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明節: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清明節: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中國傳統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清明節: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里比較特殊的,他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因此具有雙重含義,如果說在踏青的時候,說句清明節快樂,也無傷大雅,不過鑒於中國的風俗,還是不要說清明節快樂的好!

清明節: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既然是節日,那麼就有習俗,清明節有哪些習俗呢?

盪鞦韆

清明節: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別笑,盪鞦韆的確是清明節的習俗,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踏青

清明節: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踏青是中國人春天經常要做的活動,不僅僅局限於清明節,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掃墓

清明節: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

插柳

清明節: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中國人將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節。清明節正是百鬼出沒頻頻、索討多多的時節。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清明節吃什麼?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因我國南北各地風俗不同,清明節吃的食物也各有差異。

南方吃青團

清明節: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北方吃「子推饃」

清明節: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雖然清明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踏青的好時節,但社小聯在這裡要提醒大家注意提前觀察天氣,防止意外事故,平安出行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官渡之戰勝利的曹操為什麼會在赤壁之戰失敗?
他雖然被人稱作流氓,但是他下圍棋式戰略卻讓他取得最後的勝利
戊戌變法失敗後,弄巧成拙的康有為險害了光緒的性命
蘇秦:人生短暫只夠愛一人
他出身稅官卻一戰成名,投降後被封王,卻神奇不再自刎於戰場

TAG:歷史百家爭鳴 |

您可能感興趣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清明·風箏·探春
今日清明:寒食春過半,花穠鳥復嬌
四月春光好,清明小長假放風箏去!
清明的風
清明糰子,春天的味道!
清明踏青出遊,帶你識花
節氣 清明
清明
清明節,如何「清」出健康來
清明特刊|清明節除了那個網紅青團,還有清明果呢,還有辣的!
清明詩詞10首:春風吹柳絮,清明煙火新
清明:細雨和風
豆瓣出品:清明去哪兒·上海
清明的兩種大修行:心清明,眼清明
今日清明,天朗氣清正是出遊好時節
到底有多少《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節嗎?
清明上河園的「秋雨荷」
清明節的歷史由來,為何清明節需要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