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國家糧食儲備,主要依靠「十三倉」,且特設了倉場侍郎

清朝國家糧食儲備,主要依靠「十三倉」,且特設了倉場侍郎

在清代,全國的糧米賦稅一多半來自江南,尤其是皇族和八旗的供應一刻也離不開漕糧,因此在當時,北京、通州有著名的「十三倉」以供倉儲糧米。

清朝國家糧食儲備,主要依靠「十三倉」,且特設了倉場侍郎

清代漕運和漕運總督有規定的職權範圍。其餘倉儲事務就由戶部接管,戶部執掌全國土地、田畝、戶口、財谷政令。按地區分工設清吏司,負責海河運糧的「漕政」,即由雲南清吏司兼管。下設南漕、北漕二科,但只限政令,具體事務仍有漕運總督管轄。

至於積儲「漕糧」及京通北運河事務,則由戶部倉場衙門掌管。「漕糧」者,是清代規定田賦除人稅與土地稅外,於魯、豫、蘇、徽、浙、鄂、湘、奉天八省徵收糧米,漕運北京,即稱為「漕糧」。

戶部倉場始設於順治元年(1644),最高長官稱「總督倉場侍郎」,為正二品。據《光緒會典》等記載,倉場衙門分設東、西漕等科,分掌各倉場。

清朝國家糧食儲備,主要依靠「十三倉」,且特設了倉場侍郎

何謂「倉場」?這既是有名的「京、通十三倉」。我們今天仍可見東直門內小街往南有海運倉、北新倉、祿米倉等地名,即為清代「十三倉」的遺留。其中唯有遺留的部分南新倉修繕保留,讓今天的人可以窺視漕糧倉儲風貌。

「十三倉」也稱「京倉」。計有祿米、南新、舊太、海運、北新、富新、興平、太平、儲濟、本裕、豐益十一倉,加上通州中倉、西倉,總計十三倉。這些倉多為明代所建,清代有所增加。每倉設滿、漢監督二人管理。

各省的漕糧運抵通州後,按糧食種類與支放用途,分別儲入京、通十三倉,戶部還單設「內倉」。清室內務府也單設「恩豐倉」、「官三倉」,不屬於戶部,歸內務府會計司管轄。

上述各種倉所儲糧米,江、浙兩省徵收的「白糧」(粳米、糯米),僅供皇室內府及王公、百官食用。其他漕糧支放八旗官俸兵米及養馬飼料。北京東城的錢糧胡同即為八旗兵領取俸米處。

清朝國家糧食儲備,主要依靠「十三倉」,且特設了倉場侍郎

「漕糧」的支出有嚴格規定,絕不許平民食用。只有三種情況才可以變通賣給平民:「成色米」、「掃收零撒土米」和「倉糧有餘」。

倉場衙門一個重要職能是掌管漕糧驗收及由通州至北京水陸轉運,並包括北運河河工。這些職能由坐糧廳統管,分設東、南、西、北、河稅、收支、白糧等科分掌。坐糧廳是倉場衙門最重要的部門,所屬通濟庫,負責收、支款項,收各省漕糧折價、蘆糧折價等。支出則有官吏俸銀、河工、造船、兵船役夫銀等。

漕糧事務在清代一直弊端叢生,清人記載,百姓交納漕糧,官吏層層盤剝,最後每石「耗損」後只算五斗或六斗,百姓稍有反抗,便會被官府誣為「抗糧」。

正對漕糧的種種積弊,朝廷一直想整頓,如道光年間,曾派權傾朝野的穆彰阿兩任漕運總督,以整頓滯運等弊。道光年間名臣陶澍也曾大力整頓漕務,並奏准以蘇州等地漕米,改由海運,以杜絕弊端。雖然海運一旦實行可節約時間和人力資金,但終未實施。

清朝國家糧食儲備,主要依靠「十三倉」,且特設了倉場侍郎

另外,各省州府縣亦設「常平倉」和「義倉」,與漕倉無關。清代設陪都盛京,其下也設戶部,下轄糧儲司、內倉、城倉等機構,但人事、業務均歸盛京將軍管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清宮后妃們穿著高高的花盆鞋,雖不舒服但據說能「遮醜」
康熙帝一生豐功偉業,一個重大失誤讓其形象大大折扣
一種神秘藥物,成為後宮的「墮胎」良藥,雍正曾下旨作重要批示
明清北京城有著名的「八大胡同」,潔身自好的人從不光顧
康熙朝「天下第一清官」張伯行,其名氣一點不輸于成龍

TAG:左都御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隋朝滅亡主因:糧倉糧食夠全國老百姓吃五十年,卻不肯開倉賑糧
糧食入倉前,先給糧倉做個「體檢」!
缺糧食的年代,白酒是純糧食酒,現在糧食過剩為何糧食酒反而沒了
清朝先農壇有座神倉,裡面的糧食有特殊用途,誰敢偷吃要誰腦袋
我國的三個糧食大省,糧食儲量能養活半個國家,你能猜到是哪嗎?
中國糧食產量常居世界榜首,為何還要進口糧食?專家:太能吃
過去糧食緊缺,喝到的是純糧食酒,為何現在糧食充足反而沒了?
小說:新朝末年糧食緊缺,皇帝想了一個辦法,要災民煮樹木葉子吃
吃了能長壽的蔬菜、水果、糧食,每家每戶都有,堅持吃更健康
它是蠶寶寶的糧食,也是可以做菜的食材,煮一煮清新鮮美,特爽口
隋朝的糧食被唐朝吃了五十餘年?這種沒有歷史依據的言論,不能信
在部隊裡面飯菜吃不完,可以倒掉嗎?老兵:浪費糧食後果很嚴重
金沙石倉,地球上堆放糧食的神奇倉垛
南部非洲「糧倉」變身糧食進口國,治下經濟一團糟有9種法定貨幣
烏克蘭的糧食很多嗎?那是當然,不然你以為歐洲糧倉外號是白叫的
中國糧食剛好滿足需求,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為了未來做準備?
國外糧倉混凝土攤鋪太像攤煎餅,網友:建好後這得裝多少糧食?
此朝代的大臣,苦於糧食太多,國庫裝不下,皇帝說:這還不好辦
敘內戰建設破壞嚴重,從糧食出口國變成進口國,拚命維持糧食儲備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要求做好夏糧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