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設計靈感】未來,需要什麼樣的設計師?(警惕)

【設計靈感】未來,需要什麼樣的設計師?(警惕)



本文由

大寶的設計私語錄(ID:cenferdesign

授權發布


設計需要思考、沉澱和思維轉變,而文字是設計思維轉換的另一種方式。




寫在前面


「現在做的一切,都是在為我們的中年努力。」

兩三年間,這句話會時不時的從腦子裡冒出來。其實,作為設計師,每個階段的努力和拼搏,都是希望未來能夠好一點,再好一點。有規劃的人對未來更加的明晰, 沒有規劃的人,更多的是為眼前在奔波忙碌。




所以,即使都是在努力,對未來做好充足的準備,一定比每天忙到沒時間去思考未來更加的有優勢。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未來世界,需要做什麼樣的設計師?


在全球眾多互聯網科技公司里,我們膜拜谷歌、微軟甚至facebook等等,但在國內發展並不景氣的亞馬遜(Amazon)卻是實打實的全球三大科技互聯網巨頭之一。




創始人貝佐斯也被譽為像喬布斯一樣的偏執型企業家。他在創立之初,就對亞馬遜做了嚴謹的商業計劃,甚至對亞馬遜的盈利時間精確到未來的某個月份。在他的規劃中,當某個階段一旦開始賺錢,一年就把之前若干年的虧損全賺回來。在其往後的營收中就會成指數型增長。




想說的重點並不是在討論數學模型,而是為了讓大家關注(重視)一個概念:

複利

或叫做複利效應。




百度百科給出的專業定義是:



複利是指在每經過一個計息期後,都要將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以計算下期的利息。這樣,在每一個計息期,上一個計息期的利息都將成為生息的本金,即以利生利,也就是俗稱的「利滾利」。





這個被愛因斯坦稱為人類第八大奇蹟的概念,用通俗的說法就是:

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事情A,不斷循環。也就是說,我們做一件事,哪怕只比之前做好一點點,長久積累下去,會逐漸逼近一個臨界點,隨之發生驚人的變化,反之也同樣。




那麼,如何通過複利效應,為未來,做好準備?


說起這個話題前,我們需要在自問幾個問題。




1.未來,設計師應該專註在某個細分領域,還是綜合發展?



也許,在未來「L」型設計師最有競爭力。


L型的定義就是:有一項核心技能不斷的向上延伸(垂直深入),在知識技能的低端還需要有一到兩項輔助的臨界技能。就比如:ui+平面、 品牌+運營、平面+插畫、ui+技術 …





為什麼這樣的技能組合會讓你更有競爭力?




首先,優秀的大平台不需要一個什麼都能做的人。


支撐一個企業或是設計團隊真正的核心力量是專業線的深入程度,是實打實設計能力。什麼都能做的另外一個說法就是什麼可能都做的不夠精湛。




就像被我們稱為神的喬布斯也只是在用戶體驗和藝術審美達到了一個極致的高度。與其樣樣涉及,不如先想辦法集中所有精力把自己的某個技能做到足夠精湛。




第二、只會一門手藝,沒辦法應對緊急任務。


即便在最好的平台,設計師也不可能只做你「分內」的工作。




以騰訊來舉例,設計團隊基本分兩個方向,一個是視覺設計、一個是交互設計。


市場上最熱的所謂「UI」設計,在騰訊其實並沒有這樣明確的崗位稱呼。而是在視覺細分下重於產品界面或是偏重品牌和產品運營。




因為崗位的劃分並不那麼清晰,所以在產品設計工作多的時候,品牌運營的設計師可以給予相應的設計支持,反之也一樣。




負責某個產品線設計師除了要維護產品的大小迭代設計工作,還需要支持一定量的你所負責的產品的運營設計。是以產品設計為主,輔助以運營設計工作。




第三、一項核心技能+一項臨界技能,絕大多數設計師都能做得到。


我們絕大多數,都是天資平庸的普通人,如果什麼都做,什麼都不會做的很深。認真的審視你日常的工作,思考下在你核心技能邊緣,哪些臨界技能能夠幫助你更好地提升你核心領域的競爭力,不能貪多,最多一到兩個足矣。






2.在未來,如何讓自己顯得不那麼平庸?


通過「疊加」增加自己的獨特性。



我們對某些人,某些品牌的好感,通常來源於TA的獨特性。就好比即使你讀書不多,韓寒、郭敬明這類現在可能都無法用作家標籤來界定的車手、導演也一定會讓你了解到這些人。




你的「獨特性」來自於你的職業屬性之外,你與某類「正向」事物的疊加。

它可以是刻意的、你本身就擅長的、並且一定要是正向的。




村上春樹用跑者和自己的作家身份疊加、愛因斯坦會在自己工作的間歇期拉小提琴讓自己進入另一個身份中、薛之謙在音樂領域一直鬱郁不得志,但潛在寫段子的能力讓他回到了娛樂圈的主流視野當中....





為什麼要強調這樣的疊加一定要是正向的?比如因為「某門」事件,攝影圈出現了一名新銳攝影師---陳老師。因為奧運的退賽,「翔」字被賦予了另一種寓意等等...




那麼你是如何標籤化自己的?





【設計師、寫作者】


我的職業是設計師,用設計師來定義自己,最簡潔清晰。幾年前因為開設了豆瓣閱讀的寫作專欄,意外的開始了自己的寫作之旅,後來慢慢轉移到了我的個人公眾平台。





【處女座】


我是一名處女座設計師,但和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我會「刻意」的加上一句,我全家都是處女座。一來這是事實,二來通過玩笑似的一說,大家會對我更加的印象深刻。




【知識型】


有些人把設計當做藝術,認為設計需要靈感、天賦和某些獨特的創作癖好,但我認為設計需要積累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在未來,我對自己的職業定義應該是一名「知識型」設計師,所以我一直不斷的去學習,大量的閱讀,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早起者、運動者】





個人的性格特質決定了這個人最終所能取得的成績。早起也好,運動也好,一直都是我想要做到足夠自律的一種踐行方式。現在做的還不夠好,在未來,也會持續做好這部分的努力。




幾個標籤來自我定義。【設計師、寫作者】算是我本身擅長的、【處女座、知識型】是我刻意強調的,而【早起者、運動者】是我想努力做好的,積極正向的。我希望,通過這些標籤的定義和持續不斷的堅持在未來,讓自己的設計師生涯更加的獨特和豐富。






3.在未來,高段位的設計師拼的是什麼?


誰做的圖好看?


誰會的軟體多?


還是…?




我覺得,高段位的設計師,應該拼製造「概念」的能力。


在未來,互聯網設計也一定會有像傳統設計領域的大師出現。反過來看,似乎每一個大師級的設計師都有自己獨門的「概念」。比如原研哉一直踐行著「白」這樣的視覺審美、香港設計大師陳幼堅的「東情西韻」...






概念不應該是為概念而概念,它包含著提煉概念的能力和販賣概念的能力。而概念的核心價值應該是讓產品「溢價」。




因為簡潔理念,喬布斯將蘋果產品無論在設計還是技術層面達到了純粹且高度的統一,所以,可以讓手機的凈利潤遠超同行業其他競品。




MUJI主張「這樣就好」的品牌概念,在全球同樣有著高歡迎度。所以我們願意為一隻圓珠筆花上十幾塊錢卻不願意花幾毛錢在淘寶上隨便買買。






在未來,當你漸漸的走入「高級別」,對行業,對你的產品有沒有什麼獨特的理解?能不能將你的價值觀,你對設計的理解融入到產品中,讓用戶願意為高價格買單?這才是高段位設計師該思考的問題。






最後,我們復盤一下:


我們現在的努力,都是為了在未來更具競爭力。


在我看來,設計師讓自己更有競爭力的方法首先是需要有

一項核心技能

並且還需要一到兩項的臨界技能來輔助,在行業和圈層中有自己

獨特的標籤認知

,最後需要長期的、

持之以恆的學習和磨練

並且要躲避住周圍的誘惑,最終會突破你的行業臨界點,在專業上或是受益上進入指數級的爆發。



像喬布斯那樣,當初做的一切,在每個階段看來,也許並沒有什麼關聯,但逐個點的布局最終串聯起來,組成了現在偉大的蘋果公司。




用喬布斯這段話結尾,送給每個奮鬥在路上的設計師朋友:






你無法預知未來,

僅能回顧,

所以你必須相信,

生命中的點點滴滴有天總會連接一起,

你必須有信心,

無論是你的直覺、命運、生命、業力等,

因為相信這些點滴總會連接一起,

可以給你信心朝著你的理想邁進,

就算是引領你遠離傳統路子,

那都會很不同凡響。

——喬布斯




今天的文章,由

大寶的設計私語錄(ID:cenferdesign

提供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產品總監告訴你,設計該對誰負責?》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的精彩文章:

【說多了都是淚】連喵咪都秀恩愛了,而我......
【搞笑】熊孩子哭起來有一萬種理由
【好奇櫃】這場展覽,終極收藏癖一定要看!
【不服來辯】這樣的廣告太走心了,不得不服
日本不只有變態,還有這些小童真!(六一必備)

TAG: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

您可能感興趣

設計師靈感枯竭了怎麼辦?
設計師,真的不需要懂文案嗎?
預算有限,還需要設計師嗎?
要不要設計師?怎麼挑設計師?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解析!設計師的靈感
頂尖設計師說:未來這樣的設計可能要火!
如何培養設計靈感!
設計師都說「賊過癮」的設計搭配!
資深設計師總結:「如何成為出色的服裝設計師?」
資深 UX 設計師:設計流程變得太快,搞得設計師們都迷茫了
你認為設計師是做什麼的?
時裝秀那麼多明顯不會大賣的奇葩設計,設計師為什麼還要設計?
裝修,為什麼非要找設計師?
接地氣的設計,才是好設計!
來自天才設計師的靈感
米蘭創意設計學:這些設計你不知道的驚艷!
看不見的設計:網格設計
大牌服裝設計師背後的靈感女神,都是誰?
【掛鐘】特別的設計
精妙無比的設計,來猜猜為什麼這麼設計