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德州的喇嘛瓜和田雯種瓜

老德州的喇嘛瓜和田雯種瓜

傳說中的喇嘛瓜

清初詩壇著名詩人田雯(1635-1704),字綸霞,號山姜,晩號蒙齋,德州(今德城區呂家街)人。田雯自幼天資聰穎好學,25歲中舉人,29歲中進士,31歲授官,68歲致仕,著有《山姜詩選》、《古歡堂詩文集》、《黔書》、《長河志籍考》等傳世之作。田雯67歲那年,其夫人馬氏病故,他曾回籍德州,在城東南馬頰河畔、陽谷店村附近買地一片為馬氏營葬,並在墓地不遠處建一別墅,取名「瓜隱園」,作為頤養晚年之用。他年老體弱辭官歸里後,便住在「瓜隱園」,除讀書寫作外,他喜歡種樹、栽花,還種瓜,在《長河志籍考》中有記敘當時種植西瓜情景的一首詩:趁雨鋤瓜二畝余,東陵野老較何如?絕奇覓得西洋種,皮色斑青蝌蚪書。這首詩就是詩人當時鋤瓜時寫下的。詩中所說「西洋種」,德州人俗稱「喇嘛瓜」,又稱「西洋枕」。據說是從西洋引進的品種,個大、皮薄、肉細、瓤甜,吃到口中有濃郁的冰糖滋味。傳說後來清高宗乾隆南巡經德州時,地方官曾貢獻此瓜,皇帝解渴後,大為讚賞。當時還有一位德州籍辭官歸里的翰林學士肖惟豫,字介石,號韓坡,順治十五年進士,致仕後也住在馬頰河畔黑龍潭附近別墅內,也愛好種瓜。這兩位老人常在一起,並不寂寞。他的《淘金謠》、《送馬謠》、《種瓜辭》、《槐花驛火災謠》、《相見坡蠻謠》等等,都是直接反映現實生活和勞動人民疾苦的詩,它深刻揭露了苛捐雜稅、徭役賦斂的殘酷繁多。

南長河乾隆順治歷史收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喇嘛、仁波切、活佛、珠古、堪布」這些稱謂有什麼區別?
木里大寺,曾是康巴藏區規模最大的黃教喇嘛寺廟之一
拉薩犬:猶如長毛獅王的聖犬,是西藏達賴喇嘛的護衛犬
內蒙古葛根廟,東北地區最大的喇嘛廟
西藏地區唯一一座同時供奉男女生殖器的寺廟,喇嘛嶺寺
實拍波密縣百年古老多東寺喇嘛的新宿舍
五台山管委會與五台山佛協會一行春節前看望夢參老和尚、妙江大和尚、常青老喇嘛等
神奇三俠走天下之喇嘛溝原始森林探秘、懷柔汽車營地露營
我的西藏之行 篇二:達賴喇嘛的冬宮布達拉宮與夏宮羅布林卡
湟水中游,那些虔誠的喇嘛與藏民
蒙古人治下的西藏(中)——倉央嘉措與桑結大喇嘛|文史宴
真實西藏的老喇嘛能通靈
西藏僧人為什麼叫做「喇嘛」?乾隆皇帝親口解釋,原來叫剌馬
大召寺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廟
清西藏達賴喇嘛賞賜金章、大清國海關帽徽欣賞
西藏僧人為什麼叫做「喇嘛」?乾隆皇帝這樣解釋
達賴喇嘛的故鄉也有輝煌歷史:藏區的吐蕃國曾拖垮大唐盛世
美岱召,喇嘛教傳入蒙古時期藏傳佛教聖地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是放蕩好色沉溺女色的「花喇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