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富察傅恒生平簡介

富察傅恒生平簡介

傅恆(約1720年-1770年),字春和,富察氏,孝賢純皇后之弟,清朝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軍事人物,官至軍機大臣、大學士。謚文忠。

傅恆早年曆任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等職,授一等忠勇公、領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師指揮大金川之戰。乾隆三十四年,傅恆以經略征緬甸,三路出師,清兵因不適應當地瘴癘之疾,死傷慘重。阿里袞病亡,傅恆本人也染上瘴癘之疾病倒。三月,回京,七月即病逝。乾隆帝親至其府宅祭奠,賜謚「文忠」。子福康安,曾平定台灣林爽文起事、西藏廓爾喀事變等,封嘉勇郡王。

早年經歷

傅恆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兵時附,曾祖父哈什屯為清世祖朝議政大臣。祖父米思翰受知於清聖祖,並被擢為戶部尚書、議政大臣,父親李榮保官至察哈爾總管,姐姐即孝賢純皇后。

傅恆於乾隆五年(1740年)任藍翎侍衛,不久升任頭等侍衛。乾隆七年任御前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管理圓明園事務。乾隆八年出任戶部右侍郎,不久擔任山西巡撫。乾隆十一年,擔任軍機大臣、戶部右侍郎、內大臣,不久後轉任戶部左侍郎。乾隆十二年,升任戶部尚書,兼任鑾儀衛掌衛大臣、議政大臣、殿試讀卷官、會典館副總裁、正總裁。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孝賢純皇后跟從乾隆帝南巡,返回至德州時駕崩。傅恆扈從隨行,辦理喪葬事務。四月,乾隆帝嘉獎其勤奮並恪盡職守,加太子太保。當時,首席軍機大臣訥親率軍進攻大小金川,乾隆帝解除阿克敦協辦大學士職務授給傅恆,並讓他兼管吏部。

征討金川

當時,訥親主持進攻金川,勞師無功。九月,乾隆帝另遣傅恆暫管川陝總督,經略軍務,旋即授保和殿大學士。以戶部庫房及諸行省銀四百萬充軍餉,又出納內帑十萬籌備犒賞。十一月,傅恆啟行,乾隆帝賜宴重華宮,親至堂子行告祭典禮,並命皇子及大學士來保等送至良鄉。隨後,乾隆帝以傅恆行軍迅速,紀律嚴明,命議敘,部議加太子太傅,特命加太保。傅恆固辭,乾隆帝不同意。

先前,小金川土舍良爾吉詐降充當莎羅奔的間諜。張廣泗聽從王秋之言,讓他帶領少數民族軍隊,清軍一有舉動,金川軍立即得知。傅恆途中上疏請求誅殺良爾吉等人,將到達軍隊時,派副將馬良柱招良爾吉前來迎接,到邦噶山,宣示他的罪行並誅殺了他。乾隆帝讚揚傅恆英明果斷,命令再次給雙眼孔雀翎,不允許推辭。十二月,傅恆到達卡撒,將軍營移動到昔日堡壘之前,令總兵冶大雄監視金川軍營壘。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傅恆上疏分析先前戰敗原因,主張分道進攻。

乾隆帝認為金川並非大敵,至此聽說其地形險要難以攻下,於是以孝聖憲皇后之諭命令班師,而傅恆正督率總兵哈攀龍、哈尚德等攻下數座碉堡。乾隆帝以金川水土險惡,賜給傅恆人蔘三斤,屢次下詔召傅恆返回。又以孝聖憲皇后之諭封傅恆為一等忠勇公,賜給寶石頂、四團龍補服。傅恆上奏堅決反對撤兵,并力辭封賞,乾隆帝不同意。此時,傅恆及提督岳鍾琪決策深入,莎羅奔派頭人乞降,傅恆命令莎羅奔自縛前來軍營投降。莎羅奔又派綽斯甲等拜訪岳鍾琪請求免死,岳鍾琪親自進入勒烏圍,攜莎羅奔及其子郎卡前往軍營。傅恆於是接受莎羅奔父子投降。莎羅奔獻佛像一座、白金萬兩,傅恆退回其金,莎羅奔請求用金子為傅恆建祠。次日,傅恆率軍返回。乾隆帝用鼓勵的詔書嘉獎,按照揚古利的舊例,賜豹尾槍二桿、親軍二名。三月,軍隊到達京師,乾隆帝命皇長子永璜及裕親王廣祿等到郊外迎接。不久後,乾隆帝還為富察氏建立宗祠,並為傅恆建造府第於東安門內。

平準噶爾

乾隆十九年(1754年),準噶爾內亂,乾隆帝打算對其用兵,詢問群臣意見,只有傅恆支持。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攻佔伊犁,俘獲達瓦齊,乾隆帝下詔再次封傅恆為一等功。傅恆上書堅辭直到流淚,乾隆帝於是批准。不久,乾隆帝將百名功臣畫像陳列於紫光閣,傅恆榮居首位。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將軍策楞追捕阿睦爾撒納,乾隆帝命傅恆外出指揮軍隊,前往額林哈畢爾噶,召集蒙古諸台吉整飭軍事。傅恆出發後,策楞疏報到達,稱已率兵深入,乾隆帝於是傅恆召回。

征討緬甸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將軍明瑞進攻緬甸失敗。二月,乾隆帝任命傅恆為經略,阿里袞、阿桂任副將軍、舒赫德任參贊大臣,進攻緬甸。次年二月,傅恆率軍出發,三月入雲南。四月抵達邊城騰越。到達邊境後,傅恆發現翁古山有許多參天大樹,其中晝楠、夜槐兩種樹木是造船的上等材料;附近野牛壩涼爽無瘴,利於造船。他一邊命傅顯率清軍三千、湖廣工匠四百六十餘人秘密趕造戰船,一邊制定水陸並進、直搗緬甸都城阿瓦的軍事計劃。乾隆帝給予充分肯定。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七月,傅恆兵發騰越,對緬發動突襲,初戰告捷。九月,野牛壩戰船造成,清軍水陸並進,擊潰緬甸水軍。十月,攻克前被緬軍攻佔的軍事重鎮新街。十一月,進攻老官屯。老官屯是由北往南水陸交通咽,易守難攻,緬軍設立木寨、水寨,據險堅抗,清軍未能攻克。且這一帶煙霧繚繞,濕度很大,水土惡劣,清軍特別是久居北方的滿洲兵身體很不適應,官兵染上瘴癘之疾紛紛病倒。清軍原有水陸軍三萬一千餘人,死亡過半,遭受重創。傅顯、總兵吳士勝、副將軍阿里袞、副都統永瑞、提督五福、葉相德等將領均因病逝世。主帥傅恆也染上惡疾,一病不起。乾隆帝獲悉,頒諭令命阿桂主持軍事,傅恆立即班師回京。適逢緬甸國王、緬軍主帥懾於清軍兵威,也有罷兵乞和之意。乾隆帝藉機同意前方清軍與緬方議和息戰。

傅恆在接到緬甸國王乞降方物後宣布撤軍,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回駐虎踞關,乾隆帝命他與雲貴總督彰實商議裁減雲南總兵、知府員缺,釐定州縣舊制。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師回朝。三月,乾隆帝前往天津,傅恆前去朝見。之後,緬甸國王謝罪表長期未到,乾隆帝說傅恆正在病中,不忍心治緬甸國王之罪。兩個月後,傅恆病情惡化。七月十三日,傅恆病逝,未滿五十歲。乾隆帝對傅恆一生予以充分肯定,親登其府在靈前祭酒,並諭示喪禮按宗室鎮國公規格辦理,賜謚號「文忠」。後來乾隆帝賦詩悼念傅恆,嘉許他為「社稷臣」。嘉慶元年(1796年),推恩贈郡王銜,並配享太廟。

評價

傅恆是乾隆帝的寵臣,在軍機處23年,「日侍左右」,對下「每多謙沖」,「毫無驕汰之狀」。乾隆帝曾評價傅恆:「世胄元臣,與國休戚。早年金川,亦建殊績。定策西師,唯汝予同。酇侯不戰,宜居首功。」蕭一山曾說:「乾隆中,滿大學士之聲威卓著,備蒙恩眷者,前有傅恆,後有阿桂,而中葉尹繼善、舒赫德亦並以閫外之功,入贊綸機,皆滿人中之佼佼者也。」

但傅恆「頗好奢靡,衣冠器具皆尚華美」,這對當時豪華奢侈之風,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尤其,傅恆對於貪污的官吏,往往不能嚴之以法,「後和相秉政,果以叢脞為風,以闒冗為能事,風俗因之日偷,實自文忠公有以啟之也」。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嘉慶帝生平介紹
黎陽之戰經過
明朝權臣嚴嵩生平
宰相劉羅鍋生平簡介
明初政治人物黃淮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楊炯生平簡介
王淵生平簡介
王黼生平簡介
李弘生平簡介
王振生平簡介
榮祿生平簡介
李光弼生平簡介
李嗣昭生平簡介
朱勔生平簡介
楊溥生平簡介
朱熹生平簡介
李愬生平簡介
楊榮生平簡介
魏徵生平簡介
秦檜生平簡介
韓琦生平簡介
李茂貞生平簡介
劉吉生平簡介
李賢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