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老山戰鬥中走出來的上將

從老山戰鬥中走出來的上將


傅全有生於1930年11月,是山西崞縣(今山西省原平縣)人。16歲那年,他就加入了革命隊伍,在八路軍晉綏軍區獨立第2旅當了一名戰士。當時獨立第2旅的旅長就是後來的開國大將許光達。傅全有在部隊積極要求進步,作戰勇敢,於194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獨立第2旅6團先後升為副班長、班長。當獨立第2旅隨晉綏軍區第3縱隊加入西北野戰軍戰鬥序列後,傅全有又相繼升為了6團副排長、排長。


1949年初全軍整編時,傅全有所在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3軍7師21團。7師是一支很能打仗的部隊,抗戰時期該師19團的前身冀中軍區22團曾在著名的宋庄戰鬥中以2個連對抗千餘日偽軍,予敵以重創(我軍戰史記載此戰擊斃日軍坂本旅團長以下官兵600餘人,擊傷300餘人,同時斃傷偽軍約200人。我軍傷亡73人,包括4名連級幹部;日軍戰史記載宋庄戰鬥日軍戰死26人,負傷27人,指揮戰鬥的第26師團獨立步兵第12聯隊長坂本吉太郎大佐並未戰死,同時「地上遺留敵人屍體264具」),打出了模範戰例。解放戰爭中先後參加了沙家店、延清、宜川、荔北、陝中、扶眉、蘭州等重要戰役戰鬥,立下不少功勛。特別是在蘭州戰役中,7師19團4連一口氣抓到了2500多名馬家軍俘虜,創造了一野戰史中抓俘虜的紀錄。


在7師21團,傅全有參加了解放大西北及新疆剿匪等戰鬥,先後擔任了6連排長、5連副連長、6連連長、4連連長、2營參謀長等職。1953年初,他與所部隨志願軍第1軍奔赴朝鮮,參加了春季反登陸作戰和夏季進攻戰役,經歷了現代化戰爭的戰火考驗。在朝鮮期間,傅全有相繼升任為2營副營長、1營營長、7師教導營營長等職。1955年全軍實行軍銜制,傅全有被授予了陸軍上尉軍銜。

1958年10月,傅全有隨部隊從朝鮮回國,第1軍被劃歸武漢軍區領導,駐防河南中原地區。其後傅全有被選送到南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學習,不久又隨學校併入了劉伯承元帥創建的南京軍事學院,成為了合成軍隊指揮系學員。後來與傅全有一同進入中央軍委的張萬年,此時是廣州軍區第41軍123師368團第一副團長兼參謀長,軍銜為陸軍少校,也被選送到了南京軍事學院合成軍隊指揮系學習,與傅全有成為了同學。1960年傅全有從南京軍事學院畢業,不久被任命為陸軍第1軍7師19團參謀長。從1961年到1968年,傅全有相繼擔任了7師21團副團長、副參謀長、參謀長等職。1969年12月,7師改稱陸軍第3師,傅全有升任為副師長。1973年8月至1974年7月,傅全有進入北京的軍政大軍高級系學習。1975年7月,武漢軍區陸軍第1軍與南京軍區陸軍第20軍換防,進駐浙江,改隸南京軍區序列。第1軍從此迎來了歷史機遇,在南京軍區如魚得水,被確定為重點建設部隊,直至發展成當今應對美日和台海局勢的「東海尖刀」。


1978年,傅全有升任陸軍第1軍3師師長。1979年2月,他被選派到北京的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軍事學院位於海淀區紅山口,當時剛由軍政大學軍事係為基礎重新組建,院長兼第一政委是蕭克上將。巧的是,此前不久,時任武漢軍區第43軍127師師長的張萬年也曾在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只是因為要率部參加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而提前離校了。後來到了1985年,軍事學院與政治學院、後勤學院合并而成為了著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1980年1月,傅全有從軍事學院高級系畢業,相繼擔任了陸軍第1軍副參謀長、參謀長等職。1983年,傅全有被任命為陸軍第1軍軍長,時年53歲。而比他大兩歲的張萬年,此時已升任為武漢軍區副司令員。


1984年4月至5月,奉中央軍委命令,昆明軍區部隊先後收復了雲南中越邊境被越軍侵佔的老山、者陰山地區。越軍總部和二軍區不甘心失敗,制定了代號為「MB-84」 的戰役計劃,積極調兵遣將,準備發動大舉反撲。6月11日,越軍就向老山當面中國軍隊陣地發起了團級規模反撲。在攻勢被中國軍隊挫敗後,越軍二軍區繼續大量增加兵力、火力,又於7月12日又發動了加強師級規模的猛烈反撲,這就是驚天動地的7.12大戰。鑒於越軍在老山地區的反撲企圖明顯,持續與中國軍隊糾纏,中央軍委因勢而動,改變了原定在邊境恢復正常邊防鬥爭狀態的決心,決定從外區抽調部隊入滇輪流參戰,對越南施加軍事壓力,實行堅守防禦作戰,長期牽制越軍,以配合柬埔寨和泰國的抗越鬥爭形勢,並達到鍛煉軍隊的目的。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南京軍區陸軍第1軍接到中央軍委命令,成為了第一批入滇參加輪戰的部隊。時隔31年之後,傅全有又迎來了一次勒馬邊疆,為國征戰的歷史機遇。


接到中央軍委和南京軍區的命令後,傅全有立即與政委史玉孝、副軍長馮金茂、參謀長吳銓敘、副參謀長李乾元、政治部主任石磊等軍領導開會進行研究,著手實施各種組織,指導司令部制訂機動方案,並迅速展開收攏部隊、完善組織、調整兵員、補充裝備、儲備物資等臨戰準備工作。7月19日,第1軍參戰部隊及配屬部隊即分乘火車向雲南開進。到達雲南曲靖、昆明後,又改為摩托化長途輸送。至7月31日13時前,所有參戰部隊全部到達雲南文山州的文山、硯山兩縣指定地域集結,歸昆明軍區前指指揮。


從老山戰鬥中走出來的上將



指揮老山作戰時的傅全有


此次參加輪戰的南京軍區部隊計有:陸軍第1軍軍部和軍直分隊、1師、第12軍36師、軍區炮兵第9師,共26624人、各型車輛2231台、火炮700門、步兵武器19194支(挺、具)、電台1539部。另外,還有來自各軍區抽調的工兵、高炮、汽車部隊和總參直屬的工程兵部隊,以及抽調各軍區精銳偵察兵組成的數支昆明軍區偵察大隊配合作戰。


第1軍長期駐防於江南溝湖河汊地區,對於亞熱帶山嶽叢林地作戰比較陌生。因此,進入雲南戰區集結地域後,傅全有、史玉孝等軍領導即按照「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和急用先訓、先主後次等原則,組織部隊迅速轉入了全面的臨戰訓練。在軍事訓練上,首先狠抓了適應性訓練。根據亞熱帶山嶽叢林地的地形、敵情,借鑒先期參戰的友鄰部隊經驗,部隊狠抓了以攀登、越野、爬山、穿林為內容的體能訓練,培養能走、打、吃、住、藏,會打槍投彈、埋雷排雷、土工作業、自救互救、利用地形地物、識圖用圖能力的戰場生存訓練,以及適應作戰對象、任務特點的「小火炮、小分隊、小課目、小動作、小行動」的靈活性戰術訓練。其次是加強了針對性訓練。針對亞熱帶山嶽叢林地作戰組織指揮的複雜實際和越軍的作戰特點,重點訓練了山地作戰的組織指揮、協同方法、陣地構築、戰術手段等科目,逐一研究了對越軍常用戰術的反制手段。並進行了連級的攻防實彈戰術演習和攻防戰術實兵綜合演練,以及團、營級的防禦戰鬥步炮合練演習。各部隊還根據本身擔負的作戰任務,結合作戰預案,選擇與戰區相似的地形,採取相似地形練動作、結合任務設戰法、編組合群練協同的方法,反覆進行了綜合演練。

進行臨戰訓練的同時,還開展了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由黨委會組織,全軍進行了廣泛地動員學習。集中學習貫徹了中央軍委的命令,揭露控訴了越南當局侵擾中國邊境、搞地區霸權主義的罪行。同時進行了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五種革命精神」(發揚革命和拚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後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教育,並提出向「四山」(即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戰鬥中湧現出來的英雄人物學習。從而使參戰的幹部戰士加深了對這次堅守防禦作戰的重要意義和正義性的認識,激發了他們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增強了廣大指戰員英勇殺敵、敢打必勝的戰鬥熱忱。


經過3個多月戰區駐訓後,奉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命令,第1軍加強瀋陽軍區炮兵自動化指揮系統、昆明軍區辛柏林雷達兩部、14軍坦克團1連、40師「紅纓—5號」導彈連,並指揮邊防15團,在昆明軍區的統一組織下,於1984年11月16日開始進入一線陣地,至12月9日全面接管了昆明軍區第11軍前指所屬部隊在老山、八里河東山地區的防禦作戰任務。


第1軍在老山、八里河東山地區的防禦正面寬約23公里,縱深長約35公里,總面積約800平方公里,共防守大小121個陣地。由軍長傅全有、政委史玉孝、副軍長馮金茂、副參謀長李乾元、政治部主任石磊組成了軍前指,統一指揮所屬各部隊執行作戰任務。在防禦部署上,部隊仍沿用第14軍的番號實施偽裝(代號:14軍甲),以第1軍1師配屬炮兵第9師1個團堅守老山諸陣地;第12軍36師配屬炮兵第9師4個營堅守八里河東山諸陣地;以炮兵第9師3個營編為軍炮兵群,擔負支援昆明軍區第1偵察大隊出境偵察捕俘的作戰任務;軍前指設在落水洞。


初上陣地的第1軍軍容、軍紀都很好,營地設置規整有序,指戰員臉颳得乾乾淨淨,軍裝、武備整整齊齊,利利落落,綁腿也打得扎紮實實,很有點電影中老八路的意思。話說第1軍的前身還是賀龍草創的湘鄂西蘇區紅3軍,賀老總向來以注重軍容著稱,看來這個光榮傳統也在第1軍中保持了下來。在老山地區這樣自然環境惡劣的戰場上,原來守備陣地的第14軍、第11軍部隊都很快順應環境,不再顧忌軍容形象,留長須,打赤膊,蓬頭垢面,怎麼容易生存怎麼來。而第1軍一上陣地就顯出了很突出的特點,甚至引起了當面越軍的注意,感覺出了對面的中國軍隊突然面貌大變,顯然是又有新部隊上來了。


空前規模的7.12大戰過後,越軍仍然在老山戰場重兵雲集,保持有3-4個步兵師的10-13個步兵團,還有2個特工團、2個炮兵旅主力及工兵一部協同作戰。越軍總部和二軍區吸取了7.12反撲失敗的慘痛教訓,於1984年8月召開了第三次北光會議,制定了「第三戰役計劃」,再次集結重兵,進行積極準備,企圖伺機與中國軍隊決戰,收復老山失地。越軍在「第三戰役計劃」中與以往不同的顯著特點,就是針對中國軍隊的炮火優勢,採取了「塹壕延伸式」的新戰術來予以反制。所謂「塹壕延伸式」,來源於越軍在抗法戰爭的奠邊府戰役中成功運用過的戰術手段。當時越軍不善運用攻堅戰法,在圍攻法軍據點群的戰鬥中傷亡很大。後來在援越中國軍事顧問團的作戰指導和增調中國人民志願軍工兵的經驗傳授下,採取挖壕掘進的戰術,貼身緊逼法軍陣地,不斷將其分割包圍,進而奪占;再繼續掘進,步步壓縮法軍防線,直到取得戰役勝利。越軍曾將這種戰術吹得很神,一度大加宣傳。這回越軍要故伎重施,表演起了徒弟打師父。

從1984年8月初開始,越軍以小分隊偷襲及零星炮擊為掩護,施工掘進,挖壕打洞,晝夜不息,逐段延伸,逐段加固。至12月上旬,越軍從清水河以南4公里起,一直向北延伸到中國軍隊防禦陣地前沿,以松毛嶺、那拉方向為重點地域,構築了前後相通、縱橫交錯的9條塹壕和交通壕,總長度達15公里以上。這些塹壕和交通壕多沿便於隱蔽作業的密林、草叢、低凹處向前延伸,與自然溝坎、陡坡、深谷相連接,部分暴露地段還進行了偽裝和覆蓋。其多從中國軍隊前沿陣地的翼側、接合部之間楔入,直插縱深,對中國軍隊前沿陣地形成了分割包圍,犬牙交錯,緊貼圍逼之勢。越軍還沿壕新建了各種掩蔽部800餘個,並改造自然溶洞、岩洞60多個,大洞能屯兵數百人,小洞能屯兵幾十人到十多人。越軍依託這些塹壕和屯兵洞機動兵力,隨時可以向中國軍隊陣地實施偷襲和進攻。雙方陣地經常相隔只有數十米到十餘米,順手就能甩個手榴彈過來,導致傷亡時有發生。越軍還在中國軍隊前沿陣地後方布設地雷,並用炮火輪番轟擊覆蓋中國軍隊陣地及後方運輸線。這樣一來,中國軍隊前沿陣地多與越軍直接接觸,易遭敵迂迴包圍,側後攻擊,態勢非常險惡。特別是從634高地至116號高地、143號至541高地、148號至142號高地前沿,被稱為是「三道生死線」。中國一線守備部隊長期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且難於及時得到補給,態勢非常被動。


第1軍剛剛接防陣地時,正值越軍「第三戰役計劃」的猛烈炮擊階段。僅12月9日、10日,越軍就向老山主峰、那拉等方向發射了幾千發炮彈。第1軍前沿陣地的工事、塹壕損毀高達60%-85%,有的陣地工事幾乎被炸光,有的陣地只有少量防炮洞,前沿守備分隊的官兵只能躲在樹底下防炮,甚至有的人被迫只好在哨位上挨炮彈。越軍還頻繁進行特工襲擾,埋雷斷路,阻斷中國軍隊前沿陣地與後方的聯繫。在這種艱難的運輸條件下,據統計,按正常情況,從後方供應點向前沿陣地運送一次物資需要5-10小時,後送一名重傷員或烈士(需要8-10人)就要更長的時間。通信聯絡問題也很大,有線通信常被越軍炮火炸斷,無線通信受干擾大,保密差,速度慢,與前沿陣地經常中斷聯繫。以上種種因素,造成了第1軍上陣地後打無堅固依託,藏無可靠工事,走無隱蔽通道,生活無安定處所,前送後運困難的嚴重被動局面。


傅全有、史玉孝等軍領導仔細研究了目前的困難形勢,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四期陣地建設計劃,並提出了「寧可挖工事累死,也不讓炮彈炸死」的戰鬥號召,組織部隊利用作戰間隙和不良天氣,抓緊時間構築陣地和交通線。全軍官兵懷著必勝的信心和飽滿熱情,進行了艱苦而危險的陣地構工改造。經過既有工事改造維修、土石山工事構築、修建斷續掩蓋交通壕和加固完善搶修增構屯兵洞、指揮所、觀察所、炮陣地的四期工程,全軍共計開挖塹壕、交通壕47717米,構築各種掩體工事10571個、短洞172個、坑道3條(長911米),施工總土石方達12萬立方米。由此基本實現了能藏、能打、能戰鬥、能機動、能生活的陣地要求,改善了部隊的堅守條件。同時,一線各部隊還完善了通信聯絡指揮,大量使用專業聯絡方式和地方方言、自編秘語進行聯絡,達到了速度和保密的要求。為鞏固陣地,借鑒朝鮮戰場的經驗,各部隊又廣泛開展了冷槍冷炮活動,積極主動打擊越軍,取得了斃敵77人,傷敵61人,擊毀敵火炮16門的戰果。經過巨大而艱苦的努力,第1軍終於穩住了陣腳,改善了防禦態勢,為其後的奪取戰場主動權打下了基礎。


鑒於惡劣的戰場防禦態勢,傅全有、史玉孝等指揮全軍部隊調整狀態,針鋒相對,施展各種手段對越軍予以反制。針對越軍的「塹壕延伸式」戰術,首先動用了各種偵察手段,在前沿陣地和縱深建立了完整立體的觀察配系,及時查明了越軍的塹壕延伸情況和屯兵方位,準確掌握了其活動規律和最新動向。接下來,第1軍各部隊採用靈活多變的戰法,對越軍的塹壕、交通壕、屯兵點進行了針對性打擊和破壞。如以炮破壕。使用火箭筒、直瞄火炮和107火箭彈直接打擊越軍的塹壕和交通壕,將其逐點逐段摧毀;障礙破壞。在已查明的越軍塹壕、交通壕終點或附近設置障礙,並採取拋射炸藥包和地雷的手段破壞越軍施工;以壕制壕。從己方陣地掘壕與越軍對進,攔截、切斷或包圍越軍的塹壕和交通壕,使其無法延伸;適時從翼側反擊。利用複雜地形和相互對峙的幾個前沿要點陣地作為掩護,從翼側突然出擊,拔掉越軍的部分前沿防禦要點,將其擠回去;步炮協同分段殲敵。在炮兵火力掩護下,出動精幹分隊,逐段毀壕殲敵,改善防禦態勢。通過上述的各種靈活戰法,第1軍部隊逐漸將越軍的塹壕、交通壕和屯兵點摧毀、截斷或擠了回去,殲滅了已滲入前沿陣地間隙的越軍,解放了越軍設置在松毛嶺、那拉陣地前沿的「三道生死線」,並控制了越軍可能延伸塹壕的間隙,終於粉碎了越軍的「塹壕延伸式」戰術,奪回了戰場主動權。

以傅全有為首的第1軍前指領導班子運籌帷幄,以硬對硬,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戰鬥中指揮所屬部隊給了越軍以狠狠打擊。


1984年12月20日、21日,第1軍挫敗了越軍356師153團在313師122團、198特工團各一部配合下對松毛嶺、那拉地區發起的大規模反撲,付出傷亡65人的代價殲敵433人。


1985年1月15日至18日,第1軍與敵人激戰4晝夜,互有攻防,勝利擊退了越軍對那拉方向發動的加強團規模攻勢,並趁勢拔除了越軍在968高地和116號高地東南2、3號無名高地的據點,打得越軍狼狽不堪。戰鬥中第1軍付出傷亡200餘人的代價殲敵1356人。


1985年2月11日,第1軍出動6個加強連兵力,向漢揚、1442高地、140號高地、913高地和41號高地等地區的越軍18個據點實施出擊作戰。經過激戰於當天全部攻佔各預定目標,共殲滅越軍419人,自己傷亡106人。


1985年3月8日,第1軍一次出動5個步兵連兵力,同時對越軍的156高地、166號、167號、168號、138號高地、小尖山、南嘎等7個據點實施出擊作戰。經過4晝夜激戰,成功奪取了小尖山、156高地、138號、166號、168號高地及南嘎地區的控制權,並出擊了167號高地,接連抗擊了越軍從班至團規模的反撲30餘次,牢牢守住了既得陣地,共殲滅越軍1200餘人,自己傷亡200餘人。戰後第1軍受到了中央軍委和昆明軍區的通報表揚及通令嘉獎。


在進行較大規模出擊和抗敵反撲作戰的同時,傅全有、史玉孝等軍前指領導還廣泛組織部隊開展小規模殲敵行動。最著名的就是「三防三反」活動,即防炮擊,反炮擊,以炮對炮;防偷襲,反偷襲,以偷襲對偷襲;防滲透,反滲透,以滲透對滲透,積極主動尋殲越軍。並且靈活運用大炮壓制、小炮游擊、冷槍冷炮等戰法,不斷拔除對第1軍陣地威脅較大的越軍前沿目標和以炮火突襲敵縱深目標,殺傷其有生力量,從而進一步擴大了戰果。


1985年5月10日,根據中央軍委的輪戰指示,昆明軍區前指下達命令,由濟南軍區第67軍接替第1軍在老山戰區的防務。在傅全有等人組織指揮下,從5月21日起,第1軍與第67軍開始交接船頭地區的防務,至31日全部交接完畢。6月1日,軍前指率第1軍參戰部隊全部撤至雲南文山、硯山、平遠街地區,進行休整、總結和戰評。


在這次老山作戰中,第1軍部隊共抗住了越軍22.4萬多發炮彈襲擊,打退了越軍9次營、團規模和102次連以下規模的反撲和襲擾,完成了昆明軍區賦予的3次出擊作戰任務,拔除了越軍28個陣地。總計殲敵5007人,其中斃敵2840人,傷敵2164人,俘敵3人(後因傷重死亡),毀傷敵火炮128門、軍車65輛,繳獲各種槍炮112支(門)及大批彈藥器材。第1軍總計犧牲404人,負傷1278人。


配屬第1軍作戰的第12軍36師堅守八里河東山諸陣地,同樣抗住了越軍長期的炮火襲擊和反撲襲擾,很好地完成了防禦任務。這片地區地勢高聳,後勤保障困難,作戰條件相比第1軍堅守的多數陣地更加艱苦。特別是東山主峰1175.4高地,上山台階有1045級,不但要經常面臨越軍特工偷襲,無日不與其周旋,而且吃水異常艱難,都要上下台階走幾公里山路去背水,最前沿陣地的單程背水路線甚至長達9公里,是名副其實的「吃水貴如油」狀態。後來,這個高地就被譽為是「八十年代上甘嶺」。


第1軍部隊自1984年12月初進入老山陣地至1985年6月初撤離陣地,半年作戰沒有丟失一個陣地,沒有一個人被俘虜,沒有一個人違犯軍紀,以硬對硬,堅決打掉了越軍自7.12大戰後的猖狂反撲氣焰,打出了國威軍威。全軍官兵喊出了「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主題口號,英勇作戰,無私奉獻,勝利完成了輪戰任務。


從雲南邊疆勝利班師後,1985年6月,傅全有被擢升為成都軍區司令員。1988年9月,解放軍實行新軍銜制,傅全有被授予中將軍銜。1990年5月,傅全有被調任為蘭州軍區司令員、蘭州軍區黨委副書記之職。



從老山戰鬥中走出來的上將



1992年10月,傅全有進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任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1993年3月,傅全有在全國人大八屆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93年6月,傅全有被晉陞為上將軍銜。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決定增補張萬年、遲浩田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傅全有接替張萬年出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在1997年9月的中共第十五屆一中全會上,傅全有繼續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委員。1998年3月,傅全有在全國人大九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大上,傅全有退出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並卸任總參謀長職務。2003年3月,在全國人大十屆一次會議上,傅全有退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至此,這位73歲的功臣宿將正式離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光景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的作者真的是吳承恩么?
70萬年日本史?這是考古造假系列么
請那些質疑黃繼光的都閉嘴
此軍隊的一員小將以一敵地方20萬兵馬,比赤壁之戰還壯觀

TAG:歷史光景 |

您可能感興趣

解放戰爭中,從東北野戰軍走出來了十九位上將,他們都是誰?
從沙漠中走出的奇蹟
從魔性當中走出來
從東北野戰軍走出來的三位大將,他們都是誰?
橫刀立馬:從騎兵中走出來的開國將軍
彷佛從神話中走出來的俊馬
戰火中走出的美麗越南
從華東野戰軍走出來的兩位開國大將,他們都是誰?
如何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
中醫的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
中國製造: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路是走出來的,不是選出來的
只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走出上將最多的兵團,其中兩位後來成為正國級
從自我感動的跑步中走出來
美麗的白頸長尾雉,看起來就像是畫中走出來的一樣
中國文創全球化:從遊戲「引進來和走出去」說起
讓我們一起搖擺~從開工的陰霾中走出來~
中國航母戰鬥群何時走出去?遼寧艦已形成戰鬥力 下一步就是環太平洋訓練
中國近代最牛家族,走出一位上將、二位中將,其中一人被稱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