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好萊塢的「英雄使命」:VR的產業級殺手應用就靠電影了

好萊塢的「英雄使命」:VR的產業級殺手應用就靠電影了

好萊塢的「英雄使命」:VR的產業級殺手應用就靠電影了

天不會黑了,別指望殺手級應用了

幾天前我們在分析IMXA的第一家洛杉磯VR影院時,提出一個「殺手級產業應用」的概念——用整個大眾剛需產業對一項技術的應用來推動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

互聯網給予我們的認知,一項技術的迅速普及,往往建立在一款殺手級硬體或者應用上,比如iPhone之於移動互聯網,或者支付寶之於電商。隨著互聯網的進化、瞬間覆蓋各行各業的產品級的「殺手應用」概念,似乎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正在成為過去。這或許是虛擬現實行業一直出不來所謂殺手級應用的原因——針對各行各業開發和創建的應用場景日益垂直和精分,VR教育的「殺手」干不掉VR健康的需求,酷愛耍Tilt Brush的藝術家也未必會喜歡爆款的「ReboRecall」遊戲。

WIFI信號覆蓋的疆域已經沒有「天黑」,在一個永遠盯住各種size屏的「無法合眼」的時代,「殺手」們或者匿跡或者隱形。

VR媒體Roadtovr的主編Ben Lang在採訪業內幾大VR公司的高管時,在談及如何看待VR殺手應用的話題上,索尼PlayStation Magic Lab主管Richard Marks說:

「VR這個媒介太廣大,不會只有1個殺手級應用,每個應用方向都有可能出現一個殺手級應用。我不太相信殺手級應用,我相信會有一批「英雄級應用」,他們會帶領VR走進大眾市場。」

好萊塢的「英雄使命」:VR的產業級殺手應用就靠電影了

好萊塢的「英雄使命」

不知道Richard Marks的同僚,Sony 影業的Jake Zim是否關注到前者在年初說的這番話。總之在正舉行的年度拉斯維加斯CinemaCon展會的虛擬現實高峰論壇上,這位索尼影業的高級VP認為,VR的成功,要「始於故事始於劇本創作」(It starts with story, and it starts with writing)。

我們昨天在關於這屆CinemaCon的一篇文章中著重分析了美國院線和好萊塢大廠,在針對包括票房窗口期、以及VR能不能挽救日益衰退的傳統票房上,都存在著很大爭議和分歧。然而反過來,在「電影是否也同樣可以促進和發展VR」的話題上,院線和大廠們倒是想法一致,論壇的發言者們普遍認為:VR的全部潛力只能靠好萊塢的IP來挖掘和推廣普及。

好萊塢的「英雄使命」:VR的產業級殺手應用就靠電影了

Jake Zim不僅認為很快就會有製片人和編劇專為VR創作故事,而且還拿索尼的《捉鬼敢死隊》(Ghostbusters )VR體驗來說事。這部翻拍經典的大銀幕版雖然被影迷罵得半死,但是第一人稱的VR體驗卻口碑不錯,畢竟原著的粉絲們可以戴上「質子武器」背包親手「驅鬼」了。話說能像Jake Zim這麼舉例的還是勇氣可嘉。類似的例子還有最近IN2拿來說的迪斯尼大片《美女也野獸》,大銀幕版如何看在赫敏的面子上我就不忍心再黑了,同樣第一人稱的VR體驗是妥妥地沒毛病。迪斯尼在VR上也是智勇雙全的。

一直以來IN2經常被問及VR在哪些行業更有前景這類問題,目前看來,電影還是有希望成為VR的「殺手級產業應用」。不過好萊塢也很實際,不會盲目地讓VR在電影生產中邁的步子過大,Jake Zim表示:因為目前VR電影體驗尚無商業模式,影業公司對VR作品的投入預算不會很多,能有多少預算製作什麼作品,還得看院線和製片方的合作方式。

一句話又把球踢回去了:VR電影體驗目前不掙錢,花錢做完全是為了鋪宣發,製片方出了IP,院線你們看著辦。

這也提供了另一個視角的解讀:目前的VR電影市場還沒那麼大,有幾個業內翹楚級的工作室差不多就能滿足需求,如果跟前年的VR硬體和遊戲公司一樣,一下子上來一大批創業工作室,估計好萊塢和院線也一時半會兒養不活那麼多——雖然剛嚷嚷過VR的成功要靠電影帶。但是電影首先是買賣,而且是套路買賣。

好萊塢的「英雄使命」:VR的產業級殺手應用就靠電影了

院線要玩大的

大廠在VR上算是表完了態。院線也不能含糊。除了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說過,院線對於目前VR設備的舒適度和安全性、以及環境布局和贏利模式種種困惑之外。負責環球影業市場創意營銷內容的執行副總裁Austin Barker認為,如果我們把影院當成娛樂終極體驗,那麼VR電影院就不能是觀眾們在家裡也能體驗的設施了。無論在物理空間中移動還是坐著的VR體驗,都不能是隨便在家就能實現的。

以環球為自己的新片《木乃伊》製作的帶動感座椅的VR體驗為例,Barker認為「這個動感座椅解釋了一切,這是觀眾們為什麼會去影院體驗VR的原因,因為他們家裡沒這樣的椅子。」

最近因為試水VR影院被電影行業普遍關注的Imax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Imax企業發展和影院運營高級VP David Campbell透露,Imax目前正在為自己的VR影院和其他場所的線下體驗中心測試VR設備,包括更加高端的頭顯、動感座椅和觸覺背心。

好萊塢的「英雄使命」:VR的產業級殺手應用就靠電影了

這些肯定不是觀眾在家裡能體驗的設備。看起來「要搞跟家庭VR體驗不一樣的事情」成了院線們的共識。畢竟老盯著利用票房窗口期來「碾壓」流媒體大平台的想法,連好萊塢大廠這關都夠嗆過得去。利用電影IP,玩大型多人互動的VR電影體驗還是正經靠譜的做法。

與好萊塢的VR電影製作預算不能養活太多的VR電影工作室相反,院線這個大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VR影院設備」倒是能開發出一個專業級的硬體市場。這給那些一窩蜂去做頭顯和蛋椅的硬體廠商又多了一條生路。

後記

好萊塢的意思是,不管VR本身能不能成氣候,反正電影產業肯定能成為這項技術的「殺手級產業應用」。不扯那麼技術含量的事情,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IP都握在製片廠手裡。而解救院線日益冷清的「稻草」不能是家用的那些VR頭顯和電腦、手機。必須是家裡沒有的設備。相應的內容自然也就不會是我們在Oculus和其他VR內容平台上花十來塊錢看的吧。

想像一下,作為哈利波特的粉絲,你讓我花幾十塊錢跟其他粉絲組隊體驗一下騎掃把的魁地奇球賽,或者殺死一條龍。這丸藥廣大粉絲還是會服的。

不唯電影,其他行業同理,各有各的應用剛需,各自想轍。不能什麼都指著剛起步的VR幫著各行各位搞定一切。用新的思維方式去思考VR,更像是一種基礎技術,解決好設備笨重、眩暈、解析度差和其他種種屬於技術本身的事情是VR行業的使命,而涉及各行各業的應用還得交給各自去辦。這個意義上說,高速公路給鋪好了,至於開什麼車省油高效,怎麼走才不堵車那都不歸馬路管了。

相關閱讀:

焦慮的好萊塢六大和美國院線 VR影院是救命稻草嗎

開張三個月營業額10萬+美元 IMXA先替VR影院探了一下路

IMAX聯手華納 將推《正義聯盟》《海王》VR體驗

阿凡達藝術總監製作VR系列動畫片 將在家庭和影院同步上線

VR線下影院:先別想著跟大家搶窗口 搶運營天才比搶內容更重要

[IN2原創資訊轉載請註明來源及鏈接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2虛擬現實影像 的精彩文章:

Oculus一年:不生態布局不更新產品 不打折的每一步都算數
開張三個月營業額10萬美元 IMXA先替VR影院探了一下路
三星曝了最新版VR三件套 為啥我們一點也不興奮
從腳本到發布:解鎖VR短片全流程製作要點

TAG:IN2虛擬現實影像 |

您可能感興趣

AI級的「變美」,會是短視頻產品競爭的殺手鐧嗎?
英特爾和HTC都這麼說:VR遊戲或是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
為了讓VR影院更有溫度,愛奇藝智能重磅亮出三大「殺手鐧」
VR教育|殺手級的VR應用,或將出自於Z世代的創作者?
電影盛典的大合照 坐C位的是周迅 Baby的背影好美簡直是背影殺手
LOL那些裝成AD的刺客英雄:VN上榜,她才是真正的後排殺手
全球最迷你手機,U盤大小,除了打電話它還有這樣的殺手級功能!
海洋里最致命的殺手終於拍成了電影!
英特爾亮出AI殺手鐧:我們的神經網路處理器技術很嚇人,VPU也一樣
拉麵殺手GD:「我的拉麵實力,真的很棒!」
應對汽車行業自動化、電動化以及網聯化變革,ADI 手握哪些殺手級產品與技術?
比銀翼殺手和攻殼機動隊還要高燃的電影,中國製造!
兇殘、陰戾、沒套路,「蘑菇頭」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變態殺手
他是好萊塢最有型的動作演員之一,兩部「殺手」電影很減壓?
搞笑漫畫:殺手古德!一個專業的槍手最厲害的不是玩槍?
誰將成為EOS上的殺手級應用?
辣評-Weekly:北斗應該為社會帶來革命性進步,業界需努力尋找殺手級應用;小新聞引起大關注,NASA娛樂圈化的傳播手段值得學習
愛運動的姑娘都是背影殺手!
德國U型潛艇殺手,一種被稱為水雷的魚雷
和平精英:沒有打擊感的槍械排名,三級頭殺手的它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