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手握重兵不稱帝?不是因為孝庄太后,而是出於一個原因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一半江山是由多爾袞打下來的,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順治皇帝的叔叔,同時也是八旗中兩白旗的擁護者。皇太極死後,他和皇太極的大哥同時被任命輔政。
(《孝庄秘史》里的多爾袞)
早在清軍入關前,多爾袞就一步步成功地將權力攬在手中。首先處死了正藍旗旗主肅親王豪格,接著剝奪了鄭親王鑲藍旗旗主鄭親王濟爾哈朗的權力。他讓順治帝尊他為「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走時,王公貴族們要「列班跪送」;多爾袞回府時,貴族們要一直送到王府的門口才可以告退。
入關後,順治和母親孝庄來到北京時,發現京城只知攝政王而不知皇上。如果說崇德入年爭奪帝位時,他的兩白旗勢力不敵,不得已退讓立福臨為帝的話,但如今呢?他手握重兵,有誰的實力能與他相比?若他想要稱帝,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嗎?但為什麼他沒有這麼做呢?
有人說是因為孝庄太后,看過《孝庄秘史》等電視劇和不少野史的人都持這麼一個觀點:孝庄太后用美色誘惑多爾袞,使得多爾袞沒有和她兒子爭奪帝位。但電視劇終歸是電視劇,野史也終歸是野史,不可盡信。在我看來,多爾袞不稱帝,是出於一個原因。
我們先要弄清楚一點,順治帝的母親孝庄太后是何許人也?孝庄太后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落的人,當年皇太極出於和蒙古結盟的考量,便娶了她。也就是說,孝庄太后是維繫滿清和蒙古之間的一條紐帶。假想一下,如果多爾袞奪位的話,作為順治帝母親的孝庄太后,會放任自己的兒子被人欺凌嗎?不會,所以她肯定會求助於家族科爾沁部落。這麼一來,滿蒙的聯盟必然破裂!
而不能忘卻的一點是,此時清朝才入主中原不久,根基尚且不穩,再加上吳三桂等三蕃王隱患的存在,一旦清朝和蒙古打了起來的話,難保三蕃不會反清,到時又是一番群雄割據的場面了。多爾袞雖然狂傲,但同時他又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他絕對不會讓這狀況發生。所以,這才是多爾袞不稱帝的真正原因!
左右為難,多爾袞一直都抑鬱寡歡,縱是沉溺女色也無法排遣心中的鬱悶,終於,在順治七年十二月,39歲的多爾袞在一次行獵中墜馬受傷,含恨離去。


※手握重兵的多爾袞為啥不當皇帝?不僅僅是因為孝庄
※多爾袞大權在握,手握重兵卻沒有稱帝,原因卻因為鰲拜
※多爾袞手握重兵又有人心,但為何偏不稱帝呢?只因為有這些人在
※中興四將只有他身首異處,不是因為手握重兵,而是他犯了這個大忌!
※古代將軍手握重兵,卻從不敢反叛,得知原因後,我也不反!
※皇太極猝死,手握重兵的多爾袞為何不稱帝?學者:沒有十足的把握
※張玉的三個兒子手握重兵,幸虧他們關係不好,不然皇帝睡不著了
※手握六十萬重兵,卻能做到不讓皇帝猜忌自己,這位將軍夠聰明的
※曼施坦因擁重兵卻被擊敗一潰千里,不是他無能,是兩種戰術的對決
※皇太極死後,為何手握重兵的多爾袞沒搶到皇位?原因其實很簡單
※朱棣手握重兵,朱元璋在位時,為何他不敢造反?有一原因最為關鍵
※邊關大將手握重兵,為何不敢起兵造反?原因有三,最後一點是關鍵
※傳說中的四個顧慮都不存在,曾國藩手握重兵不造反的原因只有一個
※手握重兵的曾國藩為何不造反,原因有三,其中最後一點是關鍵
※手握重兵的年羹堯,為什麼寧願被殺也不起兵造反?背後的原因絕非你想的那麼簡單
※十四阿哥手握重兵,但是康熙臨死前卻把他支走,原因為此!
※古代邊關大將手握重兵,為何還不敢造反?網友:皇帝也不是吃素的
※雍正上位時,胤禵手握重兵,他為什麼不直接造反?說出來別不信!
※康熙在世時十四胤禵手握重兵,最後卻是雍正繼位,胤禵為何不反?
※小說:三國何進手握重兵為何不敢殺宦官?他怕的不是太監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