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Nature:肥胖的真相

Nature:肥胖的真相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今日推薦營養師

Nature:肥胖的真相



丁丁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臨床營養科住院醫師/醫學碩士


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消化內科學專業。主攻消化系統疾病的營養支持治療、微量元素缺乏及營養代謝相關疾病的診治。發表sci論文兩篇。


專業特長:消化系統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脂肪肝、炎症性腸病、胰腺炎及長期腹瀉、便秘等的臨床營養治療和飲食指導;腸內腸外營養支持治療;微量元素缺乏與骨質疏鬆的診治。


Nature:肥胖的真相


來源:bio360


現代女性以瘦為美。最佳減肥的方法就是吃得少,動得多,但是這對於群體水平肥胖來說好似過於簡單,科學家們認為減肥的有效策略需要將神經科學,遺傳學和行為科學結合起來,多方面入手。


之前,《自然-展望》(Nature Outlook)以「Obesity」為題,介紹了包括肥胖與遺傳、肥胖與微生物組、肥胖與神經科學等在內的多方面研究成果。文章指出,對於這麼流行的一個詞語,我們了解的其實還並不深入,雖然我們對脂肪組織如何存儲和燃燒,知道的不少了,但是為什麼有些人似乎易於增加體重?所謂胃口,又是如何起作用的?還有腸道微生物的變化是肥胖的原因,還是結果?這些都是未解之謎。


胖與遺傳


來自劍橋大學的兩位遺傳學家:Stephen O Rahilly 和 Sadaf Farooqi 已經從事肥胖相關基因研究十五年了,他們取得的第一項重大突破成果是在1997年,當時來自巴基斯坦的一對嚴重肥胖的表兄妹被轉給他們,進行臨床評估。

Nature:肥胖的真相


八歲的女孩體重為86公斤,這相當與一個高大的男人的體重了,另外一個十歲的男孩體重為115公斤。他們無論吃多少,都感覺餓。


O Rahilly和Farooqi給他們做了快速血液分析,結果發現這兩孩子都缺乏leptin(瘦素):一種調控胃口的激素,科學家們發現這對錶兄妹體內生成瘦素的基因出現了突變,也就是近期才發現的ob基因。


這也就是第一次確實證明了我們的基因會導致肥胖。


「肥胖是我們人類具有的最強遺傳因素影響的形狀之一」,O Rahilly說。上個世界80年代和90年代進行的經典雙胞胎實驗,表明身體大小40–70% 的差異是由於遺傳因素。


在過去的這些年間,我們發現了不少肥胖基因,比如FTO基因,科學家們認為FTO基因突變是人類肥胖風險最強有力的遺傳決定因子之一,為了弄清楚這兩者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針對FTO基因的內含子突變展開了廣泛的研究。


今年這方面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來自芝加哥大學等出的研究人員繪製出了定位在FTO基因兩側100萬鹼基對範圍內的一些啟動子的行為圖。在成體小鼠大腦中,研究人員發現開啟FTO的啟動子並沒有與肥胖相關的FTO內含子互作。利用來自歐洲血統個體的135個大腦樣本的數據,他們發現影響體重的FTO內含子突變與IRX3表達有關,而與FTO自身表達無關。肥胖相關的FTO內含子發揮調控元件作用增進了IRX3表達。FTO基因自身似乎並沒有在這一相互影響中發揮作用。


為了驗證IRX3的作用,研究人員構建出了缺失IRX3基因的工程小鼠。這些小鼠相比於正常的同伴明顯更瘦。它們的體重要輕30%左右,主要是脂肪減少。


儘管攝食量和身體活動處於正常水平,但體重卻減輕了。當餵給高脂飲食時,缺失IRX3的小鼠維持了正常飲食時一樣的體重和脂肪水平。正常小鼠餵給高脂飲食體重增高了近2倍。IRX3缺陷小鼠體內的脂肪細胞較小,可以觀察到棕色脂肪水平增高。此外,這些小鼠能夠更好地處理葡萄糖。


這項研究表明FTO內部的一些肥胖相關元件與遠端基因IRX3發生了互作,IRX3似乎是一個功能性的肥胖基因。FTO基因自身似乎只對肥胖產生周邊效應。

除了基因組中的遺傳影響因素,表觀遺傳也是肥胖遺傳的原因之一,雖然關於跨代表觀遺傳肥胖風險的研究證據不多,但是一些科學家還是發現了其中的關聯,比如華盛頓州立大學的表觀遺傳學家Michael Skinner就發現懷孕的大鼠接觸到一些污染物,會導致其後代的後代變得肥胖,而且研究人員證明這種表觀遺傳的改變是在精子中出現的。


這項研究無法複製到人類中進行,但是這也有助於我們更深入的了解我們的健康,以及下一代的健康。


肥胖與微生物組


幾年前,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微生物學家趙立平教授幫助一位BMI值為58.8的患者進行治療,這種級別的BMI值說明這位患者患上的是極度肥胖症,經過6個月的治療,這位患者體重減輕了50多公斤,而且一種稱為Enterobacter的細菌已經在他的糞便樣品中找不多,此前這種細菌佔據了這位患者腸道35%的部分。

Nature:肥胖的真相



這些細菌的減少似乎沒有這位患者體重減輕的程度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趙教授與許多其他研究人員認為,人體腸道菌群,即我們消化道中約1000個種類的細菌,對調節體重意義重大。


決定一個人是否肥胖,「並不是單純的卡路里,」趙教授說,為了減輕體重,「還需要考慮到下消化道中有益細菌的營養需求」。同樣,一份健康的飲食也能阻止肥胖。


趙立平教授此前曾發現一種叫做陰溝腸桿菌的腸道細菌是造成肥胖的元兇之一。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細菌大量地存在於病態肥胖人類志願者的腸道之中。隨後,研究人員向本來食用高脂食物不會發胖的小鼠在長達10周的時間內注射這一細菌,發現當給予豐富的飲食時,這些小鼠會變得過度肥胖。同時能夠引起小鼠炎症和胰島素抵抗,也可以關閉消耗脂肪需要的基因、激活合成脂肪的基因。


並且在一項臨床實驗中,一位患者進行了食物調控,9周後患者的體重減輕30多公斤,存在於患者腸道中的陰溝腸桿菌也降低至「不可檢測」的水平。

隨著微生物組研究的深入,這些微生物與肥胖之間的關聯也越來越清晰,去年法國農業科學研究院(INRA)領導的一支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利用先進的DNA分析和生物信息方法繪製出了人類腸道菌群的圖譜。


這項研究指出,腸道菌群數量及多樣性越少的人越是比其他人肥胖。有潛力引起消化道和整個身體輕度炎症的菌群在他們的體內佔優勢。血液樣本反映出了這一點,揭示出這些人處於慢性炎癥狀態。從其他的研究我們知道這種慢性炎癥狀態會影響代謝,提高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肥胖與神經科學


許多人認為,暴飲暴食是由於意志力不強造成的,但是攝食行為實際上是由極強生物學調控的,來自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的神經學家Bradford Lowell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在大鼠大腦上划上了i些小傷口,希望能找到與肥胖有關的大腦區域。當這些動物開始過度攝食,變得非常肥胖之後,Lowell「驚訝的發現,如此微小的病變可造成這樣巨大的影響。」

Nature:肥胖的真相



三十年前要對大腦進行這種機制研究,方法很少,也就只能通過Lowell的傷口方法了,但到了1989年,小鼠敲除技術,以及Cre /lox條件敲除技術的發展,令科學家們更深入的了解了神經元的功能,並且過去幾年間的光遺傳學和chemogenetics方法,也有助於研究調控攝食的神經環路。


此外,生物鐘也與肥胖密切相關,一項研究指出,大腦中的一個重要信號系統控制著食慾、能量消耗和機體的脂肪構成。其中的一個特定基因,決定著身體的胖瘦。


在人類大腦中,神經遞質NPY作用於四種著名的細胞表面受體(Y1、Y2、Y4和Y5),觸發NPY系統的作用效果。而小鼠大腦中還有受體Y6起作用。Y6產生於大腦的一個小區域,這一區域負責調控生物鐘和生長激素的生成。這項新研究顯示,Y6受體對小鼠身體的脂肪構成有深遠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Y6基因在下丘腦的視交叉上核高度表達,這一區域控制著機體的晝夜節律,還能嚴密調控食物的代謝過程。此外,Y6基因還能促進特定多肽的高水平表達,包括控制生長激素釋放的血管活性腸肽(VIP)。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床營養網 的精彩文章:

「健康話題」:因為特色,所以獲獎
最簡單的健康飲食法
維生素D缺乏如何補?
胡大一:從數量到價值
睡不著數羊越數越精神 教你幾個入睡竅門

TAG:臨床營養網 |

您可能感興趣

Nature Neuroscience:睡眠與記憶
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上映:腫瘤版「越獄」
Human Nature 自然與人
养猫还是养狗?听听 Nature 怎么说
Nature Structural&Molecular Biology:神秘蛋白質引發代謝紊亂分子機制
Hender Scheme x Karimoku 聯名 Nature Sandal 拖鞋
Nature Nanotech.:八面玲瓏納米疫苗,腫瘤無處逃!
自然和諧的兒童之家The children s home for harmony and nature
NIKELab | The Nature of Motion- A Free Revolu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報道結直腸癌幹細胞自我更新的新機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開鳥類特有性狀的形成和宏觀演化之謎
Nature Human Behavior: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
Nature&Science:定了!特朗普讓Francis Collins述職NIH主任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乾貨五連發
如何把白菜拍成Nature Genetics封面
Nature Communication:DNA羥甲基化—基因表達助推器
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種用於超長壽命高倍率鋰離子電池的鈦酸鋰水合物
「汪星人」同時上Science和Nature頭條,原因是……
鄭南峰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空核殼結構的多孔碳納米片用於高負載的鋰硫電池正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