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熊起打架 家長要不要「雄起」?
熊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是常態,我們經常看到,十分鐘前還鬧彆扭的兩個孩子,十分鐘後又共同分享一件玩具了。但作為旁觀者的家長,一聽到自己小孩被「欺負」,往往按捺不住心疼和怒火。
熊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是常態,我們經常看到,十分鐘前還鬧彆扭的兩個孩子,十分鐘後又共同分享一件玩具了。但作為旁觀者的家長,一聽到自己小孩被「欺負」,往往按捺不住心疼和怒火,咬牙切齒恨不得給對方點「顏色看看」。關心則亂,很多家長因此還把自己送進了班房。兒童教育學導師、國家註冊二級心理諮詢師蔣鎔檀表示,孩子之間起了衝突,家長別急著出頭,正確的做法是觀察等待,並給孩子分析「動手」的利弊。
看到孩子打架,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吃了虧時,做父母的著實心疼啊。孩子打架時,視孩子如珍寶的你會如何做呢?有家人認為要出頭,有家長則認為應該冷靜。「護犢」分寸該如何把握?孩子打架後,家長如何做好疏導工作?
兒童教育學導師認為,孩子間有矛盾很正常。年幼的孩子經常會為了一件玩具、一點小事而跟同伴發生爭執,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他們的思維發展水平還處於「自我中心」階段,這時孩子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也不能認同和接納別人的意見。這樣,在孩子相互交往過程中就難免會出現誤解,產生矛盾。
孩子之間常見的矛盾表現為:肢體衝突,簡單地說就是打架;語言攻擊,簡單地說就是吵架;人際關係攻擊,簡單地說就是破壞人家的人緣、個人形象,實現孤立對方的效果,達到攻擊目的。她認為,社會中永遠會存在各種衝突,正確處理衝突,既防止自己受傷害,又不主動傷害別人,是任何人都需要具備的能力。所以,小孩子在同伴關係中捲入各種衝突,其實也是一種常見的社會實踐鍛煉。
面對孩子起衝突,家長究竟該怎麼做?在小編看來,家長首先應該冷靜等待。孩子之間的矛盾沒有大人想得那麼複雜,很多打鬧是因為爭奪物品引發的,家長只需要讓兩個人保持距離,不讓衝突激化就可以。大人「出頭」很容易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說不定沒等你評完理,人家就又和好,小手牽小手一邊玩去了呢。
具體做法是,當小朋友之間發生衝突時,若有危險,家長應及時勸阻。若沒有危險,家長可以不用過早干預,給自己留下觀察的時間,做出正確的判斷。當衝突結束後,不要急著判定打人的孩子就是錯的或安撫被「欺負」的小孩,而是要求他們彙報衝突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軀體和心理感受,並找準時機,告訴他們「動手」解決問題的利和弊,比如抓到眼睛會怎樣,抓出血了會怎樣。進而給孩子「支招」以後遇到類似衝突,如何更「高明」地解決,才不傷害自己和好夥伴。
小偏認為,事後引導孩子心平氣和地分析衝突過程,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我覺察能力,覺察自己的身體和心情;鍛煉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記憶力,留意衝突雙方語言行為方面的細節。還有助於孩子消除憤怒、平復心情,使孩子更容易從雙方的角度審視事件。
小編認為,「熊孩子」之所以「熊」,就是因為他們背後有這麼一群「熊家長」,正是他們的爹媽把他們寵出了不該有的模樣。蔣鎔檀總結,孩子之間發生衝突,中國的家長一般有以下幾種表現。
●裝聾作啞或以暴制暴 如果孩子沒有「吃虧」就裝作沒看見,如果孩子「吃虧」,就站在孩子旁邊「支招」,教唆孩子還手,或者親自衝上去教訓對方(即使對方是小孩子),給自己的孩子「報仇」、「解恨」。
小編認為,這種簡單、粗暴和極端化的非理性處理方式,表面上看孩子的委屈、憤怒情緒得到了宣洩,也就是我們說的「解氣」了。但事情過後,於人於己都沒好處。對被打的孩子,會留下心理陰影,甚至仇恨。對於自己孩子,由於孩子年齡尚小,是非觀念不強,可能讓孩子錯誤地認為「以暴制暴」就是處理這類事情的最好方式。久而久之,小孩可能形成一種依賴。家長只要在,孩子一般不會「受欺負」,但只要家長不在,孩子就不知所措,左顧右盼尋求支援。或者誤以為在外面惹了事不怕,可以叫大人幫忙。漸漸地,這類孩子身邊的玩伴越來越少,甚至沒有孩子願意和他玩了。而孩子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性,終究有一天要出事。
最後小編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夠管好自己的熊孩子,給他們一個美好的童年.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騙了多少家長?
※怎樣讓孩子更獨立自信?家長要做到四要、兩不要
※孩子寫作業,家長到底要不要陪?
※孩子的玩具被搶,家長要怎麼做?這幾點家長應該要了解!
※女兒被欺負爸爸飛踹男孩:孩子間的衝突,家長到底要不要干預?
※孩子被欺負,家長要不要立馬替孩子出頭?這樣做更容易化解矛盾
※想要孩子長高個,家長不要做這些事
※孩子考不好家長該咋辦?家長不要貶低孩子,那樣只會害了他!
※孩子突然喊腿疼,家長們要注意了
※孩子,為啥我再忙也要親自帶你?有些道理孩子不懂,家長必須清楚
※熊孩子身後有熊家長:你東西壞不壞我不管,砸到孩子你賠不起
※熊孩子惹禍沒有對不起,只有家長的一句他還只是個孩子,真了不起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家長需要做哪些準備?
※這些玩具有據毒,不要再讓孩子玩了,家長真的要引起注意!
※如果家裡有男生,家長不要對他說這些話,可能會讓孩子抬不起頭
※不要逼孩子吃飯,同樣也不要逼孩子睡覺,家長也要講道理!
※你家孩子愛磨蹭嗎?是的話家長要當心了
※孩子在家不愛穿鞋,家長們不要再呵斥孩子了,就讓他放縱一回
※為什麼要努力?喚醒孩子的25張圖,家長們一定要給孩子看看!
※比起「熊孩子」,家長們更怕孩子變成「慫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