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孕期和D-二聚體檢測的那些事兒

孕期和D-二聚體檢測的那些事兒

孕期和D-二聚體檢測的那些事兒

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單體經活化因子XIIIa交聯後,再經纖溶酶水解所產生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產物,是一個特異性的纖溶過程標記物。其濃度可隨創傷、手術、妊娠、DIC、血栓等因素升高,反映抗凝系統和纖溶系統的激活。因此,孕期檢測D-二聚體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一、正常孕產婦的D-二聚體水平

有研究表明,正常孕產婦的孕早期D-二聚體含量略高於非孕成年人的疾病界定值。隨著孕期的增長,其含量也會有明顯的上升,孕晚的含量為孕早期的1.53—5.7倍。在產後第一天濃度會急劇上升到達一個峰值,三天之內恢復至較低水平。

二、D-二聚體與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症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症(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N)是以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為特徵的多器官妊娠併發症,妊娠20W以後為高發期,易發生早產、產後出血、胎盤剝離等妊娠疾病,嚴重威脅母嬰的健康。

近年來,許多學者發現PIN的發生與D-二聚體有一定的相關性,其異常升高是PIN的獨立危險因素,對PIN具有顯著的預測價值。研究表明,重度PIN患者其血漿D-二聚體含量明顯高於正常妊娠者,且其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成正相關。監測孕產婦D-二聚體,發現其濃度異常增高時,及時採用相應的治療措施可一定程度上規避由PIN導致的危急妊娠期併發症,降低PIN對母嬰的傷害。

三、D-二聚體與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間發現或發病的由糖耐量異常及糖尿病引起的不同程度的高血糖,會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嚴重危害母嬰健康。中國的GDM發病率為1%-5%,且有增高的趨勢[1]

有研究表明,GDM患者血管內皮損傷,受損的血管內皮及炎症因子會激活體內的凝血及纖溶系統。D-二聚體的濃度在尿蛋白未出現異常時就會增高,故檢測D-二聚體可以預示GDM患者纖溶系統改變,檢測其濃度的變化可以作為臨床監測GDM患者微血管病變程度,也可提示臨床及時採取一些有效的診治措施,防止或減緩GDM微血管病變的病變及糖尿病腎病的發生。

四、D-二聚體與產科DIC

產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主要病因為產後出血,起病急驟,病情複雜,發展迅速,診斷困難,預後兇險,如不及時識別處理,常危及患者生命。

萬波[2]等對晚期孕婦追蹤研究發現,2019例晚期孕婦中,有19例D-二聚體異常偏高,其中4例發生了產後DIC。所以,除了結合孕產婦的原發基礎病、臨床表現及其它實驗室檢查結果外,D-二聚體及FIB異常偏高或者兩者嚴重失衡呈分離狀態也是孕產婦發生DIC的信號,要高度警惕。

五、監測孕產婦D-二聚體的注意事項

孕產婦通常會出現D-二聚體升高,但健康孕產婦一般或只伴隨纖維蛋白原升高,而有上述孕產期疾病患者還伴有其它凝血項異常。所以在應用D-二聚體檢測的同時還需要聯合檢測其它凝血項目。

健康孕產婦D-二聚體一般會在產後第一天到達一個峰值,三日之內降至較低水平,而DIC患者D-二聚體高值在產後會維持較長時間直至有效抗凝治療後開始下降。所以,孕產婦D-二聚體應動態監測,對於異常高值結果,如果維持3天還未下降,甚至有上升的趨勢,即使尚未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也應該引起臨床的重視,尤其是產後1周之內,監測D-二聚體的變化趨勢比數值本身更加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空間 的精彩文章:

每天一味中藥|三七
老年衰弱、肌少症與營養
他汀類藥物是慢性腎臟病患者的朋友還是敵人?
重視炎症性腸病的鑒別診斷和合并症的監控
炎症性腸病高凝狀態與干預策略

TAG:醫學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D-二聚體,一個充滿故事與情節的指標!
為何又說 D-二聚體?
你知道D-二聚體測量結果受哪些方面的影響嗎?
孕期D-二聚體升高會引發流產?懷孕了,這個常規查有必要嗎?
由一個案例談談D二聚體的假陽性問題
D-二聚體是「萬金油」?房顫、心衰、急性冠脈綜合征等都有預測作用?
沒有金剛鑽,也能攬瓷器活:沒有GPCR的植物如何調控異源三聚體G蛋白
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章曉聯研究組揭示了宿主蛋白靶向病毒G四聚體結構抑制HCV複製的新機制!
武漢病毒所科研人員成功獲得具有活性的寨卡病毒E蛋白二聚體
新版肺血栓栓塞症防治指南發布:D二聚體陰性,可基本除外急性肺栓塞
《科學》重磅:AD兩大謎團終被破解!科學家確定aβ二聚體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真正毒蛋白,它能在超早期就破壞腦功能 | 科學大發現
南海海洋所揭示抗腫瘤非典型角環素二聚體形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