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九旬老將軍聽說烈士陵園受損,憤而拔掉輸液管:孩子受委屈了

九旬老將軍聽說烈士陵園受損,憤而拔掉輸液管:孩子受委屈了


(一)


1978年,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極為普通的年份。


這一年,上級確定了從軍十年的王發坤轉業。他在老家聯繫了工作,做好了回去和老婆孩子團聚的準備。

他想著,要把家裡的幾間土坯房翻修一下,要給妻子多做幾身漂亮的花布衣裳,要給兒子多買些糖,要帶老父親再看看老毛病。


時間就在一天天的盼望中飛快流逝。離別的日子近了,連隊的官兵們籌劃著,怎麼送送這個平時有些嚴苛的副連長。


籌劃後來不得不中斷了。就在王發坤即將脫下軍裝的時候,邊境烽煙驟起,連隊轉入了戰備狀態。上級向他徵求意見,沒想到他沒有猶豫:「我要上戰場!」



九旬老將軍聽說烈士陵園受損,憤而拔掉輸液管:孩子受委屈了


(二)


1979年春天,中國大地上漫山遍野奼紫嫣紅。不同的是,雲南屏邊烈士陵園多了一座墓碑。


3個月後,縣郵政局通知王發坤的妻子李金花去領包裹。


李金花取到包裹時,嚎啕大哭:「那是他上戰場前寄回家的10斤紅糖啊!怎麼會這麼晚才通知。」

紅糖已化了不少,把裝糖的口袋都染成暗紅色。她後來對人講,那天的紅糖,「就像他流的血,我一路哭喊著他的名字,把糖背回家。一點也捨不得吃。」


(三)


1979年,中國人不能忘記的一個年份。許許多多年輕人的名字被刻在了屏邊的墓碑上。除了王發坤,還有李成文……


那是一場堅決向前突進的戰鬥。敵人瘋狂射出的子彈一次又一次穿過戰士的胸膛,然而衝鋒的紅色箭頭卻沒有一絲一毫停頓。


衝到敵人的橋形碉堡下時,李成文已經負傷了。因為在碉堡下無法找到炸藥包的支撐物,他將身子往碉堡牆上一靠,右手托起炸藥包,左手拉燃導火線,朝著戰友們一揮手,「轟隆」一聲巨響,他和敵人的碉堡一起消失在漫天塵土中……

這個場景,很多人只在董存瑞的故事中聽到過。


那天,這個叫李成文的年輕士兵,重現了中國軍人不可思議的奮力一舉。



九旬老將軍聽說烈士陵園受損,憤而拔掉輸液管:孩子受委屈了


(四)


王發坤,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梁三喜」的原型;李成文,「董存瑞式的戰鬥英雄」。


在屏邊烈士陵園埋葬的1000多位烈士中,王發坤和李成文或許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位了。但當那場慘烈的戰鬥結束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在朋友圈裡寫下他們的名字時,有很多人卻好奇地問:他們,是誰呢?


的確,中國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將近3000個縣級行政單位,有200多萬為國捐軀的烈士,其中絕大多數英烈沒有留下名字,也沒有一塊墓碑。因而,也沒有多少人知道屏邊,以及曾經戰鬥在那裡的英雄。


然而,記得也好,忘掉也罷,南疆的木棉還是一樣盛開,染紅著山崗,印照著人們的臉龐。


當年,那些年輕的生命選擇踏上戰場,並不是為了活著的人記得他們。


在一封帶血的遺書里,年輕的戰士給心上人留下了絕情的文字:忘了我吧,找個人嫁了,就當我從沒來過。


另一位烈士揣著這樣一張紙條:謝謝你幫我收拾遺物,請抽煙。在他已經殘破的上衣口袋裡,細心地收藏著一包香煙。


他們早就準備好了一切。



九旬老將軍聽說烈士陵園受損,憤而拔掉輸液管:孩子受委屈了



(五)


「任何時候都可以選擇轉身,唯獨打仗的時候不能。」


走進屏邊烈士陵園,我腦海中始終縈繞著這句話。今天,人們在一條岔路口,可以作出很多種選擇。然而,那一年,軍人們的選擇只有一個——


向前!向前!向前!


當年,如果為了生活,許多年輕的生命本可以離開,投入到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或許,這些名字後來會被寫進一本本名人錄或者個人傳記中,而不是出現在一座座墓碑上。他們也許會經商、從政,然後身名顯赫,也許大多數人會平凡但安逸地度過一生,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確幸」。


無論如何,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再鑽進南疆熱帶叢林的荊棘,一輩子都不會再光著膀子睡在貓兒洞里,一輩子不會再半夜驚醒與敵人以命相搏,一輩子不會再眼睜睜看著幾分鐘前還抽同一根煙的兄弟倒在血泊中……


然而,沒有如果。


成為英雄的道路有千萬條,而英雄倒下的時候卻只有一種姿勢,正如子彈永遠是從前射入一名戰士的胸膛!



九旬老將軍聽說烈士陵園受損,憤而拔掉輸液管:孩子受委屈了



(六)


30多年過去,那些有幸活著走下戰場的年輕人,早已青絲成暮雪。


真的,太久了,久到想念的人都已慢慢變老。


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媽媽,在病中堅持要再去一趟南疆,為兒子燃上一把香,拔拔墳頭上的草,別人怎麼也攔不住:「再不去,我怕是去不動了……」


屏邊,真的,太遠了。


它位於雲南省南部、紅河州東南部。距省城昆明300公里,距蒙自50公里,高山橫亘連綿,經年多雨泥濘。


屏邊烈士陵園,東、西、南三面環山, 北低南高,山凹中植被繁茂。東、西兩墓區依山而立。走進山凹,兩山如翼,墓碑如陣,令人震撼,令人動容。


這裡安葬著一級戰鬥英雄5名,二級戰鬥英雄6名,一等功臣42名,二等功臣192名,三等功臣548名。烈士們的家鄉歸屬19個省、市、自治區,326個縣市。


陵園所在地原是荒坡雜地的小山凹,1979年成為原第37師、第39師、第149師陣亡官兵的安葬墓地。


當年,屏邊群眾日夜為烈士清洗遺體,血水染紅了稻田、溪流。這殷紅的顏色,和那漫山遍野的木棉花一樣,成為了一代人揮之不去的記憶。


由於天氣寒冷,有的烈士手腳僵硬無法穿衣,樸實的鄉親就慢慢用手捂暖烈士的手腳,使肢體伸直。


山路陡峭,棺木抬不上去的地方,老百姓就用雙肩將裏著白布的遺體背上山。


一位老人在清洗烈士臉上的血污時,赫然發現犧牲的竟然是參軍三年的大兒子。老人呆了一會兒,又默默為兒子擦拭身體。後來,他又把小兒子送到了部隊, 而這根獨苗又在1984年的老山戰役中犧牲……


當年,戰士保衛著身後素未謀面的人們;人們安葬著他們並不相識的英雄。那種苦痛無比沉重,或許只有失去過親人的人才能體會。


然而,那種願望也無比樸素:落葉歸根,入土為安。哪怕烈士早已被炸得屍骨不全,哪怕墓里埋的只是一段殘肢、或者幾塊燒剩的軍裝碎布——


英雄,需要一個安息之地;烈士,需要我們以某種方式去銘記。


這是對亡人的告慰,也是對活著的人的一種提醒:我們今天有幸遠離戰爭,是因為幾十年前,他們在家門口用血肉擋住了硝煙!


滄海桑田,只要墓碑上深深刻下的「王發坤」「李成文」幾個字還在,總還是會有人能想起,那些生如夏花般燦爛的年輕生命。



九旬老將軍聽說烈士陵園受損,憤而拔掉輸液管:孩子受委屈了



(七)


硝煙散去了,屏邊復歸於寧靜。


然而,一條不該出現的公路,打破了屏邊的寧靜。


2014年,屏邊縣為促進經濟發展和交通便利,規劃新修一條繞城公路。由於烈士陵園東、西兩園之間此前就有一條通道,於是,有關部門便將原有道路進行提質改造,作為新修繞城公路的一部分。


公路動工建設不久,便有部分退伍老兵和軍烈屬提出異議:如果烈士陵園內車來車往,讓烈士如何安息?


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被一條本不該出現的公路截成了兩斷。此事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值得慶幸的是,事情發生後,當地政府勇於正視問題,開誠布公地和老兵代表協商解決方案。在尊重烈士和經濟利益的天平面前,當地政府作出了正確的決定,選擇讓公路改道,保持陵園的完整和寧靜,這件事也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今年年初,水沖子烈士陵園改道工程正式破土開工。


這個結果,可以說是符合人們期待的。但我們不能停止反思。因為,需要被保護的烈士陵園,何止屏邊一處?



九旬老將軍聽說烈士陵園受損,憤而拔掉輸液管:孩子受委屈了



(八)


事物的發展往往就是這樣,有了矛盾,開誠布公,在觀念的交鋒中,正確的價值觀得以樹立並鞏固,之前遮擋在少數人眼前的煙瘴也隨之消散。


對烈士陵園的保護,不只是一種形式,更是對一個民族最偉大精神和最崇高靈魂的守護。


全國有2.5萬座烈士紀念設施,設立了4000多個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基本上每個縣都有一個烈士陵園,共安葬烈士140多萬名。


有多少烈士陵園,我們每天都在經過,卻很久沒有進去過?


金一南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邊防團長參加中俄邊境會談,在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的烈士陵園裡,看見幼兒園老師帶著孩子圍坐在一起,講烈士的故事。老師哭,孩子哭,大人小孩哭成一團。團長後來感慨:「我們現在還有能在烈士陵園流淚的老師嗎?」


淚水,有時正是一種最深沉的力量。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聽到烈士安息地受到破壞時,一位年過九旬的老將軍憤然拔掉輸氧管,在病床上邊聽彙報,邊含淚說:「對不起我們烈士啊,這些孩子受委屈了!」


在屏邊的一場座談會上,參戰老兵講起當年戰友犧牲、群眾支前的故事,說到動情處,會場一片唏噓。參加座談的縣委書記、縣長和老兵、烈屬們一同流淚。


一個民族,只有能夠為自己的英雄流下熱淚,才會懂得珍惜自己民族的歷史,也才有可能追求自己的前途和未來。


「中國已經30多年沒打仗了。」今天,很多人一遍遍重複著這句話。但我們為什麼能夠30多年不打仗?是「救世主」恩賜的嗎?


誠如羅援將軍所言:「只有讓軍人有尊嚴地站著,只有讓烈士有尊嚴地躺著,只有讓烈屬有尊嚴地活著,整個民族才能頂天立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今天之所以能享受如此巨大的經濟發展成果,很大程度上是和平帶來的紅利。而和平,正是先輩英烈在抗日戰場、抗美援朝戰場、在一場場殘酷的對決中用生命換來的。沒有他們,就沒有和平。


屏邊,屏邊,正如他的名字一樣,我們希望,祖國的邊疆永遠有一道不可侵犯的屏障。我們也希望,每一處烈士的安息地,都能像他們當年守護這個國、守護這個家一樣,有人懂得守護他們。


清明,如果從某一座烈士陵園經過,請你用一點時間瞻仰那震撼人心的烈士碑陣。


你會覺得,那,是我們民族心中永遠的鋼鐵長城!


(本企鵝號原創稿件,作者蕎皮,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進擊的熊爸爸 的精彩文章:

原子彈是用來嚇人的!他幾十年前就已經說得很透徹
清明,在那遙遠的小城,我們從未忘記你
盤點韓國總統們的最後結局:流亡暗殺被捕自盡 善終者極少
清明,緬懷這位「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的勇士
烈士遺書手稿:媽媽我死了請別難過,你獻一個兒子給國家也應該

TAG:進擊的熊爸爸 |

您可能感興趣

男子發燒去醫院輸液,不料伸出手後難住了小護士?
醫師說孕媽媽胎兒偏小,輸液7天,生下的孩子讓夫妻很無法接受
沈侃健康:孩子感冒去醫院輸液?教你幾招,在家治好孩子感冒
帶你直擊精準安全的「輸液神器」,媽媽再也不擔心我找不到血管了
醫生研發輸液神器,患者大喜:再也不怕遇到新手護士
有錢任性無聊的人不小心使青蛙受傷 帶到醫院輸液做植皮手術
網友偶遇王俊凱醫院輸液,粉絲紛紛表示十分的心疼!
殘忍!日本這樣對待病重士兵,送進醫院插上輸液管,一去便是黃泉路
天冷了,需要帶老人去輸液通血管嗎?
孩子得這三種病,輸液反而危害大,父母們還不快看看
產檢醫生說胎兒偏小,讓住院輸液,結果孩子出生後很麻煩
輸液快沒了?吊針會自己「喊」護士了
孩子感冒發燒,還要去輸液嗎?
產檢醫生說胎兒偏小,讓住院輸液,結果孩子出生後·····
來自美國的輸液神器,讓護士姐姐「一紮准
老人咳嗽一周,子女要求輸液,醫生為何再三拒絕?
女子輸液意外死亡 涉事醫生給其子發簡訊:我太倒霉
在瑞士孩子生病從來不輸液?
輸液針智能化,輸液快完了自己呼叫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