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茂呂美耶:「瘋狂和尚」一休禪師

茂呂美耶:「瘋狂和尚」一休禪師

茂呂美耶:「瘋狂和尚」一休禪師



文 | 茂呂美耶


▍一


提起「一休和尚」,別說日本人了,大概連泰語圈、中文圈某些世代的人也知道這號人物。不過,「一休和尚」是動畫角色,「一休禪師」則為真實人物。

二者有何不同呢?動畫「一休和尚」除了少部分屬實,大部分是編劇組人員改編自江戶時代的《一休咄》(全四卷,編者不詳)以及《一休關東咄》(全三卷,編者不詳)等民間說話集的故事,或共同絞腦汁寫出的原創情節;真實人物「一休禪師」可是相當複雜。


不過,也不能說動畫編劇組瞎扯一番。雖然最早的《一休咄》是一休禪師過世後一百九十年才出版,但這些說話集收錄的故事均依據一休禪師留下的著作而作,其底蘊仍是一休禪師於生前欲表達的主張及精神思想。


成書於一八五一年的《大日本野史》描述一休禪師為:「宗純,心機快活,談諧戲謾,物我相忘,貴賤一視,志存慈惠,隨得隨施,兒童馴愛,鳥雀就啄。」可見一休禪師無論生前或死後都深受民眾愛戴。而且他明明是尊貴皇子出身,卻至死都堅持「庶民」身份,後人才會不厭其煩地為他寫下這許多逸聞吧。


一休禪師的全名是一休宗純,「一休」是號,「宗純」是諱,生於一三九四年。他在世時,從未提過自己的父親到底是誰,不過,一休過世後約十年,由眾弟子編篡而成的傳記《東海一休和尚年譜》記載,他父親是日本第一百代後小松天皇(一三七七~一四三三),母親是名門貴族藤原氏出身。


一休出生時,後小松天皇時值十八歲。當時的日本朝廷分為南北兩朝,雙方的天皇都是正統血脈。之所以分為兩個朝廷,是因為鎌倉幕府的實權被奸臣篡奪,第九十五代天皇遂發兵征討。


之後,天皇施行日本有史以來首度的王政復古,並推行新政。但新政引起倒幕武士們的不滿,大將足利尊氏舉兵叛變,天皇只好暫時遷幸至比叡山。足利尊氏便脅迫朝廷另立新天皇,並建立了室町幕府。如此,逃至比叡山,後來又遷至吉野的朝廷稱為「南朝」,在京都另立天皇的朝廷則稱為「北朝」。南北朝動亂持續了四代五十餘年。


後小松天皇是北朝天皇。他繼位時,南朝已失去勢力,不過,南朝天皇擁有代表皇位的三種神器,於是後小松天皇提議南北朝合而為一,南朝也欣然應允,因此雙方人事便有許多異動。一休宗純的母親正是南朝權臣人。


南北朝合并後第二年,後小松天皇開始親政。這時期的社會情勢當然仍不穩定,而室町幕府第三任將軍足利義滿又虎視眈眈,打算篡奪皇位。在這種紛亂狀況下,一休的母親只能逃到宮外,住在民家,於翌年陰曆正月初一生下一休。


一休六歲時,他母親送他到臨濟宗安國寺(京都)出家。當然這也是足利義滿的命令。畢竟對足利幕府來說,天皇家若留下南朝系血統子嗣,可能會引起後患。一休在安國寺當侍童時,名為「周建」。一休八歲時,足利義滿召喚一休到鹿苑寺(金閣寺)。義滿早已聽聞一休很伶俐,故意在宴席上出難題。


「那扇屏風上畫的老虎,夜晚都會逃出來,你有辦法抓住它嗎?」

「明白了。麻煩大人借給我一捆繩子。」


一休如此說後,站起身,捲起衣袖,一副打算大打出手的樣子。


眾人見狀,不禁為這個小童子暗捏一把汗。


繩子送來後,一休接過繩子,走到屏風前,擺起架勢,對眾人說:


「我準備好了。有哪一位願意把老虎趕出來嗎?」

茂呂美耶:「瘋狂和尚」一休禪師



動畫片里的一休哥


眾人聽後,均在內心拍手叫好。義滿當然也很嘆服,命人給一休獎賞。獎賞是兩個疊在一起的麻糬。義滿說:


「不用客氣,你吃吧。」

眨眼間,一休便吃掉兩個麻糬。義滿再度刁難地問:


「哪一個麻糬比較好吃呢?」


一休舉起雙手,砰地擊了一掌,再反問義滿:


「哪一隻手的聲音比較好聽呢?」


這回義滿不得不嘖嘖稱好。如此,一休便帶著一大堆重賞回寺院。


京都十剎中,有一座排行第五,是足利義滿建立的寺院,名為寶幢寺。一休十二歲時,經常前往寶幢寺,夾雜在數百名聽眾中熱心聆聽清叟仁藏主的《維摩經》講義。《維摩經》是大乘佛教的佛經,內容構成類似戲劇,富於文學趣味,但意味深長,在家人也不見得聽得懂,一休卻聽得津津有味。因此,清叟和尚每次講完《維摩經》後,又時常對一休講授其他佛家內典與俗家外典。


▍二


一休十三歲時,轉入東山建仁寺學習漢詩。當時的日本禪僧盛行作漢詩、漢文,也就是所謂的「五山文學」,算是江戶時代儒學興起的先驅。十三歲才開始學漢詩,應該說有點晚,不過一休給自己訂下「一日一詩」的課業,進步相當快。


十五歲時,一休作了一首《春衣宿花》漢詩。


吟行客袖幾時情開落百花天地清

枕上香風寐乎寤一場春夢不分明


大意是:櫻花時期,賞花人陶醉在詩情中,花開花落的百花,給天地帶來清凈空氣。花香在枕邊飄蕩,到底是夢境還是現實,都分不清了。據說當時的京都文人給予極高評價,令這首詩膾炙人口。


另一方面,一休也逐漸對人生的冷酷與社會矛盾心生疑問。五山的禪僧俗化到極點,尤其是建仁寺在幕府的保護下,早已變成公卿貴族或高官家孩子的發跡捷徑。這些王孫公子進寺院修行後,若能得到一張印可證,日後便能自稱高僧,去當官寺住持,終生享受榮華與特權。


一休十六歲時,遭遇了一樁左右他一生的事件。事件發生在夏季某日,建仁寺辦法事的席上。有一名代住持說法的高僧,不但不講道說法,還高談闊論起禪僧的出身門第以及禪院格式與法系,最後更聲言出身卑微的人沒有資格當官寺住持云云。不等對方說完,一休便掩耳離去。事後,一休作了兩首漢詩給老師看。其一:


說法說禪舉姓名辱人一句聽吞聲


問答若不識起倒修羅勝負長無明


大意是:講經說法時,為何要列舉禪僧的出身家世。聽到對方貶斥別人,實在驚訝得啞口無言。問答時若不按程序進行,那就如同阿修羅爭勝負,不可救藥。其二:


犀牛扇子與誰人行者盧公來作賓


姓名議論法堂上恰似百官朝紫宸


老師看了這兩首詩,安慰一休說:「三十年後,禪僧的惡習也會改進吧。你不要太急躁,耐心等著。」

結果,一休的漢詩集《狂雲集》不但收錄了這兩首詩,還特別記載:「今世山林叢林之論人,必議氏族之尊卑,焉是可忍孰不可忍乎,遂寫前偈以揭示四方,誰敢擊節其偈曰。」看來,惡習不只持續了三十年,大概直至一休過世前都舊態依然,毫無長進。


一年後,一休轉移至赤貧如洗的西金寺,在完全不求名利的禪師謙翁宗為門下苦修。一休二十歲時,謙翁對一休說:「我已經將我所知的全傾給你了,按理說,我應該給你印可,但我過去也拒絕領取,所以我不給你印可。」


謙翁對一休影響極大,一休也非常尊敬謙翁。謙翁的正式道號是「為謙」,名「宗為」,因此一休便廢棄「周建」這個名字,取恩師名字里的「宗」字,改名為「宗純」。


一休二十一歲時,謙翁去世。深受打擊的一休暫且回到母親身邊,卻因為失去精神上的支柱,不久又離開母親住處,前往大津石山寺閉關。他在觀音菩薩像前燒香念經了七天,仍無法消解內心的苦悶。之後在琵琶湖四周徘徊,最後欲投湖自殺。所幸他母親於事前已預見兒子可能會自尋短見,遣人送書信過來,正是那人救了一休。


第二年,一休前往堅田(滋賀縣)禪興庵拜華叟宗曇為師。華叟宗曇是著名高僧,原本有資格繼承大德寺法統,卻因天性高潔,厭惡大德寺的官寺化作風,在各處小庵轉輾流連後,最後隱居於禪興庵。


這位大師的生活比謙翁更清貧,有時一整天都沒得飯吃,有時連衣服也沒得換。一休為了拜這位高僧為師,跪坐在庵門口四、五天才得以如願,當然甘心過著「學道先須且學貧」的日子。冬天寒夜,一休都向認識的漁夫借船,在船上裹著粗草席入睡。


三年後,一休二十五歲時,某天,他在路邊看到盲目法師彈唱平家琵琶。當他聽了「祇王失寵」那一段,頓時銘感五內,接著想起恩師華叟給他一道公案「洞山三頓」,要他解答。他邊走邊想,不知不覺來到琵琶湖,再不知不覺登上漁船,望著天地苦苦冥思,終於得出答案。回到寺院後,一休向華叟提出自己的答案。


「從有漏路歸無漏路,且一休矣;雨降任其降,風吹任其吹。」


大意是:我從煩惱眾多的人間世界,走向超然領悟的世界,現世的人生只是中間短暫的一段休息;雨要下就任它下,風要吹就任它吹。


華叟看了答案,對一休說:「往後,你就叫一休好了。」

「一休」稱號正是如此而來。

茂呂美耶:「瘋狂和尚」一休禪師



▍三


兩年後的五月某個夜晚,一休如常在湖岸小舟坐禪,突聞烏鴉一聲嘎叫,豁然大悟。回寺院後,他向華叟提出所見。這時的一休到底提出什麼所見,《東海一休和尚年譜》沒有記載,只寫著「即舉所見」四字而已。


華叟看了一休提出的所見,冷冷地答:


「這是羅漢的境界,不是作家的境界。」


「羅漢境界」意謂斷絕一切俗世煩惱,是修道者的究竟的解境界,與佛果無別。但終究只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而已。「作家境界」則為具有說明玄奧真理的本領,真正的利他主義大悟者。一休立即否定:「如果這算是羅漢境界,我甘心安受此境界,沒有必要勉強當作家。」華叟聽後,欣慰笑道:「好,好,這才是作家境界。你此刻已經成為作家了。」


原來華叟只是在試探一休。因為真正大悟的人,不會拘泥於「羅漢」或「作家」之形式。一休的回答,正合華叟心意。總之,由於一隻烏鴉叫了一聲,令一休從「羅漢」升至「作家」。華叟非常高興,認為一休已達大悟境界,作了印可證,打算授予弟子。不料,一休當著恩師面前將印可扔在地上,拋下一句:「這東西和系驢的木樁一樣,礙眼。」說畢,即轉身離去。


看來,一休確實承襲了謙翁的傲骨精神,認為「悟道並非紙張」,堅持不領取印可。華叟沒有生氣,只是無言地拾起印可,收藏起來。數年後,華叟了悟自己死期將近,忍著腰痛,坐轎子前往京都拜訪女弟子宗橘夫人,拜託對方代他收藏印可。這時,華叟在印可證又加寫了以下文章:

「純藏主悟徹後,與一紙法語,道是甚麼系驢橛拂袖去,可謂瞎驢邊滅類也,臨濟正法若墜地,汝出世來扶起,此汝是我一子也,念之思之。」


華叟沒後十年,第三者又將這張印可親手交給一休。一休望著恩師筆跡,感慨萬端,卻仍撕掉印可,拋進爐內燒掉。一休會如此做,並非完全不顧恩師的好意與期待,反之,他深切理解恩師華叟衷心祈望他能扶引禪宗回歸正道,也自許為華叟唯一的繼承人。


一休三十四歲那年,後小松天皇退位。之後,經常召見一休,問道譚禪。後小松天皇之後的稱光天皇、後花園天皇、后土御門天皇,均皈依一休門下。


稱光天皇在位十六年,膝下沒有皇子,皇嗣未定,即病篤。這時,南朝系有常盤木、木寺兩家皇族的兩位王子,北朝系則有伏見、萩原兩家皇族的兩位王子,總計有四位王子入選為皇太子候補。後小松上皇暗地向一休徵求意見,一休寫了一首和歌當作答覆。


常盤木木寺稍摘棄矣


繼世竹園在伏見


也因此,伏見宮貞成親王的第一王子便成為皇太子,正是稱光天皇之後的後花園天皇。伏見親王家一直珍藏著一休親筆寫的這首和歌。目前的日本天皇家系,也是伏見宮貞成親王家的男系子孫。

茂呂美耶:「瘋狂和尚」一休禪師



後小松天皇

▍四


華叟在一休三十五歲那年圓寂。一休聞訃,倉皇拉著弟子奔赴堅田,二十多天後,又返回京都。當時京都盛行「盆踴」(納涼舞蹈大會),每年七月十五日至八月一日,室町幕府第四代將軍足利義持會命人在京城近郊大瀧設置竹籬會場,舉行舞蹈大會。由於優勝者可以得到豐富獎賞,演出者均絞盡腦汁編排舞技,各自穿上五彩繽紛的衣服,前往大瀧競賽。


某年夏季,一休帶幾名弟子去湊熱鬧。弟子們內心明白一休大概又想耍什麼把戲,卻不知師父的葫蘆里賣的什麼葯。一行人來到大瀧。


夜晚,義持帶著扈從和侍女出現,坐在看台席上。不久,舞蹈大會開始。


大會值高潮時,一休叫弟子打開帶來的包裹,裡面出現一件畫著骷髏的白布衣。一休換上白衣,腰纏白帶,額扎白頭巾,讓弟子擊打梆子,他自己則和著拍子舞進舞蹈圈內。在五顏六色的舞者群中,身穿大骷髏白衣的一休當然十分顯目,而且一休還特地邊唱邊舞至足利義持座席正面。


足利義持看到了,問近侍:「那人是誰?」近侍答:「是一休和尚。」義持聽後,眉頭一皺,卻無法可施,只能苦著一張臉,撐到大會結束。第二年以後,義持就不再舉辦大瀧舞蹈大會。


一休經常做出這類癲狂行徑。華叟於生前曾形容一休是「雖道風狂,卻是純子」。「風狂」的意義和現代漢文的「瘋狂」不太一樣,意謂以癲狂行徑點化世人之行為,類似中國唐朝著名詩僧寒山、拾得、豐乾等人。不過,到了江戶時代,經由俳聖松尾芭蕉用在俳句後,「風狂」便添了「風流倜儻」之意。一休作的漢詩中有一首自贊詩:


風狂狂客起狂風來往婬坊酒肆中


具眼衲僧誰一拶畫南畫北畫西東


「風狂」到最後,一休乾脆說:「親死,子死,孫死。」這句話也並非存心詛咒任何人,事實正是如此。這世上有哪個父母不會死的?又有哪個孩子不會死的?理所當然,目前為人孫的你或我,總有一天也會死。

一休四十歲那年,後小松上皇駕崩。上皇登遐前數日,召喚一休進宮問道。這時的一休舉出宋朝慧開禪師的著述《無門關》里的一首詩偈《頌平常心是道》,讓後小松上皇以「平常心」接受即將面臨的死亡現實。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後小松上皇聽了後,命人取來平日愛用的金匣,裡面收藏了自己的手跡及數帖王羲之法帖,親手遞給一休,要一休當作遺物。據說,終生恬淡寡慾,身邊連一根縫線針也沒有的一休,至死都隨身帶著父皇的遺物。


現今,京都府京田邊市酬恩庵(俗稱「一休寺」)里的一休的墳墓「慈揚塔」,由日本宮內廳陵墓課負責管轄,禁止一般人參拜。日本作家水上勉動筆寫《一休》時,曾透過關係向日本宮內廳打聽「一休是皇子」的根據,但宮內廳沒有說出實際證據,只回答「確實無誤」。由此看來,宮內廳應該持有鐵證,只是不能公開而已吧。

茂呂美耶:「瘋狂和尚」一休禪師



酬恩庵

茂呂美耶:「瘋狂和尚」一休禪師



宮內廳的標識


▍五


四十七歲那年,一休公然宣布破戒。該年六月,一休抵不過大德寺眾長老的再三請求,住進塔頭如意庵。塔頭是寺院境內守護塔的小院,大德寺境內有許多塔頭,其中之一的如意庵是華叟的先師言外和尚建立的。一休住進如意庵,表示繼承了「松源禪」法系。「松源禪」指以臨濟為始祖一脈相承的唐宋純粹的禪,經南浦傳進日本後,最後傳至華叟宗曇。


一休住進如意庵的第七天,大德寺舉行華叟十三屆忌日法事。一休在如意庵質樸地悼念,法兄養叟卻在另一座塔頭大肆鋪張,訪客紛沓而來,門庭若市,熙熙攘攘。一休受不了,住了十天,留下一首《如意庵退院,寄養叟和尚》,即不告而別。


住庵十日意忙忙腳下紅絲線甚長


他日君來如問我魚行酒肆又婬坊


這個法兄養叟得到恩師華叟的印可後,成為大德寺第二十六世住持,之後力趨權門,說服幕府,將大德寺官寺化成功,併入五山十剎之一,並不時對此事自賣自誇,引以為傲。養叟比一休年長十八歲,算是大師兄。一休很厭惡養叟一派,晚年讓弟子畫了肖像,並題上一首自贊詩,表示松源禪繼承人僅有自己一人。


華叟子孫不知禪狂雲面前誰說禪


三十年來肩上重一人荷擔松源禪


離開大德寺後,一休不是住在草庵,便是借宿空無一人的民家。總之,住的都是人跡杳然的深山幽谷,環境相當險惡。這期間,他身邊只有幾名弟子。


一休不只作漢詩,他還留下許多和歌。和歌不好翻譯,在此我僅介紹著名的「地獄太夫」逸聞。


據說,往昔的大阪府堺市高須町花街有位名妓,不但美貌無雙,且能詩善文,名為「地獄」。「地獄」之名是根據《平家物語》里的「祇王失寵」故事而取。某天,一休在高須町巡錫時,風聞此事,特地找上門,指名見「地獄太夫」。「太夫」亦即地位最高的妓女。「地獄太夫」登場後,遞出一首和歌給一休:


山居人當住深山奧此地是浮世境界相交處


(你是出家人,應當住在深山幽處,怎麼跑到塵世境界的堺來了?日文的「堺」與「境」發音相同。)


一休立即作了一首酬答歌:


吾一休視身不是身市中或山中同為落腳處


(我早已不把外在軀體當軀體看,繁華市區和幽靜山中都一樣。)


接著,一休又寫了另一首和歌的上一句:「耳聞不如眼見,地獄之美。」(暗喻太夫不僅外在美,內在也很美。)「地獄太夫」思索了一會兒,接了下一句:「凡活人走這趟,不能不落。」


這句和歌有兩種意思,一是「凡是人,都會死」;另一是「凡是活男子,來到這裡,都會下地獄」,表示拜倒在「地獄」的石榴裙下,也意謂很可能因迷上妓女而傾家蕩產。後一句還套了《平家物語》里的和歌。能接這樣的和歌,非常不簡單,可見「地獄太夫」的教養極高。因此,一休就收「地獄太夫」為弟子。


一休五十四歲時,大德寺有個和尚自殺了。沒有人知道該和尚為何自殺,但有人將這起事件利用在派系鬥爭上,導致幾名僧人遭誣下獄。雖然這件事與一休無關,但一休畢竟也是大德寺之人,為此自咎不已,再度悄悄離京,躲進深山。後花園天皇聽聞一休隱居,下了一道聖旨:「和尚決有此舉,佛法王法俱滅,師豈舍朕乎哉,師豈忘國乎哉。」一休接旨,不得不下山繼續飆他的狂風。

茂呂美耶:「瘋狂和尚」一休禪師



一休禪師與地獄太夫


▍六


某天,一休對信徒說法,講到禪家公案的「狗子佛性」。這是《無門關》第一則公案《趙州狗子》,典故出自《趙州禪師語錄》。話說唐代高僧從諗禪師,居趙州(今河北省趙縣)觀音院,時人稱他為「趙州」或「趙州古佛」。


一天,有名學僧問趙州:「狗子有佛性也無?」趙州答:「無。」學僧聽後不滿,問:「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狗子為什麼卻無?」趙州解釋:「為伊有業識性在!」又一學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答:「有。」這名學僧也不滿,抗辯道:「既有佛性,為什麼要擅入這個臭皮囊袋子里?」趙州答:「因為它明知故犯!」


一休的信徒聽了這則公案,歪著頭說:「很有趣。可是,狗子不是指剛出生的小狗嗎?小狗怎麼可能有佛性呢?」一休回信徒一首和歌:「跟著狗子,沾光心,既能成佛,也入地獄。」信徒還是聽不懂。一休再問:「對面宅邸是不是剛生了小狗?小狗眼睛睜開了嗎?」


「剛睜開。」信徒答,接著問:「也就是說,狗子到底有無佛性,沒有人知道答案,是這樣嗎?」一休還是不明確回答,再度給了信徒一首和歌:「漁夫劃小舟,小舟載有無,飄蕩生死海,小舟掉了底,有無沉海底。」


信徒想了一會兒,才恍然大悟。原來在趙州出生之前,只要聽狗子叫一聲,便知道狗子到底「有」「無」佛性了。也就是說,一切端看人心。你認為「有」,就有;你認為「沒有」,就沒有。狗子照樣過它的狗日子,生下後,會睜開眼睛,也會汪汪叫,更會向人搖尾巴。認為「有」的人,對著山谷大喊「有」,山谷的迴音便是「有」;認為「沒有」的人,對著山谷大喊「沒有」,山谷就會回答「沒有」。


禪宗另有一道「婆子燒庵」公案。話說有個婆子在庵中供養了一名修道人。大約過了二十年,婆子想考驗修道人到底覺悟至什麼程度。於是找來一名年輕女子,要她在送飯給修道人時,摟住修道人,問他有什麼感覺。女子照辦。修道人回說:「枯木倚寒岩,三冬無暖氣。」婆子聽後,大怒道:「原來我白白養了一個俗漢。」之後,婆子不但趕走了修道人,也把庵給燒掉了。


後來修道人繼續在別處修行,苦思究竟,過了三年,再度回去找婆子。婆子用同樣方法考驗他,這回他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婆婆不知。」婆子這才欣慰地說:「他終於懂得修行了。」


對此公案,一休的回答是一首漢詩:


老婆心為賊過梯清凈沙門與女妻


今夜美人若約我枯楊春老更生稊


一休的意思是「一切隨人之常情」,要是為戒色而戒色,反倒會陷入「執著於不執著」的妄念。「枯木逢春」是常情,假如有美女投懷送抱,一休願意「隨緣」,來個「鐵樹開花」。


舉個例子,一休門下有名弟子,比師父一休更癲狂。他自以為大徹大悟,經常用腳踢佛像,或坐在經壇上,說佛像只是尊腐朽的木頭;更不時撕掉佛經當上廁所用的手紙,說禪境不需要文字,文字是死物,不會動,經文都是胡說八道。


某天,一休終於喚來那名弟子,問道:「聽說你已經大徹大悟,成佛了,真的嗎?」弟子答:「真的。」一休再問:「那你為何用骯髒經文去擦佛屁股呢?找更乾淨的紙張來擦不是更好嗎?」弟子聽後,才明白自己的行為都是假惺惺故作態,並非真情流露。慾望本身無罪,人也不可能無念。讓慾望遮蔽了心眼,喪失對鄰人的關心或善念,甚至基於利己主義而去傷害別人,這才是罪惡吧。


直至七十七歲那年,一休才真正地「枯木逢春」。他遇上盲目琵琶彈唱藝人森女,果真「枯楊生稊」了。他描述森女如「天寶海棠」楊貴妃,更讚歎森女的歌聲:


一代風流之美人艷歌清宴曲尤新


新吟腸斷花顔靨天寶海棠森樹春

茂呂美耶:「瘋狂和尚」一休禪師



一休禪師與森女


在一休的八十八年人生旅途中,森女算是最後一位異性助跑者。但是,對一休來說,森女很可能也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是指引一休走向「大悟」的引路人。一休不但和森女立約:「十年花下理芳盟,一段風流無限情。惜別枕頭女兒膝,夜深雲雨約三生。」還對自己發誓:「木凋葉落更回春,長綠生花舊約新。森也深恩若忘卻,無量億劫畜牲身。」


這應該已經超過「好色」或「破戒」的境界了。某些日本作家或專家懷疑,八十歲以後的一休,真的具有「吸美人婬水」的能力嗎?喝!喝!喝!你們這些俗漢!難道忘了「性」即「生」的道理嗎?無「性」,便無法創造生命,亦即無「生」。我總覺得,一休於晚年作的那些露骨煽情的漢詩,或許只是一種「演出」?又很好奇,森女到底付出何種愛情,使得放蕩不羈的一休竟感恩至「如果忘恩,將永遠淪為畜牲」的程度呢?


據說,後人為一休舉行三十三屆忌日法事時,森女也出席了。而且以「比丘尼慈柏」之名,致送一包金額遠超過其他數十名尼姑的奠儀。


本文原標題《風狂異端出家人:一休禪師》


題圖為一休禪師


【作者簡介】


茂呂美耶 |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沈彬:為什麼蘇州墓地里,睡的一半都是上海人
張明揚:玄武門之變,唐太宗開啟的成功學榜樣
張豐:10年過去了,「房奴」終於成為一個驕傲的階級
如果中國人都學英國人的樣子吃飯,中國美食一定完蛋
公墓限購,是省著地給活人用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一休禪師與大德寺的枯山水
一禪小和尚越來越受觀眾喜歡,網友卻說他不如日本的一休哥?
聰明的一休:媽媽為什麼把一休送去當和尚?原來他竟是亂世太子!
《聰明的一休》里的將軍,堪稱日本的曹操
為一休 八神太一等配音的聲優藤田淑子過世 & 尾田榮一郎豪宅公開
英媒發現世界最萌的小和尚,這位浙江媽媽讓兒子模仿「一休」火了
再見了,一休哥!八神太一!海賊王四皇配音藤田淑子去世
馮學榮:日本歷史上真有一休和尚這個人嗎
日本著名聲優藤田淑子因乳腺癌逝世,曾給一休和八神太一配音!
如懿傳:如懿終於斷髮了,封建王朝里唯一休夫的皇后,好爽快
夜店常客、酒肉穿腸、刀不離身……歷史上的一休大和尚,原來是醬紫的
童年遠去!「一休」聲優藤田淑子逝世
訃告:為一休等角色配音的聲優藤田淑子因病去世
五官清秀的小正太要剃光頭,剃完以後像一休哥,非常可愛萌化眾人
一路走好!一休聲優藤田淑子因病去世
《聰明的一休》中讓一休最痛苦的一道題,險些讓他投湖喪命
搞笑漫畫:一休為何不選美女只選海豚,果然一休有大智慧啊!
和孩子聊聊我們的童年——《聰明的一休》
一休哥、八神太一的聲優藤田淑子因乳癌去世,享年68歲…
每日熱推:光之美少女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