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借著《大秦帝國》 聊聊韓非這個「作繭自縛」的知識分子

借著《大秦帝國》 聊聊韓非這個「作繭自縛」的知識分子

韓非,算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悲劇在於他身為韓國人,卻為秦王所賞識。他的眼光超越了歷史,卻作繭自縛,不僅導致自己身亡,還把別人都拉下了水。如果韓非出生在近代,絕對是一個「忠君愛國」的標杆。

韓非自幼聰慧好學,拜荀卿為師,又吸取李悝、吳起等前輩的學說,相當於自己是張無忌,有張三丰做師傅,又學會了乾坤大挪移和九陽神功,在「法家」這派,已經無人出其左右。

作為王室貴胄,韓非不想著吃喝玩樂,卻天天在琢磨如何變法圖強,可以說是一個不世出的棟樑之材。無奈此人問題挺多,性格內向,還有口吃,不善言談,只會寫文章,著作寫了一大堆,卻無法得到國君的賞識。

在春秋戰國時代,不會吹牛逼的一定混不出名堂。別看張儀、蘇秦是一介書生,竟可以靠著三寸不爛之舌,連橫合縱,叱吒風雲,身掛六國相印,牛逼的不要不要。

而你如果靠上戰場砍人這條路升官發財,累的要死要活,玩命砍上一千個人,撐死當個都尉都是造化,中間和丞相差了不知多少個等級。

那時候當國君蠻輕鬆的,基本上國家大事都交給丞相(相國、宰相)處理。在唐代以前,宰相的權力是很大的,甚至是可以和皇帝抗衡的。唐代為了限制宰相的權力,就搞了一堆宰相出來,唐玄宗時最多有十幾個宰相。明朝就直接廢了「宰相」的職位,改為「大學士制度「,基本上就剩下給皇帝打雜了。

可以說,封建社會就是一部漫長的皇權與相權的爭奪史。當然這個說來有點話長,暫且略過。

戰國選撥丞相比較簡單,也不怎麼講究出身,就問誰的名氣大。底下人說,某某的名氣很大,曾經在齊國稷下學宮講過學,人氣特別旺(就如同現在的百家講壇,不過這些哥們不僅講文化,更主要的講政治理念),君王一聽,就把人重金請過來,然後此人口若懸河的說了一大堆自己的理想抱負計劃什麼的,然後君王頻頻點頭,一拍板,你,丞相了!

然後君王把國家大事都交給他,自己便樂顛顛的到後宮找美女們去玩去了,此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政治理念治理國家。治理好了,是君王的功勞,如果壞事了,不跑就等著被咔嚓吧。

不是君王不願幹活,而是實在太累了。那個時侯紙還沒發明,寫字時就是北方刻寫在木板上,南方刻寫在竹簡上,古代人又拿毛筆寫,一個木板最多寫十幾個字,如果寫本一萬多字的奏章,那估計光木頭編成的書簡都可以堆滿半個屋子,君王一看,卧槽,暈了!

所以,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寫文言文,簡短精鍊省材料啊,也省力氣,而且看著不會太崩潰。如果和現在的網路作家一樣,一本書寫一千多萬字,那別說堆起來的書簡,光砍的樹木都可以造出一座城池了。

我推測黃土高原的樹木是在東漢末年被砍光的,宋朝之前,黃土高原南部一直是中國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天下的知識分子基本都在這一帶,著書立說砍樹,砍了一千多年,終於,把森林砍完了。

最後一個叫蔡倫的太監估計被一群太史官弄煩了,人家天天追著他要書簡,可是樹都砍完了,怎麼辦,只好,弄點樹末,破漁網什麼的,七弄八弄,竟然把紙發明出來了。

扯的遠了,說回韓非,他是個結巴,到了君王面前,自然還是個結巴,半天蹦不出一個字來,君王心裡還正想著趕緊和某個美女幽會呢,結果一個時辰過去了,韓非仍在結結巴巴的說道,臣,臣,韓,韓,韓非,非……要不是看在本家的份上,韓國的國君早就抄起一把刀砍死他了!

雖然韓非在韓國不受重用,但是架不住文章寫的太好了,讀者越來越多,最後流傳到秦國去了。秦國君王嬴政看後,頓覺韓非是個曠世奇才,說道:「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說完,便用武力逼迫韓國把韓非交出來。

這才是真正的霸道總裁啊,一言不合就搶人!不交人,分分鐘滅了你。但是韓非到了秦國後,卻不念秦王嬴政的知遇之恩,反而處處替韓國著想。嬴政和他聊過幾次後,覺得他來秦國就是混吃混喝,關鍵這人還是自己搶過來的,挺鬱悶的。

春秋戰國時期,用孔子的話來講,就是「天下大亂,禮樂崩壞」,知識分子們玩的都是「良禽擇木而棲」的套路,講究「人格獨立」。你要是跑到戰國給他們講「忠君愛國」,肯定會被他們笑掉大牙的。

舉幾個例子,李斯楚國人,當上了秦國的丞相,商鞅衛國人,幫助秦變法,孫臏衛國人,投奔了齊國,吳起,衛國人,先去魯國後去魏國,最後到楚國。

衛國簡直是戰國時代的人才運輸中心啊,源源不斷的把自己的國家的人才送給別人,說來衛國也挺牛逼的,竟然是最後一個被秦國滅的。

這裡糾正一個常識問題,很多人往往把「戰國七雄」當成戰國只有七個國家,這是錯的,「戰國七雄」只是對戰國時期比較強大的七個國家的稱呼。

這個七個國家趙、魏、韓都是來源「晉」,話說如果沒有三家分晉,統一國家對任務,怎麼會落到嬴政手上,所以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歷史進程。

話說韓非提出的理念很有遠瞻性,即非常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最早提出了「依法治國」的理念,並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法不阿貴」的思想,勇氣可嘉。

不過韓非這裡的「法」本質上和現在的「法律」還是有所不同。韓非的「法」指的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制定的「刑法」,強調的不是「保護民眾的權利」,而是以維護「君王的權威」為根本。

韓非的理論導源於荀子「性惡論」思想,在此理論基礎之上,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利害關係,人的心理無不「畏誅而利慶賞」(《二柄》),人君的職責就在於利用「刑」、「德」二手,便民眾畏威而歸利。

但是,韓非身為一個知識分子,卻瞧不起知識分子。他在《五蠹》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意思就是,知識分子和俠客都不是什麼好東西,(韓非自己打了自己一嘴巴)。

在韓非看來,以儒家為首的知識分子憑藉著自己有點文化,總喜歡討論時政,藐視君王的權威,俠客更好,那就是直接搗亂,殺人越貨,簡直不把國家法律放在眼裡。

但是,兩者相比,俠客只是個人行為,目前危害不大,而知識分子就不同了,萬一管不住他們,他們可就是破壞君王的偉大形象,破壞社會穩定團結。所以一定得嚴加看管,管不住就把他們弄死算了。

於是和商鞅死在他自己主導的變法一樣,始作俑者最終都會成為自己政治理念的第一個血色奠基石,韓非最後還是被贏政抓了起來了,被逼服毒自殺。

所以說男人的話,尤其是霸道總裁說的話千萬不能信,得到你之前說為你死了都可以,得到之後,玩不開心了,就把你弄死了。

史書上說,是李斯嫉妒韓非的才能將其陷害,當然也不是事實的全部。真相是,韓非不肯為秦國出力,又處處和嬴政意見相左,嬴政覺得留著他,萬一這孫子哪天跑到別的國家那就不好辦了,乾脆還是殺了吧。

古往今來,君王要殺臣子從不會親自動手,以免背上「暴君」「昏君」的罵名,以後的還有韓信、岳飛、袁崇煥什麼的。一個定律,忠臣不僅死的早,還死的慘,韓信被削尖的竹子活活扎死,袁崇煥被千刀萬剮了。

韓非雖然死了,但是嬴政還是秉承了韓非的理念。當嬴政一統天下的時候,便大規模的向知識分子開刀了——「焚書坑儒」,四百六十多個知識分子慘遭坑殺,大量書籍被焚燒。

有人說了,才四百六十多個,不多,可是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下,全國的知識分子能有多少啊,絕大部分人連字都不認識。本來還想對俠客動手,可惜,嬴政沒想到他一手建立的大秦帝國,很快滅亡了。

不過,他的意願終於在漢朝實現了。西漢時遊俠之風盛熾,從統治者的角度來看,並不是好事,遊俠私行公權,成為民間的領袖,分享朝庭的權力和影響力,進而威脅皇權的統治基礎。

所以自漢文帝起,就開始捕殺俠客,經過文、景、武三代的大力屠殺,遊俠逐漸式微。

加以當時墨家學派在各種力量的剿滅下消亡,高尚的任俠精神逐漸淪喪,出現「取巧之俠」,目的在於攀附權貴,顯身揚名,而不是為了振濟窮苦、脫人困厄。遊俠雖未絕種,但影響力越來越小,從東漢之後,中國正史不再有遊俠的記載。

在對待知識分子上面,西漢吸取秦朝的教訓,沒有使用暴力消滅肉體的方法。因為肉體可以消滅,但思想還會流傳下來,於是聰明的漢武大帝想出了一個治本的辦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將儒術改造成符合封建專制需要的思想,於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徹底結束了!

(原寫於2009年,最近翻了一下以前的文章,覺得尚且值得一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大秦帝國之崛起》開播,那你知道秦國的第一位國君是誰嗎?
要看懂《大秦帝國之崛起》,你還需要學點這些內涵知識!
看《大秦帝國》,你必須了解這位秦國國君!
《大秦帝國之崛起》:門客這碗飯不是那麼好吃的
看《大秦帝國之崛起》《人民的名義》再看《白鹿原》最不缺什麼?
大秦帝國的這些頂級國寶,最後一個是中國人都自豪
看《大秦帝國》的同時,不妨讀一讀《戰國策》的經典名言,受益匪淺
讓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大秦帝國走向滅亡的大澤鄉起義
看大秦帝國之崛起?你必須了解這個秦家人!
同是秦朝戲,為何《大秦帝國之崛起》甩迪麗熱巴版的幾條街?
除了《大秦帝國》,這些關於秦朝的電影,也值得一看
《大秦帝國之崛起》秦國統一六國絕非偶然(一)
一圖幫你理清《大秦帝國之崛起》人物關係!
讓大秦帝國橫掃六國的驚天秘密,隱藏千年無人可知
《大秦帝國之崛起》里,真小人范雎為何讓人欽佩?
《大秦帝國崛起》,美中不足,人老臉未老,只是鬍子白了
崛起的《大秦帝國》真的崛起了嗎?
《大秦帝國》有多違背歷史?看完你就知道了!
大秦帝國的七大黑科技,真有外星人幫秦始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