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劉邦的績效分配法,我服!

劉邦的績效分配法,我服!

劉邦的績效分配法,我服!



劉邦在西漢建國之後,就馬上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不光是劉邦,歷代皇帝在建國初的時候都會對其功臣名將進行分享,這樣是穩定局面、避免再起戰火的最好方式,也能化解一些內部的風起雲湧。但是分配績效也是一門學問。劉邦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他對在打敗項羽的戰爭中貢獻突出、相對獨立的各路軍事統帥進行分封,給予最高封賞。然後分封爵位,這個過程充滿了爭議,焦點是「一線業務人員」與「二線支持與管理人員」的績效貢獻大小問題。


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所以得到的封賞應該最多。而一線的功臣們則認為,自己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卻沒有一個舞文弄墨的行政後勤官員得到的多,大呼不公。這樣的爭吵持續了一年,才封了二十幾位功臣,其餘的人仍然沒有得到封賞。輿論開始對劉邦不利,未被分封的大臣們抱怨劉邦「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劉邦身陷「績效門」危機。為擺脫困境,鞏固國家政權,劉邦針對績效評價的各關鍵環節採取應對措施。


明確績效標準,區分戰略績效與執行績效


在績效評價過程中,對績效評價的標準存在較大爭議。焦點問題是文官蕭何的績效評價高於所有武官,這遭到了武官們的集體反對。面對大臣的質疑,劉邦舉了個不是很恰當,但很能說明問題的例子,有效地區分了戰略績效與執行績效的差別。劉邦說:「你們知道打獵是怎麼回事嗎?」大臣們說:「知道。」劉邦又問:「那你們也知道獵狗吧?」大臣們說:「也知道。」劉邦說:「這個打獵呢,追殺野獸、兔子的,是獵狗;指明野獸、兔子的位置的,是獵人。你們這些能夠抓到野獸的,只不過是功狗罷了,而蕭何能夠指出野獸的位置、適時放出獵狗,則是功人!」這樣一來,大家就不敢再說什麼了。

注重績效溝通,適時傳遞評價信息


績效管理的靈魂是溝通。沒有溝通的績效必然是「兩張皮」,必死無疑。劉邦是一位注重溝通的領導,能夠利用各種機會與大臣們交換關於績效評價的看法。在一次請大臣們飲酒的時候,劉邦要求大臣如實分析為什麼劉邦能夠得到天下而項羽卻不能。大臣們的分析更多是關注劉邦本人的行為,即「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對劉邦的激勵手段給予了高度的稱讚。而劉邦卻避而不談自己的領導才能,藉機將張良、蕭何、韓信三位取得卓越績效的功臣推向前台,表達自己對績效評價的觀點,為自己的分封行賞決策奠定輿論基礎,減少衝突的發生。劉邦還向重臣了解其對各官員的看法,拓寬績效評價的角度,減少偏差。例如,「韓信帶兵,多多益善」就發生在劉邦與韓信的一次績效面談的過程中。


關注績效評價反饋,保持績效評價策略的靈活性


劉邦在辦公室的樓梯間看見一些將領聚在一起竊竊私語,就問顧問張良:「這些人在嘀咕什麼呢?」張良說:「陛下,您還不明白么,他們是在謀反啊。」劉邦說:「天下馬上就要安定下來了,為什麼還要謀反呢?」張良說:「陛下您原來就是個老百姓,靠著這幫人得到了天下,而您現在給跟您關係比較近的蕭何、曹參都封了大官,把跟您結仇的人都給殺了。


現在朝廷在搞績效評價,大家都知道,您就是把天下都送出去,恐怕也不夠這些人分的,所以,這些人擔心不但得不到封賞,反而擔心因以前得罪過您而被您殺掉,所以,他們就商量著要謀反。」劉邦忙問:「那怎麼辦?」張良說:「陛下現在最憎恨的人是誰?而且,得大家都知道這事兒。」劉邦說:「雍齒跟我有過節,曾經有幾次都讓我很沒面子,我很想殺了他,但考慮到他還有些功勞,所以有些下不了手。」張良說:「那你就先封他吧,這樣大家就不會擔心自己沒有封賞和被殺了。」劉邦聽後,馬上著手落實有關部門為雍齒確定績效成績並封侯。沒有被封的大臣們聽到這件事後,高興得喝酒慶祝。

是一種友誼 |分享傳遞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業實戰思維 的精彩文章:

世界只有三件事:做事、做式、做局!
銷售「銷」的是?「售」的是?
責任心有多強,能力就有多大!
共享單車靠什麼賺錢?

TAG:企業實戰思維 |

您可能感興趣

朱元璋事事效仿劉邦,唯獨這件事,他和劉邦的做法完全相反
秦國百姓懂法守法,劉邦約法三章有用?別再被騙了,這才是事實!
秦國百姓懂法守法,劉邦約法三章有用?別再被騙了,這才是真相!
劉邦和呂雉不相愛,情感上各自取長補短,但卻成為最好的政治夥伴
劉邦能夠建立漢王朝的關鍵助手,此人身份特殊,功勞不輸張良陳平
朱元璋與劉邦相比,誰的能力更出色?
劉邦何德何能,人才們都願意誓死效忠他,而不是效忠強大的項羽呢?
是為劉邦洗白?按照史書來看,劉邦的性格完美的遺傳了劉太公
秦始皇絕不會做的羞恥事,劉邦卻樂此不疲,後世紛紛效仿劉邦
張良熟讀黃石公兵法,卻為何不指揮作戰,而坐視劉邦一路慘敗?
劉邦的做法是對的,韓信為什麼必須處死?這些理由足夠了
項羽威脅劉邦投降,否則就烹了劉父,劉邦卻說煮熟了分他一碗湯
劉太公作為父親,很可能奪取劉邦的皇位,劉邦防備他父親嗎
劉邦真的不喜歡劉盈嗎?他為何立劉盈為太子?
韓信擁兵自重,足以和項羽、劉邦抗衡,為何不趁機三分天下?
劉邦滅秦後的約法三章,明明荒謬至極,為什麼卻能贏得人心?
項羽想和韓信、劉邦三分天下,韓信手握實權,卻為何不從?
他公然違抗劉邦禁令為彭越收屍,結果劉邦卻不殺他還給他官做,為什麼
張良功績不多,卻名列漢初三傑,極受劉邦呂后敬重,咋還明哲保身
他是劉邦的孫子,當著呂后的面殺呂家人,但呂后卻捨不得處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