變體蓮瓣紋」一周,更好的展現了元青花的層次美。

在中國瓷器史上,元代青花瓷被人們認知相對較晚,證實後被視為中國瓷器史上的明珠。成熟之作燒造於14世紀的景德鎮,其採用從西亞進口鈷料「蘇麻離青」,發色艷麗明快,裝飾上也受到伊斯蘭藝術影響,最終成為銷往中東、西亞等地的重要商品。

在現存的元代青花瓷器中,以龍紋裝飾者高足杯、罐為常見,大盤中繪龍紋相對稀有。據《元史·輿服志》記載,至元二年(1336年)朝廷下令:「禁服麒麟、鸞鳳、白免、靈芝、雙角五爪龍、八龍、九龍、萬壽、福壽字、赭黃等服」。龍紋作為宮廷標識,自元代開始就以爪來劃分等級,規定五爪龍紋為皇室御用,並影響了明清兩朝的龍紋使用。此盤雖為三爪, 在當時也絕非一般家庭使用,而應為貴胄所有。

此盤造型規整,紋飾繁密,畫工粗獷中見秀美,體現了元代瓷藝繪畫的高水準。其青花發色濃艷深沉,隱隱閃現「鐵鏽斑」,是由於進口鈷料含鐵量較高所致。胎釉與修足均體現元代晚期制瓷特點,符合「至正形」元青花的諸多標準,流傳至今,殊為珍罕 。

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卉紋花口盤

估價:HKD3,000,000-4,000,000 成交價:HKD 6,020,000

尺寸:直徑38cm 作品分類:陶瓷>明代青花瓷器 創作年代:明永樂

盤菱花,折沿,淺弧壁、廣底、圈足。通體青花紋飾。盤心繪牡丹花、茶花、蓮花、石榴花、秋葵等;內、外壁繪十二朵折枝花,分別蓮花、牡丹、菊花、牽牛花等六種形態各異的四季花卉;折沿繪一周纏枝靈芝紋。

此盤造型精巧樸實,胎質細膩,青花色澤鮮艷,釉色瑩潤。構圖豐滿有秩,畫技精美,雅緻宜人。

此器源自日本繭山龍泉堂,1989年於福山城博物館舉行之《70件中國瓷器傑作》展中展出,著錄於展覽目錄圖版45號。

青花鬥彩花鳥圖盤

估價:RMB 1,500,000-2,000,000 成交價:RMB 5,865,000

尺寸:直徑19.3cm 作品分類:陶瓷>民國瓷器

王步除畫青花還兼擅各個瓷繪畫種,且均有獨到之處。晚年之後,他的作品中紅彩、粉彩、釉里紅、青花鬥彩均有出現。就今天所能見到的王氏傳世作品中瓷畫作品有不同主題,卻從不雷同。也就是說,一切描繪對象對他而言,只要是入畫得的題材都能得心應手地再表現出來。王氏敢於革新,勇於創作,特別是其作品中的大寫意潑墨畫法,開創了民國以來陶瓷繪畫史上的一種重要畫風,至今仍然影響著景德鎮瓷業的發展。圖中是作者繪瓷中少用的青花鬥彩。用青花分水法繪製鳥和樹枝,從濃到淡一次染成,燒製成形後加鬥彩梅花,使畫面妙趣橫生,生機盎然。

明正德 黃地青花石榴花紋盤

估價:HKD 2,000,000-3,000,000 成交價:HKD 5,780,000

尺寸:直徑29.5cm 作品分類:陶瓷>明代青花瓷器 創作年代:明正德

雙圈雙行六字楷書款

說明 盤敞口,淺弧壁,圈足。通體黃底繪青花紋飾,盤心雙圈內繪折枝石榴花,里壁繪桃子、枇杷、荔枝和柿子四季花果,外壁飾四朵折枝蓮紋。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明正德年制」楷書款。

此盤為明初以來的傳統品種,承前啟後,唯款識不同。

清雍正 鬥彩芝仙賀壽圖盤 (一對)

估價:HKD 5,000,000-8,000,000 成交價:HKD 5,750,000

尺寸:直徑20.6cm 作品分類:陶瓷>清代鬥彩瓷器 創作年代:清雍正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雍正本朝

雍正鬥彩,雋秀爾雅,小巧靜謐。世宗一朝,御窯廠燒瓷登峰造極,巧絕天工。不論其胎質、造型、紋飾、工藝,皆一絲不苟。自雍正六年起,唐英協助年希堯燒造,無不萃精會神,苦心戮力。然不止於斯,世宗品味超凡,天真幽淡,瀟洒超逸,全然一派世外高人之風。其對御窯廠監控嚴謹、要求縝密,所造之器,輪廓造型拿捏精妙,紋飾著色脫離庸塵,雍正鬥彩於成化之後,臻冠絕之巔,實在不出為奇。皆因藝匠在此要求甚嚴,精緻出塵的皇帝面前,只能力求盡善盡美,鞠躬盡瘁。

此器成對,乍看幽雅婉柔,雋秀蘊藉。對盤均為敞口弧壁,底為圈足,質地堅白,撫之光潤。通體以鬥彩設色,青花淡雅,釉彩幽然。盤心飾芝仙賀壽圖,只見洞石對立,南天竺舒展,果實累累,水仙芬芳,攬春吐艷,靈芝倚石,靜默暗香。外壁繪三組圖案,由洞石分別和靈芝、水仙、南天竺和翠竹相互構成,與盤心呼應,獨運匠心。底飾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字跡雋永。

此器造型俊美,胎質細緻,釉色淡雅,畫筆清秀流暢,寓意喜慶吉祥,動以新意,備儲精巧,妙不可言,為雍正御制瓷器中之上品。此器中所繪靈芝、水仙、南天竺和翠竹,寓「芝仙賀壽」之意,是雍正時期的常見紋飾。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雍正行樂圖》冊頁中的「書齋寫經」圖,畫中雍正身穿漢服端坐案前,執筆抄經,門外秀石旁生有南天竺、水仙,僅未見靈芝,其構圖、設色、場景與本盤之紋飾非常相似。雍正皇帝對此種紋樣的珍愛與重視,由此可見一斑。此冊頁中均用寫實場景,據此推測,本盤之紋飾應由宮廷畫師依照該圖設計,雍正御批後由御窯工匠臨摹於盤上。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成就夢想 的精彩文章:

盤點娛樂圈的投資名家,古玩字畫堆積成山,百萬元拍品都是常態
藝術品拍賣市場數據,有錢了都買字畫吧!
清琺琅彩瓷器鑒定,您知道那些方法和技巧?
玩瓷器不能不懂高嶺土與麻倉土之間的區別

TAG:藝術成就夢想 |

您可能感興趣

明代永樂瓷器有哪些特點?
專家教你從哪裡鑒別宋元明清瓷器,弄懂了這些,再沒人敢說你瞎玩瓷了
宋代瓷器如何鑒定?宋代瓷器的鑒別方法都有哪些
唐代瓷器有哪些種類知道嗎?應該看看了解
一眼就可看出明清瓷器紋飾,到底有哪些特點及內涵?
古代瓷器的有趣造型:這些長得像蒜頭的瓶子,你見過嗎?
宋朝瓷器的特點是什麼,它的分類有很多,你喜歡哪一種?
如何辨別清代與現代瓷器晚清瓷器有沒有收藏價值!
唐代瓷器鑒定?唐代瓷器的鑒別方法有哪些
明洪武時期的瓷器與元代瓷器的紋飾有哪些區別
收藏:這些瓷器真假難辨,沒有對比就沒有長進!
瓷器值錢的有哪些,還是所有的瓷器都值錢呢?
宋元明清的瓷器各有風采,你都知道嗎?
在青花瓷瓷器書寫款識始於何時?款識都有哪些內容?
明代萬曆朝的瓷器都有哪些紋飾?
清代瓷器有什麼特點?
瓷器收藏鑒定,看款識很重要,這些明代款識你認識嗎
或許你家老房子里就有這樣的瓷器,可別扔了!
明清瓷器底足有何特點?
如果把這些瓷器放到地攤上:只有兩種人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